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2期 石 油 化 工 80 7 . 乙烯一步氧化制乙醛反应 系统数学模型的探讨 施立才 (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上海医药投爵院) 确定了宏砚动力学方程 ;建立随床高而变化着的两相流 、 动量平衡及静 压头 、 流速等 对传胃 参数的轴向逐点变化 , 并关联于宏观动力学的反应器数 学模型;蝙制了电算程序 , 模拟静算拮果与实际工业装置反应桔果 基 本 一 致 。 认为孩反 应的控 制因素为 催化剂粗成浓度 , 特别是l C 一 的影响尤为 显 著 。 提 出了工艺改进 的可能性 、 方向与裸题 。 乙烯一步氧化制乙醛工艺 是2 0年前由西 德开发 , 其优点为收率高 、 成本低 、 公害少 、 流程短及装置简 单 。 但对这一生产中的核心氧 化反应部分来说 , 至今未见较完整 、 确切 的反 应器数学模型的报导 。 以 P d 一 c u 溶液作催化剂的 乙烯氧 化制乙 醛的动力学研究 , 报导很多 厂 , 较典型的 为 H enr y “习的 乙烯 毅化动力学 研究和 Jh aver i 等 二“ 的低价铜溶液氧化成高价铜溶液的宏观 动力学研究 。 据此国内作者在19 7 5年发表了对该反应系 统的计算 江“ , 但将反应与传递过程孤立处理 , 未从宏观动力学着手 , 也未曾涉及对乙烯溶 解 量 、 气体流速 、 气含率 、 两相流压降 、 及其相 应的各项传质参数沿床高轴向的渐变过程对宏 观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所带来的后果 , 仅以简单 的动力学 作拟一级反应 , 在速率常数上打一 个 折 扣 , 所以如 以较确切的数学模型对该反应器 的内在规律进行模拟 , 则尚须 作进一 步的完 推 刘业成等川 和 西北大学 “弓等对 乙烯反应 的宏观动力学进行过研究 。 他们认为在工业反 应条件下 , 反应与传质两者无明显的控制因 素 , 部分反应在膜内进行 。 至 于反应系统所涉 及的气泡行 为 、 两相流等及其相应的传质参 数 , 许多现成的关联式经过评选尚可应用 。 一 、 反应平衡 、 反应动力学 表达式与数据 许多研究工作表明 , 反应历程和主要化学 反应方程式按乙烯拨化 、 把的再氧化 、 亚 铜被 氧化为高铜的次序 : C Zll; + Pd C12+H ZO一令 CH 3C H O+Pd+ZHCI (1) Pd+ZCuCI: P dCI:十ZCuCI (2) 1 一 2 ZCuCI+ZHCI+0 :一一) Z Cul Z + H : O (3) 总 的化学反应式应为 C ZH + 冬0 :一-) CH 3 CHOH二 一5 8 . 2 k ; a l/g m o l (4) 这样形成了一套阶梯型的氧化还原循环 。 文献指明 , 式(2 )反应速度极快 、 决非系统的 控制步骤 。 H enr y 仁“二在 so o ml玻璃容 器 内 装 1981年4 月 z日收到 。 808 石补 11 3。 r Pm 高 速六叶透平搅拌 , 并附有夹套和塑 料档板 , 在排除传质影响下取得实验数据 , 得 乙烯转化的动 力学表达式 dC ZH; _ dt 儿 K P dCI二C : H 4 CI 一 “ H 十 (5) 化 工 1 98 1年第10卷 零价把的氧化虽非控速步骤 , 但必须保证 P d离 子浓度的存在 , 以发挥催化剂中氯化把 的最佳效果 , 因此必须核定操作条件下催化剂 的平衡条件 , 务必使把不沉淀析出 。 析出的把 是无效的 , 并使把的单耗增加 , 必须避免 。 PdCI在催化剂中的化学平衡式 : ZC u+十 + Pd o +SCI - 一 浇ZC u C I万+P dCI 扣 一 护 九 、 K的实验值见表 1 。 lC 一 在 。 , l m o l/ l 以 下反 应十分快 。 平衡常数K除表 1 所 列数据 外 , 还采用在 20 “ C , K = 2 5 . 2 ; 25 O C , K 二 13 l “, 其热力学关系为 :K od P d CI二 C u CI C u 十十 “ C I (10) (1 1) 么H R 了 _毛 _ 1 、 7 1 7 : / ( 6) 一 一 K兀 n 表 1 庵与K 的实输值 “ C ZH x1 0“ (gm ol /l) 海 x 1 0 (g n, 01/l)“ 。 ee一 153 。 0 5 25 一 2 . 67 352 。 25 18 。 7士1 。 4 17 。 4士 0 。 4 9 。 7士 l 。 5 0 。 53 土0 。 08 2 。 O士0 。 2 5 。 8士 0 。 6 由于 1 1 随温度 的变化很小 , 所以 l/ T对 n IK作图近乎直线 , 线性相关归纳再结合 Al l 随温度变化的校正项得 : L K =28 75 3 06 58 2 一 参 一 7 。7 , 。8793 (7, K =e x PL K 一 2 . 7 14776 K 10 “ ( t / 一2 5 “ C)二 (8) 用 Ar r h e ni u s公式归纳 , 从表 1的数据 可 得该 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 , 和频 率因 子 A 。