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期 319郑玲 等: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EMC 研究综述 第 4 卷 第 5 期 2014 年 9 月 汽车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l.4 No.5 Sept. 2014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EMC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Motor Drive System Zheng Ling,Long Haiq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 Abstract : Aiming at solving the existing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problem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motor drive system,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EM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the EMC interference mechanism is expounded. Moreover, the EMC predictive analysis methods of EV motor drive system are reviewed. And the EMI suppression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as well. Finally, it is addressed that the keys to solving the EMC problem include how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EMC simulation model for prediction, and how to research EMI suppression technologies of the motor drive system by means of the EMC scheme design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Key words:motor drive system; EMC; EMI; predictive modeling; EMI suppression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EMC 研究综述 郑 玲,龙海清 (重庆大学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4) 摘 要:针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存在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问题,介绍了电机驱动系统 的 EMC 特性,阐述电机驱动系统的 EMC 问题及其干扰机理,回顾电机驱动系统 EMC 预测分析方法,总结了电机驱动 系统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抑制技术,指出建立精确的 EMC 仿真分析模型,通过 EMC 方案设 计与系统优化,研究工程实用的电机驱动系统 EMI 抑制技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 EMC 研究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兼容 (EMC);电磁干扰(EMI);预测建模;EMI 抑制 中图分类号:U463.68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1469.2014.05.02 收稿日期:2014-01-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5541);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业务费项目(0301002109165) 随着人们对电动汽车性能、安全、舒适性等各 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上各种电子设备的 功率越来越大,系统灵敏度越来越高,接受微弱信 号的能力越来越强,电子产品所使用的频带也越来越 宽。因此,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其 中,作为电动汽车核心的具有大功率、大电流的电机 驱动系统对其它电气电子设备的干扰影响尤为严重。 目前,针对大功率、大电流的车用电气系统 EMC 标准还未出台,而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不断 发展以及相关 EMC 标准的规范,迫切需要研究电 机驱动系统的 EMI 机理、试验测试方法、预测分析 方法以及 EMI 抑制技术等,这对提高电动汽车整车 EMC 性能,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节约成本等具有重 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320 汽车工程学报 第4卷 ? ? ? ? ?1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EMC 概述 1.1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电动汽车借助蓄电池或超级电容提供能量,利用 电力电子装置 DC/AC(或 DC/DC)进行能量变换提 供给交流电机(或直流电机)负载进行驱动。图 1 是 以交流电机为例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结构框图和示 意图。蓄电池(或超级电容器)、主电路、控制电 路、电机共同构成了整个驱动系统,粗实线表示的是 大功率、大电流线缆。从图 1 (a)可以看出整个系统 结构非常复杂,既包括 300 V 左右的高压设备和线缆, 又包括 5 V 左右的微控制器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控制电路由12 V蓄 电池通过小功率的DC/DC变换模块供电, 并发出驱动 信号(通常是 10 V 左右的 PWM 信号)驱动主电路的 绝缘栅门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lator, IGBT)模块实现电机供电或调速。