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1页
肥东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2页
肥东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3页
肥东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4页
肥东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MACRO/ 肥东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肥东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行业调研及投资分析肥东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第二章 行业发展概况第三章 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第四章 重点企业调研分析第五章 重点投资项目分析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一、新基建产业分析(一)新基建概况全球经贸摩擦加剧,叠加海外疫情导致各国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外需不足,内需承压,经济发展动力需要寻求新的出口。投资作为与出口和消费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将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基建,将成为“稳投资”战略的重中之重。消费和出口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效果短时间内难以显现,投资能够有效提振市场预期,刺激经济增长。首先,出口层面来看,2018年3月以来,由于特朗普的单边贸易主义带来的中美经贸摩擦,我国贸易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在2020年1月15日,伴随中美达成第一接阶段经贸协议,取得阶段性成果,贸易摩擦而暂时得以缓解,利于我国贸易出口企稳回升,但是仍要正视后续由特朗普反复多变的个性而带来的不确定性,贸易出口要想平稳回升或进一步升级需要时间。另外,受疫情影响,2月份PMI出现大幅下滑,外贸领域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28.7%和31.9%,环比降20.0%和17.1%,外需大幅削减。国内方面,中国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比较优势不断降低,出口贸易存在挑战。另外,当前贸易发展方向也呈现出智能化、服务化的倾向,传统贸易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跨境电子商务正快速发展。以5G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将会推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重塑,新基建发展将有助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占领高地。其次,从需求层面来看,2019年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7.8%,比上年下降了约20个百分点,城乡二元性、传统消费权重大、居住成本过高、以及投资结构与需求错配的问题使得消费贡献率增长势头承压,内需潜力有待持续释放,但短期内难以通过政策刺激显著改变。消费结构上,内部出现高级化发展趋向,但受到居住成本挤压。2019年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50.2%,超越货物消费权重,与发达国家60%-70%的服务消费比重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居住成本方面,房价的快速增长,挤压了居民的教科文娱、医疗保健等新型服务消费空间,2018年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居住收入比分别为23.7177%、10.3679%、9.2314%。一般认为,合理的房价收入比的范围为4-6,房价收入比越高,则房价越高,偏离合理范围越严重。2019年居民部门杠杆率达55.8%,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0.2万亿元,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中,居住占比已经达到24.82%,新兴服务消费可用资金不断被房价压缩。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载体,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令人瞩目,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6%。然而,与美、日等发达经济体82%到91%的城市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城乡融合战略的推进,城镇落户门槛的不断降低,城市化进程也将快速推进。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2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2050年将达到80%左右。农村地区劳动力将加速流向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应与之匹配。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长速度在2018至2019年度仅为3.8%,该指标2009年曾经达42.16%的水平。5G基站、特高压的建设将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基础,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将进一步帮助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加速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搭建,大大提升城市管理综合统筹能力。新基建将改善就业情况,培育人力资本。第一,新基建作为生产经营的基础部门,能够有效集聚劳动力,发挥对就业的吸纳作用,缓解失业等社会性问题。1979-2018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从69.8%降至26.1%。与此同时,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从17.6%增长至27.6%,从业人员总量实现反超。从GDP不变价数据来看,2019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在40%左右,远远高于农业7%-8%的GDP占比。工业部门的劳动要素生产率明显较高,并且仍有较大空间吸纳剩余劳动力。第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外溢性和网络效应,新基建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以及触发的新的行业机会都能够有效吸纳社会劳动力。第三,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以此带动就业结构的升级。新基建的科技化的发展导向,能够促进高技术人才的培育,长期来看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释放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当前我国传统基建存在重复建设、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结构错配、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活动的开展。新基建的发展将会对传统基建形成补充,有着较大向上发展的动能。以5G为核心的高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变革,支撑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全新发展方向,推动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智能化、互联网+的全新业态,对生产供给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型基建连接着供需的两端,发展新基建能够补短板,调结构,向前向后发挥联动作用,通过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集约化、科技化水平,最终实现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融合。