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未来发展(社会学)_第1页
留守儿童未来发展(社会学)_第2页
留守儿童未来发展(社会学)_第3页
留守儿童未来发展(社会学)_第4页
留守儿童未来发展(社会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留守儿童未来发展摘要:留守儿童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的社会问题。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人口的流动趋势越来越明显,留守儿童便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他们的父母自他们小的时候就离开他们去打工赚钱,而他们被迫留在了家乡。这些儿童都正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由于与父母分离,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生活上、思想上和学习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也造成严重影响,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给自己及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关键词:留守儿童 发展 未来 家庭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一) 留守儿童的基本含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都是经常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很少有机会见到父母,甚至父母因为工作原因连电话都难得打一回;留守儿童一般都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年龄上的代沟,他们很难和监护人很好沟通;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沟通也较少,缺少基本的亲子交流更缺乏最基本的父爱母爱。(二) 留守儿童的现状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2016年月底以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截至目前,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监护的805万人,占89.3;由亲戚朋友监护的30万人,占3.3;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31万人,占3.4。有36万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占。从范围看,东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87万人,占全国总数的9.65;中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463万人,占全国总数的51.33;西部省份352万人,占全国总数的39.02。从省份来看,江西、四川、贵州、安徽、河南、湖南和湖北等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都在70万人以上。1(3) 留守儿童的突出问题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是临时或者隔代的,他们对孩子的学习几乎无暇顾及,并且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给予辅导。监护人“重养不重教”的现象十分普遍。一般老人会教导孩子说:“家里穷,读到初中毕业就行了,然后去打工吧!”隔代监护,对孩子监护的重点是养而不是教,能养活就行了,因此要么溺爱、娇纵,要么粗暴、冷漠、放任自流。而且,与父母长时间分离,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低,各种心理问题十分突出。儿童时期是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期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后来的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2由于农村城镇化的展开,各种良莠不齐的东西涌入农村地区,面对不良文化和行为,留守儿童进行正确判别的能力不强。在缺乏必要的道德约束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一些负面的不良的文化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一些儿童会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有的迷上网络游戏,有的学会吃喝嫖赌,甚至有的走上犯罪道路。还有一点就是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如果监护人疏于管理,留守儿童将面临较高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会对留守儿童未来的成长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犯罪份子、游手好闲者、抑郁症者大多是从留守儿童群中走过来的。2、 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问题(1) 留守儿童的生理发展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贫富差距依然严重,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较为贫困,致使他们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饮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有这餐没下顿的情况普遍存在,更别说营养的保证了。一些地方的孩子吃不上盐,一些地方的孩子吃不上肉,一些地方的孩子甚至连米饭都不是天天吃,这样子他们就没办法摄取到足够的微量元素,以致营养不良、瘦弱多病、身体素质差。其次,农村的医疗设施落后,加上家里没什么钱,看病难又成了一大问题,小病不看成大病,大病没钱医没条件治就威胁到生命了。基本医疗得不到保障使得留守儿童未来体弱多病,疾病缠身,甚至年纪轻轻就失去生命。再者,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必须要经常干活,对身体的损耗极大,留下一些隐疾,到了老年就十分痛苦。(2) 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4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封闭 性格孤僻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2、情绪失控 容易冲动留守儿童一般年龄较小,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易不稳定,再加上自身意志薄弱,如果外界给他们施加不良刺激,容易造成他们的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3、认知偏差 内心迷茫一些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4、 缺乏锻炼 没有自信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小环境中,没见过世面,没受过素质教育,当需要他们去处理什么事的时候要么犹豫不决,要么畏首畏尾。加上从小父母不在身边,或许可能被部分同学嘲笑,而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监护人不能够充分的教导他们,学习成绩差,成绩一直落后,而致使其自信心渐失。在一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教师调查问卷”中有65 .9 %的教师认为父母打工的孩子心理上问题较大。4由于这些许许多多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障碍,而这种障碍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他们心理的扭曲,严重者可能会成为心理变态,像性变态、自残、恋物癖等。(3) 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问题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教育的基础,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留守儿童父母一方或双方常年外出,家庭结构特殊导致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5,这样也忽略了对孩子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培养。