蓄电池提供的直 流电通过逆变电路中 IGBT 模块快速通断而转换成以 供交流电机正常工作的交流电,如图 1 (b)所示。 1.2 电机驱动系统 EMC 环境 由于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高电压、大电流 以及复杂的结构,使其电磁干扰能量较大、频带较 宽且传播耦合路径呈多样性,这增加了电机驱动系 统 EMC 研究的难度。但就 EMI 的基本性质而言, 电机驱动系统 EMI 与其它电子设备或系统的 EMI 一样,都是由电磁干扰源、传播路径(或耦合通道) 和受扰体(敏感体)3 个基本要素组成 1,如图 2 所示。因此只需要切断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电机驱动系统的 EMI 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1.2.1 电磁干扰源 从图 1 的电机驱动系统结构与示意图可以看 出,整个电机驱动系统的电磁环境非常复杂。其 中,控制电路上的时钟信号、数字信号、驱动信号 是 DSP 上的主要干扰源,但相对于主电路以及电 机等大功率、大电流设备,其抗干扰能力较弱;由 于主电路(逆变电路、电缆)和电机存在大量的杂 散电感和电容,在驱动电路作用下,开关器件开通 和关断必然会导致电压和电流在短时间内发生瞬变 (IGBT 最快能到上百纳秒),形成高的 du/dt 和 di/dt,对整个系统造成很强的电磁干扰,是系统的 主要电磁干扰源 2。 (a)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结构图 (b)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示意图 图 1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结构与示意图 图 2 EMI 三要素 耦合途径 2 干扰源 1 敏感体 3 1.2.2 传播途径 电磁干扰以传导和辐射的方式进行传播,相应 的传播路径也不同。传导电磁干扰传播,是指通过 导线或其它元器件(如电容、电感等),以电压或 电流的形式,将电磁噪声的能量在电路中传送。辐 射电磁干扰传播,则是指辐射干扰源在空间以电磁 波的形式传播。 在电机驱动系统 EMI 作用下,根据传导干扰 方式的不同,把 EMI 分为共模(Common Mode, 12V蓄电池 电压、电流、 温度传感器 整车控制器CAN总线 主电路电源输入端口 CAN总线 DSP控制电路 DC/DC 模块 信号 调理 CAN 驱动 PWM驱 动/保护 蓄电池/ 超级电容器 主电路 DC/AC逆变器 M 终端电阻器 c g e IGBT 驱动电路 电机控制器 输入线缆 输入线缆 输出线缆 A B C DC/AC逆变器 电机 M 电池管理系统 第5期 321郑玲 等: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EMC 研究综述 ? ? ? ? ? CM)干扰和差模(Differential Mode,DM)干扰两 种形式。它们产生的内部机理有所不同,共模干扰 源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电路中的高 du/dt 对寄生电容 进行充放电,产生的高频共模电流通过相线、寄生 电容和地构成流通回路;差模干扰是指相线之间的 干扰,由逆变器工作时产生的脉动电流 di/dt 引起, 直接通过相线与电源形成干扰回路,差模干扰和共 模干扰传播途径如图 3 和图 4 所示。当电路中的干 扰在 30 MHz 以上时,干扰源就会以电磁波的形式 在空间传播至受扰设备 3。 还不长。早期主要是针对电机驱动系统的 EMI 机理 以及抗干扰的基本措施进行研究。 最早的可查阅文献可以追溯到 1993 年,Sankaran V. A. 等人提出 IGBT 的高速开关动作容易引起 EMI 问题,并需要研究软开关技术在驱动系统逆变电路 中应用的可行性 4。1995 年,Zhong E. K. 等人通 过试验确定了逆变系统会产生相当大的脉冲电流并 通过线缆引入系统,造成严重的传导 EMI 问题以 及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波形畸变 5。1997 年,Lai J. S. 采用一个辅助开关和各相上的一个谐振电感,使主 开关可以在零电压的情况下打开,并且对 100 kW 三相逆变器进行了实际测试,通过仿真和实测证实 了软开关技术可以减少 EMI6。2001 年,Dong W. 等人通过试验验证了辅助准谐振逆变器可以减小 EMI,但该种软开关逆变器仅在 2 10 MHz 效果 明显,且考虑到成本、体积、效率等因素,这种软 开关逆变器不适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系统 7。 2003年, Guttowski S. 等人对新型电力驱动系统安装在传统 乘用车中引起的 EMI 问题进行了研究 8。2007 年, Nelson J. J. 等人指出瞬态运行的驱动系统如负载转 矩和速度渐变会造成更严重的 EMI 问题 9。 国内对电机驱动系统 EMI 问题及其 EMI 机理 研究起步较晚,清华大学的陈斌等人指出 IGBT 的 高速开关动作产生很高 du/dt 和 di/dt,由此导致严 重的 EMI 问题,并应用系统函数的方法来描述这种 EMI 耦合通道的特征,准确预测了 EMI 的时域波形 和频谱特性 10。2005 年,窦汝振等人指出共模电压 会带来共模电流、电压谐波等问题 11,在 2011 年又 对电机驱动系统 EMI 特性及其传播机制进行了分析 12。2008 年,西北工业大学的贺虎成等人指出较高 开关工作频率会引起严重的 EMI 和开关损耗,并提 出运用软开关技术和随机脉宽调制来解决上述 EMI 问题 13。2007 年以后,国内外针对电动汽车电机 驱动系统 EMI 问题及其产生机理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较少,主要的研究重心已倾向于电机驱动系统 EMC 仿真预测以及 EMI 抑制技术。 图 3 电机驱动系统差模干扰传播示意图 图 4 电机驱动系统共模干扰传播示意图 电池 电机 传播路径2 传播路径1 逆变器侧传导干扰 逆变器 底盘 电机 电机侧传导干扰 1.2.3 受扰敏感设备 一个设备必须能够抗干扰,才能保证设备的正 常运行,表征抗干扰性能的指标是抗扰性或敏感性。 由图 3 和图 4 可以看出,在电机驱动系统 EMI 作用 下,电动汽车上的受扰敏感设备主要包括整个电机 驱动系统、蓄电池系统以及车上的其它共地或者共 电源网络的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等。 