(二)新基建机遇分析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通俗理解“新基建”就是发力于科技端,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2020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上就提出要“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传统基建项目差别是,“新基”建项目单体投资体量较小,大致以十亿元以下投资体量的项目居多,数十亿元投资体量的项目极少。所以,在社会资本方面,对新基建的投资会采取更具战略性的模式,不是以获取建设利润或做大资产规模为导向,更多是基于自身的产业来布局新的可协同要素,以力争让自身产业可以更高效、更全面地触达市场和客户,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近期,各地新出台的基建发展规划皆涵盖了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五网”建设相关的新基建项目,且新基建的占比有上升趋势。而在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等理念、发展目标的影响下,市场也会自发地将资金聚焦于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的新基建领域。可以说,从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注意力、资源、资金都会逐步聚焦于新基建的发展。故而,新基建的全面落地已是水到渠成。“新基建”的特点包括:一是基础新,“新基建”更加关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底层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智能设备的生产和应用,而传统基建主要依赖钢铁、水泥等;二是作用新,“新基建”不仅本身是新业态、新技术,并且能够通过数据的收集、计算、模拟、反馈等创造出更多的新市场、新需求;三是模式新,“新基建”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金融手段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优化和改变以往传统基建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固有模式。“新基建”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明显:一方面,“新基建”有利于刺激形成经济新增长点,不仅对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业态增长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而且加速释放了新能源汽车、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新基建”有利于加速补短板,对传统的轨道交通、公共设施、电网等领域持续赋能,并间接带动工程机械、水泥建材等行业。与动辄上万亿的传统基建项目相比,“新基建”规模太小,对拉动上百万亿元的经济体的增速来说杯水车薪。根据工信部,未来8年国内5G投资总额将达1.5万亿,因此2020-2021年运营商5G投资额度总共才有2000亿-3000亿元。政府可以大幅加快这方面的进展,从而以对数字、信息经济相关行业的作用很大,但总规模还是只有1.5万亿的话,对于拉动GDP实在微不足道。二、宏观政策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重大关系协调、循环顺畅的发展。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经济存在着周期性波动;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是要避免经济发展大起大落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持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协调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循环顺畅。 (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进入21世纪,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导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日益凸显,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传统工业文明陷入困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资源消耗和需求拉动为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工业部门在财富形成和积累中的重要作用,相继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旨在以创新激发制造业活力,重振实体经济。同时,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和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实施“绿色新政”,意图通过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发掘新的绿色增长点,将全球工业带入绿色化发展的新路径,为重塑全球产业链、推动消费者行为变革提供持续动力,进而在实体经济领域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绿色产品设计示范,推进绿色设计试点示范,开展典型产品绿色设计水平评价试点,培育一批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制定绿色产品标准。到2020年,创建百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百家绿色设计中心,力争开发推广万种绿色产品。未来五年,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绿色增长、实施绿色新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也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推进绿色发展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我国工业总体上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节能降耗、实现降本增效,有利于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补齐绿色发展短板。(三)xxx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8%左右。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政策效应正在持续释放,突出表现为创新创业热度不减,新增市场主体量质齐升。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达998.3万户,同比增长12.5%,目前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超过1亿户,达到标志性高点。更为可喜的是,新设市场主体的“质”也在同步提高,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设企业56.9万户,同比增长19.9%。特别是第二季度以来,大众创业意愿持续走高,4-6月每月新设企业均超过60万户,创历史新高。从发展趋势来看,目前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正从房地产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过渡。要实现支柱产业的平稳切换,一方面要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继续大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因此,从宏观政策调控的逻辑上看,未来的投资机遇也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里面。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在明年下半年,将重新步入上升通道,而其背后的推动力,必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投资已经到了最好的介入期。