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中线纵横断外业测量课件_第1页
渠道中线纵横断外业测量课件_第2页
渠道中线纵横断外业测量课件_第3页
渠道中线纵横断外业测量课件_第4页
渠道中线纵横断外业测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渠道测量P160,第一节渠道测量概述,1,PPT学习交流,渠道与管道测量在勘测、设计、施工的整体中测量总内容有:,渠道设计,选线(地形图、实地考察),中线平面设计,纵断面、横断面设计,渠道测量,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测设中线及纵横断面测量,施工测量,渠道设计与渠道测量的关系,主要目的:,踏勘选线,、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纵横断面图的绘制,、土方计算,、边坡放样。,计算工程量,、优化设计方案,提供工程设计资料、,使施工测量的精度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复核控制点,复核中线,2,PPT学习交流,渠道测量的任务和工作内容,1、为线路的设计提供地形图和断面图,2、按设计位置要求将渠道测设于实地,任务,工作内容,1、资料收集,2、初步设计,3、控制测量,5、中线测量,6、纵、横断面图测绘,7、施工测量,4、地形图测绘,收集规划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水文、地质及控制点有关资料。否则需要现场测绘。,根据工程要求利用地形图结合现场勘查,在小地形图上渠道规划线路走向,编制比较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在实地标定出线路的基本定向,沿基本走向进行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根据线路工程的需要,沿基本定向测绘带状地形图或平面图,比例尺根据不同工程实际要求选定。,根据定线设计把线路中心线上的各类点位测设到实地。包括起止点、转折点、圆曲线主点和线路中心里程桩、加桩。,根据工程需要测绘线路纵断图和横断面图,比例尺、工程量依据工程的实际的要求确定。,根据线路工程的详细设计进行施工测量。竣工后对照工程实体测绘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3,PPT学习交流,渠道测量的特性:,1、完整性,测量工作贯穿于资料收集、设计、施工整个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2、阶段性,阶段性是测量技术本身的特点,也是渠道勘测设计、施工放样各阶段都需要测量工作每阶段反复的进行。,3、渐近性,渠道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竣工经历了一个从粗到精的过程。完美设计需要勘测与设计的完美结合,设计技术人员懂测量,测量技术人员懂设计,完美结合在渠道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实现。,4,PPT学习交流,规划踏勘选线时应注意:选线时尽量使线路短而直,减少工程量。渠道应选择较高地带,自流灌溉量大。(排水渠高程低以便排除积水。巴彦淖尔市的总排干在五加河总排干。总排水到乌拉特前旗的乌梁素海。)中线土质条件好,坡度适宜,防止渗、冲、淤、坍塌。选半填半挖式渠道最佳渠道分干、支、斗、农、毛。确定起点、转折点、终点,5,PPT学习交流,第二节中线测量,2.大型线路对起点、转折点、终点全线只在地形图选择确定点位桩的位置后再到实地定位并绘制带状地形图以及点之记图。为以后绘制线路平面图控制点点位。恢复线路施工用。,一、测设中线交点桩,1.中线的起点、转折点(交点桩)、终点在踏勘选线时已选定了位置并埋桩,6,PPT学习交流,二、转折角的测设,7,PPT学习交流,右偏角,左偏角,A,B,C,8,PPT学习交流,三、测设里程桩和加桩,对整条线路在实地标定中心线位置并钉桩。将经纬仪安置在起点瞄准JD1定向,根据工程的大小需要确定间隔距打入里程桩,起点里程桩0+000,加号前为公里,后为百米记。,根据中心线实地地形的变化打入里程桩、加桩。各桩从起点开始起算,如间隔距为100米,0+000,0+070,0+100,0+200,0+275.3,0+300,0+400,里程桩采用5cm直径或方形,长30cm左右桩侧面削平,桩号用红油漆书写该面朝起点。打入露地面510cm。,9,PPT学习交流,JD1右偏角起点,0+500,0+600,0+700,0+760,0+400,0+380,左偏角,右偏角,10,PPT学习交流,测转折角方法:,11,PPT学习交流,在中线测量过程在,如遇局部改线,计算错误或分段测量,就会形成现丈量新里程桩号与老里程桩不相符及不连续,这种现象称为断链。