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概念下》PPT课件_第1页
《绿色GDP概念下》PPT课件_第2页
《绿色GDP概念下》PPT课件_第3页
《绿色GDP概念下》PPT课件_第4页
《绿色GDP概念下》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GDP概念下国民核算体系,牛文元(中国科学院),演讲提纲一、传统发展战略必然导致不可持续性二、科学的发展观三、科学发展观呼唤循环经济四、生态赤字计算应引起中国未来发展的充分注意五、科学发展观催生绿色GDP,一、传统发展战略导致未来的不可持续,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机遇与挑战,中国可持续能力瓶颈突破,2100,中国每年新增人口消耗的新增GDP,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偏低依据世界劳工组织(ILO)2003年8月31日最新报告:2002年,美国劳动生产率60728美元,欧洲国家平均43034美元2002年,亚洲地区的香港以47142美元居亚洲榜首,平均每小时20.61美元2002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为:珠江三角洲10600美元劳动力长江三角洲9500美元劳动力京津环渤海6800美元劳动力中国三大城市群劳动生产率平均为8900美元劳动力基本结论是:长江三角洲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平均的15.6长江三角洲的劳动生产率是欧洲平均的22.1长江三角洲的劳动生产率是香港平均的20.2,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G-7国家每创造一美元消耗的能源(1993年不变价)美国:16*10(6)焦;日本:6*10(6)焦德国:9*10(6)焦;法国:9*10(6)焦意大利:8*10(6)焦;英国:13*10(6)焦加拿大:21*10(6)焦以上G7国家平均创造1美元消耗的能源为11.7*10(6)焦中国经济每创造1美元消耗的能源:69*10(6)焦,是G7国家平均的5.9倍,是美国的4.3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由此,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必须把国家集约化生产方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全球背景,UNEP全球环境综合报告巴黎2002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呼唤循环经济过去十年,传统的线性经济方式进一步导致环境退化和灾害加剧,对世界造成了6080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此前40年中的损失总和。最新预测模型表明,除非大大减缓资源使用,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否则到2100年,地球温度将比现在上升6度,必然导致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贫瘠、空气污染、水极度缺乏,食品生产减少和致命疾病扩散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二、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五个统筹,“全面”发展的内涵1、“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全面思考2、“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3、“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结构的全面管理,“协调”发展的内涵1、“发展动力、发展质量、发展公平”的有机协调2、“发展数量、发展效益、发展速度”的有机协调3、“点状发展、轴状发展、面状发展”的有机协调4、“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有机协调5、“个体利益、团体利益、整体利益”的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必须由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2、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机会为代价3、本区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其他区域或全球发展为代价,“以人为本”的内涵1、惠及全民福祉2、保障基本人权2、创造机会平等3、男女平等参与4、弱势群体救助5、文明共建共享,以绿色GDP为标志的新型政绩观六项标准,1、单位GDP消耗的能源数量2、单位GDP消耗水资源数量3、单位GDP消耗原材料数量4、单位GDP释放污染物数量5、全员劳动生产率6、单位国土面积上的经济总量,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次通过三大“零增长”台阶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2、资源能源消耗速率3、生态环境退化速率,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必须通过三条“倒U型”曲线1、发展动力的倒U型曲线2、发展质量的倒U型曲线3、发展公平的倒U型曲线,三、循环经济寻求中国可持续能力瓶颈的战略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全球背景丹麦是循环经济的先行者,它已经取缔了燃煤能源工厂和一次性饮料包装生产线,并实现了风力发电占全国总电力的15。美国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要求通过资源消耗削减和再循环,并减少50%废弃物。德国1986年就颁布实施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制定了包括包装条例、限制废车条例和循环经济法等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日本在2000年召开“环保国会”,通过了如推进形成循环经济型社会基本法等多项循环经济法规。,绿色未来之路,产业推动战略寻求资源链接配置实现优势互补网络共建产业发展平台构建分工协作体系组建区域循环经济中心创新体系,循环经济产业推动战略,循环经济的产业分析1、生态农业的产业链循环2、生态工业的产业链循环3、生态服务业产业链循环4、跨1、2、3产业的循环,循环经济的六种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区域的核心竞争力1、传统产业基本实现倒U型曲线的右侧转移2、知识能力基本超出资本能力3、”发展红利”达到最大化4、新经济实现的财富比例超越50%5、实现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的“四倍跃进”6、HDI进入到0.900以上7、生态赤字指数不能为负8、直接辐射能力超过区域面积的15倍,四、生态赤字计算应引起中国未来发展的充分注意,“生态赤字”应当与“财政赤字”一样,引起中国未来发展的充分注意,国家发展的四类成本一、基础成本二、运行成本三、损失成本四、借用成本,生态赤字定义:超出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临界、借用后代发展机会的自然资本总和。