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施肥第一章》PPT课件_第1页
《花卉施肥第一章》PPT课件_第2页
《花卉施肥第一章》PPT课件_第3页
《花卉施肥第一章》PPT课件_第4页
《花卉施肥第一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花卉施肥基本理论,第一节花卉营养第二节土壤营养第三节施肥原理与技术第四节肥料及施用方法,欧洲水仙,彩色马蹄莲,缺氮,栀子花黄化病,2、缺磷,桃树缺钾,缺钾,缺铁,杜鹃缺铁症,栀子花缺铁症,缺镁,叶片呈花叶、黄化,金盏菊缺镁,缺硼,缺钙,顶梢坏死或新叶卷曲,百日菊,菊花,香石竹,紫罗兰,仙客来,缺锰,百日菊缺锰,葡萄缺锰,缺锌,三色堇,紫罗兰,柑橘,第一节花卉营养一、营养元素与其生理功能(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条件:(1)这些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都是不可缺少的,缺乏某一种元素就不可能完成其生命循环。(2)缺乏必需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其它元素不能代替其作用。(3)这些元素必须是对植物起直接作用的,而不是起间接改善环境条件的作用。,(二)必需营养元素,1.大量元素:碳(C),氢(H),氧(O),氮(N),硫(S),磷(P),钾(K),钙(Ca),镁(Mg),硅(si)10种;2.微量营养元素有:铁(Fe)、锰(Mn)、铜(Cu)、锌(Zn)、钼(Mo)、硼(B)、氯(Cl),镍(Ni),钠(Na)9种。,3.“肥料三要素”:作物对土壤中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较高,而一般土壤中所含有的,能为作物吸收的三种元素的有效成分都比较少,需要用肥料的形式补给土壤,供作物吸收利用,人们就称它们为“肥料三要素”或“氮磷钾三要素”。,(三)各种营养元素生理功能,大量元素:1.N:氮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组分之一,蛋白质、叶绿素、酶、核酸、维生素和生物碱等物质中均含有氮。有人称它为“生命元素”。氮素供应充足时,植物可合成较多的蛋白质,促进细胞分裂和增长,叶面积增大,叶绿素丰富,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形成,并能改善农作物产量的品质,缺氮时,株形矮小叶色黄绿,产量很低;供氮过量时,植株过分繁茂,贪青倒伏,并易引起病害,延迟成熟,产量反而下降。,-N,-N,CK,CK,CK,CK,-N,-N,缺氮植株矮小,叶小色淡(叶绿素少)或发红。,2.P:磷是植物体内核酸,腺三磷、磷脂等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之一。磷在ATP的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磷在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P症状,叶片呈现不正常的暗绿或紫红色。,植株矮小,茎、根纤细。,分枝、分蘖少。幼芽、幼叶生长停滞。,首先表现在老的叶片上,白菜缺磷,油菜缺磷,玉米缺磷,大麦缺磷,3.K:钾与氮、磷有别,它不是植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组分,而是呈离子态存在与细胞汁液中,或吸附在原生质胶体的表面,在植物体内主要分布于细胞分裂活跃的部位。钾是以酶的活化剂形式广泛地影响作物的代谢过程。钾还具有高速度透过生物膜的特性。其主要生理作用有:()促进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对作物氮代谢和蛋白质的影响有良好的作用;()促进同化产物的在体内的运输;()调节原生质胶体性状。,缺K症状,首先表现在老的叶片上,叶尖和叶缘发黄枯焦,叶皱缩,变黄,易倒伏。和感染病害。,老叶先出现缺绿症,叶尖与叶缘先枯黄,继而易导致整叶枯黄卷缩,即缺钾赤枯病。,微量元素,1.硼:(1)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2)能有助繁殖器官的正常发育;(3)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豆科作物固氮。2.锌:(1)碳酸酐酶的组分,有催化CO2水合反应;(2)能促进植物生长素的合成。3.铁:(1)是叶绿素合成时所必须的元素;(2)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加速生理氧化。,缺乏缺硼时,花药和花丝萎缩,绒毡层组织破坏,花粉发育不良。“花而不实”就是植株缺硼之故。