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英国现实主义文学.pptx_第1页
7.2+英国现实主义文学.pptx_第2页
7.2+英国现实主义文学.pptx_第3页
7.2+英国现实主义文学.pptx_第4页
7.2+英国现实主义文学.ppt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因而,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特别浓。英国现实主义于30年代产生,到40、50年代达到繁荣,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马克思所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他们是狄更斯、萨克雷、夏绿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萨克雷名利场,副标题“没有主人公的小说”,金钱才是真正的主人公。蓓基夏泼:“如果我有五千镑收入的话,我想我是会成为好人的。”萨克雷评述说:“谁不知道利蓓加的想法是对的造成了她和一个诚实女子之间区别的不过是个钱财问题。”萨克雷在写给他母亲的信中说:“我想创造一群不相信世界上有上帝的人(那只是一句伪善的黑话),一群贪婪而装腔作势的人,他们多半十分自负,心安理得地自以为有高人一等的美德。”,1820年4月全家搬到了哈沃斯(Haworth)1821年9月母亲玛丽亚因癌症病逝1824年8月与姐妹艾米莉、玛丽亚与伊丽莎白科恩桥(CowanBridge)的女子教会学校(简爱中的罗伍德学校)由于环境恶劣,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均于1825年死于肺结核1854年6月与父亲的牧师亚瑟贝尔尼可拉斯(ArthurBellNicholls)结婚;不到一年后怀孕,身体快速恶化。1855年3月去世,死亡诊断书上为肺结核之后葬于哈沃斯圣马克教堂的家族墓穴中,CharlotteBronte夏洛蒂勃朗特(1816.4.211855.3.31)英国女作家,你没有资格拿我们家的书,你是个靠人养活的,妈妈说过:你没钱,你父亲一文也没留给你。你本该去要饭、不该在这儿跟我们这样上等人的孩子一起过活,跟我们吃一样的饭,穿花妈妈的钱买来的衣服滚!站到门口去,别站在镜子和窗子跟前。,先生,我太直率了;请你原谅,我本来应当说,问到外貌问题是很不容易当场就随口做出回答的,应当说,各人有个人的审美观,说美并不重要,或者诸如此类的话。,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孤单,越无亲无友、越无人依靠,越是要尊重自己,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法律和原则并不是为了用在没有诱惑的时候,它们正是要用在现在这样肉体和灵魂都起来反对他们的严肃不苟的时候。既然它们是毫不通融的,那它们就不容违反。原定的想法,已下的决心是我眼前惟一必须坚持的东西,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唉,它再也不能去求助他了,因为忠诚已遭破坏信任已经丧失了,对我来说,罗切斯特已不再是过去的他,因为他原来不像我过去所想象的那样,我不想把他看成邪恶,我不愿意说他欺骗了我,不过,他在我心中已失去了正直不欺的属性,因此我必须离开他,这一点我看得很清楚。当我内心里感到幸福时,我却发现我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简爱先后拒绝了两个地位、身份优越的男人的求爱。正如罗切斯特可能毁掉的是简爱的理性自尊的人格和道德良心,圣约翰可能毁掉的是简的感性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激情。简拒斥了两者对她完整人格的威胁,直到最后,她由一个受到罗切斯特垂青的灰姑娘变成了解除魔法的王子,穿过废墟营救被囚禁的爱人。,简爱:一部感情和灵魂的历程,它试图在肉体和灵魂之间、社会和个人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故事的每一个阶段都伴之以自我发现和自我调整。简一次又一次地坚持爱情和激情不应该淹没个人的独立性。小说告诉我们,人最美好的生活是尊严加爱。,狄更斯,查理狄更斯(CharlesDickens,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突出代表。他的创作具有世界意义,一个多世纪以来,他的作品一直畅销不衰,是排在圣经、莎士比亚作品之后,在西方世界传播得最为广泛的。他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小说之王”,也是马克思所指的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最突出的代表。,狄更斯故居,书房及桌椅,一、诞生艰难时世,拥有远大前程:,狄更斯出生于贫穷的小资产阶级家庭,童年时的日子过得相当清苦。从15岁他就开始走上独立谋生的道路。1833年,开始发表一些特写与杂记,后用博兹的笔名发表,集为博兹杂记,颇受欢迎。接着他写起长篇小说。1837年,匹克威克外传问世,使他一举成名,从此摆脱了贫困的生活,专门从事文学创作,远大前程就此开始。,(一)创伤性体验,狄更斯终其一生对自己做过童工的经历耿耿于怀,偶尔对人谈起此事时,总是充满五内俱焚的痛苦。他说:“我的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痛和屈辱是如此巨大,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出了名,受到别人的爱抚,生活愉快,在睡梦中我还常常忘掉我自己有着爱妻和孩子,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好像又孤苦伶仃地回到了那一段岁月里去了。”,(二)描写伦敦,狄更斯的创作与伦敦的关系十分密切,他最好的小说都与伦敦有关。如大卫科波菲尔、奥列佛退斯特、远大前程、老古玩店、双城记、小杜丽、我们共同的朋友等。他在这些书中经常描写大雾、垃圾堆、泰晤士河、监狱、高等法院等,用以象征贫困与罪恶的伦敦。创作时,他常常晚上到伦敦街道上夜游,这是童年时养成的习惯,总能激发他的灵感,使他的写作得心应手。狄更斯后来长期侨居瑞士、法国和意大利,但他的创作仍需要伦敦来激发灵感。每当写了几个章节后,他会突然搁笔前往英国。他的创作离不开城市,特别是伦敦,伦敦是他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三)温和的人道主义,狄更斯是一个温和的人道主义者,他不像雨果那样充满勃发的激情,他的人道主义是温和的,温情的。