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虚词归纳复习ppt课件_第1页
中考文言虚词归纳复习ppt课件_第2页
中考文言虚词归纳复习ppt课件_第3页
中考文言虚词归纳复习ppt课件_第4页
中考文言虚词归纳复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文言虚词归纳,.,2,1.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2.掌握虚词“之、其、而、以、于、乃、则”的意义与用法。,学习目标,.,3,近年来,仙桃市中考语文卷中,增加了课外古文的阅读量。这类题目出题的原则就是“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阶段,系统地梳理课文中出现过的文言知识。现在,我把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作一个整理,仅供大家参考。,.,4,纵观近年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三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中考文言虚词的考查角度,.,5,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之、其、而、以、于、乃、则、为、若、且、虽、然、乎、焉。本节课主要归纳前8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梳理,.,6,(一)用作代词,有以下两种情况:1.“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她”(他们)、“它”(它们)等。如:.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一、复习“之”,(代物,它),(代事,这件事),(代人,他),.,7,2.“之”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8,(二)“之”用作助词,有四种情况:1.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如: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如:何陋之有?(陋室铭),.,9,3.“之”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之”用作语气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如:公将鼓之。久之,目似瞑。,.,10,(三)“之”用作动词。译为:“去”、“往”、“到”。如:送孟浩然之广陵,.,11,1.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能指其一端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二、复习“其”,.,12,2.“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13,3、“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译作,后一个“其”可译为马说),“难道”,“恐怕”,.,14,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并且”。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十则,三、复习“而”,.,15,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观潮,.,16,(一)“以”用作介词,有三种情况: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如:可译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不以千里称也,四、复习“以”,因为、由于,.,17,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等。如:以此自终策之不以其道,“凭借、按照、依靠、根据”,.,18,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等如:以衾拥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拿”、“用”,.,19,(二)“以”用作连词,有三种情况: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如:无从至书以观,“用来”、“来”,.,20,2表示结果,可译作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以致”、“因而”,.,21,(三)“以”用作动词,可译为如:一儿以日初远(两小儿辩日)(四)“以”用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通“已”、“已经”。如:,“认为”,.,22,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种:1.表示处所,译作等。如:,五、复习“于”,“从”、“在”、“到”,.,23,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等。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向”“对”“同”“给”“到”,.,24,3“于”表示被动,如:“受制于人”的“于”。可译为,“被”,.,25,4.“于”表示比较,可译为如:贤于才人远矣。(伤仲永),“比”,.,26,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就”“于是”如: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六、复习“乃”,.,27,2、副词,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8,3、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4、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29,1.却,可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2.那么,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3.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论语六则,七、复习“则”,.,30,说一说“为”的用法有哪些?,(一)“为”用作介词,读作“w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等。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1,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32,3.表示被动,译作“被”。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3,(二)“为”用作动词,读作“wi”。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如:知之为知之(论语八则)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若为佣耕(陈涉世家),.,34,2.“为”也可作一般动词:如:为坛而盟陈涉世家以丛草为林童趣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为人五核舟记,(筑),(当作,作为),(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