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内容:,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B.铁犁牛耕C.千耦其耘D.个体农耕,E.刀耕火种F.精耕细作,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是在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C.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A),一.耕作方式的进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是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七八千年前就已有发达的原始农业。,2.原始农业主要是刀耕火种和耜耕(石器锄耕),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较少),懂得灌溉、除草、沤肥、治虫,耒,耜,(09皖南八校联考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公民在国内、国际上的流动日益频繁。与之相似的是,西周之前,我国古代人民也过着频繁迁徙的生活。西周之前,古代人民频繁迁徙主要是A.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B.由于土地利用率低下C.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D.由于耕作技术的落后,(D),(10淄博摸底)2009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D.祭坛礼器,(A),(11海淀第一学期期中)夏商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是A.木制的耒耜B.铜制的耒耜C.铜制的犁D.铁制的犁,(A),4.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出现小件铁农具,开始用牛耕地战国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牛耕初步推广汉代牛耕逐渐普及。,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桔槔和辘轳,(09济宁检测)国语晋语载:“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通过该记载我们可以确信春秋时期A.农民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B.已经使用牛耕C.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D.社会秩序混乱,(B),(10海淀第一学期期中)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包括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促进了私田的大量开垦加速了旧贵族的分化没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A.B.C.D.,(A),(10广州二模)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精耕细作B.刀耕火种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D),精耕细作:,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以高度对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生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积极利用和改造土壤;用地养地,使地力“常新壮”;抗旱保墒和合理用水;适时播种和种子处理等等。,二.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综合性防洪水利工程都江堰,(09佛山二模)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我国很早就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下列选项中,既对环境保护起了积极作用,又是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成功典范的是A.秦朝的田律是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典B.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C.从秦汉至明清,历代政府都鼓励农民垦荒D.唐朝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筒车,(B),(10东城区练习二)战国至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中心。下列水利工程地处黄河流域的是郑国渠都江堰白渠灵渠A.B.C.D.,(B),2.秦汉时期:,播种工具耧车;耦犁(二牛三人)、二牛抬杠犁耕法;代田法;区田法;连作制;开始出现多熟制。,(10浙江)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D),(10天津)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B),汉代画像砖二牛抬杠,耧车,代田法,区田法,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革新是:A.冶铁技术的产生B.犁铧的使用C.犁壁的安装使用D.耧车的创制,(C),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轮作、间作、套作和绿肥种植;三国时翻车用于灌溉;,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基础,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间作: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连作:耕地不休耕,连年播种。,(07江苏)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D),(11淮安第一学期期中)史载,南朝梁任傅昭的儿媳拿了别人送的牛肉来孝敬他。傅昭马上对儿子说:“吃了会犯法,告了又不行。”他们只好把牛肉赶紧埋掉了。这段史料说明吃牛肉成为江南人民的嗜好南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南朝农业耕作技术有所提高南朝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B.C.D.,(D),4.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中国耕犁技术完善(中国传统步犁定型);,南方水稻普遍采用育秧移栽技术,南方经济加速发展,逐渐超过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使用筒车灌溉,曲辕犁,(08菏泽)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B),唐朝筒车,(07深圳一模)灌溉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节省了人力D.灌溉不受水源的限制,(C),(11海淀第一学期期中)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选项是A.简车用于山地灌溉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D.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A),(08淮安一测)下列生产工具的革新成果开始出现于唐朝的是A.B.C.D.,(B),5.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稻麦复种制出现;,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粟、麦江南种植;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1084年)卷上载:“其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稻有早晚,其名品甚繁。农夫随其力之所及,择其土之所宜,以此种焉。”这段材料反映了A.我国古代农业一年两熟制的出现B.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C.我国古代农经济重心的转移D.我国古代农作物品种的南北交流,(B),(07海南)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A.垄作法B.套作制C.稻麦二熟制D.一年三熟制,(C),据历史记载:过去北方人习惯吃面食,南方人则偏好大米,但近来江浙地区的城市街坊上出现了不少贩卖面食的店家,农民也普遍将小麦作为主要作物,与水稻连作,以获取利润。上述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西汉B.唐朝C.宋代D.明朝,(C),(08广东)符合右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A.西周B.西汉C.晋D.宋,(D),(08菏泽)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导致的主要历史影响是A.岭南地区经济地位居全国之首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南方正式成为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6.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08梅州二模)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12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瘠卤沙冈”“陡绝之地”成为耕地的重要条件是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B.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不断推广C.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D.明代发明的曲辕犁适应不同土壤的耕作,(C),(07济南)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土地增多精耕细作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扩大海外贸易A.B.C.D.,(A),(08菏泽)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B.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D.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D),(10淄博上学期期中)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痛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太湖地区农业史,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的变化。(4分)其原因有哪些?(2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2分),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2分),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剩余大量劳动力);养牛成本较高。(2分),根源:农耕经济的分散性和封闭性。(1分),三.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内容:,原因:,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农业尚处于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阶段。,典型:,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2.奴隶社会井田制,井田制的基本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千耦其耘),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孟子腾文公上:“方里为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公田由全体成员合力助耕,收获物归公,用于上缴国家赋税和公共开支,私田归个体家庭耕种,收获物归自己。,(09徐州一检)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B),(09江门二模)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考古学家对右图的考古材料展开过积极研究,研究结果是,此图与当时的土地制度有关。