(四)xx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央财政近年来在支持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央财政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聚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有力促进了我国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更好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振兴实体经济,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我们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还要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任何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没有这个根基,我国经济非但走不远,而且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胜。为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着力构建先进工业体系,提升新兴行业发展水平,由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一直是我国工业战略布局的重点。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进一步提高了地方的积极性。从近期公布的地方政府工作计划来看,不少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方案,力图加快破局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品牌管理体系,增强以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以民企民资为重点,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打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和知名品牌示范区。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着眼大势认识当前经济形势,首先要有全局视野。从外部看,世界经济的增长动力在减弱,国际贸易增长有所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较多,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对比国内,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平稳增长,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中高端行业增势良好,就业形势好于预期,调查失业率略有下降,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由此表明,尽管受到外部因素不利影响,经济运行稳中有缓,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我国发展仍然拥有足够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第二章 行业发展概况一、新基建市场分析“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七个板块,分别是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互联网。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层面多次强调将推进“新基建”建设。经测算,2020-2025年间,“新基建”领域中的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投资规模最大,其次是5G基站建设。“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七个板块,分别是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互联网。“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消费和出口受挫,投资则成为政府稳定经济局面的重要手段。投资手段中,“新基建”因短期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增加有效供给,因此,被政府部门频频提及。2018年12月,“新基建”概念被初次提及;2019年,在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中,“新基建”又被多次提及;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推进“新基建”被政府强调的频次更高了。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4.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基础建设投资增长3.8%。值得注意的是,2015-2017年,我国基建投资增速一直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2018年及以后,基建投资增速提升,也正是在2018年,“新基建”概念政府被提出。初步测算,2020-2025年在我国“新基建”建设涉及的七大产业领域中,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总投资规模最大,投资规模预计达34400万亿元;其次是5G基础建设领域,投资规模预计达24000万亿元。二、新基建政策背景分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根据相关报道,“新基建”最可能集中于7大领域:一是5G基站建设(5G板块),二是特高压,三是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基建和高铁),四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五是大数据中心,六是人工智能,七是工业互联网。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程。新基建既包含宽口径的广义新基建,也包括窄口径的狭义新基建。201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结合来看,新基建包含了两个口径,一个是旨在创新的狭义新基建,主要包括以科技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5G基站、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网络安全、云计算等;另一个口径是重在补短板的广义新基建,除上述狭义口径包含的领域之外,还包括轨道交通等交运短板、核电等能源短板、垃圾回收处理等环保短板、医院养老院体育场等民生短板等领域。结合来看,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程。传统基建的投资效率不高,同时也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并加速房价回升,“房住不炒”的主线下“新基建”发力顺理成章。2008年,为应对全球经济放缓,我国开展了“四万亿”的大规模刺激举措以对冲国内基本面的下行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后果,如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产能、库存过剩,传统基建、地产等行业过于强势,居民、企业债务压力逐渐加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问题,立足当下,若继续大规模采用传统的“铁公机”来刺激经济则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并推升杠杆率水平,在此背景下,“新基建”的推出就顺理成章。从专项债流向看,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例约为24%左右,子行业中轨道交通是主要发力点,而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的比重并不高。从PPP数据看,新基建占比约为22%,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的占比最高。结合来看,狭义“新基建”的占比相对偏低,仍需政策发力以促进其持续发展。从PPP数据看,新基建占比约为22%,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的占比最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末,我国共发行了9498亿元专项债,且资金全部流向基建领域(2019年9月国常会规定2020年的专项债资金全部不能流向土储棚改领域)总体看,狭义“新基建”的占比相对偏低,仍需政策发力以促进其持续发展。