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课堂来个“惊艳”的收尾_第1页
给课堂来个“惊艳”的收尾_第2页
给课堂来个“惊艳”的收尾_第3页
给课堂来个“惊艳”的收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的老师课堂精彩纷呈,结尾却“草草收兵”;有的老师喜欢用空洞的名言作华丽收场,却显肤浅。圝圝你是怎么给课堂收尾的呢?圝圝古人做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圝圝其实,课堂也正如此!好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知识,拓展视野,挖掘潜能,升华情感,还能让学生学会归纳,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达到“言已尽,意犹存”的理想境界。圝圝那么,结尾该如何“点睛”,课堂应从哪些方面收口?有哪些常见的方法呢?1趣味游戏式结尾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一课时,设计了“动脑筋,离教室”的结尾。案例:把课堂内容和游戏完美结合,玩着玩着铃声就响了游戏要求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卡片,以及自己的学号数说对“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者“几能被几整除”、“几能整除几”中任意一句,就可以走出教室。游戏开始了,黄老师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2 ,学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说出了一句话,得到了在座学生的认可后,高兴地走出教室。接着又分别出示了3和5,学号是3、5倍数的学生走出了教室。最后剩下的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43的学生,这是,黄老师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学生:“你们怎么不走呢?”学生回答说:“我们的学号数都不是老师拿出的卡片上的数的倍数。”“那么,老师出示哪个数,大家都可以走了?”学生积极思考后,异口同声地说:“1”随后,黄老师便出示了一张大大的卡片1,剩下的学生在铃声中高高兴兴地离开教室。2音乐赏析式结尾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视频、听儿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案例:视听的艺术享受,在孩子心中留下“美”的印记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呢?”生答:“小括号。”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小括号,作用大,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可别马虎忘了它;我们从小不马虎,人人计算顶呱呱。孩子们也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地跟着学唱,在愉快地歌声中明确了小括号的作用,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真正做到了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3呼应开头式结尾课堂结尾对开头的照应,从内容上看,是对开头内容的一个解答或深化;从形式上看,又能使课堂呈现一个美丽的圆形结构。 案例:全课浑然一体,从“导入”到“人性”的自然提升教病梅馆记时,以歌曲一剪梅导入,小结时,随着一剪梅伴奏曲的响起,老师说:“现在的人才一如歌中的真情,层层风雨不能阻隔,冷冷冰雪不能淹没。龚自珍的年代已成为历史,就让我们在这样美好的时代里,无悔地度过青春吧!”学生一片掌声。 如果说,导入中的一剪梅歌曲仅仅是一个引子的话,那么小结中再次提到一剪梅则恰当地和本文的核心词汇“人才”联系起来,赋予了它更广泛的比喻义。4重点朗读式结尾“好文自应琅琅读”,让课堂结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是非常符合语文课的特点的。不管是老师读还是学生读,都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案例:激情洋溢的文章诵读,为课堂的尾声增添活力欣赏某省赛课一等奖视频梦游天姥吟留别,发现其整节课以诵读和诵读指导为主线进行。课堂结尾,教师引导下学生回顾诵读的三种方法后,请学生站起,和教师一起诵读全诗,课堂结束在激动人心的诵读声中。课堂应该展示学生的进步,而结尾的诵读则恰恰展示了学生的进步和学习成果。这种结尾方法值得一线老师学习。 当然,课堂还可以用抒情语句结尾,用激励语结尾等,本文不再赘述。总之,课堂结尾当如晚霞,让学生留恋这一抹晚霞,就会让学生留恋我们的课堂。5巧设悬念式结尾我们知道,评书演员会在评书的尾声处留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激发听者继续往下听的欲望。其实,艺术是相通的,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以造成悬念。如以下在教授“年、月、日”概念的课上。案例:种下一颗疑问的种子,让它慢慢发芽,开花结果教学“年、月、日”一课,教师在下课之前,可巧设悬念,提出:“为什么一年有365天?而有的一年又有366天?为什么通常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呢?”等有趣问题,当学生“心未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教师从讲台里亮出一本书十万个为什么。并告诉学生:“这些有趣的问题,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里部有明确的答案,大家课外可以去阅读。”这样小结意味无穷,既重视了课外阅读的学法指导。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强烈动机和兴趣。6总结归纳式结尾这是一种常用的小结方式,教师利用一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简明扼要地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的是问题串联,有的是知识网络(图表),有的是口诀总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以下在“小数乘小数”一课的结尾时,如是小结:案例:提炼出课堂的精髓,“三言两语”回顾整堂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内容老师可以把它归纳为三个字?(学生流露出怀疑的神情)你们想知道吗?(想)这三个字就是“乘、数、点”。乘,就是按照整数乘法来乘;数,就是数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点,就是把乘积点上小数点,使它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相等。短短的三个字总结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为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提供捷径,使学习变得简单而有效,印象深刻,不易遗忘。7探究合作式结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当前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所热切追求的一种境界。案例: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形成课后“科研小分队”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在讲授小石潭记时结尾这样设计:作者被贬到永州,其抑郁的心情可想而知。因此,他的心灵是片刻的安宁、永恒的悲凉,课外,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资料,小组合作探究,以小石潭中的“石”、“水”、“树”、“鱼”、“我”等为题,写一段赏析的话。李老师不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为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索与发现的兴趣和习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8情感升华式结尾情感是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与效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陶冶情操,让教学的结尾部分更能使这种良性情感得到升华。如青年名师张齐华在执教“倍数与因数”时这样处理:案例:发现知识背后的美丽,“枯燥”的数学也能充满人文情怀师:数学家把6称为“完美数”。想知道为什么吗?用最快的速度说一说6的因数?生:1、2、3、6师:把6划去,1+2+3=6,又回到了6本身,数学家把这种特点的数称为完美数。数学家找到了第一个完美数,就会去找另一个完美数,猜猜看,找到了没有?第二个完美数比20大,比30小,而且还是一个双数,好猜了吧。那么这样先来说一说双数:22、24、26、28,猜猜看,可能是谁?学生试这四个数。师:写出所有的因数,然后把自己给去掉。师:正确答案应该是22,人们开始找第三个完美数,想知道第5个吗?师板书。要从几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