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设计_第1页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设计_第2页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设计_第3页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设计_第4页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变化的量(1课时)一、教学内容:变化的量。(教材第3940页)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关联的变量。鼓励学生观察表格、图像、关系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充分感受相关联的变量, 根据图表说明两种量的变化情况。难点: 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变化。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例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化,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也都在变化,像这样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而且往往一些量的改变会引起另外一些量的改变。例如,购物时,单价或数量的改变,会引起总价的改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变化的量”。(板书课题:变化的量) 观察表格,感知变量。1.出示淘气用表格表示妙想的体重变化情况表。年龄出生时2岁4岁6岁体重/千克3.514.018.021.0师:这是妙想的体重变化情况表,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生:妙想在不同年龄时的体重情况。师: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生:年龄增长,体重也在增加。师:说一说妙想6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也在增加。2.出示教材第39页妙想的体重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师:人的年龄和体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读图,感受变量。 3.出示教材第39页主题图。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读懂统计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生:骆驼一天中的体温是在不断变化的。师: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生1:骆驼体温最高是40。生2:最低是35。感受量的周期变化。 师:一天中,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生:从4时到16时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师: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生:从0时到4时、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在下降。师: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生:体温相同,都是37。师: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生:每天都是从前一天的16时开始下降、4时开始上升、16时开始下降、第二天的4时开始上升。学生谈体会,教师小结。师: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相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谁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与同伴交流。生1:购买铅笔的支数与总价。生2:时间与路程。师: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生1:明确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生2:我知道什么是变量。生3: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七、板书设计:变 化 的 量两个变量其中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8、 作业设计:九、教学反思:2、正比例(1课时)一、教学内容:正比例。(教材第4143页)2、 教学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能根据正比例的含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并尝试概括出正比例的含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初步运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难点:通过实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课件演示实验,向弹簧秤上加钩码。(1)这其中有哪两种变化的量?(2)弹簧的长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师:弹簧的长度是随着钩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像这样的两种量叫作相关联的量。追问:现在知道什么叫作相关联的量了吗?你能举例说明吗?两种相关联的量还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1.学习成正比例的量。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第一个问题及表格。边长/厘米123周长/厘米4边长/厘米123面积/平方厘米1根据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完整,并根据问题观察表中填好的数据,思考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填表,相互交流、讨论。师:表中有哪两种量?生1:周长和边长。生2:面积和边长。师:你发现它们是怎样变化的?生1:正方形的周长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生2:正方形的面积也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生1: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而面积与边长的商在发生变化。生2:41=4,82=4,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不变。生3:11=1,42=2,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相等。生4:可用周长边长=4表示,也就是说在变化过程中,周长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定值4,是不变的。师:周长和边长、面积和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什么不变?生: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也就是说比值一定;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同,与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不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两种变化的量的关系,为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奠定基础】 2.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第二个问题及表格。 时间/时1234567路程/千米90180270360师: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 师: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填的?(小组交流)生:路程时间=90。师:观察路程与时间这两种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生1: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生2:路程时间=90(一定),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师:从上面两个例题中,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生:它们都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师:好!像路程和时间这两个量,时间变化,所行驶的路程也随着变化,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我们就可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板书:正比例)师:第一个问题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生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生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师:很好,接下来大家在小组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成正比例。