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实词推断PPT课件_第1页
中考文言文实词推断PPT课件_第2页
中考文言文实词推断PPT课件_第3页
中考文言文实词推断PPT课件_第4页
中考文言文实词推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2,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策略,.,3,一、话说实词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它们有实在的意义。文言文阅读,不论是“用现代汉语翻译”,还是“理解文意”,最终都要落实到对文言实词的准确理解上,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4,苏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究竟考些什么?,【知己知彼】,.,5,【2011苏州中考】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B又何间焉其间千二百里C小大之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忠之属也召令徒属7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A何以战?B何陋之有?C微斯人,吾谁与归?D吾与徐公孰美?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9这段文字中,曹刿和鲁庄公讨论的中心话题是什么?曹刿对此表明了怎样的观点?请都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或曰:“食菱须去壳。”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6,【2012苏州中考】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微斯人,吾谁与归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可以调素琴吴广素爱人7下面哪一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是使动用法?(2分)A无案牍之劳形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C腰白玉之环D必先苦其心志8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举例分析。(2分)9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亡一羊,何追之者众?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7,【2013苏州中考】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A.潭中鱼可百许头B全石以为底遂许先帝以驱驰自以为不如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皆若空游无所依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貌若甚戚者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A日光下彻B腰白玉之环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尉果笞广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2分)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奈何公亦颠倒若是?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8,【2014苏州中考】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于是入朝见威王B皆以美于徐公才美不外见有好事者船载以入C受上赏D闻寡人之耳者乡为身死而小受求闻达于诸侯7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A能谤讥于市朝B今诸生学于太学C相与步于中庭D积于今六十岁矣8选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分)9邹忌讽齐土纳谏一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2分)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少颖敏绝伦。(2)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9,2015苏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考些什么,【知己知彼】,常见实词、虚词(2-4分),常见特殊句式(2分),句子翻译(4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5分),.,10,中考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策略,.,11,二、应对策略(一)加强积累,夯实基础1、要正确理解、牢固识记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2、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文言现象。,.,1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w)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馔:饭菜。召问:即召见(宋濂)询问。茹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深罪:重重地责罚。,.,13,二、应对策略:(一)加强积累,夯实基础1、联想推断(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2、通假推断(根据读音及文意推断本字及词义)3、语法推断(根据语法位置推断词义),.,14,便要还家【推断】“要”“要求”,代入句中,不合理。推测在句中同“邀”(音同形异),代入,语意顺畅。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推断】“孰”“谁”,代入,解释不通。推断同“熟”,修饰“视之”,解释为“仔细”,则很通畅。【点拨】通假是文言文使用词语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去理解才符合语境。,.,15,日光下彻“彻”为动词,“下”修饰动词,所以“下”是方位名词作状语。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和“执”都是动词,“坚”和“锐”充当其宾语,译为“坚硬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点拨】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副词饥饿宾短语充当,可根据词语在文中的位置推断词性,进而推断意义。,.,16,二、应对策略:(一)加强积累,夯实基础(二)结合语境,灵活应对1、联想推断(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2、通假推断(根据读音及文意推断本字及词义)3、语法推断(根据语法位置推断词义),.,17,【语境推断】,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点拨】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称之”“当有所成”等不难看出,“黠儿”是褒义,“黠”应理解为聪明、聪慧。,.,18,【结构推断】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点拨】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或相反,我们可据此进行推断。,腰间挂着,攻破,片刻,奔马,.,19,二、应对策略:(一)加强积累,夯实基础(二)结合语境,灵活应对1、联想推断(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2、通假推断(根据读音及文意推断本字及词义)3、语法推断(根据语法位置推断词义)4、语境推断(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断词义)5、结构推断(根据对应词语推断词义),.,20,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唱歌四通八达的大路,三、实战演练,.,21,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语法推断:穷:学尽尽:学完,.,22,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并列,近义,结构推断声:歌声响:声响,.,23,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联想推断:怒不可遏,阻止,阻遏,.,24,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语境推断:道歉,通假推断:反通“返”,.,25,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