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pt_第1页
第14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pt_第2页
第14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pt_第3页
第14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pt_第4页
第14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河人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一、五四运动,导火线时间口号经过结果性质意义,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反帝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取得了初步胜利,两个阶段,巴黎和会现场,五四运动油画,五四运动经过,上海,学生,工人,罢课,罢课罢工罢市,北京,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五四运动中学生在街头讲演,上海工人游行示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的召开,条件: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早期组织的建立,1921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名称、目标、任务、领导机构,毛泽东和蔡和森于1918年在长沙发起组织物新民学会,从事革命活动。五四运动期间,毛泽东在长沙组织领导了湖南学生运动,并创办了湘江评论,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在毛泽东的积极推动下,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初秘密诞生。,董必武何叔衡李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在南湖红船低小的客舱里,年轻的先辈们轻声低语,却又是震响寰宇的宣誓,奠定了开天辟地的宏图大业!,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中央局,中共一大内容,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具体事件说明“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探讨与交流,1949年10月1日,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只有共产党才能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001.7.14中国申奥成功,香港回归,改革开放,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开辟了新纪元,小结,练兵营,1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书,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该材料反映的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D九一八事变的爆发,C,2“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五四爱国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其中走在运动最前列的是()A爱国商人B工人阶级C爱国学生D广大农民,C,练兵营,3“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是用来庆贺()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C中华民国的成立D辛亥革命的胜利,B,练兵营,4右图是张强在上海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C革命圣地延安精神D抗战胜利举国欢庆,A,练兵营,5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却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功绩和影响而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A,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董必武,练兵营,6延伸探究八年级二班同学对于五四运动的结果展开讨论。第一种观点,认为它达到了目的,取得了初步胜利;第二种观点认为它没有完成任务,不应过高地评价。假如你作为评委成员进行评述,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理由。第一种观点的理由:第二种观点的理由:,参考答案: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