第一,新基建的占比持续升高,但目前传统基建仍占主导地位;第二,从新基建的分项来看,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等致力于传统基建补短板的广义新基建占绝大多数,而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行业的占比不足50%。因此从短期来看,传统基建仍是当前稳增长的主导力量,但往后看,随着政策的不断引导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政策面来看,以5G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政策的广泛支持。自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此后得到政策的陆续加码,不断引导资金流向新基建领域。2020年度各省市投资计划清单相继出台,基建项目成为受关注的重点领域,同时涵盖新老基建两个范畴,下一阶段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成为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的重要力量。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1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从财政政策来看,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较上年提前下达增加4580亿元,增幅达33%。其中专项债务限额累计12900亿元,传统基建所占份额接近5000亿元。财政政策作为重大投资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托底新基建发展行情。政府专项债中片区开发类的主要流向以园区建设、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为主。从PPP投资方向来看,片区开发、市政工程和交通运输仍是政府财政支出的主力,新基建的轨道交通、园区开发以及城镇化建设都涵盖在内。同时预计2020年财政赤字率有望增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支持新基建发展。利率方面,Shibor利率存在下行趋势,MLF利率在2月下降10个基点之后,2月20日贷款基本利率下调,1年期LPR从4.15调至4.05;5年期以上LPR调为4.75,前期为4.8。除此之外,央行松口存款基准利率有望迎来四年中首调,在保持流动性充裕合理的同时将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2月27日,央行表态要对普惠金融服务达标的银行择机定向降准,降准与定向降准政策近期也有可能落地。宽松的货币政策,资金成本低,能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投资乘数的拉力,有利于资本流向新基建领域。第三章 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一、建设地经济发展概况地区生产总值2689.49亿元,比上年增长6.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6亿元,增长6.64%;第二产业增加值1667.48亿元,增长8.49%第三产业增加值806.85亿元,增长6.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38亿元,同比增长6.4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0.98亿元,同比增长9.15%。国税收入302.40亿元,同比增长7.73%;地税收入亿元51.17,同比增长8.4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1%。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91%,衣着上涨0.61%,居住上涨0.7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00%,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80%,医疗保健上涨0.63%,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79%,交通和通信上涨0.97%。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716.4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75.76亿元,比上年增长6.41%。规模以上AA、BB、CC、DD(含5G设备)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287.79亿元,增长6.34%。AA完成增加值418.11亿元,增长5.38%;BB完成工业增加值385.02亿元,增长10.73%;CC完成工业增加值208.67亿元,增长5.39%;DD完成工业增加值106.07亿元,增长9.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41.28亿元,比上年增长6.19%。实现利润总额616.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43.78亿元,比上年增长5.70%。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822.53亿元,增长6.7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21.25亿元,增长7.3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17.19亿元,同比增长6.4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301.27亿元,同比增长8.6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825.32亿元,增长10.0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954.87亿元,增长10.90%。民间投资3048.70亿元,增长6.99%。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40.23亿元,增长7.03%。重点项目1047个,完成投资2877.23亿元,增长9.60%。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0%。城镇实现零售额1075.92亿元,增长6.71%;乡村实现零售额317.22亿元,增长6.6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539.31,增长14.60%。实际利用外资60173.25万美元,同比增长58.41%。外贸进出口总值256.53亿元,同比增长56.04%。其中,出口总值166.74亿元,同比增长55.72%;进口总值89.79亿元,同比增长55.01%。二、区域内5G设备行业市场分析初步测算,2020-2025年在我国“新基建”建设涉及的七大产业领域中,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总投资规模最大,投资规模预计达34400万亿元;其次是5G基础建设领域,投资规模预计达24000万亿元。“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七个板块,分别是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互联网。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层面多次强调将推进“新基建”建设。经测算,2020-2025年间,“新基建”领域中的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投资规模最大,其次是5G基站建设。全球经贸摩擦加剧,叠加海外疫情导致各国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外需不足,内需承压,经济发展动力需要寻求新的出口。投资作为与出口和消费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将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基建,将成为“稳投资”战略的重中之重。消费和出口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效果短时间内难以显现,投资能够有效提振市场预期,刺激经济增长。肥东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南濒巢湖,东连巢湖市巢湖市、滁州市南谯区、全椒县,西与合肥市瑶海区、包河区、长丰县、肥西县毗邻、北和定远县接壤。介于东经1171911752与北纬31343216之间,总面积2216平方千米。东部低山丘陵区为大别山东缘余脉,南起巢湖岸边,沿撮镇、店埠、石塘、古城四个区东部边缘直至滁州市边界,呈带状形,面积352.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5.8%。