, 因此 k = 5 . 3 3 7 1级5 4 53 x 10 l le 一2CS卜 6 ,o87)(尺 T) (9) 从低温条件下的实验数据按式( 9)外 推 到 1 2 5 “ C , 如按分子碰撞与过渡 状态理论 泌 , 五 。 与 T ” ” 相关 , 则刀 。 外推时要增大约1 5% , 但另一项相乘的可几率因子 , 随温度增大而降 低 , 可抵消一 些 。 指数因子中的 活化能与温度 无关 , 所 以外推误 差是有限的 。 式 (11 ) 中的平衡常数K ,d 与 温度的关系 推算 “得: 一 109K pd 二 1 520/T (12) 式( 11 ) 中自由氯离子浓度1 C 一 为 : CI 一 = Cl息一 2CuC I万一4仁pd CI; 川 ) 如已知总氯 、 总 铜 、 Cu + 与C u十十 量 , 将式( 13) 代人式( 11 ) 展开 , 求 导 , 然后用牛顿迭代 法可 以很精确地求得仁P dC I扣浓度极限 。 将投人 的氯化把算出 g 一 Io n /lPdCI二与之 相 比 , 以 判别是否产生沉淀 , 若有沉淀产生可减少氯化 把投人量 , 或加人 HC I 以降低 PH 值 , 从而调 整氯离子浓度 , 以减少或消除把沉淀 。 C u十 氧化为 C u十牛的 宏观动 力学的研究是根 据渗透理论推导的结果 “, 其速率方程为 R 。2 = C 了 2 n + 1 D k 。: (C 。 )那(C言 (14) 式(1 4 )只有在满 足下 列两个 条件时 才适 用 , 其一为 币值 , 必 须大于 3 价二R 。2八 C乙 2 九B L) (15 ) 其二 为 丫D反九成亡舀 kB L仁C 。/ ( , C言 : )j(16) 式(1 5 ) 、 (1 6)中某些参数沿反应器轴向床 高有所变化 , 但变化范围不大 , 在满足这两式要 求下 , 亚铜离子氧化的宏观动力学特征为 : 第 12 期 石 油化工 . . .r. . 月 f L矛 . . L T. 户匀n产a (幻能满足对 u C + 为假一级反应 , 即式 (24) , 并实验证实 m = 2 , n = =z 。 (2 ) 吸收反应速度和流体力学条件无关 , 其宏观动力学仅与氧的扩散系数及动力学等物 系特性有关 口 铜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川E 二= 8 3 5。 C a l/ gm o l 。 HC I 浓 度与频率因子A o Z的关系见图 1 。 工业生产的催化剂 PH 值均在 0 . 8一1 . 3之 间 , 即 H + 在 。 . 19 一 Io nl/ 左右 , 可 按图 1外 推 , 得 HC I 为 o . l g m o l/ l 时的A o: 值 。 氧化度 e u 什 /(e u+ c : , 朴 ) 艺泛久 e 卜 e“乙 .一交 一 寸一一 寸一一一州尸一一 咭一 HC I(gmol/l) 一 图 1HC I 浓度与频率因子汉0 : 的关系 C u C I 盐在水中溶解度原本很 小 , 但其络 合物之解离大为提高 。 在催化剂络合物系统中 , 另一极为重 要的 关系为 Cu + /C u+十 的比 , 或 称 氧 化 度 Cu +十 / (C u十+ Cu +十 ) , 它与p H 、 C I/Cu 的关系曲线 见图 2 二工。 当C u 丫C u十 +二 i , 氧化度为 0 . 5 , 此时图 2 已处于边缘 , 在缺乏数据时外推 (见 图 2 中的虚线) 。 当 Cu + Cu 十十 即氧化度处于 0 . 5 以上 时 , 它与 Cu + / C+ u + 二 1 。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 经 过模拟计算 , 反应速度相差很大 ; 氧化度小时 反应速度大得多 , 主要是由于l C 一降 低 , 乙 烯反应速度与lC 一 2成反比 。 同时 据 式( 11 ) 也可 知 , 在温度相 同时 , 氧化度降 低 , PdC I ; 图 2 PH 、 铜氯光与氧化度的关系 也随之降低 , 致使 Pd 沉淀析出 。 另一方面在 一 定的 Cu丫u C 十 十 值时 , P H 的提高非但使lC/ Cu 比降低 , 而且 也使H 降低 , 二者均使反应速度大为提高 。 但 PH 高 时 , CI 也相应降低 , 导致 Cu 与 Pd 的平衡 解离降低 , 而易生成 l C : 与 P d 的沉淀 , 降低催 化剂效能 。 图 2的数据尚不够完善与精确 , 尤 其在低氧化度时外推是否适当 , 不能定论 , 尚 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完善 。 如按图 2 数据回归 , 根据实际情况 , 如固 定氧化度为 0 . 7 5或固足刀c l/c。二 1 . 7 , 则工业 条件的 p H “ 。 . 8一1 . 4时 , 按图 2 近于线性相 关分别得 : R elze二“ 1 . 89 2857 1越3 一 0 . 12 8571472 8 P H (17) 刀e 。 , = 。 . 6 3 0 64 28 5了+0 . 