,长链,短链,现丈量新里程桩号小于地面原里程桩号,现丈量新里程桩号大于地面原里程桩号,3+889.4=3+900,3+008.42=3+000,3+8.42,3+889.4,出现断链后要在测量成果和有关设计文件中注明断链情况,并在现场设置断链桩,断链桩要设置在10m整数倍上,同一桩上应以等式形式注明线路新来向里程(等号左端)和旧去向里程(等式右端),12,PPT学习交流,0+700,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362.2,线路平面应画草图,作为设计时参考。草图绘制方法:用一条直线表示线路中线,在中线上用小黑点表示里程桩的位置,点旁写桩号。转弯处用箭头指出转角方向,注明转角度数。有关建筑物名称,地质、水位等情况。,0+236,桥沟,房,13,PPT学习交流,山丘地区的中线测量地形比较复杂除采用上述方法确定外,还应概略确定中线的高程位置。,如:从起点开始,用皮尺大致沿山坡等高位置向前量距离。按设计要求规定的里程桩间隔打一木桩,在打木桩时用水、准仪测量其高程,看中线是偏高还是偏低。具体方法如下:,14,PPT学习交流,设计0+000的设计高程为60.0m,附近水准点高程为59.684m。,选定大概起始点0+000位置打桩与水准点之间架设水准仪,后视水准点读数1.964,则视线高为59.684+1.964=61.648。,水准尺靠在桩边上、下移动使读数为1.648时尺底画线为0+000桩的设计高程为60.0m线位。,以下各里程桩和加桩多按距离、坡率用坡度放样的方法进行选线。,计算前视尺读数61.648-60.0=1.648时尺底为设计高程。,15,PPT学习交流,第四节纵横断面的测绘,16,PPT学习交流,一、纵横断面的测量(一)纵断面水准测量纵断面测量可按符合水准路线整个或分段测量。,17,PPT学习交流,1、具体操作如图示,0+000,0+070,0+100,0+200,0+250,0+300,0+350,0+400,0+500,1,2,3,4,5,1.201,2.113,0.98,1.25,2.653,1.985,2.70,2.72,0.85,1.668,1.424,1.441,1.103,1.087,1.123,18,PPT学习交流,2、观测中注意:一个测站中视线应该水平。为了统一避免失误水准尺立于桩顶,并量桩高至厘米。记录正确读数、立尺点名与读数、桩高符合。各转点前视读数、后视读数必须认真、注意。现测、现记、现算、随时检查。3、手簿的检查与转点高程计算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和转点高程计算符合要求,调整后高程计算,19,PPT学习交流,普通水准测量记录手簿地点日期20年月日观测者测线天气记录者,BM1,1.123,73.246,72.123,0.10,已知,0+000,2.113,74.158,1.201,72.045,0.11,0+070,0.98,73.18,0.12,0+100,1.25,72.91,0.10,0+200,2.653,74.826,1.985,72.173,0.08,0+250,2.70,72.13,0.09,0+300,2.72,72.11,0.10,0+350,0.85,73.98,0.12,0+400,1.424,74.562,1.688,73.138,0.11,0+500,1.103,74.224,1.441,73.121,0.12,BM2,1.087,73.137,已知,8.416,7.402,h测=a-b=8.4167.402=1.014,fh=h测(H终H始)=1.014(73.14072.123)=-0.003m,20,PPT学习交流,(二)横断面的测量,其方法按地形条件和仪器设备有1、经纬仪视距法测设2、花杆置平法3、水准测量法:量距可用起点距(各里程桩、加桩开始)或间距。一测站中后视尺立已知高程的里程桩顶读数后计算为视线高,减在垂直方向中各地形变化点读数就是该地面点的高程。注意方向必须与中线垂直。,21,PPT学习交流,0+000,0+070,0+100,0+200,一测站横断面观测过程,左,右,1、,22,PPT学习交流,横断面水准测量法记录测线仪器断面桩记录者,0+000,2.388,左,3,1.643,5,2.446,6,1.547,10,2.348,14,1.235,右,3,1.675,4,1.746,7,2.688,11,2.432,14,1.875,0+050,左,2,3.333,4,2.856,5,2.123,8,1.643,10,2.335,14,2.447,右,3,1.993,6,2.113,7,1.590,10,2.656,14,2.289,72045,74.433,72.790,71.987,71.886,72.085,73.198,72.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