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幻灯片-5伤仲永_第1页
精选幻灯片-5伤仲永_第2页
精选幻灯片-5伤仲永_第3页
精选幻灯片-5伤仲永_第4页
精选幻灯片-5伤仲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的悲剧?,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12岁从初中跳到美国大学一年级,15岁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由于没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精神疾病,最终英年早逝。,1,我国神童宁铂,两岁半能背诵几十首诗词,4岁时学会了400多汉字,13岁就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然而却无法和社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最终丢掉大学讲师职位,出家为僧。,2,出生于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2岁时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念书,13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然而,他却中途肆业回家。他退学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无法一个人去面对社会。,3,看着神童们的这些悲剧,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的悲剧,到底这悲剧带给了世人多少沉重的思考!,4,王安石,伤仲永,5,一、作家作品简介1、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集等。,6,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7,2、题解,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是作者对人才毁灭所做的挽歌,表明了作者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人才摧残的谴责。,3、背景资料,本文选自临川先生集,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一篇随笔。文中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变化的故事,告诫人们:一个人不论先天条件多么优越,如果自恃聪明,不肯接受后天教育和坚持自学,不仅难以长进,就连后来的聪明也保不住。,8,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中的停顿。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3.领会文中蕴含的道理。,学习目标:,9,隶()谒()邑(),称()泯()矣(),焉()扳(),l,y,y,chn,mn,y,yn,pn,10,三、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1、仲永/生五年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5、传/一乡秀才/观之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7、余闻之也/久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11,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父利其然也。,3、不能称前时之闻。,4、泯然众人矣。,愤怒语气,惊叹语气,遗憾语气,痛心语气,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朗读检查,12,翻译课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1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1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15,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16,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17,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18,四、注意下列实词的理解,1伤仲永2世隶耕3养父母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5传一乡秀才观之,伤:哀伤、叹惜,隶:属于,养:赡养,一乡:全乡,立就:立刻完成,19,6或以钱币乞之7邑人奇之8从先还家9前时之闻10泯然众人矣,或:有的人,从:跟从,闻:听到的名声,泯然:消失,邑人:同县的人,20,11卒之为众人12如此之贤也13且为众人14固众人,贤:(有)才能,且:尚且,固:本来,卒:最终众:普通,21,五、需要理解活用的字词,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邑人奇之,4、稍稍宾客其父,5、父利其然也,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奇: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惊奇,宾客:名词作动词,把当宾客对待,利:名词作动词,认为有利,22,六、理解下列句式“不使学”“还自扬州”“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23,分析本文,第一阶段幼年作诗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与天赋。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大不如先前。第三阶段写成年之后的仲永才能泯灭。,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24,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5,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形式。,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是以“见”的形式。,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形式。,26,1、课文详写第一阶段。突出天资过人,暗示其前途无量,与后面的平庸形成鲜明对比。而其父贪利导致他才能衰退。,2、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原因,引人深思。,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主题。,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7,那么仲永为什么会“泯然众人矣”?我们一起来分析吧。,明确:“世隶耕”,点明了其家庭背景,也暗示造成他悲剧的深层原因。,(2)知道仲永才华出众时,父亲是怎样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明确:父亲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是贪图小利,目光短浅,愚昧无知。,(1)仲永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中?,28,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29,作者对此是什么态度?,哀伤、惋惜,试分析“伤”的具体内涵是什么?,1、因仲永的悲剧而“伤”,幼时天资过人,最终却“泯然众人”。,2、“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之辈。,3、“伤”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于人者不至也”的深远意味。,30,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31,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一是说明“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与后文“泯然众人矣”形成强烈对比。二是点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32,“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么作用?,本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见”后“闻”。这种见闻录的方式给人以真切真实之感。,33,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34,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愚昧无知的句子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5,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三个字:,不使学。,36,归纳本文主题,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37,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请搜集关于天才的名言。,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鲁迅未有天才之前,扩展迁移,38,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赠言,39,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40,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爱因斯坦,赠言,41,自写格言比赛:天才就是(请你续写),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天才就是入谜天才就是长久的忍耐,42,未尝识书具()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即书诗四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余闻之也久()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先人还家()不能称前时之闻()或以钱币乞之()世隶耕()曰“泯然众人矣”()忽啼求之()复到舅家()并自为其名()问焉(),当堂训练,1、理解下边加色的字词,从来没有,立刻,完成,当即,书写,四处,拜访,我,听说,道理,文采,都,跟从,回,符合,名声,有的人,索取,隶属,消失,的样子,索要,世代,再一次,题写,这件事,43,赏析语言,本文语言简练而精当。“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