硼具有抑制有毒酚类化合物形成的作用,所以缺硼时,植株中酚类化合物(如咖啡酸、绿原酸)含量过高,嫩芽和顶芽坏死,丧失顶端优势,分枝多。,CK,-B,大豆,甘蓝型油菜缺硼“花而不实”、棉花缺硼出现“蕾而不花”,黑龙江省小麦不结实多由缺硼引起的。,缺硼的甜菜根。注意变黑心组织,锌不足时,植株茎部节间短,莲丛状,叶小且变形,叶缺绿。吉林和云南等省玉米“花白叶病”,华北地区果树“小叶病”等都是缺锌的缘故。,缺锌时,植株矮小。华北地区的果树缺锌易得“小叶病”,也叫“斑叶病”。缺锌玉米易得“花白叶病”,柑桔,苹果,CK,CK,-Zn,-Zn,大豆,亚麻,铁的缺素症状,苹果缺Fe,新叶脉间失绿,首先表现在嫩叶上,幼芽幼叶缺绿发黄,-Fe,-Fe,CK,玉米,缺铁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幼叶黄化。,-Fe,大豆,亚麻,缺铁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幼叶黄化。,CK,-Fe,二、花卉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特性,吸收的含义:植物的养分吸收是指养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过程泛义的吸收指养分从外部介质进入植物体中的任何部分确切的吸收指养分通过细胞原生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花卉吸收的养分形式:离子或无机分子为主有机形态的物质少部分花卉吸收养分的部位:矿质养分根为主,叶也可根部吸收气态养分叶为主,根也可叶部吸收,(一)根的吸收特性,1.根的生理功能:吸收、支持和贮藏等功能。主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2.根吸收营养元素的主要形态:无机态离子(如NH4+、NO3-、H2PO4-、H2PO42-、K+、Ca2+、Mg2+、Fe2+、Zn2+、Mn2+),小的有机态分子(如尿素,氨基酸,糖类,磷脂类,植酸,生长素及维生素等.认为在有机分子中分子愈小,脂溶性愈高就愈容易进入植物体内.),a.须根系b.直根系直根系和须根系示意图,3.根的类型与养分吸收的关系直根系能较好地利用深层土壤中的养分须根系能较好地利用浅层土壤中的养分农业生产中常将两种根系类型的植物种在一起间种、混种、套种。,4.根吸收部位:分生区和伸长区:养分吸收的主要区域根毛区:吸收养分的数量比其它区段更多原因:根毛的存在,使根系的外表面积增加到原来的210倍,增强了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5.根系对养分吸收的过程包括:(1).养分向根表面的迁移(2).养分进入质外体(3).养分进入共质体。,nutrient,迁移截获质流扩散,主动吸收被动吸收,长距离运输短距离运输,Nutrientuptakesteps,植物根获取土壤养分的模式图(1.截获2.质流3.扩散),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一)截获(Interception)1.定义: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2.实质:接触交换3.数量:约占1,远小于植物的需要4.迁移的离子:钙、镁(少部分),(二)质流(Massflow)1.定义: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2.影响因素: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与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3.迁移的离子:氮(硝态氮)、钙、镁、硫,(三)扩散(Diffusion)1.定义: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2.影响因素:土壤水分含量养分离子的扩散系数:NO3-K+H2PO4-土壤质地土壤温度3.迁移的离子:氮、磷、钾,土壤养分迁移途径对玉米养分供应的相对重要性,(Barber,1984),问题: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移到根系表面?,5.吸收方式: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被动吸收特点:(1)养分离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吸收速度较快;(2)不需要消耗植物体能量;(3)吸收离子养分无选择型;(4)养分离子不透过质膜,只能进入膜外的细胞间隙和壁膜之间的自由空间。,主动吸收的特点是:(1)吸收养分离子与代谢有关,吸收速率平稳;(2)逆电化势移动;(3)需要消耗植物体能量;(4)对养分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且必须通过细胞膜再进入细胞内部.