学生交流、讨论。师:如果两个量成正比例,那么它们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呢?生1:两种量必须是相关联的量。生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要随着变化,并且这两个量的比值(商)一定。七、板书设计:正比例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的比值一定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的比值不一定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八、作业设计:九、教学反思:3、画一画(1课时)一、教学内容:画一画。(教材第4445页)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得到它所对应另一个变量的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理解用图像认识正比例关系,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得出另一个变量的值。难点: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得出它所对应的另一个变量的值。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 课件六、教学过程: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正比例的知识,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场电影,你们高兴吗?(生齐:高兴)那我来问你,假设每人的票价是2元,我们全班45人,一共需要带多少元钱呢?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44页,填写表格。(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1个问题)学生填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师: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生1:所付票费随着看电影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且人数扩大2倍,票费也扩大2倍。生2:所付票费与看电影的人数的比值是2,所以它们成正比例。师:你们说得很好,那么能不能用图来表示这种关系呢?(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2个问题)你准备怎样观察?发现了什么?生1:看看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生2:横轴表示看电影的人数,纵轴表示所付的票费。生3:我发现横轴上1格表示1人,纵轴上1格表示1元。生4:每一个点都有对应的一组数。师: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观察,完成后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3个问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举手寻求帮助。每组要提出一个问题,挑战其他组。连接各点,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开始交流,教师巡视。小组汇报。小组1:点A表示5人看电影所付票费是10元,也就是5的2倍是10。师:哪个小组能根据表格说说其他各点的意思?小组2:我们小组发现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师:为什么会在同一条直线上呢?生:因为纵轴上的数是横轴上的2倍,每次增加的都一样。师:如果有一个点是(100,200),那么这个点是否也在这条直线上呢?生:因为这个点表示100人看电影的票费是200元,纵轴上的数也是横轴上的2倍,所以这个点也在这条直线上。师:当一个数按固定倍数随另一个数增长时,所绘出的图形是一条直线。(课件出示:按顺序连接个点)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生1:用图的形式可以直观地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生2: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生3:利用图可以进行估算,利用估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七、板书设计画一画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八、作业设计:9、 教学反思:4、反比例(1课时)一、教学内容:反比例。(教材第4648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观点。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具体问题理解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难点: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能否成反比例。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比例,那么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生:看这两种量之间的比值是否一定,如果比值一定,那么就成正比例,否则不成正比例。师: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生1:因为 路程:速度=时间(一定),也就是速度和路程的比值一定,所以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生2:因为 总价:单价=数量(一定),也就是单价和总价的比值一定,所以单价和总价成正比例。师: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生1:速度=路程:时间,在速度一定的条件下,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生2:时间=路程:速度,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师:如果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板书课题:反比例)1. 出示教材第46页第1个问题。表1 x1234y2412表2x1234y1110把表格补充完整。师:同桌互相说一说上面两个表中各有哪两种量。一行一行地看,发现了什么?一列一列地看,又发现了什么?生:长方形一条边的边长都随着邻边边长的增长而减少。师:表1和表2 中,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之间变化规律相同吗?用表中提供的数据说明一下。生1: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124=24=212=38相邻两边的积都是24。生2: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111=11,210=20积不相等,1+11=2+10和相等。相邻两边的积不相等,但相邻两边的和相等。师:早上,爸爸妈妈都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去上班?生1:坐班车。生2:开私家车。生3:坐公交车。生4:骑自行车。师:无论上学还是上班,我们最担心的是迟到,所以很关注时间(教师用手指指手表),同时,还关注交通工具的快慢,也就是车的速度。那么,速度和时间是不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生:是。2.课件出示下面的表格。自行车大巴车小轿车速度/(千米/时)106080时间/时1221.5师:一行一行地看,发现了什么?一列一列地看,又发现了什么?生1:速度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生2:时间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生3:1012=602=801.5。师:虽然速度和时间都在变化,但路程是不变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都是120(一定)。像这样,相关联的两个量(速度和时间),一个量(速度)变化,另一种量(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速度与时间)的乘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这两种量(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师:第一个问题中,表1和表2中的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长和宽)成反比例吗?生1:表1中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的积一定(都是24),所以长和宽成反比例。生2:表2中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的积是变化的,不是定值,所以长和宽不成反比例。师: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你能用关系式表示成反比例的两个量的关系吗?生1:xy=k。生2:不对,还要说明k是定值,即xy=k(一定)。师:说得真棒。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生1:明确了成反比例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个量能否成反比例的判断方法。生2:相关联的两种量,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