2 电机驱动系统 EMI 问题及其干扰机理 国内外对电动汽车的研究已有较大的突破,而 专门针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EMC 的研究历史 322 汽车工程学报 第4卷 ? ? ? ? ?3 电机驱动系统 EMC 预测仿真研究 由于汽车 EMC 试验环境的苛刻和试验成本的 昂贵,近年来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 EMC 研 究已不仅仅局限于现象阐述和干扰机理分析,而逐 渐将研究重心转向电机驱动系统 EMC 预测仿真, 以期更好地指导电机驱动系统 EMC 方案设计。 3.1 EMC 分析方法 计算电磁学的发展给汽车 EMC 预测仿真提供 了理论支持。虽然传统的解析法可以计算出精确的 数值结果,但对于复杂的实际情况而建立的积分方 程或偏微分方程往往由于太复杂而无法求解。随着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值分析逐渐成为研究电 磁学问题的重要方法。数值分析将传统的电磁场解 析式转化成数值编程的形式加以计算,使其能够求 解任意几何形状、复杂结构的电磁场问题。当前, 电机驱动系统 EMC 所涉及的数值分析方法主要有 传输线法 14、有限元法15、有限差分法16、有限 积分法 17 和矩量法 18 等。 目前已有一些基于不同数值分析方法的商业软 件,如以传输线法(TLM)为主的 FLO/EMC 软件, 以有限元法(FEM)为主的 HFSS 软件,以有限差 分法(FDTD)为主的 XFDTD 软件,以有限积分法 (FIT)为主的 CST 软件等,这些软件为电机驱动 系统 EMC 预测仿真研究提供了手段。 3.2 EMC 预测仿真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EMC 预测仿真分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 EMI 干扰源、 传播途径分析等。 研究的思路主要是从 “场” 和“路”两方面着手。 3.2.1 国外电机驱动系统 EMC 预测仿真研究 1998 年,Chen C. C. 等人通过建立电动汽车驱 动系统的传导电磁干扰模型,对其干扰源特性和主 要传输路径进行了分析,估计了直流母线的噪声频 谱, 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19。 2001年, Boglietti A. 等人将从蓄电池到交流电机的所有电器元件作为系 统,建立了高频模型,该模型分析了 PWM 逆变器 在过电压和漏电流流过寄生电容时产生的高 du/dt 的影响 20。2003 年,Guttowski S. 等人 建立了逆变 器、电机、蓄电池等的高频集总参数模型,并用于 电机驱动系统 EMC 预测分析 8。2004 年,Frei S. 团 队对低频的传导干扰进行预测研究,建立了电动汽 车驱动系统的传导干扰模型 21。2006 年,Li W. 等 人对燃料电池汽车驱动系统的高频传导干扰进行了 建模分析,并对模型中主要参数所引起的不同噪声 形式进行了比较 22。2007 年,Zhang B. 等人对燃 料电池汽车驱动系统的传导 EMI 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基于多触点传输线模型,分析了线缆中传导干扰 的传播特性、共模电流及其耦合效应,建立了燃料 电池、逆变器、交流电机的高频电路模型 23-24。 2008 年,Youn H. L. 等人建立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驱动系统各部分的高频模型,包括 IGBT、线缆和 逆变器,并搭建了等效电路模型,较为准确地预测 了驱动系统的传导干扰 25。 2010年, Tao Q.和Lei X. 团队提出分段线性 IGBT 模型的一种行为建模方 法,模型的参数求取通过 IGBT 的数据表和简单的 测量获得,并用于传导干扰的预测 26-27。2011 年, Maki K. 等人通过场分析方法,建立了高频电机的 三维电磁场模型,对电机内部的电磁辐射干扰进行 了分析,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 28。此外, 美国罗克韦尔公司的 Mirafzal B. 团队 29-30,弗罗里 达国际大学的 Mohammed O. A. 31等人 也对电动汽 车电机驱动系统 EMC 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3.2.2 国内电机驱动系统 EMC 预测仿真研究 国内在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EMC 预测仿真 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吉林大学高印寒等人以车内大 量的导线及线束为例,采用模糊推理方法对汽车线 束 EMC 进行了预测,克服了求解复杂麦克斯韦方 程的局限,提高了预测精度 32-33;吴定超和马喜 来分别利用传输线理论和天线理论对汽车线束之间 的串扰、车载天线与线束之间的耦合进行了仿真预 测,并引入小波分解技术,通过提供车内传导干扰 第5期 323郑玲 等: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EMC 研究综述 ? ? ? ? ? 的特征能量来达到识别干扰源的目的 34-35。重庆大 学的俞集辉等人通过建立点火系统的每个部件电路 模型,利用解析法或有限元方法确定模型中的电分 布参数,建立了点火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该方法 可以借鉴运用于电机驱动系统预测建模 36;汪泉第 等人通过测量电机端阻抗的幅频特性,建立了电机 的等效宽频电路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 效性,为建立电机驱动系统传导干扰模型奠定了基 础 37。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安群涛等人对 PWM 电机 驱动系统共模传导干扰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等效 电路的建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等效电路仿真结 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38;肖芳等人对 PWM 电机驱 动系统的传导干扰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 的频域噪声源建模方法 39;段建东等人基于干扰 源加干扰通道建模的总体思路,在时频域中建立了 PWM 电机驱动系统等效电路模型,并建立了其共 模和差模干扰的数学模型来进行相互验证 40。清华 大学的陈名等人运用阻抗幅频特性测量和最小二乘 法拟合的方法,建立了电机的高频等效电路 41。海 军工程大学的孟进等人以典型的 PWM 变频驱动电 机系统为对象,研究了干扰通道寄生参数和高频干 扰源的建模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42。