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B卷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B卷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B卷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B卷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基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7分)1. (6分) 看拼音,写词语。 png bku dzo chnsh rn_f zhungxin ynxun lji ch_2. (6分) (2019一下嘉陵期中) 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填序号) 册块棵座颗朵一()桥一_书一_彩云一_树一_枣 一_石碑3. (8分) 词语采集绿莹莹(ABB)、_、_、_东张西望、_、_、_手舞足蹈、_、_、_4. (7分) 读句子,完成下面的练习。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_”“_”写出了战士们戍边时间的漫长,战事的频繁和战斗的艰苦、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却说出了“_”的坚定誓言,抒发了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豪情。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这两句诗改写成一句话。_黄沙百战穿金甲,_不破楼兰终不还。(2)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表达了诗人_的感情。二、 诗歌鉴赏 (共4题;共49分)5. (9分) 课外拓展阅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 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2)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3) 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6. (10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_。_,最是橙黄橘绿时。(1) 默写古诗。荷尽已无擎雨盖,_。_,最是橙黄橘绿时。(2) 诗中用“擎雨盖”比喻_。 (3) 诗中写了两种花,分别是_和_;写了两种颜色,分别是_和_;写了两种水果,是_和_。 (4) 诗人告诉我们_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 7. (19分) (2018三上高阳期末)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天门山李白_,_。_,_。(1) 将诗句补充完整。 (2) 用“/”划出诗的节奏。 (3) 理解古诗,填空。诗人的“_”这句诗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诗人用“_”这个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而且寓含了诗人的_。(怎样的情感?)8. (11分)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 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 指极短的时间。_江海汇合之处。_(2) “八月涛声吼地来”是从_(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_(涨潮退潮)时的景象;“头高数丈触山回” 是从_(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_(涨潮退潮)时的景象。 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7分)1-1、2-1、3-1、4-1、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