其中最合乎研究结果的是:A.“盘古开天地”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相地而衰征”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B),井田制的瓦解:,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以鲁国(初税亩)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3.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春秋时期税制改革(鲁国“初税亩”,齐国“相地而衰征”),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封建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少地或无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政府和皇帝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地主土地私有),(农民土地私有),(国有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和均田制,屯田制,分民屯和军屯两种,屯田区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国家。是封建政权以军事强制形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进行地租剥削的一种土地制度。,对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内容:,作用:,演变:,曹魏首先实行,许多封建王朝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屯田。,均田制,内容:,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国家缴纳租税,承担徭役和兵役(租调制)。,作用:,使农民拥有了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演变:,北魏首先实行,隋唐继续实行,隋唐可以纳绢代役(庸)。安史之乱后,均田制逐渐瓦解。,(08珠海一模)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主要途径是:A.水利工程的兴建B.各国诸侯实行变法运动C.私田的大量开垦D.铁犁牛耕的逐步使用,(B),(08淮安二模)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D),(10海淀上学期期中)秦统一全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经济上自公元前216年始,“使黔首(百姓)自实田(上报土地数目)”,这一法令表明秦朝A.准备在全国实行土地国有制度B.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在全国确立C.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经济政策D.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经济控制,(B),(10厦门质检)“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C),(09宁夏辽宁文综)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C),(07广州二模)在我国封建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是A.国有土地所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D.村社土地所有制,(B),(09天津文综)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D),(07肇庆二模)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因图册上所绘土地方位若鱼鳞,故名鱼鳞图册),其目的不包括.确定土地所有权B.掌握全国的耕地数目C.保证田赋足额征收D.限制土地兼并,(D),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A.千耦其耘式经营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D),(11.济南质检)自宋代起,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一经营方式B.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大为加强C.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D.土地兼并造成大量无地农民,(D),(10寿光监测)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D.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D),下列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为用户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D.“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B),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农副产品投入市场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A.B.C.D.,(C),(10广东)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C),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C.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C),(07济南)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C.国家授地D.土地私有,(D),1.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四.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具有封闭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负担沉重;,自耕农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难以扩大再生产(狭隘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承受能力弱(脆弱性)。,3.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一定的生产自主权,一定的产品支配权,因此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精耕细作;封建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政策。,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由于规模小,条件简陋,封建剥削沉重,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脆弱性),(狭隘性),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为主要生产方式。,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使用铁犁牛耕(耕作方式),进行精耕细作(耕作技术),以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07山东)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A.B.C.D.,(B),(07广东文基)“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A),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大规模分工合作,(B),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进步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矛盾突出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D),(09韶关二模)越王勾践曾规定“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秦国则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中国古代政府推行早婚、析户的人口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繁殖人口B.发展生产C.增加赋税D.巩固统治,(D),伴随封建王朝更替,人地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周期性缓解,主要是由于A.太平盛世,经济繁荣B.精耕细作,提高亩产C.大力引进高产农作物品种D.社会动乱导致人口大量减少。,(D),(08广州一模)下列各项中,促进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是冶铁技术的进步封建政府的重视和扶植中外经济的交流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B.C.D.,(B),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了A.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是专制主义产生的土壤B.国家政策推动小农经济发展C.“东方小农”的独立意识差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A),(09广东)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A.要求民众纳税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C.不要求民众纳税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A),(08汕头一模)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B),(08潍坊五市质检)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重农政策长期推行阻碍人口增长的压力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A.B.C.D.,(D),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有“男耕女织”式包括盐铁在内自给自足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教版
- 第一节 穆罕默德 • 阿里改革前的埃及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201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师大版2010
- 2025年天津市四合庄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 2026届四川省成都市达标名校物理高三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 2025-2026学年江苏南京市盐城市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 加油站安全培训经费预算课件
- 加油站安全培训答题课件
- 2026届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第一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装备制造大类
- 麻醉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 反走私课件完整版本
- 2024-2025学年小学劳动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劳动教育》教学设计合集
- You Raise Me Up二部合唱简谱
- 五年级开学第一课
- 雅思初级教程-unit-1-Great-places-to-be
-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幻灯片
- 工厂设备拆除施工方案
- 《电力行业企业培训师能力标准与评价规范》
- 张掖简介介绍
- 数学的大发现:探索数学理论和发现的背后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