此外,中 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汽车研究机构与企业也开展了 相关的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 统EMC的预测仿真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分别以不同的数值方法或分析思路对电机驱动系统 单个组件或整个系统进行了 EMC 建模仿真研究。 电机驱动系统的 EMC 预测仿真研究缩短了产品开 发周期、节约了成本,为解决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 统的 EMI 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4 电机驱动系统 EMI 抑制研究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EMI 抑制技术的研究 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对电机驱动系统 EMI 抑制技术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来开展,一是接 近工程应用的 EMI 抑制技术研究,二是从根本上解 决或减小 EMI 的抑制技术研究。从基本原理出发, 可将抑制 EMI 方法归纳为减小干扰源发射强度和切 断传播途径。 减小干扰源的发射强度是 EMI 抑制技术的一种 常用方法。Trzynadlowski A. M. 等人采用 Saber 仿 真软件对随机 PWM 调制和普通 PWM 调制在减少 EMI 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随机 PWM 调制可以 比普通 PWM 调制减小 10 dB 左右 EMI 噪声,并且 对驱动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43。Muton N. 等人提出 了一种 EMI 抑制方法,通过多层印刷电路板来封装 逆变器电源电路以抑制共模电流。其后,该作者基 于串联谐振现象又提出了一种消除逆变器和电池之 间正、负电源线缆中表面电流的方法,试验验证了该 方法的有效性 44-45。Lai Y. S. 利用矢量状态的不同组 合会对功率变换器输出共模电压产生影响的特点, 提出了空间矢量调制技术,采用两个相反方向矢量 回扫的方法取代零矢量的作用,以此降低系统共模 电压,实现抑制 EMI 的目的 46。Zhang H. R. 等人提 出了一种用于消除电机驱动系统共模电压和轴电流 的双桥功率变换器。通过控制双桥功率变换器产生 标准的三相双绕组感应电动机平衡激励实现抵消共 模电压,达到减小漏电流、EMI 发射强度的目的 47。 窦汝振等人根据共模电压会带来共模电流、电压谐 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 制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小电压源逆变器供电的 异步电机驱动系统的共模电压 11。 切断电磁干扰源传播途径是电机驱动系统 EMI 抑制的另一种常用方法。各国学者相继提出了一些 用于阻断 EMI 传播途径的 EMI 滤波器结构,试验 表明经过正确设计的滤波器,能够使电机驱动系统 EMI 发射强度减小到 EMC 标准限值以下,是电气 设备和系统实现 EMC 的重要手段。Weber T. 研究 了 600 V 直流连接牵引力驱动系统的多种 EMC 滤 波器, 介绍了一种新式磁场旁路的共模扼流线圈 48。 Von J. A. 等人从消除电动机侧共模 EMI 电流的角度 324 汽车工程学报 第4卷 ? ? ? ? ? 1 2 3 4 5 6 7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进行分析,在共模扼流圈的基础上,再在同一磁芯 上缠绕一个终端连接阻尼电阻的第 4 绕组,以抑制 共模 EMI 电流的振荡 49。Ogasawara S. 等人将 型无源 EMI 滤波器和有源共模噪声消除器相结合, 提出了改进 型有源 EMI 滤波器的结构。该结构 能够在消除感应电机端共模电压的同时抑制 PWM 功率变换器的谐波 50。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姜保军根 据系统感应电机侧共模电压、电流的形成机理,提 出了一种应用于 DC/AC 输出端的无源共模 EMI 滤 波器结构,该滤波器克服了传统功率变换器输出端 无源共模 EMI 滤波器高低频特性难以兼顾和体积过 大的缺点 51。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刘金凤深入分析了 驱动控制系统的电磁干扰源和传播机理,提出了一 种前馈型有源 EMI 滤波器,并对滤波器的结构、参 数、性能等进行了详尽和系统的分析 52。 综上所述,对电机驱动系统 EMI 抑制技术的研 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大部分研究主要针对电机驱动 系统共模传导 EMI 的抑制,这是由于在整个电机驱 动系统 EMI 中,共模传导干扰的危害最大,并且辐 射干扰也主要是由于共模干扰的存在引起的。此外, 上述很多 EMI 抑制技术,鉴于结构、成本等各方面 的原因,尚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因此, 寻求工程实用、有效的 EMI 抑制技术也是电动汽车 电机驱动系统 EMC 问题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 5 结论 近年来,对电机驱动系统 EMI 机理研究已逐渐 成熟,而 EMC 预测建模仿真以及 EMI 抑制技术的 研究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由于电机驱动系统 EMI 机 理以及系统的复杂性,给精确建模带来很大困难, 如何准确建立电机驱动系统的 EMI 预测仿真模型, 并有效指导工程应用,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电机驱动系统 EMI 抑制技术大多停留在实 验室研究和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较完整的解决 方案,如何在产品设计以及运用过程中,充分考虑 EMC 特性,形成相应的设计理论和规范,应是今后 工程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 系统 EMC 干扰机理、预测仿真模型以及 EMI 抑制 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了当前电 机驱动系统EMC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 为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EMC 的研究和工程应用 提供了参考。 翟丽.