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 瘫,社会医学教研室吴建元,2001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我国政府重视早期教育,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和卫生部等十部委指出:发展幼儿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的科学育儿能力,古 训,中国古语:3岁看大, 7岁看老。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这句老话说出了早期发展在个体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少研究结果已显示,人生的教育应始于胎儿时期,3岁时部分人格已成形。,儿童早期的感知觉发展研究显示,45月龄胎儿有视觉反应能力;56月龄胎儿有听觉反应能力;新生儿有视觉 (距20厘米)、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能力。,早期教育重要性,03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新生儿脑重370克 6个月时重2倍 2岁末重3倍 3岁接近成人范围 10岁体重为成人的50,智力发育的关键期,关键期 某种知识或经验,在某一特定时期最易获得和形成,过此时期,就不能获得或达不到最好水平。婴儿从出生起缺乏有效视觉刺激(如先天性白内障)视觉脑细胞萎缩,3岁得不到恢复,将永久失明语言学习过了关键期(5岁),学习效果和速度明显减低。“野孩”错过语言关键期语言能力及智力破坏不可逆。,早期教育的含义,早期教育是指对于正常儿根据婴幼儿智能发育的规律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活动,促进婴幼儿智能发育;早期干预是将早期教育的方法用于高危新生儿,使这些儿童的智能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早期干预方法,在全面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教育(包括认知、语言、交往能力和情感等)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运动训练。从出院后12周开始进行全身按摩、被动体操,每天2次,每次515min。并按照婴儿运动发育规律做俯卧抬头、拉坐、翻身、爬、站和走的训练。 出现姿势异常运动落后做相应康复训练。 早期干预的措施是按摩、体操和主动运动训练均可在家中进行,对于所有高危儿有健身和促进发育的作用。除了定时去医院随诊,如有早期脑瘫可疑迹象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外,不需要其他医药费用。,结 论,这是一种经济、有效可行的适宜技术,如能得到推广应用,仅早产儿每年可减少脑瘫儿约3万名,并可应用于引起脑瘫的其他高危新生儿,减少或减轻其脑瘫的发生。对提高人口素质将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脑瘫定义,小儿瘫痪,又称小儿脑性瘫痪、儿童脑瘫、简称脑瘫(CP)。是在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表现多样,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癫痫等,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脑瘫主要内容,致病原因:非进行性脑损伤。脑损伤的时期:受孕至新生儿期。临床症状:运动与姿势异常需除外一过性运动功能障碍、进行性疾病及正常化的运动发育迟滞。,脑瘫概念的变迁,1841年由英国医生William J.Little发现,1888年首次命名为Little(李德)病。1948年始称脑性瘫痪、小儿脑瘫等1968年日本文部省给脑瘫的定义更加完善。1988年我国黑龙江佳木斯市首届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上首次给脑瘫做出了定义,主要参考了1968年日本厚生省脑瘫的有关定义。,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妊娠期:年龄因素:16岁以下或40岁以上的分娩,35岁以上的初产妇;既往有不正常妊娠分娩,如习惯性流产、多胎、未熟儿、畸形儿、巨大儿分娩史;妊娠早期阴道流血;妊娠3个月内患风疹或巨细胞病毒感染;放射照射;妊娠中毒症;妊娠中的感染,如弓形体病、梅毒、结核、慢性尿路感染、单纯疱疹;妊娠中的其他病:心脏病、精神病、贫血;妊娠中低血糖、营养不良;Rh阳性抗体向升。围产期:分娩时间迁延,初产妇24小时,经产妇12小时,第二产程4小时;早期破水,24小时以上;多胎;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羊水异常:羊水过多、羊水变色或泥样浑浊;脐带异常,脱落或下垂;胎儿呼吸窘迫;高位或中位使用产 分娩;胎盘功能不全。