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期中试卷_第1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期中试卷_第2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期中试卷_第3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期中试卷_第4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期中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分) (出卷人:张言伟) 一、选择题(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中)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都有一个错误的请选出来 (1)A、恣情 (zi)B、延宕 (dang)C、碧窈(tiao)D、加冕(mian)( ) (2)A、剔透(ti) B、轶事(yi) C、静谧 (mi) D、参错 (cen)( ) (3)A、翌日(yi) B、矫健 (jiao) C、挑衅(xin) D、上溯(shu)( ) 2、下列标点符号错误一项是 ( ) A、我赶忙追过去,书包在屁股蛋上“咣咣当当”跳,练习本、铅笔、橡皮等,从里面飞出来。 B、我心里想:“谁在这里打我的埋伏?是爸爸?要不就是那位尖眼睛的女老师?” C、建筑大师贝聿铭与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D、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黄鹤楼中“荆物吴形胜之最”一句对楼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于园奇特之处在于“垒石”。 B、凡尔赛宫、巍巍中山陵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都是说明文。 C、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本文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D、一面、童年的朋友、我的老师和我们家的男子汉文中的我都是指作者自己。 4、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 “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继往开来,于时俱进,全面 小康社会, 加快 社会主义现代化,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A、贯彻 建设 推进 开创 B、推进 贯彻 开创 建设 C、贯彻 建立 推进 开创 D、执行 建设 推进 开发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面对各种污蔑和诽谤,他进行了坚决的还击,并振振有辞地说:“身正不怕影子歪。” B、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兴致勃勃地云集于“巨伞”之下。 C、朱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市场上各种营养品良莠不齐,一些含有激素产品,会引起人体不适,危害健康。 6、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刘胡兰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每个人。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我们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D、在任何工作中,我们应该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7、于下面句子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个句子是 ( )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般的 著作;发明家诺贝尔,出版过诗集兄弟们和小说在光明的非洲;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常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漫步,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散文。 A、 说起科学家,就不能不联想到文学家。 B、文学作品并不都是文学家创作的,卓越的科学家差不多都是卓越的文学家。 C、凡是著名的科学家,都有文学方面的传世之作。 D、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8、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2)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 (3)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4)玉屏楼文殊洞顶上,有一棵破石而出、寿逾前年的古松。 A、(2)(1)(3)(4)B、 (4)(2)(1)(3) C、(4)(2)(3)(1)D、(2)(4)(1)(3)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每组均有一个错误的,请选出来 (1)A、乐不可支(支援)B、无动于衷(内心)C、非显者刺(投名帖)D、异曲同工(精巧) ( ) (2)A、人迹罕至(到)B、卒用其人(最后)C、阖户启箧(关) D、少习吏事(熟悉) ( ) (3)A、不能自已(停止)B、颜色不变(脸色)C、次日临政(面对)D、娠于磊石(孕育) ( ) 10、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二、按要求答题 1、下列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琢磨搜剔 丰功伟绩 金璧辉煌 心旷神怡 林荫大道 怒形于色 著作等身 慷慨成词 相得益章 气势磅礴 轩然大波 相辅相成 2、根据提示将下列各句填写完整 (1)、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 (2)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到下了, ,继续前进。 (3)重檐翼馆, ;坐窥井邑, 。 (4)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 (5)三十年来, 永垂不朽。 (6)在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 , ,如深山茂林。 3、揣摩下面句子的特点仿照例句,任选下面的一个词,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2分) 例句: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风筝 友情 4、说话题 双休日,王小乐想学洗衣服,可是母亲不让他洗,要他专心学习。针对这一情况,请你为王小乐教学设计设计一段话去说服他的母亲。 王小乐说: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手不释卷( )(2)每归私第( )(3)尝( ) (4)碎裂( )(5)及为相( )(6)卒用其人(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3写出论语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则,并说说理由。(5分) 答: 4、阅读教学设计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再举三个这样的人的姓名。 答: (二)野蔷薇苔 野蔷薇的花多姿多彩,好看得很,并且,野蔷薇苔也是很好吃的。我们童年的春天,在原野上,见到野蔷薇抽苔了,就会很高兴地给摘下来,除掉柔柔的刺,剥去鲜嫩的皮,剩下一根翡翠样的杆儿,咬在嘴里,那味儿就甜在整个童年的记忆里了。 现在也常在故乡见到这样的野蔷薇苔,见了也仍然像孩子一样将它给摘下来,去刺剥皮然后给吃掉。人见了就很不理解,怎么会有这种嗜好呢?其实别人不知道,这是在回味童年,童年是最难忘的,童年养成的习惯,有时到老也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 最不能忘记的是童年的春荒,为了度过那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家里的粮食只能省着吃,因此我们每顿只吃个半饱,这样,到野地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以这么说,我们小时候喜欢春天,绝不是因为春天里鲜花和蝴蝶,而是因为春天里有给我们果腹的野蔷薇苔。 朱洪武小时落难,吃过野菜马兰头,后来他做了皇帝,也仍然不忘这种野菜,每年都让御缮房做一道马兰头菜给他品尝,我不知他是不是品出了当年的滋味,但有一点却是可贵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了帝王而忘了苦难的童年。 我当然没有朱皇帝的大富大贵,但帝王和平民百姓的某些情感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所谓的童年情结。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故乡山原上的野蔷薇是那么多,一丛丛一簇簇的,有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每人摘了一大把,然后躺在草地上慢慢地捋刺、剥皮,再品尝。我们将嘴唇吃得发绿,这样,不说家里省点儿粮食,也起码在这一天里不至于太饿肚子。 俗话说:“常将有日当无日,莫在无时想有时。”我现在的日子自然比过去好得多了,但我从来没有因此忘记童年的野蔷薇苔。他常使我对生活怀有一种忧患意识,谁也不敢保证将来的世界就绝对没有战争,没有饥饿而那时,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得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 我因此而感谢生长粮食和野蔷薇苔的土地,更因此而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1、作者在第三段中写道:“到野地里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中“童年的天性”与“情理”的分别指什么? 答:“童年的天性”是指 (不超过5个字) “情理“是指 (不超过15个字) 2、作者回忆童年,表达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童年情结”的具体内容是 (不超过20字) “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 (不超过20字) 3、全文最后一句两次使用“因此”一词,作用是什么? 答: (不超过20字) 4、下列对教学设计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作者在第一段末尾说野蔷薇“味儿甜“是借助感觉转换表现也蔷薇在童年生活记忆中最美妙的事物。 B、作者难忘野蔷薇是因为它的花多姿多彩,苔鲜嫩翠绿,既具观赏价值,又有食用价值。 C、文中两次使用对比手法,将童年生活和朱元璋对比是为了表现人都有童年情结;将童年生活和现在对比是为了强调人必须有忧患意识。 D、作者设想将来“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是呼吁人们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E、 本文的主旨可以归纳为“不要忘了过去,要珍惜来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