车辆电磁兼容基础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Zhai Li. The Basis of Vehicl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M. China Machine Press,2012. (in Chinese) ZHONG E K,LIPO T A,JAESCHKE J R,et al. Analy-tical Estimation and Reduction of Conducted EMI Emissions in High Power PWM Inverter Drives C/ Pro- ceedings of the 1996 27th Annual IEEE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 Maggiore, Italy, 1996: 1169-1175. 肖芳,周扬 . PWM 驱动电机系统传导干扰等效电路模 型 J. 变频器世界,2011(1):105-109. Xiao Fang,Zhou Yang. The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of PWM Drive Motor System Conducted Interference J.The World of Inverters,2011(1):105-109. (in Chinese) SANKARAN V A. Power Electronic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 IEEE Industry Appli- cations Society Annual Meeting,Toronto,Ontario, Canada, 1993:463-469. ZHONG E K,LIPO T A. Improvements in EMC Perfor- mance of Inverter-Fed Motor Drives J. Industry Appli- 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1995, 31(6):1247-1256. LAI J S. Resonant Snubber Based Soft Switching Inverters for Electric Propulsion Driv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1997,44(1):71-80. DONG W,CHOI J Y,LEE F C. Comprehensive Evalu- ation of Auxiliary Resonant Commutated Pole Inverter for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s C/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 PESC, 2001 IEEE 32nd Annual, IEEE,2001:625-630. 第5期 325郑玲 等: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EMC 研究综述 GUTTOWSKI S,WEBER S,HOENE E. EMC Issues in Cars with Electric Drives 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2003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2003:777-782. NELSON J J,AIDAM M. HEV System EMC Investi- gation During Transient Operations 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 Zurich 2007,18th International Zurich Symposium on IEEE,2007:205-208. 陈斌,姜建国,孙旭东 . PWM 逆变器 - 感应电机驱动 系统中接地电流 EMI 问题的分析 J. 中国电机工程学 报,2003,23(2):58-62. Chen Bin,Jiang Jianguo,Sun Xudong. Analysis of EMI Due to Grounding Current in a PWM Inverter-Induction Motor Drive System J.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2003,23(2):58-62. (in Chinese) 窦汝振, 温旭辉, 张琴 . 减小异步电机驱动系统共模 电压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制方法研究 J. 中小型电 机,2005,32(5):30-33. Dou Ruzhen,Wen Xuhui,Zhang Qin. Research on a SVPWM Control Method for the Common-Mode Voltage Reduction of the Induction Motor Drive J. Small and Medium-Sized Motor,2005,32(5):30-33. (in Chinese) 窦汝振,王慧波,苟毅彤 . 电动汽车用电机驱动系统 的电磁兼容技术研究 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1, 30(6):67-70. Dou Ruzhen,Wang Huibo,Gou Yitong. Research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of Motor Drive System Applied in Electric Vehicle J.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1,30(6):67-70. (in Chinese) 贺虎成,刘卫国,李榕 . 电机驱动用新型谐振直流环节 电压源逆变器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12): 60-65. He Hucheng,Liu Weiguo,Li Rong. A Novel Resonant DC Link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for Motor Drives J.