他同情下层人民,不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怜悯他们,而是生活在其中,和他们同忧共喜,为此,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了一个人道主义的小人物王国,他们身上充满的是感情,联系他们的也是感情。圣诞节精神:圣诞欢歌中充满的欢乐、友情、爱与被爱,慷慨,更是这种温情的人道主义的集中体现,以至有现代作家把这种温情称为“圣诞节精神”。1、温情;2、感伤;3、说教;4行善;,(四)创作简介:,1、创作初期(18331841):博兹杂记(18361837);匹克威克外传(18361837,连载形式发表);奥列佛推斯特(1838),又翻译为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古尔贝(1839);老古玩店(1841)等,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的成名作。小说以退休商人匹克威克先生以及他的几个朋友的游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反映了当时英国广泛的社会生活。作者“信笔直书”,描绘了一个古老而又快乐的英格兰。,2、创作中期(18421848):美国杂记(1842);马丁朱述尔维特(1843);董贝父子(1848);圣诞故事集。,3、高峰期(18491859):大卫科波菲尔(18491850);荒凉山庄(1853);艰难时世(1854);小杜丽(1857);双城记(1859)。,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最喜爱的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小说主人公大卫是个孤儿,在姨婆贝茜的抚养下长大成人,最后成为著名作家。小说主要描写大卫如何通过挫折与教训,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的过程。,荒凉山庄,主要批判当时英国的法律机器与法律制度。,艰难时世,狄更斯唯一一部正面反映了劳资矛盾的作品。小说通过庞德贝与罢工工人的冲突与对立,反映了当时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4、创作末期(60年代):远大前程(1861);我们的朋友(1865);艾德温德鲁德的秘密(未完成),远大前程,一出幻想破灭的悲剧。,思想与风格,狄更斯生活的年代,正是从以农业为主以贵族为文化核心的摄政时代(1810-1820)向以工商业为主以富裕的中产阶级为文化核心的维多利亚中期转变的时代。其创作就是这种变化的晴雨表。但他并非是一个实际致力于改革的政治家,也不是一个深刻的思想家或者一个社会理想家。从根本上说,他所持的仍是传统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基本立场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中产阶级的立场。因此,他的小说是人性自身的大声疾呼,是人性对制度化社会的非人化提出的抗议。,三个基本思想层面,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对人性的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法国传记作家安莫洛亚在狄更斯评传(1934)里说:“他厌恶所有的旧制度,痛恨一部分新制度,但如何以最好的办法取而代之,他一筹莫展。他政治上的人生观体现在一种真诚的博爱精神中。债务人监狱必须废除,贫民院必须废除,恶劣的学校必须废除。但是拿什么东西去代替呢?怎样养活贫民百姓呢?又如何去开办良好的学校呢?狄更斯一无所知。只要好就够了。从根本上说,他痛恨所有的立法,信仰善良的狄更斯式英雄的个人博爱。在他看来,社会救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拥有一大笔财产,并且在邻里街坊竭尽所能地济贫扶危。一个上了年纪的、脸膛红通通的老先生把金币分给穷人,把甘美的水果和可爱的玩具堆在穷人的房间里这就是他的乌托邦,一八三0年型的乌托邦。”,人物塑造,人物性格的单层次人物本质的确定化人物形象的基调化人物的明晰性深厚的人性内涵,感受型的现实主义,侧重生活的奇异一面与遵循生活的本来面貌的有机结合主观的生活进程与客观的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重视细节的真实和强调主观的介入的有机结合,多元整一的叙事,所谓多元,指的是多个叙事单元。叙事单元是由一定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组成的一个具有内在自足性和内在独立性的故事。内在独立性是指故事不依附或包含在其他故事之中。所谓整一,是指小说虽然由几个叙事单元组成,但又通过人物、线索、情节等的联系、渗透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幽默,幽默的内在机制是矛盾。作者善于运用矛盾,显示事物的不协调、不相称,突出事物的荒谬、滑稽、可笑之处,引起读者的回味与思考,同时打破读者的期待视野,使其发生意外的转折,从而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作者还常常运用夸张,把人物和情节场面中隐含的幽默因素放大、突出出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效果。,内心描写,狄更斯不大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表情、行动、语言,以及作者的叙述等等,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暗示出来。这种方法可以成为内心世界的外化。,戏剧化表现,后期作品旨在于把英国传统小说的叙事形式发展成戏剧形式。小说中不仅有大段的戏剧性场景描写,同时还把一整套戏剧抒情手法引入小说,使其具有某种崇高的、悲壮的意味。如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和双城记都极富戏剧性,不仅有许多独立的戏剧场面描写,而且还有类似古希腊悲剧中的那种出自天意的巧合和宿命倾向,以此表现出某种超乎人类之上、决定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把小说从平铺直叙的“讲故事”变成了一幕幕绘声绘色的“戏剧场景”,使后期作品的内涵和感染力都大为增加。,狄更斯把英国长篇小说提高到成熟的高度。他使小说成为真正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他的小说充分显示了文学的社会功能。不但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社火,而且评价和干预生活。