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流动儿童教育对我国教育体制的反思~ppt课件_第1页
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流动儿童教育对我国教育体制的反思~ppt课件_第2页
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流动儿童教育对我国教育体制的反思~ppt课件_第3页
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流动儿童教育对我国教育体制的反思~ppt课件_第4页
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流动儿童教育对我国教育体制的反思~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流动儿童教育谈教育公平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韩嘉玲,1,流动儿童的概念,流动儿童(MigrantChildren)国际上和国内有不同内涵。国外多指非同一国籍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在我国:流动儿童指指随父母或亲戚离开户籍所在地,或没有现居住地户籍的18周岁以下的儿童。流动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工子女、外来儿童、随迁儿童、留守儿童。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定义为18岁以下的男孩和女孩,并认为每一位儿童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人,又是家庭和社会的一份子。,2,流动儿童,(1)随军家属中的适龄儿童(2)流入地博士后人员子女(3)在流入地投资台商及其雇员(台胞)(4)引进人才子女、留学回国人员子女(5)港澳、华侨、外籍华人学生(6)父母双方出国或在边远地区工作或工作流动性较大,由在本市的有关部门或亲属负责照管、抚养并在本市居住的(7)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是数量最庞大,并且相对处于弱势的群体。,3,一、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所产生的背景,(一)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是劳动力流动所派生的教育问题(二)城乡分割、区域封闭的户籍制度制约了流动儿童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三)地方负责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使得流动儿童无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四)政策缺乏前瞻性:现行教育体制无法适应人口大流动的社会新格局,4,改善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日益迫切,从全国总量看: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一亿(102,297,890)人。2005年1%抽样,流动人口1.4735。0-14流动儿童共达1410万(14,096,842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378%,跨省流动儿童339万(339,3386人)。2005年1%抽样,流动儿童1833万。从流入地的大城市来看:以北京市为例,流动人口已达308.4万人万人,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2,567,725人(256.8万人);其中014岁儿童28.3万(283,433人),占流动人口总数11.04%,614岁适龄儿童11.4万(114,935人),占外来人口总数的4.5%。,5,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呈现如下的趋势:,流动人口的规模庞大并呈上升的趋势。家庭户的比重增加,流动儿童的规模急剧增加。滞留时间长,且具有“移民”倾向。,6,1998年出台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仍采取对人口控制的管理模式,1995年教育部开始着手调查研究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于1996年印发了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在京、津、沪、浙等6省市各选1区试行。根据六区的试行结果,1998年教育部、公安部联合颁发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根据六区的试行结果,1998年教育部、公安部联合颁发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规定,流动儿童少年的户籍所在地应当严格控制适龄儿少年外流,只有在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时,可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7,两为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进一步明确:“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对流动人口子女就学“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就学方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公办中小学开始全面接受流动儿童。,8,对农民工子女不收取借读费,在教育收费上实行无歧视原则。,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问题的若干意见重申:“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城市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输入地政府对委托承担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要在办学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提高办学质量。”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从收费到免费;经费筹措从学费为主到多渠道,再到要求各地方政府建立经费筹措保障机制,按实际在校人数拨付学校公用经费。,9,二、从教育公平的视角看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入学机会:提供流动儿童平等而公平的入学机会教育质量:针对流动儿童生活特点,提高流动儿童教育质量社会融入:流动儿童对所在环境的认同与归属感,10,(一)入学机会:,一,流动儿童基本能接受到基础教育,然流动儿童入学仍困难重重。二,流动儿童逐渐进入公立学校系统,但打工子弟学校仍扮演重要的角色,11,流动儿童在城市入学难表现在:,公立学校门槛高公立学校隐性费用高,流动儿童的教育费用负担重义务教育后的教育问题突出,升学难是另一道门槛打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的差距大,办学条件悬殊打工子弟学校在办学上的灵活性与优越性缺乏明确的入学经费保障机制,12,打工子弟学校在办学方面的灵活性与优越性,打工子弟学校在办学方面更具备灵活性,从流动人口家庭的实际出发,提供适应流动儿童家长特殊需求的服务1)收费的灵活性2)教材的连续性3)入学的灵活性4)入学的可及性:就近入学原则5)满足流动人口的特殊需求,13,二、从教育公平的视角看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三)促进社会融合,14,流动儿童构成特殊的课堂特质,1学生来源广:2学生年龄及学业基础参差不齐:3学生流动性大:如何针对流动儿童学生的上述特点,探索符合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的教学模式,是教育科研部门应努力的方向之一。,15,城市化的课堂要求不考虑流动儿童的特殊生活经验,由于家庭迁徙给流动儿童学习带来的不适应、断裂及城乡差异所带来的歧视,都是公立学校应正视而尚未进入议事日程的问题。回家作业父母辅导普通话新环境的适应-,16,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不适应流动儿童的需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同时对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也提出新的要求,对1.传统的划片招生的入学制度我国现行的以学年为单位的学籍管理办法学校与社区关系的脱离学校对老师的评估制度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传统高考分数线体制,17,流动儿童教育对我国教育体制的反思,挑战属地管理的教育体制,采取居住地管理取代户籍管理的教育体制挑战地方负责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省市一级流入地政府应确保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