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表现手法(1)_第1页
虚实结合表现手法(1)_第2页
虚实结合表现手法(1)_第3页
虚实结合表现手法(1)_第4页
虚实结合表现手法(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舞台设计”,1、画面中哪把伞最清楚?哪些字最模糊?2、激情、活力、快乐、震憾意境是如何营造的?,虚实,什么是虚实?虚实手法的运用古典诗词书法与音乐绘画摄影学生练习,虚实结合艺术表现手法,弱,情、意(主观),虚幻,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苏轼,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黄州寒食帖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与情感?,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苏轼,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洋溢着起伏的情绪。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苏轼,计白当黑知白守黑,齐白石篆刻作品,黄州寒食帖,1,2,3,书法与音乐,由黄州寒食帖,你会联想到中国哪一首意境与之相近的经典民族乐曲?,二泉映月二胡曲阿炳,黄州寒食帖,1,2,3,八大山人荷石水禽画,1、画面最实的是什么?2、画面中的空白让人联想到的是什么?3、作者通过对荷、石、水禽的描写,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法国),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仙师在哪里?,松、云(实),隐者的品格(虚),问的内容(虚),(),童子的回答(实),江城子乙卯(mo)正(zhng)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ng),自难忘。(wng)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实:真实的境况,虚:虚幻的梦境,虚:情感、意境,虚:想象中的相逢,实:梦醒后回到现实,请以5片枫叶和1只蝉为素材,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画一幅具有意境的作品。,思考练习,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洋溢着起伏的情绪,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又说:天真烂漫是吾师。实为此卷的写照,享受视觉与听觉的节奏与韵律,感受书法与音乐的意境的营造,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