08142 85 7 1 P H (1 8) 二 、 乙烯美泛 化反应的 宏观动力学 乙烯拨 化反应是本反应控制速度的关键一 步 , 气液相 在膜内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有两种表 示方法 , 其一为以传质对化学反应的 限 制作 用 , 采用效率因 子刀的概念 ; 其二为以化学反 应对传质的增强 , 以增强比日表示 。 乙烯毅化 反应的宏观动力学速率方程可 写为 d仁C , H 4门 =月 . k /丫 P dCI了C Z H 4 Cl 一“ H 十 j 在催化剂配制 、 (19) 在工业反应 器中 , 组成 、 081 石 油化 工 9181 半第01卷 反应条件一定时 , 式(1 9 )可写作 d仁C:H 4 dt . K 。 。 C : H、 (2 0) 式( 20 ) 中的K 。 , 为总 包反应速度常数 庵 厂 KP dCI夏 CI 一 二 “ 巨H 4 (2 1) 这样式( 19 ) 可视 为假一级反应处理 , 对于 气 - 液相等温一级不可 逆反应 导得 的 月值 川 B = 1/( a 。 占) 其 中 刃 = 1 1 十 B 占为膜厚度 = D二 /无A : B ( e os i l叮)“(1 + 飞IB tan li且 丁) tan hM + 叮 - 观关系 , 因此可 以利 用式(2 0)和式(2 7)的等 同 , 以试差 法算得溶解乙烯 的浓度 C , , 因为 在系 统中 C A 是未知数 , 它随反应系统 各项条 件与反应的动态平衡而演变 , 但又必然小于界 面平衡溶解度 C , 。 根据本反应系统 的数学模拟计算得知 , 在 工 业 生产条件下 , 该反应为传质有一 定影响的 1, 速反应 , 是反应控制 , 这一 点与某些研究者 的结 论 吐 ,5 二略 有不 同 。 一部 分反应 在界面 附 近的膜内进行 , 另 一部分可 能延伸到液相主 体 进 行 , 之所 以认 为该反应为反应控制 , 主 要 因 为改 变催 化剂条件 , 如 PH 、 氧化度等 , 对 反 应总 速率的影响十分敏感 , 而改变影响 传质参 数 的有关操 作条件 , 由于已处 于高速湍 动的两 相流鼓抱 床 , 变动 的幅度有限 , li j 且 对反应结 果 的影响也不那么敏感 。 (2 2) 。 , 可采用近年 “ 的研究成果 u 。 = 26 . 0(万。/D ) 。 3K ,石 刃 。 3 。gJ (23) P : a ,: 夕拼 立 (2 4) 名 U r.q U+ 一0 一3 Z/. 、 、 K 一 。几 留 “ 基本上都近 于 三 、 传质参数的推算 传质参数随操作 条件和反 应器内某一局部 点的状态而异 , 且与宏观动力学直 接 柑关 , 这 些变化在反应器 数学模型中必 须逐 一 加以考 虑 , 。: 、 。:、 以及与 此有关的 万 。 等均 汽 按 影 响宏观动 力学 。 一 般鼓泡 床所谓 “ 峥态 ” 气含 率 。 f ) ( : 川钧 了3 二8 , , = 反应级数) (25) 反应 如作为假 一级处理 , 另 一种做 法为 _ dC ZH、 = dt k才 L a , 十 k A乙a 。 C ZH、 (26) 式(2 6 )表达简明 , 与式(2 0 )所得结果基本 一 致 。 如从化学反应对传质的增强着手 , 对于不 可 逆一级反应以下式表示 万 二 (万 / ta nh 汀) 及 , 乙a。 (e 二 一 C , )(2 7) 式( 2 7) 中的(M/ ,a nh M )即 增 强比 日值 。 式(2 0 )和式(2 7)是从不 同的角度表达同一反应 速度 , 也同样考虑了反应与传质相 互作用的宏 当有循环 液 体与 鼓泡气流在鼓袍塔 内并流 时 , 其 “ 动态 ” 气含率 。; J 与 、 , 有所 不同 , 、 必须考虑其受 吮 / “ : 速度比的影响 ,。: 必 须在确定循环 量、 二 初值后在计算全 部结束前 校验 , 由试差计算核 定 。 J 二 U厂 己舌=g: 1 1一 _ - 匕“ (29) 式(2 9 )可整理成下列二次方 程 一。、J+ ( 卜 。、 : +: : 黔) 。 一 、才- (2 3 第 12 期石 油化 工 式 (29 a ) 可在一定范围的合理初值条件 下 , 用迭代法求解 。 求 得 a , 和 肠 己 后 , 很容易 得J ,M= 6。 ; d / a 。 乙烯或0 : 对催化剂 的扩散系数 D A: 或D , 乙 D 才: 或 , : = 7 . 4 x 1 0 : ( x : M 二 2 / . . 已 或 2 . T (3 0) ; ) l 一 吧 气体对鼓饱液的液膜传质系数 。 寿A L 或 ,L = 。 . 5。5.s /D 撬 ; : (。口。)3. s / 此护 31) 四 、 液体循环 、 动量平衡和 鼓泡气 一液 两相流 鼓抱反应器 、 除沫器与液体循环管组成了 一个催化剂高速循环的环路 (见图3) , 加之 以鼓泡气体高气速并流湍动 , 气泡 沿反应器轴 向上升 , 由于化学反应后分子数变化和因反应 热 而绝热蒸发 , 伴随着有渐增的水蒸 汽 , 因 此 , 每反应掉一个乙烯分子 , 便 增加 5 . 1 4分 子水蒸汽 , 这样使两相流条件沿轴向渐变 , 直 接影响传质参数 , 亦 即直接影响宏观动力学 , 造成反应器数学模型与电子计算机程序的复杂 性 必须沿床高逐点计算) 。 反应产物 子卜为 屯水 图 3 反应系就图 1 1户 二 一户乙(z一、j下均)X2 0 一3全 三入尸 (32) 三么尸包括六项 。 (1 ) 反 应器内鼓泡两相流阻力 降 A尸二 。* = 写A尸吞(气 饱流) + 二尸 , (块状流) , 以及反 应器 内鼓泡两相流速度头动能所 需的压 降 A尸了 p尤口 (2 ) 反应气出口管(出反应器进人 除 沫 器)中两 相流阻力降 A尸: ,二; 及 速度头动能所 需的压降 A尸丁 , 。二。 (3 ) 循 环管液体流 动的 阻力降 , 包 括 管 件 、 弯头 、 流体扩张与 收缩所形成的阻 力降 么尸。 及液体流速速度头动能所需的压 降 么尸。 二 。 式 (32 ) 在 “。 、 “ : 的基 础上进行计算 , 而 : 。 随 反应的 进行沿着上升的气体在逐点变化 , 而 “ : 不 能预知 , 因此必 须在满足式( 32 ) 的条 件下进行试差计算 。 气 一 液两相流压降计算最早研究的 有 毛。 c k l l art 等的经验 关联 ” , 其后 F a i r 仁 2 作了 改进 , 近年来a S r m a “ “二 等又适应电子计算 机 的应用 , 提出了较以前 更为严密的关联 , 甘宽 仁“ 对其中不够完善的细节加 以修正 。 本文采 用了 S ar m “ 一 “ 的计算方法 。 在计算鼓 泡液两相流压降以前首先要 区分 流型 , 从对本系统 的操作条件的估计与计算可 以认为 , 在表达气流端动的四种流型序列 气泡流 、 块状流 、 过渡流及雾状流 中 , 本系统 只涉及前两者 , 即气 、 泡流和块状流 。 两 相流计 算公式甚繁 “ ” 4, 本文从略 。 沿床高轴向两相流逐点计算 , 必需满 足式 (3 2)的动量平衡的试差计算 , 计算程序采用 逐次迭 代的方法 , 实践证明只要初值选在比较 合适的范围内 , 收 敛速度不会太慢 。 五 、 混合模型问题 在一步氧化反应系统中 , 气 一 液两 相高速 并流的鼓 泡循环 , 液 相催化剂可视为全混 式 。 气饱上升流速很高 , 视作由下而上的活塞流 , 无返混 , 这种近似理 想流型的处理还 是接近实 际的 。 离分器 加 人化液催 新乙烯 征环 : 二 江片 :、: 其循环系统 的压降平衡应符合下 式 : 石 油化 工 1981 年第 01 卷 六 、 反应系统物理模型的 构思 综上述几方面的相互关系 , 并以相应的数 学 表达式模拟其内在过程的演变 , 组成反应器 数学模型 , 具体步骤 如下 : 1 . 当气体 进人循环 的催化剂时 , 乙烯与氧 气 以气泡 分散相通过气液界面 , 传质进 人催 化 剂液膜 。 2 . 其两相流流型 , 开始为气泡流 , 气 体 逐步 反应 上升 , 气体分子与流速增加达到某一 高度后 , 即形成块状流 。 气 泡所处的静压头 向 上递减 。 3 . 乙烯首先在膜内毅化 , 乙烯在气液界面 的碳化反应要持续到 液相主体 。 4 . 接着 P d 。 在液相主体 迅 速 为 C u+ 氧 化 。 5 . 与此同时 Cu 十 被通过 液膜传 递 的氧气 在膜内氧化成 Cu 十 十。 6 . 产物乙醛在反应条件下 , 从气液界面 液 月莫 解吸 , 传人 气泡分散相 。 7 . 产生 的反应热使水份平衡蒸发 , 水蒸 汽加入气相分子中 , 使沿轴向 床高 、 流动条 件 、 两相流压降 、 传递参数与宏观动力学数据 逐点渐变 。 因此 逐点计算压降 、 接触时间 、 反 应量 、 转化率等必须 逐点累计 。 以 上七步过程中 1 、 3 、 5对总速率是主 要步牲 , 第 4 步为均相快速反应 , 第 6 、 7两 步在约 3k gc /m “ (g) 、 1 2 5 O C的反应条件下 , 平 衡蒸发 的传质推动力 极大 , 因此对总速 度影响 不夕 心 。 在上述 基咄上 , 结 合气泡分散 4 1 1 活塞流 的 流型 , 反应器轴向分子数 、 流速 、 传质参数 、 乙烯 和 0 2 分压以致于 溶解气体的浓 度变化 、 反应 总速度等随气泡上升的轴向高度不 断 变 化 , 而 这些变化反过来 又影响分压 、 流速等的 变化 , 根据这样 的数学模型编制 电子计算机程 序 , 其 简化框 图见图 4 。 程序中乙烯反应 时溶解乙烯 浓度的试差 , 故故大塔径径 改改变没各 各 参参数数 数数据输入入 设设定转化率率 物物料平衡计算算 . . .-识打一 一月;,r r r干 妇催 催 飞飞飞飞飞飞飞飞飞飞飞的衬d d d 蔫蔫 ; ; ; l 弋r r r不平1灯 灯 夜夜夜甘甘甘 齐齐齐好好好 荡荡凳戈攀孰 “ “ 迭迭书让计多蓉蓉 动动态 ” 气含 私私 以以 1毛挤为步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计计算传质及宏 宏宏 调整麟化 化 观观动 力学 、动 动动字夜i啧 环星星 录录平衡衡衡衡 图 4 乙烯一步氧化制乙醛模拟箭算程序框图 是利用式 (20)与式(27 ) 的等 同 。 C 二随轴 向静压变化而改变 。 尸 二 P r + (H 一u: 10 一2 At)P 乙 (1 一 、比 )1 0 3 10 一4 (3 3) = ; C 尸 扮 号 (34) 取小 于C美的C A 为初值试 差 , 使 式( 20 ) 和式(27 ) 算得 的结果化为 同一 基准 , 其数值 纂 本相等 。 按式 (14 ) 计算时 C言 2 亦按 相应的 轴 向高 度 而变 。 