然而对于90后00后的孩子来说,个性是十分重要的,个性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标志。同时,个性是一种构成,一种展现,个人在通过与现实生活保持紧密关系的过程中被产生出来,因而人与现实生活的构成方式与内容不同,就体现着个性的差异。6而除了学校教育培养之外,家庭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或隔代监护人并不懂得这些或者说他们根本不会在乎这些,在他们看来能有饭吃就好了,个性什么的都不是必要的。或许留守儿童的父母经常在外打工,见的东西多了,也明白个性对于孩子成长和融入社会的重要性,也会产生培养孩子个性和兴趣的想法,但是迫于现实经济条件限制,不能够接子女来到自己所工作的城市生活学习,让他们回家陪孩子又不现实,因而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也只能不了了之了。这时候就只能靠学校方面进行培养教育了,但是农村的学校大都比较落后,没有那个条件,也没有个性培养教育的意识,所以事实上留守儿童是得不到这种培养机会的,而靠他们自己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在未来社会中,一个人没有个性就会变得平庸,平庸不是平凡,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大,一个人若是平庸,就容易被社会淘汰,那么留守儿童将来也只能在社会底层徘徊,要想“咸鱼翻身”难之又难。哪个孩子没有梦想?谁愿意一辈子就平平的过了?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又有什么办法呢?(4) 留守儿童未来社会化问题 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因为不管怎样,留守儿童将来总是要融入社会的,但是由于儿童时期的早期社会化无法很好的完成,进而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他们会表现得与社会格格不入,他们在知识、技能方面严重欠缺,甚至由于思想观念原因而不愿意继续社会化。而造成这些现象的最根本原因还是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对他们进行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方面的正确培养和教育。“在家庭内部,父母总是居于权威位置,父母的权威在儿童内化社会价值规范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家庭内部父母的权威角色为儿童的社会化进程提供了可能的方向和空间”7所以父母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很大。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不能实现早期社会化,无法进行继续社会化,甚至他们将会没有未来。留守儿童很渴望在这个社会中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可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他们也只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继续做着那个几乎永远无法实现的梦。3、 解决措施 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只是某个家庭某个村落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妥善解决留守儿童发展问题,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迎合现代化的成长发展空间,不仅对留守儿童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要解决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首先,就国家层面来说,国家应主要从留守儿童受教育和生活方面着手,具体做法是: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每个想上学的孩子都能不花钱上学。2、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3、各级政府之间相互协作,将城市素质教育切实推广到农村学校,以促进农村学校教学体制改革,提升留守儿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4、农村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职责。5、纵然有千万种方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关爱这个大问题。因此,国家应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并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 其次,就社会层面来讲,社会各界人士应关注、关爱、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慈善机构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扶持力度,多捐款捐物,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新闻媒体也应报道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让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理解他们;普通老百姓平等对待留守儿童,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多多关心一下他们。再者,就学校层面来谈,学校应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各方面的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多与留守儿童沟通,鼓励孩子们怎么与他人交往,因为很多研究发现,良好的同伴关系和社会交往可以抵消不良社会环境的负面作用。8同时学校可以抓住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家长那种只关心学生成绩,不关心孩子心理;只知道训斥后代,不懂得关爱孩子;只关心自己的腰包,不给予孩子心灵抚慰等不良心态。学校要指导家长正确处理家庭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为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学校可以开通家长热线电话,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让家长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鼓励和教育;学校和老师与临时监护人也要保持经常性联系,指导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正常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对于留守儿童的父母来说,父母们应该常回家看看,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安好、看看自己的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长高了,衣服是不是不合穿了。父母们应该清楚地知道:不管是成绩好与差、不管嘴上说什么,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孩子最希望的还是自己的父母陪在自己身边,哪怕只有两三天也好。留守儿童未来是成是败,除了和自己的努力有关外,和父母的关爱也有着莫大的关系。留守儿童的人生宏伟大厦能否建成,关键在于父母这个“地基”打好了吗。所以,父母们能陪陪孩子就陪陪,实在不能的,也要常通电话。结语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问题不仅仅是留守儿童本身应该关心的,他们的父母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未来社会主力群体将有现在的孩子们来担当,而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现在的留守儿童。未来社会是动荡不安,充斥着犯罪,还是和谐安宁,社会建设取得大好成果;是乞丐遍地,贫穷依然严重,还是家家富足,衣食无忧;是处处怨声载地,游民众多,还是满街欢声笑语,人才济济,关键在于现在人们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