主动吸收的机制有载体学说和离子泵学说两种.载体或泵是细胞上的特殊蛋白质。载体学说在解释主动吸收现象上较能为多数人所接受。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是两个连续过程。在作物生长期间施用肥料,适当提高土壤中养分离子的浓度,将有助于提高肥料的增产效益。,5.影响根吸收的因素(1)温度温度呼吸作用氧化磷酸化ATP吸收一般638C的范围内,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过高(超过40C)时,高温使体内酶钝化,从而减少了可结合养分离子载体的数量,同时高温使细胞膜透性增大,增加了矿质养分的被动溢泌。低温往往是植物的代谢活性降低,从而减少养分的吸收量。,(2)光照光照光合作用光合磷酸化ATP吸收光照还可通过影响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而对某些酶的活性、气孔的开闭和蒸腾强度等产生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3)水分作用:a.促进养分的释放:溶解肥料、矿化有机质b.加速养分的流失:稀释养分水分状况对植物生长,特别是对根系的生长有很大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养分的吸收。适宜的水分条件:,田间持水量的6080,(4)通气状况土壤通气状况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1.根系的呼吸作用2.有毒物质的产生3.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良好的通气环境,能使根部供氧状况良好,并能使呼吸产生的CO2从根际散失。这一过程对根系正常发育、根的有氧代谢以及离子的吸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介质反应a.介质反应与植物吸收阴、阳离子的关系偏酸性:吸收阴离子阳离子偏碱性:吸收阳离子阴离子原因:酸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阴离子碱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阳离子,氮5.58.0磷6.57.5钾/钙/镁6.0硫5.5铁/锰/锌/铜6.0硼5.07.0总的来说,pH5.56.5时,各种养分的有效性均较高,b.土壤反应与植物有效养分含量的关系,营养土中有效含量元素较多时的pH范围,七、离子理化性状和根的代谢作用(一)离子半径吸收同价离子的速率与离子半径之间的关系通常呈负相关。(二)离子价数细胞膜组分中的磷脂、硫酸脂和蛋白质等都是带有电荷的基团,离子都能与这些基团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的强若顺序为:不带电荷的分子一价的阴、阳离子铵盐钾肥:氯化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3).湿润时间(0.51小时)可加入“润湿剂”:0.10.2洗涤剂或中性皂喷施时间:清晨、傍晚或阴天(4).溶液反应PH酸性:有利于阴离子吸收中性微碱性:有利于阳离子吸收(5).溶液浓度:0.12,(三)、叶面肥概述叶面肥的含义狭义凡是喷在叶片上能为植物提供营养元素的物质广义凡是喷在叶片上能对植物起营养作用或生理调节作用的物质2.叶面肥的作用与效果在中、低等肥力的土壤上喷施:大田作物平均增产510;果树增产515;蔬菜增产20303.叶面肥的优点针对性强、肥效好、避免土壤固定和淋溶、省肥方便,4.叶面肥的分类纯营养型:主要包括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型:不属肥料,但可调节植物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产量营养与生长调节剂综合型5.叶面肥的种类市场上产品繁多,多数是由纯营养型和生长调节剂型配比制成。6.影响叶面肥使用效果的因素环境因素、叶面肥质量和使用技术的影响,具体使用时,除了参阅说明书,新选用的品种最好通过试验,以确定其效果和最佳使用技术。,三、花卉需肥特点,1.需肥量大。2.吸肥强度大。花卉根系发达,伸长带活跃,吸收能力和氧化能力都较强。3.吸N、P、K量大。4.不同生长期需肥差异大。,第二节土壤营养,一、土壤1.土壤: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气体、水分、微生物按照不同比例组成,并具有不同肥力水平的不可再生的动态综合体。,2、土壤种类及特点,按照土壤中矿物质的沙粒、粉粒、黏粒所占的含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若干种类。1.