他还掀起真正的文学革命,让社会中下层的普通人民进入了小说并成为主人公,由此打破了贵族统治文学的不合理现象,被人们誉为“伟大的文学革新家”。,“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蒙昧的岁月;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夜晦暗的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径直奔向天堂,我们都径直奔向另一条路。”,双城记,ChapterOneItwasthebestoftimes,itwastheworstoftimes,itwastheageofwisdom,itwastheageoffoolishness,itwastheepochofbelief,itwastheepochofincredulity,itwastheseasonofLight,itwastheseasonofDarkness,itwasthespringofhope,itwasthewinterofdespair,wehadeverythingbeforeus,wehadnothingbeforeus,wewereallgoingdirecttoHeaven,wewereallgoingdirecttheotherway-,ATaleofTwoCitiesCharlesDickens,历史小说双城记(1859)用一连串引人入胜的故事作为框架,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前因和后果、成就和错误,用宏伟的画面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巴黎和伦敦、法兰西和英格兰。狄更斯想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向英国统治者敲起警钟,具有明显的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双城记分析,双城:指巴黎与伦敦;题材:历史;背景:法国大革命。写作目的:借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来影射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现实。当时英国是太平盛世,但狄更斯认为这只是一种假象,其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重的社会危机与尖锐的社会矛盾,故创作此作以警告统治者。历史背景:作品头一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法国大革命爆发前,人民与统治者剑拨弩张的紧张局面:一方面是统治者草菅人命,另一方面是人民怒不可遏,把尖刀插入作恶候爵的心脏。,双城记之情节简介,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位统治(18371901)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女王及家人,法国贵族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霸占一名农家妇女,并害死她全家,只有她的妹妹狄尔丝幸免。梅尼特医生目睹了这一事实,向首相告发了侯爵的罪行。,双城记之情节简介,但是,正义并没有得到伸张,梅尼特反而被投入巴士底监狱达十几年。出狱后,他逃亡英国,发现女儿露茜和侯爵的侄子代尔那正在热恋,因为代尔那放弃了贵族的财产和爵号,医生同意他与女儿结合。,双城记插图,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后,埃弗里蒙地侯爵受到惩罚。当初逃脱虎口的狄尔丝,已经成为德伐石太太,她控告伯爵的后代代尔那。巴黎革命法庭判处代尔那死刑。,双城记之情节简介,英国青年卡尔顿一直仰慕露茜,为了她的幸福,利用自己相貌酷似代尔那的特点,混入监狱,替他上了断头台。一心要复仇的德伐石太太,被露茜的女佣人普洛丝杀死。,双城记插图,梅尼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挚爱女儿的令人钦佩的父亲。精通医术,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明辨事理,不念旧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两度精神失常。这一形象体现了宽恕仁慈的精神,是作者心目中“善和爱”的化身。代尔那: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标准的男子汉。贵族后裔,出淤泥而不染,仪表堂堂,正直高尚。放弃爵位和财产,自食其力的新生之路。他的弃恶从善象征着贵族阶级的后继无人。狄更斯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双城记之人物形象,德伐石太太:不同凡响的下层社会妇女形象,小说中最有悲剧意味的人。她的悲剧性不在于她极其悲惨的家史,而在于她最终失去了读者的同情。她原是个苦大仇深的人物,革命后变成一个嗜血成性的复仇狂,最后死在自己走火的枪口之下,表现出作者对革命暴力的否定。卡尔顿:全书最难理解的人物,伟大的利他主义者,可敬的自我牺牲者。一位默默无闻的律师助理,具有矛盾的性格。他爱上了露茜,却不愿去追求她,而是把爱情隐藏在心里。最后为露茜换出了代尔那,挽救了四条无辜的生命,表达了他对露茜的深沉的爱,完成了撼人心魄的壮举。,双城记之人物形象,双城记是部历史小说,但处理的却是现实问题。小说探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肯定了大革命的正义性;作者虽然肯定了大革命的必然性和正义性,却反对革命暴力和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狄更斯在小说中极力宣扬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感化。,双城记之思想意义,仁爱替代暴力革命,狄更斯主张用基督仁爱和自我牺牲精神来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狄更斯看来,人类的爱比恨更伟大,通过爱和善可以调和阶级矛盾,代替暴力革命,这是他的人道主义理想。,大师名言,“爱比恨要有力的多”。,“我们不一定会因为赚很多的钱而富有,但我们可以因付出的善念而使心中富有。”,评价: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精神,但也反映了作者世界观的矛盾,这可从他对革命的态度上看出。从人道主义出发,作者认识到革命的必然性,承认其合理性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