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的结构和功能_第1页
脊髓的结构和功能_第2页
脊髓的结构和功能_第3页
脊髓的结构和功能_第4页
脊髓的结构和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杨 帆,第四章 神经系统第一节 概述,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脑分为: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六部。周围神经按解剖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按功能分感觉(传入)神经和运动(传出)神经。感觉神经又分为躯体感觉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又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称为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二、神经系统的功能1,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机构,全身各器官、系统在神经系统的的统一控制和调节下,互相影响、互相协调、保证机体的整体统一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2语言机能。 人类由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发生和发展,使大脑大发展,出现了分析语言的中枢,使人类远远超脱了一般动物的范畴,人类不仅能适应和认识世界,而且能主观能动地改造世界,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三、常用术语1神经核、神经节 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神经系统内中枢皮质以外的部位聚集成的集团称为神经核,如果神经元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集合在一起则称神经节。2神经纤维、神经和神经纤维束 神经纤维是由轴突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及包在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结构。在神经系统中枢内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一束神经纤维,称神经纤维束,在外周神经纤维聚合成束则称神经。,3灰质、白质和皮质 灰质泛指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在神经系统的中枢内聚集的地点,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如脊髓灰质。白质泛指神经系统的中枢内神经纤维聚集的地点,髓鞘色泽白亮,如脊髓白质。皮质指脑表面成层配布的灰质,如小脑皮质、大脑皮质。4网状结构 指神经系统中枢内灰质和白质相混杂的结构,其中神经纤维交错成网,神经核散在其中。5传导路 指传导神经冲动(信息)的神经通路。6反射及反射弧,第二节,脊 髓 Spinal Cord,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接延髓,下端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新生儿平第三腰椎,,(五)脊髓的位置,终丝,脊髓下端,平第1腰椎下缘,通过椎管下段,出骶管裂孔,附着于尾骨,脊髓的外形,两膨大,颈膨大 (臂丛C5-T1)腰骶膨大(腰骶丛L2-S3),31节段,颈髓8节 ( C8 )胸髓12节 ( T12 )腰髓5节 ( L5 )骶髓5节 ( S5 )尾髓1节 ( Co1 ),后正中沟(较浅)前正中裂(较深)前外侧沟(2个,发出脊神经前根根丝)后外侧沟(2个,接受脊神经后根根丝)注:颈髓和胸髓上部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有2条后中间沟(薄束出现),六条沟,灰质,后角,中间带,前角,白质,后索,外侧索,前索,脊髓内部结构,中央管,灰质联合,后角,灰质连合,侧角,中央管,(侧柱)T1-L3,前角,前索,外侧索,白质前连合,后索,灰质,脊髓内部结构,灰质 gray matter,前角:由运动神经元组成,支配骨骼肌运动,脊髓内部结构,灰质 gray matter,侧角:见于胸髓和上3节腰髓(T1L3), 由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构成。骶髓24节(S24)相当于侧角部位,于前角 根部有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 构成。,(二)白质,前索,外侧索,后索,白质前连合,纤维束的分类,上行传导束:分别至丘脑、和脑干 的许多核团下行传导束:从大脑皮质或脑干内 的有关核团至脊髓脊髓固有束:联络脊髓各节段,脊髓横断面(上、下行纤维束),1.上行纤维束,位置:脊髓后索,薄束位于内侧,见于脊髓后索的全长 (T5以下占据整个后索),楔束位于外侧(仅见于 T4以上)纤维来源: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薄束T5以下,楔束T4 以上)功能: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肌、腱和关节的位置 觉、运动觉和振动觉)和精细触觉(皮肤的两点间 距离辨别觉和物体的纹理觉)定位:在T4以上的后索,由内向外依次由来自骶、腰、胸 和颈段的纤维损伤:损伤节段以下同侧肢体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本体觉:感受器在肌、腱、韧带、关节囊精细触觉:感受器为皮肤触觉小体,(1)薄束fasciculus gracilis和楔束fasciculus cuneatus,在T4以上,,楔束占后索外侧份,薄束占后索内侧份,1)位置位于后索,在T5以下,,无楔束,薄束占整个后索,位于后索,楔束起于T4以上脊N节,薄、楔束F起始于同侧脊N节C,薄束起于T5以下脊N节,传导同侧躯干肢体,本体、精触觉冲动,损伤节段以下同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障碍,2)F来源,3)功能,4)损伤后,(2)脊髓小脑后束、前束,位置:分别位于脊髓外侧索周边的后部和前部功能:传导下肢的本体感觉.脊髓小脑后束调节下肢,个别肌肉的运动和姿势;脊髓小脑前束协调下肢整体的运动和姿势,脊髓小脑后束,位于外侧索边缘,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纤维起于同侧胸核,将肌腱关节的本体觉冲动传至小脑,脊髓小脑前束纤维起于对侧后角,(3)楔小脑束cuneocerebellar tract,来源:起自延髓的楔束副核(与背核同源)同侧上行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功能:接受来自上肢的本体感觉,调节上肢个别肌肉的运动和姿势,(4)脊髓丘脑侧束、前束,位置:脊髓外侧索前半部和前索来源:后角边缘核和后角固有核定位:由外向内依次由来自骶、腰、胸和颈段的纤维临床:一侧脊髓丘脑束的损伤,可出现对侧损伤面12节以下分布区域的痛、温觉的减退或消失,脊髓丘脑侧束在外侧索,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传导对侧躯干肢体,痛温觉和粗触觉冲动,(侧束),(前束),脊髓丘脑束半横断损伤,损伤节段低2节以下,对侧躯干肢体,痛温觉障碍,2.下行纤维束,(1)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来源:起始于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区和感觉区的锥体细胞 90%的纤维:交叉(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 前角细胞外侧核支配四肢肌 10%的纤维:不交叉皮质脊髓前束双侧前角 细胞内侧核支配躯干肌功能:四肢肌受对侧大脑皮质的支配、而躯干肌受双侧大 脑皮质支配定位:由外向内依次为骶、腰、胸和颈部损伤:同侧肢体的硬瘫。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 进,浅反射(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并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2)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来源:起始于中脑红核交叉红核脊髓束灰质 板层层的中间神经元功能:主要调控屈肌的肌张力(兴奋屈肌张力,抑 制伸肌张力),与皮质脊髓束一起调控肢体远 端肌肉的运动,(3)前庭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act来源:起始于前庭神经外侧核同侧前索前庭脊 髓束灰质板层和层的中间神经元功能:主要调控伸肌的肌张力(兴奋伸肌张力,抑 制屈肌张力),在身体平衡的调控方面起重 要作用,位于外侧索,(2)红核脊髓束,位于前索,(4)前庭脊髓束,位于外侧索和前索深部,(5)顶盖脊髓束,(6)内侧纵束,起自脑干,调节肌张力,止于前角,维持姿势平衡,协调随意运动,(5)网状脊髓束reticulospinal tract来源:起始于延髓和脑桥的网状结构网状脊髓束外侧索、前索止于灰质和层的中间神经元功能:主要调控肌张力,位于外侧索的后份,皮质脊髓侧束,位于前索的内侧缘,皮质脊髓前束,仅达胸髓,纵贯全长,皮质脊髓侧束终止于同侧前角外侧群,管理同侧肢体肌随意运动,管理双侧躯干肌随意运动,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双侧前角内侧群,一侧皮脊侧束损伤,同侧损伤平面以下,一侧皮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