沙质土:以沙粒为主(含沙粒大于70%)的土壤。特点:土壤养分含量少,蓄水能力差,保肥力不好,土温变化大,不易受涝,也不抗旱。但通气透水性好,耕作容易。适于栽培耐旱、怕涝的花卉。,2.黏质土:以黏粒为主的土壤。特点:自身养分含量丰富,保水保肥力强,土壤热容量大,土温稳定,但通气透水性差,一般不容易耕作。宜栽培蓄水量大,耐涝性较强的花卉。,3.壤质土:黏粒含量介于黏质土和沙质土之间,并含有适量的沙粒和粉粒,为植物提供水肥气热条件优于沙,黏质的土壤,是生产上较为理想的土壤,适宜大部分花卉的栽培。,二、土壤肥力,1.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其中的营养条件是指水分和养分,环境条件是指温度、空气和水分。协调是指土壤中各种肥力因素的相互联系和互相制约。(水、肥、气、热四大肥力因素),2.土壤理化性状与肥力的关系,(1)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土壤不同质地结构对土壤肥力有明显的影响。耕层下边接着粘土层的,有保水保肥作用,反之是沙质层,就会漏水漏肥。(2)土壤有机质与肥力的关系。不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同,森林土壤中可达20%以上,荒漠沙质土壤低于0.5%,一般土壤多在0.6-4%。,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保水保肥性能。土壤中的有机质具有一定的粘结性,一般比沙粒小,比黏粒大,可增加沙土的粘结性,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可使黏粒降低黏结力,使其结构变松软,有利透水、通气。,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所需能量的来源。其他作用。对土壤的酸碱度有一定的缓冲能力,能吸收、溶解、络合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和重金属,降低或消除危害,减少对土壤的污染。,(3)土壤酸碱度与肥力的关系土壤酸碱度用pH表示。pH=7中性,pH7呈碱性,pH7呈酸性。我国土壤的酸碱度大多在4.5-8.5范围。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离子形态及有效性,与土壤酸碱度有密切关系。如P以土壤中性(pH6.5-7.5)时有效性最高。碱性土壤中的花卉易缺铁、锰、锌、铜,而这几种元素在酸性条件下有效性较高。,三、土壤中的养分,土壤养分是指植物能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元素。主要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一)土壤中养分的来源和形态,1.土壤中养分的来源大体有:(1)土壤矿质土粒风化所释放出的养分,它包括氮素以外的各种营养元素;(2)土壤微生物固氮作用把空气中的N2转化成化合态氮贮存在土壤中。据估计,全世界生物固氮量比现有工业固定的化肥氮还要多;(3)土壤有机质分解释放出各种养分。土壤有机质受微生物活动作用,每年按一定矿化率分解出相当数量的无机态养分;,(4)植(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富集,使耕层中的养分比底层要高;(5)降水中带有养分,在土壤中累积;(6)施肥等六个方面,人们经营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必须强调土壤养分的累积,并有意识地调控土壤养分的释放,以满足农作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2.土壤养分的携出与损失,(1)农作物的产品,茎秆物质中的养分往往是随着收获和交换携出,这是一种正常的消耗;(2)随雨水或地下水的淋溶损失;(3)挥发(主要指NH4+-N)损失;(4)反硝化(主要指NO3-N)损失;(5)表土风蚀,水蚀损失;(6)化学固定成难溶性化合物,这部分虽存在土壤中,但对作物来说是难于利用的。人们通过合理的农业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土壤养分的损失和无效化。,3.土壤中养分的形态,有固、液、气态;有分子、离子态,有无机态、有机态之分。从植物营养角度区分养分的形态:(1)水溶性养分:凡是溶于土壤水中的养分均属之。它们对花卉高度有效,极易被根吸收利用。如NH4+、NO3-、H2PO4-、H2PO42-、K+、Ca2+、Mg2+、Fe2+、Zn2+、Mn2+、MoO42+、SO42-、Cl-等无机态离子,以及简单的化合物分子等,土壤水分实质上是一种极稀的盐溶液,水溶性养分往往很少,大多数水溶性养分离子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