峰脊走向为北北东向,由元古界、中新生界及岩浆岩组成。标高一般100至350米,最高的浮槎山418.1米。相对高度50至300米。其中100米以上的高丘,一般丘体较完整,脊线有一定方向,流水切割以线状冲刷为主;100米以下的中丘和浅丘,脊线无一定方向,切割比较破碎,以片状冲刷为主。低山丘陵区的特点,一是坡度较缓。一般小于15至20度,悬崖陵壁较少,丘顶多呈浑圆状态。二是由多种岩系组成。既有火成岩,如花岗岩等;又有水成岩,如石灰岩、砂岩;还有大量的变质岩,为花岗片麻岩、云母岩、千枚岩等。往往在同一山丘上,有几种岩石的发育,所形成的土壤多粗骨性,一般含有砾石。三是土壤砂性大,土层浅。大部分山丘的主体岩性多为花岗岩、片麻岩类,这些岩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砂性大,松散,易被洪水冲刷,因此土层厚度大多不到10厘米,其下即为风化石层。北部丘陵岗丘区东起滁州市边境,西至长丰县界,南到滁河,北界池河,面积102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46%。拱形隆起的江淮分水岭自路口集经杨店、八斗岭、唐井、赵亮集、广兴一线向东北延伸,形成肥东县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微倾斜的岗地和冲坳相间的地貌,呈带状有规律的展布。江淮分水岭及其两侧为高岗和缓岗,标高在70至80米,远离分水岭的为低岗和缓低岗,标高在50至60米。一般岗顶宽缓,坡度为3至5度,冲坳开阔,向河流方向倾斜。岗冲之间比高,高岗区在20米以上,低岗区在5米左右。肥东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春季61天左右,气温回升迅速,雨量适宜,天气多变,常有寒流侵袭,时冷时暖,有时有低温连阴雨、倒春寒(回头冷)、晚霜冻。夏季118天左右,日照强,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降雨集中,多雷暴雨,有时洪水泛滥,间有台风、龙卷风、冰雹灾害;有些年分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酷热少雨,造成伏旱。秋季55天左右,降温快,雨量骤减,常有秋旱,有时也阴雨连绵。冬季131天左右,北方冷空气入侵频繁,气温低,气压高,雨量少,有时降冻雨或雪。肥东县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081.2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47%。7至8月份日照时数最多,日照率达59%。3月份日照时数最少,日照率在40%以下。历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6.2千卡/平方厘米,折合亩面积辐射量为8亿千卡。肥东县平均气温为15.5,最高的1961年16.6,最低的1972和1980年14.8,极差56。多数年份极端最高气温38左右,极端最低气温零下8左右。等于或大于10活动积温为5025.5,年均无霜期237天。初霜期11月13日,最早为10月21日,终霜期3月22日,最迟4月22日。肥东县水资源相对较丰,水域面积47444.41公顷,约占总面积21%。分为淠史杭、驷马山、引巢和岱山水库四个灌区。境内有南淝河、店埠河、滁河、池河四条干流,拥有巢湖水面45平方千米。全县蓄水能力总计达6.85亿方,其中兴利库容3.85亿方。拥有中型库坝6座,分别是:众兴水库,蓄水能力6850万方;袁河西水库,蓄水能力1740万方;管湾水库,蓄水能力940万方;岱山水库,蓄水能力1900万方;乌龙坝,蓄水能力600万方;刘桥坝,蓄水能力800万方。拥有小一型水库40座,小二型水库182座,大小塘坝4.2万口。肥东县植物药材有115科412个品种。有半枝莲、墨旱莲、夏枯草、瞿麦、小蓟、菝葜、扁蓿、香附、地榆、白茅根、芦根、寻骨风、百蕊草、马鞭草、金钱草、青蒿、翻白草、六月雪、地丁、合欢、虎仗、艾、巡复花、野菊花、白蔹、灵仙、山豆根、葛根、百部、苦参、南沙参、漏芦、马齿苋、青枫屯、南山楂、槐米、车前草、蒲公英、柏子仁等。常见的有巴根草、狗尾草、睡藤草、茅草、三棱草、丧棒草、香附、霸王草、猫眼草、人字草、八瓣子、苍耳、辣蓼、凤仙花、牵牛花、闹羊花、鸡冠花、野苋、野薄荷、野芹、野胡萝卜、野苘麻、土姜、金针菜、荠菜、苦菜、黄花苜蓿、野蒜、挂金灯、扫帚条、黄蒿、白蒿、青蒿、刺秸等。肥东县东部沿山一带矿藏丰富,有石灰石、磷灰石、白云石、砂、花岗石、铁矿石、石英石、大理石、云母等。其中磷矿储量约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大何山、六步山、土山的磷灰石,品位高,集中、埋藏浅,有开采价值。肥东县拥有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古庐阳八景之一的“四顶朝霞”,江淮分水岭岱山,皖中第一高峰浮槎山,山顶清乳二泉被欧阳修称为“天下第七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包氏宗祠、吴复墓石雕群、龙泉精舍、六家畈古民居等。庐剧及民间小调在全县广为流传。长临河镇的龙舟竞赛、西山驿镇的踩高跷、解集大邵的“洋蛇灯”等堪称地方一绝。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5G设备企业908家,规模以上企业45家,从业人员45400人。截至2018年底,区域内5G设备产值125652.03万元,较2017年106241.68万元增长18.27%。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50281.59万元,较去年43119.45万元同比增长16.61%。区域内5G设备行业经营情况项目单位指标备注行业产值万元125652.03同期产值万元106241.68同比增长18.27%从业企业数量家908规上企业家45从业人数人45400前十位企业产值万元50281.59去年同期43119.45万元。1、xxx公司万元12318.992、xxx公司万元11061.953、xxx科技发展公司万元6536.614、xxx(集团)有限公司万元5530.975、xxx有限责任公司万元3519.716、xxx科技公司万元3268.307、xxx科技发展公司万元251.418、xxx(集团)有限公司万元2061.559、xxx有限责任公司万元1960.9810、xxx科技公司万元1508.452018年区域内5G设备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1476.36万元,同比2018年36776.34万元增长12.78%;行业净利润14973.52万元,同比2017年13180.92万元增长13.60%;行业纳税总额25584.07万元,同比2017年21517.30万元增长18.90%;5G设备行业完成投资47180.31万元,同比2017年40449.51万元增长16.64%。区域内5G设备行业营业能力分析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行业工业增加值万元41476.361.1同期增加值万元36776.341.2增长率12.78%2行业净利润万元14973.522.12017年净利润万元13180.922.2增长率13.60%3行业纳税总额万元25584.073.12017纳税总额万元21517.303.2增长率18.90%42018完成投资万元47180.314.12017行业投资万元16.64%区域内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预计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000.04亿元,年均增长6.58%。预计区域内5G设备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190968.17万元,利润总额56868.98万元,净利润17186.96万元,纳税12206.87万元,工业增加值62903.70万元,产业贡献率19.75%。区域内5G设备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序号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1产值147885.75168051.99190968.172利润总额44039.3450044.7056868.983净利润13309.5815124.5217186.964纳税总额9453.0010742.0512206.875工业增加值48712.6355355.2662903.706产业贡献率14.00%18.00%19.75%7企业数量109013301702序号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1产值147885.75168051.99190968.172利润总额44039.3450044.7056868.983净利润13309.5815124.5217186.964纳税总额9453.0010742.0512206.875工业增加值48712.6355355.2662903.706产业贡献率14.00%18.00%19.75%7企业数量109013301702第四章 重点企业调研分析一、xxx公司顺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增长。为此,公司要求各级单位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等路径,努力实现“做实、做强、做大、做好、做长”的发展理念。