新生儿期:出生体重过大或过小,体重在4kg以上或2.5kg以下者,特别是2kg以下者;早产儿或过期儿:妊娠周数在34周以前或43周以后出生儿;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标准4分以内,出生后1min评分可区别窒息程度,5min以后评分有助于预后判断;新生儿畸形;分娩损伤;呼吸障碍;感染;高胆红素血症、早黄疸(由抗Rh抗体而致黄疸);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新生儿低血糖、贫血、营养不良等。,脑瘫的症状,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牙齿发育障碍、口面功能障碍、情绪和行为异常、癫痫。,小儿脑瘫的早期发现,脑性瘫痪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将大为改观。 下面介绍一些该病的早期表现。如患儿有这些体征或症状,应进一步做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明确诊断。,运动障碍,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 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 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 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姿势异常,包括四肢肌张力异常增高或低下。.如换尿布困难,两腿不易分开。.扶站位下肢交叉,足尖走路,脚跟不着地。 .手握物不灵活,拇指常内扣握拳状。 .有的还有脸部怪动作,有吐舌、说话口齿不清等等,就是异常表现。,高危新生儿,围产期婴儿有窒息缺氧病史,有产伤、早产出生体重偏低者患脑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一旦出现上述体征,就必须进一步确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延误终身,注意小儿有无以下情况;,1喂奶时出现吮吸无力,吞咽困难,或喂奶时经常出现呛、噎、吐奶现象,婴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2婴儿长到了三个月以上,抱时不顺手以不好抱。3当孩于学站立时双腿并拢,总是用脚尖着地,有的甚至出现两腿交叉。4孩子的各种运动能力总是落后于同年龄的其他正常婴儿,仰卧位 体检,3个月后婴儿的头部及手、腿的动作刻板,缺乏变化。3个月后婴儿的头部总不能放在正中位置,习惯于转向侧面,而且脸朝向的这一侧的上、下肢伸展,另一侧的上、下肢屈曲(射箭样姿势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一侧的胳膊和腿的运动总是多于另一侧的胳膊和腿的运动。4个月后婴儿仍不能将手放在胸前玩或把手放到自己咀边。 4个月以后婴儿两手始终握拳不会放开,或者一只手总比另一只手难以放开。伸手抓东西时伴有震颤,3个月与 5个月正常 异常,3个月正常儿童姿势,5个月正常儿童姿势,异常姿势,异常姿势,在俯卧位时体检,咀和鼻子完全贴在床上,不会主动地将头转向侧面。3个月后髋关节仍不能充分伸展,使耻骨部不能平贴床面。4个月后趴在床上仍不能很好抬头。4个月后仍没能力将压在自己胸腹部下面的手抽出来,四个月正常儿童趴卧姿势,异常儿童趴卧姿势,异常儿童趴卧姿势,五个月儿童抗重力伸展,目前治疗方法,脑瘫的治疗有很多方法,但最重要的是运动康复治疗和平衡康复治疗,不要幻想哪里有很快可以治愈脑瘫的医院和医生,脑瘫应有长期康复治疗的思想准备,在我国,对于脑瘫患儿,家庭治疗相当重要。目前在我国康复医学兴起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各种疾病的康复治疗体系还不是很完善,脑性瘫痪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作为家属、家长学会在家庭当中对患儿进行训练治疗就变得相当重要了。因此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也显得很重要,脑瘫患儿一天生活训练安排,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发现:当给脑瘫患儿穿脱衣服、换尿布、洗澡时,他们的小胳膊有可能伸不直,双腿掰不开;双脚向内翻,不能维持在正常位置上等等。这些都是患儿身体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或关节出现变形的表现。这种现象,有些可经过平时坚持做一些手法治疗或穿戴辅助支具等方法使关节受影响的程度得以缓解;而另一些较严重的就只能通过手术去根除。,关节名称,脑瘫患儿病理性连代反应,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髋关节膝关节足部关节上肢关节,下肢关节运动,髋关节屈曲,髋关节伸展,髋关节外展,髋关节内收,髋关节内旋,膝关节屈曲,足内翻,足外翻,足背屈,足柘屈,上肢关节:,(1)肩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位,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1)对肩关节屈曲位的牵拉:,2)对肩关节内收位的牵拉:,3)对肩关节内旋位的牵拉:,辅助训练,3)拍球训练:,手臂负重训练,手臂负重训练,平时最佳位置:休息的体位,(2)肘关节呈屈曲位:,牵拉手法: 家长用一只手握紧患儿的上臂,另一只手握住他的前臂,然后,慢慢地往下压。