n M 。 。 1 七 o 2 二一可 万碗 (35 ) 计算得 R o: , 乘以t A 时间内气体 所 经过 的高度 , 乘 以截 面积 和 a , , 得 t 内 0 , 消耗速 率 , 从而换算到新的Mo Z 第 12 期 石 油 化 工 七 、 程序安排的几点说明 出塔气 、 循 环气 中的乙烯与氧 , 因 为 在 物料平衡中按单耗固 定输人 , 反应 后 如达到所 要求 的转化率 , 则乙烯与氧必然得到符合 安全 要求的组成 , 因此 不必试差 。 接触时间与反应 所需体积 , 两者均随气体流 速的不 断改变而变 化 , 反应所 需体 积 A ;。二 A , H , 接触时间 t二= 厂 ; 。 (x 一e ; )/M , v 3 6 00 (36) 随鼓泡气体沿轴向上升 , 仃在缩短 , 剩余 厂汉 。 不断减小 , 而且由于气 体体积流量M s , 、 。;J 随着反应不 断增加 , 所 以这些 因素都得按实际 过程渐变 。 虽然反应器内壁 衬 了几层隔热材料耐 酸胶 泥和耐酸砖 , 但还有相 当程度的散热量 , 反应器外壁温度实际上约为 7 0 O C , 所 以 热 量 衡算要考虑器 壁的散热 。 如按绝热蒸发计算所 得补加水量应稍大于实际数据 。 表 2 一表 5 表 2 原 料气流量 钝度 ( ,:o 落) 流量伙二 。 1/h ) 9 9 。 7 99 13 7 。 工2 97 。 07 烯气 氧乙 计算结 果 : 乙烯转化率 40 . 9% , 气液 反 应接触总时间 25 . 16 。 :。 , 催化剂循 环量 吐3 2 2 6 82 kg/h , 催 化剂在循 环管内流速 4 , 1 2 5 ;n / s ee 。 催化剂循环 系统 各项压降 : 应尸。 : 二 1 14 5 k g 表 3 循环气与放空 气体物料平衡 体 一 成气粗 环 童 h 别 份流 (km ol 八 、 计算举例 乙烯 乙 烷 氧 气 氮气 二二氧化碳 氯甲烷 、 纵 乙烷 水 总 豁 17 。 78 29 . 8 4 30 . 69 5 9 。 15 续 。 63 2 。 80 42 6 . 3 4 、 m o l% ) 65 。 99 4 。 17 7 。 01 7 。 2 1 13 87 l 。 09 0 . 66 1 00 。 00 放空 流 量 k: n ol/n 8 。 89 O 。 弓63 0 . 9d4 G 。 97 1 1 。 只7 0 . 1谈a C 。 9 39 13 。 理3 气 体 , 粗 成 、(,1飞 o J落) 6 5 . 99 理 。 17 7 。 0 1 7 。 21 13 . 37 1 。 0 9 O 。 66 100 . 00 表 4 反咬产物气体粗成 kgl r k m 一l h r 祖成 ( nl。l% ) 醛 81 ;9 。 9 19 5 ” 9 18 5 。 4了 1084 。 二 10 。 96 6 魂 , 08 叨 7 7 , 洲 1 3 . 1 , . l 一 .1 6- 1 反应系统工艺结构 参数 : 反应器内径D , 二2 . 2 0 6m , 反应器循环系统液面高 = 2 0 m , 循环 管与反应器上部出气 (液) 管内径 = 。 . 5 9 m , 反应器上 部出气 (液) 管长度 “ sm , 循 环 管长度加弯头 、 收缩 、 扩大等管件总当量长度 为 40 m 。 操作条件 : T 二 39 8 O K (12 5 O C) , p T= 3kg / e m “ (g) , PH = 0 . 9 5 , 原料乙烯纯度99 . 7 m o l %(余以 乙烷计) , 总收率以9 3 . 5%计(全 流 程) , 0 : 为 9 9 . om o l% (余以 N Z 计) , 单耗 2 8 o Nm 3 /吨乙醛 , 原料气输人温度均 为 Zo O C , 循环气输人温度为 6 0 “ C , 催化剂抽 出及输人 量 71 1 3 k g/ h r , 催化剂抽出温度为反应温度 , 输入温度为 1 54 ” C , 催化剂总铜量 1 . lg m o l/I , 氯铜比 1 . 7 , 含 p d 量 o . 4 pdCI:/1 。 物性数据 : H : = 0 . 1 29617 22火10 , atm / gm o l/ e o 3, 万 02= = 0 . 1 29 9 98 2xl o 7a tm / g m ol / c 刀1 3, 拼乙 = 0 . 29 6 e . P . , 拜、 = 0 . 013 c . P . , a乙“ so dy n e / em , 户: = 1 , 0 59/ e m 3, 摸拟计算结 果见 氮气 氧气 乙 烯 乙烷 9 ()0。 2凌 9 31 。 92 7754 。 7 32 . 14 30 . 几6 276 . 46 13 。 9 2 二氧化碳 55 3 。 6 2 6 45 。 续460 . 11 几O 乃 白 附了n : 氯甲烷 、 氯乙烷 3 。 55 0 。 2 3 总 补 27 3 . 7d 理 07赶3 。 7 1692100 . 00 # 按艳热蒸发静算未扣去热捐失 , 所以蒸发 量舒算位实际数据高 。 81 遗 石打士 l f匕 工 1981 年第1 0卷 Az , 了 . ,:、一 。 . oz 75k gz c m Z , 八尸。 = 0 . i7k g/ C m Z , I, 2, 二二 、 . ooZzi k g/ e m Z, p Z,、二= 0 . 09 8k g / c;11“ , 人尸 。 尺= 0 . o go 6 kg/ e m Z , 匕Ap 二 1 . 52 k g八m Z。 括 环系统 气 提推动 力 A尸二1 . 5 2 k gc / 澎 。 在反应器 中气液接触反应1 3秒(为 总接触 时间的一半)以前 , 相 当于反应器高度 二 7 . 5 9 m (约30 。 的相对高度)以下 , 气液 两相流流型 为气泡 流 , 在 此以上其流 型为块状流 。 催化剂组成及反应速度常数 计算结 果 : PdC I面平 ,: = 0 . 0 04126 59 一 I on /l , 加 人 的 p dCI:相 当的p dCI夏浓变 = 0 . 0 02 4 9 一 Io n/l , P H “ 0 . 9 5 , 则H + 三二0 . 1 1 2 29 一 l o n / l , C。 十二 0 . 3 2 12 9 一 Io n /1 , Cu 千 = 0 . 7 7 8 8 9 一 Io n /l , 氧化度 = e l :+ + /(e 。+ +e u + ) = 0 . 7 0 8 , 自由氯离子浓度 = 2 . 2 289 一 Io n / l , 总氯量 = 1 . 87 9 一 I o n /l , 乙烯 毅化反应K o, = o . o23 5 6 s ee 一 , C u十 氧化反应h Q Z = 0 . 41 3 7 x 10 “ ( e m “ / g m o l) “ / s e 。 表 5为反应器轴 向高度各点分布数据计算 值(标绘于图 5) 。 从热量衡算按绝热蒸发求得 补加水量 = 2 2 093 kg/h , 比实际值多了约 3 8 % , 亦即 约有 3 0 一4 0%的反 应热靠散热移去 。 表 5 沿反应器轴向高度的各点分布数据静算值 序 “尸 子 奋女 夕之 已 gd 流型 号 1 一 反应 累乱接 触 时 异刁 ( s e e ) ( cIn5 ee ) (kg/m “ )(k g 了m“ ) 一 4 2 。 18 47 , 86 1 5 6 . 342 63 。 787 71 。 1 27 78 。 6 69 84 。 623 96 。 8 17 96 。 673 100 。 2 63 3 . 6 21 3 。 483 3 。 3遵3 3 。 238 3 。 158 3 。 096 3 . 0 46 3 。 00 5 2 。 97 1 2 。 959 7 82 。 98 760 。 6 4 743 . 32 792 。 49 7 18 。 2 2 7 08 。 87 700 。 99 694 。 23 63 3 。 4 3 685 。 17 O 。 2 6 21 0 。 275 6 0 . 292 1 0 。 3052 O 。 3飞59 O 。 324 9 O 。 3 321 0 。 3 389 0 。 3汽43 0 。 3(75 BBB BB , .八 O 9 6 岛5 5 5 5 9110受 11TL11,1q j n 入 塔 0 . 044 0 。 1 2 O 。 203 O 。 307 0 . 立175 0 . 533 O 。 6艺3 几 . 名07 ) 。 06 厅 C 熟 2石 . 1 6 C J 累刮 棘化率 号 :兰 货 (又1。 一。 m 。 , / c12 乞 气体累补 总流 量 k m o lh r ) 气体中累箭 O: (m o l写) 气体中累 补乙烯 ( nlo l;石) 气体中军 针乙醛 (n l o l乡石、 气体中果 补水 (m ol乡 石) X 火) 口 . 气 工 2 . 石 己二 1 . 97 2 1 . 二79 万 。 2月 名 1 。 价63 () . 名 _代 5 7 ; 。 了;23 (; 。 j艺通5 才. 二月己O 、 勺气 包:贾 , 2 。 6吕9 2 。 2 选2 1 。 7 63 1 。 121 1 . 16 4 0 。 9 6 19 0 . 3 0了3 0 。 6 80 4 0 . 5 770 0 . 5 553 7 59 。 06 853 . 20 9 38 。 5 土 1116 . 8 0 1 238 。 15 13 52 。 82 1461 。 1 5 15 63 。 4 8 1 660 。 25 1 696 。 55 1 5 。 97 1 3 。 24 10 。 01 7 。 74 6 。 03 4 。 6 9 3 。 62 2 。 75 2 。 0 2 1 。 7 7 6 0 . 45 51 。 63 41 。 90 34 。 8 5 29 。 53 25 . 38 2 2 。 06 19 . 34 17 。 08 1 6 . 30 1 。 19 3 . 1生 5 . 2 8 6 . 8上 8 . 0 1 8 , 9 3 9 。 66 10 . 26 10 。 7 6 10 。 9 3 7 。 34 1 8 。 64 3 1 。 1 1 4 0 。 14 4 6 。 96 52 。 28 5G . 54 6 0 。 02 62 。 92 6 3 . 92 2 。 0 5 。 92 1 1 。 54 16 。 8 7 2 1 。 91 Z G 。 6 7 31 . 1 8 35 。 43 39 . 45 4 0 。 95 S为块 状流 。 