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2008, 28(12):60-65. (in Chinese) CHRISTOPOULOS C. The Transmission-Line Modeling Method:TLM M. Piscataway NJ:IEEE,1995. FREI S,JOBAVA R G,TOPCHISHVILI D. Complex Approache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EMC Problems of Large Systems C/ 200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Santa Clara,CA, 2004(3):826-831. ANZALDI G,RIU P J,SILVA F.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Low Cost Modeling for Automotive Environments 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200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EEE,2004:775-780. 吴琛,张敏 . 整车线缆线束信号完整性及电磁干扰仿真 分析 J. 机电一体化,2009,15(11):70-73. Wu Chen,Zhang Min. Simulation Analysis of Vehicle Wire Harness Signal Integrity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 ference J. Integrated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2009, 15(11):70-73. (in Chinese) TOPCHISHVILI D,JOBAVA R,BOGDANOV F. A Hybrid MTL/MOM Approach for Investigation of Radiation Problems in EMC C/ Direct and Inverse Problems of Electromagnetic and Acoustic Wave Theory,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Seminar,Workshop on IEEE,2004:65-68. CHEN C C,XU X Y. Modeling the Conducted EMI Emission of an Electric Vehicle (EV) Traction Drive C/ Proceedings of the 1998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Piscataway,IEEE, 1998:796-801. BOGLIETTI A,CARPANETO E. An Accurate High Frequency Model of AC PWM Drive Systems for EMC AnalysisC/ Industry Applications Conference,Thirty- Sixth IAS Annual Meeting,Conference Record of the 2001 IEEE,2001:1111-1117. FREI S,LOBAW R,KARKASHADZC D,et al. Calcu- lation of Low Frequency EMC Problems in Large Systems with a Quasi-Static ApproachC/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Santa Clara,CA,2004,3(8):798-803. LI W,YU S,ZHANG B,et al. High Frequency Con- ducted Disturbance Analysis of Driving System in Fuel Cell Vehicle C/ Environmental Electromagnetic,The 2006 4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IEEE,2006:724-727. HE J,ZHANG B,YU S,et al. Electromagnetic Con- ductive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tics in Driving System of Fuel Cell Bus 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 2007,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2007:1-4. ZHANG B, YU S, LI W, et al. Investigation of Conducted Disturbance from Driving System in Fuel Cell Bus 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 Zurich 2007, 18th International Zurich Symposium on IEEE, 2007: 209-212. YOUN H L,ADEL N.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Con- ductive EMI Noise of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s in Elec- tric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C/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Electrics Conference, 2008: 1952-195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26 汽车工程学报 第4卷 TAO Q,JEFF G. Characterization of IGBT Modules for System EMI Simulation C.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Electrics Conference,NY,USA, 2010:2220-2225. LEI X,FRANK F. Behavioral Modeling Methods for Motor Drive System EMI Design Optimization C/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NY,USA,2010:947-954. MAKI K,FUNATO H,SHAO L. Motor Modeling for EMC Simulation by 3-D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alysis C/ Electric Machines and Drives Conference,IEEE International,2011:103-108. MIRAFZAL B,SKIBINSKI G L,TALLAM R M. 