生态赤字可以简略地表达为:生态赤字=损失成本+借用成本,以绿色GDP为标志衡量生态赤字的六项标准,1、单位GDP消耗的能源数量2、单位GDP消耗水资源数量3、单位GDP消耗原材料数量4、单位GDP释放污染物数量5、全员劳动生产率6、单位国土面积上的经济总量,衡量真实财富的五大集合指数1、恩格尔系数2、基尼系数3、人文发展指数(HDI)4、二元结构系数5、集约化指数,区域开发的四类成本一、基础成本二、运行成本三、损失成本四、借用成本,生态赤字定义:超出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临界、借用后代发展机会的自然资本总和。生态赤字可以简略地表达为:生态赤字=损失成本+借用成本,世界银行资本储蓄理论与中国的生态赤字,国民财富的资本表征一、自然资本二、生产资本三、人力资本四、社会资本,国民财富的真实储蓄率(国内生产总值,GDP)(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人力资本培育)(产品资本折旧)(净储蓄,NETSAVING)(净储蓄)(自然资源的损耗)(环境污染的损失)(真实储蓄,GENUINESAVING)(真实储蓄)(GDP)(真实储蓄率),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分析SD净能力=SD资产SD负债,北京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图,广东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图,甘肃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图,区域生态足迹核算ECOLOGICALFOOTPRINT,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计算一个区域承载人口所必须的“自然服务面积”以及维系人类生存系统的最小自然资本存量,区域生态足迹(1)(ECOLOGICALFOOTPRINT),区域的自然资本需求与自然资本能力的数量比较(资产负债分析)基础成本评估(区域生存承载能力)运行成本评估(区域发展正常需求)损失成本评估(区域环境超限程度)借用成本评估(区域生态赤字状况)计算四类“成本”的EF及其满足程度,区域生态足迹(2),四类成本项目的人均EF分量计算(需求,A)A(i)=(P+I-E)/(Y*N)(i=1,2,3,4)六类规范因子(equivalentfactor)的确定:“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能源用地、水域用地”的统一化与标准化(w)区域生态承载能力(carrycapacityofregion)的确定(供给,Y)区域“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生态足迹计算实例,美国:10.3公顷/人香港:6.0公顷/人北京:3.8公顷/人全球平均生态足迹=2.8公顷/人1997全球自然资本=2.3公顷/人全球生态赤字=0.5公顷/人,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全球承载力的20%,人类在加速耗竭自然资源的存量。,MOFFATT判定(1),Z=S/Y-dM/Y-dN/YZ: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S:国内总储蓄Y:国内总收入dM:人造资本损耗dN:自然资本损耗,MOFFATT判定(2),Z大于零,为可持续发展Z等于零,为边际可持续Z小于零,为非持续发展,五、科学发展观催生新型国民核算体系绿色GDP,绿色GDP标志,生态赤字为零环境胁迫为零超出区域承载力的概率为零资源的生产价值与生态价值之比保持常数实现代际公平和区际公平,GDP被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萨谬尔森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国自1985年起建立了GDP核算制度,1993年正式成为国家统计的核心指标。GDP在衡量国民财富上有巨大的功绩,但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从社会角度看,GDP将质量好的和坏的产出,一视同仁地算在国民财富之中从环境角度看,它认为资源和生态环境是自由财富,不去考虑资源的稀缺性与生态的退化从经济角度看,它只记录看得见的、可以价格化的劳务,其它对社会非常有贡献的劳务却被摒除在外,简化的绿色GDP可以理解为“绿色GDP”=(传统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1971年麻省理工学院生态需求指标1972年托宾等提出净经济福利指标1973年日本政府提出净国民福利指标1989年卢佩托等提出净国内生产指标1990年戴利提出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1995年世界银行“扩展的财富”指标1996世界银行提出“真实储蓄率”指标1996Wackernagel的“生态印迹”指标1997Constanza“生态服务指标体系”1998欧洲日本先后执行环境会计制度,托宾计算,美国从1940年到1968年,每年的“净经济福利”所得,几乎只是每年GDP的一半。,日本政府按照净国民福利指标计算:凡超过国家制定的污染排放标准,企业均应列出所需的治理经费。这些治理经费必须从GDP中扣除。日本在1973年的GDP增长为8.5,但在扣除治污费用后,事实上全国只有5.8的增长率。,1989年卢佩托等选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印度尼西亚,按净国内生产指标进行计算,虽然印尼在1971到1984GDP的增长率为7.1,但是扣除石油耗损、木材减少,以及由于伐木引起的水土流失所造成的损失后,GDP的实际增长只有4.8。,按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计算,澳大利亚从1950年到1996年间,实际增长率只有官方公布GDP增长率的70%。,中国资源环境的恶化所致的国内储蓄率的下降,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0,中国的生态赤字,1985-2000的15年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为9.5%如果令“名义国民财富”等于100%当扣除损失成本和借用成本(生态赤字)后,15年来,中国的“真实国民财富”只是名义财富的78.2%财富虚数是21.8%它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