第 12 期油化 工 认-l e u L 进 、 过 反险器 州对 轴向高度 图 5 沿反应器轴向高度 的数据分布 九 、 讨论 1 . 本文所建立的一步法乙醛反应系统数 学模型 , 其模拟计算结果与不同规模的工业装 置的条件 、 物料平衡及转化率等数据相比 , 除 了氧化度偏高外 , 其它均与实际数据基 本 一 致 , 因此是可 用的 。 2 . 在工业装置条件下 , 乙烯毅化方程(l ) 是反应总速度的控制步骤 , C u+ 的氧化速度始 终比乙烯碳化快得多 。 3 . 本文模拟计算与某些研究者 4 , 5习的结 论略有不 同 。 本文认为在工业反应器操作条件 下 , 应倾向于动力学控制 , 而动力学控制的根 源来自催化剂系统的浓度变化 , 尤其是其中的 j C 一 , 这一项与氯铜 比 、 PH 、 氧化度等有 密 切 的关系 。 另外 , 传质条件的改善 , 如从计算 得知反应器顶 、 底部的 K A : 、 a 。 几乎 增加近 一 倍 , 推动力 C 也约降一倍 , 但从 图 5 可看 到接近 顶部的反应 渐趋缓慢 , 说明传质参数 的 变化对于反应总包速度的影响并不 很显 著 。 月 值在 0 . 8一0 . 9 。 乙烯拨化假一级 反应的膜 内 转化系数平均约 0 . 洲 , 略大于 0 . 0 2 , 可 以认 为是中速或慢反应 , 膜内有反应的体系 。 这些 都说明在本系统操作条件下为催化剂组份浓度 的动力学控制 。 理 式 ( 1 1) 、 (一 2)的化学 平衡 , 看 来 只适用图 2的数据范围 , 因为 在 Cu 丫C u千十 为 i 时 , 按式 (21) 、 (22) 所得平衡仁 pd C 14 . 比一般情况小 很多 , 这意味着加人的 P d 绝大 部分不能形成络合状态的把离子 , 而产生大量 沉淀 , 显然与实际情况有出人 , 这在本文数学 模型中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 应进 一步研究 , 弄 清把 、 铜沉淀的机理与关联 。 十 、 对反应系统改进的 建议 1 . 从反 应工程模拟计算可见 , 气体的大量 循 环似无必要 。 如保持循环气组成比例基本相 同的条件 , 增加进气量 , 提高转化率到 5 5% , 作模拟操作计算 , 物料平衡各项组成也可保证 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 。 初步看来 , 循环气比例 减小 , 甚至不循 环 , 提高转化率增加生产是有 可能的 。 当然应在确保安全 的条件 下进行 改 革 , 因此多元气体系统爆炸极限的研究是必要 的 。 提高转化率不仅有利于反应器 , 而 且能提 高分凝 、 吸 收 、 蒸馏等工序的生产能力 , 减少 能 耗 。 另一方面在大量循环气 中 , CO : 占很大 比例 , 在确 保安全条什下 , 脱去 C O : 是 有 利 的 。 并且是可能的 。 2 . 选择鼓 饱反应器 是可取 的 , 但为了避 免腐蚀 问题 , 采用绝 热蒸发移热并非上策 , 因 为表面传热需要钦材 , 分凝器也需钦材 。 如将 此钦制传热表面 , 加入 鼓饱反应器 内 冷 却 移 热 , 可使反应气体中约 一半以 上体积 (见表5 数据)的水份 , 让位于参与反应的气体 , 因此 能增产 , 至于两种移热方案的传热总系数 , 其 8 16 石宁力化工198一年第10卷 耐 K n 左 Z 、 差 别不会 很大 。 钦管浸人 鼓泡液 , 必须 保证不 漏 , 以免 Pd液损 失 。 3 . 反应温 度较低 , 反应 热 的回收 困难 。 但也不应排斥如热泵 、 C 、 烃介质换热等热 能 回收方案可 行性的研究 。 4 . 从宏观动力学可知 , 提高生产能力的 前提是具备的 , 只要调整 催化剂配比 , 如 P H 、 氯铜比 、 氧化度等参数可能 使反应 速度有较大 幅 度 的提高 。 至于提 高气流速 、 循环液速等对 提 高总 包反应 速度贡献甚少 。 反应系统 收率 9 6一 9 7% (有时 还要高 些) , 已相 当高 , 潜力 有 限 。 但由于对主要 副反应的动力学未开展研 究 , 因此 对上 述所提改 进的想法是否会受 收率 降低的限制 , 也要考虑 。 对副 反应作动力学研 究 , 与可 能得 到的经 济效果相比不一 定值得 , 拟以经验处理为宜 。 上述建议 , 当然应待进一步研究 、 证实后 才能 用之于工业生产 。 符号说明 A 。、 刁 。: 频率因子 , H 。 : 指用于C+ u氧 化 , 1/(z s ee ) , (l/g m o l) Zsee a , 比表面积 , 1 / om C。: . 液体中氧气的平衡溶解度 , gm ol / em3 C 。 铜浓度 gm o l/ ems C J 、 C广 溶解乙烯浓度 (有 . 者指在气 - 液相界面) , g m ol / em3 DL A 、 刀B: 分别为乙烯与 0 : 溶解气体在 液体中的扩散系数 ,。 m Z / se 。 刀 , 塔内径 ,“ m 刀 B、 气泡平均道径 , “ m g 重力加速度 , 。m s / eoZ H 反应热 ,e al /g m ol H 、 H 。 分别为鼓泡液层与静液层高 度 , H 。 = H( z一 :d ) ,em H 。 : 、 H E 氧 、 乙烯溶解于水溶液的H e n r y 常数 ,atm /g m o l/ c m 3 K反 应平衡常数 , 下标 Pd 指对 式( 10) 、 (1 1)Pd平衡 K o, 总包反应速度常数 , 1/ s e。 K 二L 液体模数 吞。 : 、 k , 反应速度常数 , k ,二、吞刀 : 、 k ,:今 M 云、 M oZ 、 M , 、 M ;犷 万 尸 、 尸 r R o : R 。, / e。 、 R 。朴 T t 、 t义 臼 g、 召乙 犷A ,刀 V 又 e X 。 工几 君窟了 、S J J P宫 、 P乙 粼了 、 ( 。 m “ /g m o l) “ ”一 / 。 e。, (g mol/l)“ / S ee 液膜 传 鬓系数 , 下标AL与 B L分别为乙烯和城 上标 . 为伴有化学反应增强后 的表观 值 , em / se e 式(7) 、 ( 8)定义下的参数 分别为相对于 C u C I及相对于 o : 白寺反应极数 膜内搏化系数 溶液分子量 , 以水补M : = 1 8 分别为在某点高度讨气 相中乙 烯 、 氧 、 总气沐的磨尔流量(k - n l0 1/h)和总体积流量(m “ /五) 筑量传递速李 , gm o! / Cm3 se“ 分别为所在点 、 塔顶的压力 , k g/ emZ , ( a ) 单位界面积吸收氧的速率 , gm ol / em“ s e e 气体常数 =1 . 9 8 7 c a l/ g m ol 。 K 分别为氯铜比与氧化度 温度 ,。 K(t尹温度= “ C) 时简(t为时尚简隔) , 气液 接触反应时简 , 。e 。 气体与 液体空塔速度 , cm / se。 在正常沸点下 溶遵 A 、 B 的克 分子体积 , em” /gm o x 膨胀的反应液体积 , n I 3 以反应器内新乙烯加循环乙烯 为基准的博化李 蹄合 参数 , 对于水气= 2 . 6 浓度 , g 一 Io n / l 或 m o z/1 效李因子 增强比 , 召=k 令办或B口k二或二 膜厚 ,e m 分别分 “ 静态 ” 与 “ 动态 ” 气合李 气体与液体密度 , p了 为充气时 的 p二 , gc / m 3 (O 。 的单位为kg/ m “ ) 液 体表面 张力 , d yu e / c m 式( 16) 中一个氧分子与氧化亚 铜反应的分子数 , F=4 气体与液体粘度 ,。 , p . 刀 召 第 12 期 石 油化 工 317 参 考 文 献 1 5 . A . Mil l e r , “ Eth yle n ean dIt s Ind us - trial D erivati丫es , E ruest B enn Ltd . L o n do n , 1 969 . 2P . M . H e nry, J .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年幼儿园班主任工作总结模板五篇
- 农副食品品牌文化研究与传播路径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练习题库包含答案详解【研优卷】
- 花卉识别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 2025江苏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直属单位招录政府购买服务用工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翻译专业译审考试真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一)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含答案详解(巩固)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一)附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安徽省蚌埠市重点中学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医院医保新员工岗前培训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解读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制度
-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让学生自由飞翔
- (2024)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上册 我上学了 第2课时 我爱我们的祖国 课件
- 手工木工(木模板工)技能考核要素细目表
- 《跨境直播运营》课件-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直播
- 液化气店转让合同范本
- 保温材料 扩散法测定长期吸水率
- 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控与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