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全真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八)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全真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八)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全真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八)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全真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八)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全真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全真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八)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师耐心地指出了我这次习作中存在的问题。B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C通过实施车辆尾号限行,使成都的交通状况改善了很多。我会把正确的序号填在( )里。2 . 下面跟“长”(chn)韵母相同的是( )。A. 见 B. 王 C. 万3 . 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心晴 B. 眼睛 C. 请问4 . “路”的意思跟( )有关。A. 脚 B. 树 C. 水5 . 用音序查字法,漂(pio)应先查( )。A. B B. P C. D6 . “桃花潭水深千尺”的下一句是( )。A. 不及汪伦送我情 B. 一岁一枯荣 C. 松下问童子7 .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凸”和“亚”两个字的笔画数相同;“鼎”字有12画。B按汉字结构分类,“竞”“廉”“孟”“署”都属于上下结构。C按部首查字法,“卓”字应查部首“十”;“在”字应查部首“一”。D“驶”“园”“韵”“忠”是形声字;“园”的第二画是“横”。8 . 下面每组中诗的题目、诗人、朝代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思 张籍 清B泊船瓜洲王之涣唐C题西林壁陆游宋D长相思纳兰性德清9 . 下面声母中按顺序横线上应填( )。b p m_d t n l g k hAoBzCfDe10 . 根据语境填写词语。凉风清风秋风春风朔风疾风杨柳风斜风1. ( )习习 ( )阵阵2. ( )知劲草,路遥知马力3青箬笠,绿蓑衣,( )细雨不须归。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 )。5. (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选择关联词填空。无论都虽然但是如果就只有才既又11 . 学习( )要刻苦努力,( )要勤学好问。12 . 明天( )下雨,运动会( )不开了。13 . 她( )说得很好,( )从没做到过。14 . ( )保护好环境,( )能更好的保护地球。15 . ( )天气怎样,他( )坚持上学。16 . 我会改错别字。吧望( ),树庄( ),从些( ),蕉急( )17 .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表现了( )。A周总理对少数民族的关爱B周总理很喜欢过节日18 . 跳秧歌是在每年的( )。A七月十五B八月十五C正月十五D六月十五19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大海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巴尔扎克的葬词的作者是福楼拜。B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骚”指离骚。C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奥赛罗和李尔王是其四大悲剧中的两部。D著名作家冰心、丁玲的代表作分别是繁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20 . 选一选,填一填。园圆元1、菜( )里,冬瓜躺在地上。2、( )宵节,是全家团( )的日子。瓜爪3、园子里到处都是又大又圆的西( )。4、大熊猫常常用( )子抱着头,呼呼大睡。二、填空题21 . 我会填。1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_的梦呢!2我画了个金黄的_,送给_。3夜来_声,花落知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22 . 本段文字通过我和伯父交谈,可以看出伯父是怎样的人?_23 . 文中鲁迅先生说“四周黑洞洞的”指什么_;“碰壁”指什么_;说一说作者当时真的明白了伯父话的意思吗?_阅读理解。母亲的书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生活天天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也读不完的。/第一部分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我:“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妈妈今晚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给爸爸绣拖鞋面了。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色彩缤纷的丝线,用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的图案和颜色,仿佛都是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皇历。她在床头小几的抽屉里、厨房碗橱的抽屉里,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来说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崽、修理牛栏猪圈、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就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皇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被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它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她手捧受伤的小鸡,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流,我都要哭了。皇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皇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当时对“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觉得有点滑稽。最喜欢的是头两句。“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是比喻白发。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有“鬓边霜”了。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儿,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第二部分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第三部分24 . 短文中,“我”的身份是( )A郎中B养鸡人C绣花女D教师25 . 作者说母亲的那本橡皮纸的书是“无字天书”,是因为那本书里只有( )A木字旁的字B丝线、花样和鞋面C草字头的字D二十四节气26 . 母亲的那本“无字天书”里,最厚的一页是( )A丝线B花样C水绿缎子鞋面D橡皮纸27 . 短文画横线的句子中,流泪的是( )A受伤的小鸡B作者的母亲C文中的“我”D母鸡28 . “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表明“我”当时( )A很想验证老师教的比喻白发。B很想找到“白露为霜”的答案。C很关心和心疼母亲。D很不理解诗经的含义。29 . 根据短文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题。(1)短文中,作者提到的母亲的书分别是_、_和_。(2)短文第二部分所写的几方面内容,可以分别用3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选丝线、绣鞋面;_、_;_、_。30 . 读第三部分,先解释“博古通今”的意思,再谈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课外阅读闲谈读书法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应当因人而异。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 )能钻进去,( )能跳出来。( )这样,( )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31 .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1)浩如烟海:_(2)因人而异:_32 . 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33 . 文中列举了三位名人的读书法,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连线。鲁迅“乐趣”读书法爱因斯坦“跳读法”毛姆“总、分、合”三步读书法34 . 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文中指( )A全部相信书本上写的就不如没有书。B书只是一种工具,不要盲目迷信,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法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35 .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请简要地写在下面。_36 . 你喜欢哪种读书方法呢?把你喜欢的读书方法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_四、书面表达37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