,辅助训练方法,辅助训练方法主要着重对患儿肘关节伸展的训练,(1)膝关节呈“过伸展”位,髋关节:,(1)前屈肌群肌张力较高(或髋关节后伸活动范围受限)牵拉手法,4髋关节的内收、外展的控制训练,髋关节的内收、外展的异常运动姿势较多,这些异常运动姿势从运动发育初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到小儿2岁左右症状就比较明显了,有的患儿由于肌张力较高造成肌肉短缩,双下肢会出现内收内旋的“剪刀”样姿势。有的患儿由于肌张力低,出现外展、外旋的姿势,膝关节几乎不能保持屈曲立位,此时的姿势也称为“青蛙”姿势。,髋关节牵拉手法,外展训练手法,内收训练手法,髋关节牵拉手法,搭桥”训练方法,辅助的训练 1,5双下肢屈伸交替运动的训练,正常儿下肢屈伸动作,屈伸动作训练手法,(2)双下肢处于内收,内旋位,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步骤,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是针对没有形成明显异常的运动姿势的患儿,按照儿童运动发育的顺序来进行的,主要包括1仰卧位的训练;2俯卧位的训练;3坐位姿势的训练;4站立和步行的训练等。 每一个治疗阶段相互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同时每一个阶段又标志着一个运动发育的水平,所以,在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时,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运动发育是处在哪一个运动发育水平上。,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与步骤,一、早期治疗的康复训练方法(1)仰卧位的姿势控制训练(2)俯卧位的姿势控制训练(3)坐位姿势的控制训练(4)跪立位与单膝跪立位的控制训练(5)立位与步行的姿势控制训练,(一)、仰卧位的训练,1头部、肩部、双侧上肢的控制训练,2身体的旋转动作的训练,进行这一动作的训练,主要的目的是提高从翻身到坐起这一过程中姿势的控制能力,并为能够完成翻身动作和取得坐位姿势作准备,同时也能够对体干的旋转肌肉进行牵拉,促进身体的分节性旋转动作的出现,防止体干旋转肌肉短缩 .,3骨盆的控制训练,骨盆的控制能力是决定今后爬行、坐位、立位与行走能力的基础之一。,单侧骨盆的控制训练,辅助的训练 2,6踝关节的活动及控制训练,在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基础上,进行踝关节的控制训练。单纯的踝关节控制训练,主要是让患儿反复进行脚的背屈与底屈运动。,(二)、俯卧位的姿势控制训练,俯卧位时进行的姿势控制训练,主要包括头部控制训练、对屈曲性异常姿势进行的抑制训练、髋关节的后伸控制训练、膝关节屈曲、伸展的训练、利用手及肘支撑的俯卧训练。,1俯卧位的头部控制训练 及对伸肌进行刺激的训练,俯卧位头部上抬的训练,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脑瘫患儿头部的控制能力和头、颈部的抗重力伸展能力。训练时,首先从刺激颈部伸肌及背部伸肌开始。,2俯卧在楔板上的训练,楔板上的卧位训练,适合异常性屈肌紧张型姿势的脑瘫患儿和全身肌张力低下的脑瘫患儿。,3.肘部支撑的俯卧位与双手支撑的俯卧位训练,4膝手跪立位(四肢立位)姿势的训练,膝手立位控制训练,在患儿熟练地完成肘立位、手立位、膝手立位的训练动作以后,就可以让患儿开始进行爬行动作的练习,5爬行动作的训练,爬行动作训练,6俯卧位时膝关节屈曲的控制训练及髋关节的后伸训练,(三)、坐位姿势的控制训练,1向正坐位姿势转换的训练 对于脑瘫患儿来讲在进行坐位训练之前,必须要进行很好的膝手立位训练,然后再让患儿进行向坐位转换的训练,其顺序是:俯卧位肘立位手立位膝手立位正坐位。,2。向横坐位的转换训练,横生位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行姿势间转换的桥梁性动作。通过它可以进行坐位与爬行动作之间相互转换。从俯卧位到横坐位的运动过程,就是从俯卧位肘立位手立位膝手立位横坐位的过程。,膝手立位向横坐位转换,仰卧位向横坐位转换,3在横坐位姿势下的动作训练,当患儿能够完成双手在身体一侧进行支撑的横坐位姿势时,就可以进行让患儿一侧手和同侧下半身支持体重的动作训练,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加这一姿势下的活动能力和支持体重一侧体干的伸展及负重能力。,4长坐位时姿势控制能力的训练,长坐位姿势下训练方法,长坐位重心移动训练,对称性姿势控制训练,长坐位上肢后撑训练,保护性伸展反应训练,髋关节牵拉手法,搭桥”训练方法,辅助的训练 1,3)“骑马”运动:,牵拉手法,主动屈膝训练,2)“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