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in the Universal Induction Motor Model J. Industry Appl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2009,45(1):142-151. MIRAFZAL B,SKIBINSKI G L,TALLAM R M,et al. Universal Induction Motor Model with Low-to-High Fre- quency-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J. Industry Appli- cations,IEEE Transactions,2007,43(5):1233-1246. MOHAMMED O A,GANU S,ABED N,et al. High Frequency Modeling of PM Synchronous Machine for Use in Integrated Motor Drive C. IEEE Electric Ship Technologies Symposium,May 21-23,Arlington, 2007:245-249. 高印寒,马喜来,陈如 . 基于模糊推理的汽车电磁兼容 预测技术 J. 吉林大学学报 ( 工学版 ),2006,36(3): 399-403. Gao Yinhan,Ma Xilai,Chen Ru.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Prediction of Automobile Based on Fuzzy Inference J.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2006,36(3): 399-403. (in Chinese) 杨开宇,高印寒,马喜来 . 基于 BP 网络的传输线串扰 预估计技术的研究 C. 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 大会,2008. Yang Kaiyu,Gao Yinhan,Ma Xilai. Research on Pre- diction in Crosstalk of Transmission Lines Based on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C. China Instrumenta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nference,2008. (in Chinese) 吴定超 . 汽车电磁兼容仿真预测技术的研究 D. 长春: 吉林大学,2009. Wu Dingchao. Simulation and Forecast Technology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in Automobile D. Changchun:Jilin University,2009. (in Chinese) 马喜来 . 汽车电磁兼容性预估计的研究 D. 长春:吉 林大学,2008. Ma Xilai. Study on the Pre-Estimation of Automotiv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D. Changchun:Jilin University,2008. (in Chinese) 俞集辉,贾晋,汪泉第 . 汽车点火系统传导电磁干扰仿 真 J. 重庆大学学报,2011,34(1):88-93. Yu Jihui,Jia Jin,Wang Quandi. The Simulation of Conducted EMI in the Ignition System for Automotives 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2011, 34(1) : 88-93. (in Chinese) 汪泉弟,彭河蒙,杨永明 .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传 导电磁干扰研究 C. 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 2012 年学术 会议论文,2012. Wang Quandi,Peng Hemeng,Yang Yongming. Study on the Conducte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f Electric Automotive Motor Drive System C. The 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减压活动实施方案
-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培训
- 医院织物消毒技术规范
- 医学基础知识核心框架
-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生物实验说课稿
- 中国医院三级十等分级管理体系
- T细胞数量检测技术及应用
- 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聘自述
- 针灸治疗耳鸣的治疗学应用
- 医药代表如何有效推广药物
- 金融服务营销(第二版)
- 70岁以上老人考驾照,三力测试题库答案
- 2023年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年全国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
- 妊娠患者非产科手术麻醉
- YY/T 0461-2003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
- GB/T 7064-2017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
- 例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开展(讲座)课件
- 煤矿安全规程2022
- 营造林工试题库技师1
-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