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例分析ppt课件_第1页
乙肝-病例分析ppt课件_第2页
乙肝-病例分析ppt课件_第3页
乙肝-病例分析ppt课件_第4页
乙肝-病例分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Bvirus,HBV,张翔云2014.02.27,1,疾病概述,实验室检查,预防与治疗,1,2,3,Contents,2,流行病学,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即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但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3,电子显微镜照片,乙肝病毒结构模拟图,病原学,外衣壳(脂质+糖蛋白)核衣壳(HBcAg+e抗原)DNA+DNA聚合酶,4,乙肝病毒本身并不损伤肝脏,识别修复DNA转录翻译反转录-DNA装配、出胞,5,损伤肝脏本质-清除病毒的免疫反应,免疫系统,CD8T细胞,抗-HBs,抗-HBe,抗-HBc,6,各种传染途径的本质-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7,高危人群,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吸毒者监狱犯人性传播疾病病人血液透析病人医护人员,8,疾病概述,实验室检查,预防与治疗,1,2,3,Contents,9,生化检查,ALT/AST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但血清甲胎蛋白阳性未必都是肝癌,10,11,HBV血清学检测,HBcAg存在于肝细胞内,是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颗粒的直接标志,检查方法繁琐,一般不查。临床上主要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俗称“两对半”。乙肝表面抗原HBsAg糖蛋白,具有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机体受HBV感染的标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人体有免疫力的标志。,12,“两对半”,HBcAg核衣壳成分,被HBsAg覆盖血清中不易检出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表达抗原性强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IgM提示HBV在肝内复制IgG持续时间较长,只要感染过HBV,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抗体多为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游离于血清中与病毒体的消长一致-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强感染性的指标。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具有保护作用-预后良好的指标。,13,HBV血清学标志物常见组合,14,疾病概述,实验室检查,预防与治疗,1,2,3,Contents,15,防治原则,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和疫苗接种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管理传染源严格筛选献血员,严格消毒防止血液传播乙肝疫苗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全程接种共3针,0、1、6个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紧急预防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24h内尽早注射,16,急性乙肝的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忌烟酒避免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避免病情发展成重症肝炎或慢性肝炎,17,慢性乙肝的治疗原则,慢性乙肝的治疗措施应包括:抗病毒治疗减少病毒调节免疫功能激发免疫功能,促使机体免疫细胞清除病毒。心理、对症治疗保肝、降酶。目前认为,形成肝炎慢性化主要是由于病毒持续感染,且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18,治疗内容,抗病毒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NUC)免疫调节胸腺肽-1、胸腺五肽或白细胞介素制剂抗炎、抗氧化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多不饱和卵磷脂制剂以及双环醇等抗纤维化中成药方剂对症治疗,19,抗病毒治疗干扰素的区别,20,IFN-禁忌证,21,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流感样症状:发热、肌肉或关节酸痛等,主要出现在治疗初期,持续时间较短,可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一过性外周血常规变化:表现为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和PLT减少现象,应对症处理或调整治疗剂量。并关注凝血功能。精神异常:对出现轻度抑郁患者,可适当对症处理;对症状明显患者应与精神科医师共同诊治;对严重精神异常患者应及时中断干扰素治疗。影响甲状腺功能: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或甲状腺自身抗体等相关指标(TSH、FT3、FT4、TgAb、TPOAb)及与甲状腺疾病相关症状。,22,核苷酸类似物(NUC),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替诺福韦酯(tenofovirdisoproxilfumarate,TDF),23,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核苷(酸)类似物罕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肾功能不全、肌炎、横纹肌溶解、乳酸酸中毒等。对治疗中出现血肌酐、CK或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并伴相应临床表现者如全身情况变差、明显肌痛、肌无力等症的患者,应密切观察,一旦确诊为尿毒症、肌炎、横纹肌溶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