2018年,xxx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29.76万元,同比增长20.86%(2559.23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5G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3449.27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0.69%。2018年营收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3114.254152.333855.743707.4414829.762主营业务收入2824.353765.803496.813362.3213449.272.15G设备(A)932.031242.711153.951109.564438.262.25G设备(B)649.60866.13804.27773.333093.332.35G设备(C)480.14640.19594.46571.592286.382.45G设备(D)338.92451.90419.62403.481613.912.55G设备(E)225.95301.26279.74268.991075.942.65G设备(F)141.22188.29174.84168.12672.462.75G设备(.)56.4975.3269.9467.25268.993其他业务收入289.90386.54358.93345.121380.49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2018年实现利润总额3403.20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56.25万元,增长率15.48%;实现净利润2552.40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53.41万元,增长率16.07%。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14829.76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13449.27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0.69%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20.86%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2559.23利润总额万元3403.20利润总额增长率15.48%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456.25净利润万元2552.40净利润增长率16.07%净利润增长量万元353.41投资利润率52.57%投资回报率39.43%财务内部收益率29.61%企业总资产万元24353.25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6.53%流动资产总额万元8895.47资产负债率37.80%二、xxx科技发展公司公司紧跟市场动态,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基于大数据分析考虑用户多样化需求,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服务策略的市场及经营体系,并综合考虑用户端消费特征,打造综合服务体系。随着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及人员规模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这需要公司管理流程不断调整改进,公司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公司凭借完整的产品体系、较强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强大的订单承接能力、快速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形成了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经营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各省市。公司与国内多家知名厂商的良好关系为公司带来了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使公司研发产品能够与时俱进,为公司持续稳定盈利、巩固市场份额、推广创新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xxx科技发展公司2018年产值12318.99万元,较上年度11162.55万元增长10.36%,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1994.97万元。2018年实现利润总额3473.17万元,同比增长11.80%;实现净利润1552.67万元,同比增长14.41%;纳税总额72.95万元,同比增长19.91%。2018年底,xxx科技发展公司资产总额16749.16万元,资产负债率22.34%。第五章 重点投资项目分析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名称xxx公司二、项目建设符合性(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由xxx公司承办的“肥东县新基建项目”主要从事5G设备项目开发投资,符合产业政策要求。(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肥东县新基建项目选址于某产业基地,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某产业基地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三)“三线一单”符合性1、生态保护红线:肥东县新基建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三、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肥东县新基建项目(二)项目选址某产业基地(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33616.80平方米(折合约50.40亩)。(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5.66%,建筑容积率1.67,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0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2.08万元/亩。(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33616.80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5434.4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140.0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4432.06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3410.49平方米。(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48台(套),设备购置费3838.60万元。(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1086317.47千瓦时,折合133.51吨标准煤。2、项目年总用水量15659.67立方米,折合1.34吨标准煤。3、“肥东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086317.47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5659.67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34.85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33.71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2.27%,能源利用效果良好。(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某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符合某产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12488.7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176.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48%;流动资金3311.96万元,占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