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复习,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复习,一、填空,1、本文选自_,孟子与_、_合为“四书”。,孟子公孙丑下,大学,中庸,论语,2、孟子名_,字_,_时期_家_家、_家。,轲,子舆,战国,思想,政治,教育,3、本文中心论点是_,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孟子是一部记录_的书,相传是_等著,是_家经典之一。,孟子政治思想,孟子及其弟子,儒,二、解词,1、天时_,2、地利_(有利的地理形势_),好的天气时令,地理的形势,3、人和_,人心所向,上下团结,4、七里之郭_,外城,5、环_而_攻之而_不胜,包围,表修饰,表转折,却,6、夫_环而攻之,发语词,用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7、然_而_不胜者,这样,却,8、是_天时不如地利也,这,9、池_非不深也,护城河,10、兵_革_兵革:_非不坚利也,兵器,盔甲,战甲,武器装备,11、米粟_非不多也,粮食,12、委_而_去_之,放弃,表承接,离开,13、域_民不以_封疆之界_,限制,依靠,界限,14、固_国_不以山溪之险_,巩固,国防,险要,15、威_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16、寡助之_至_,到,极点,17、亲戚_畔_,内外亲属,同“叛”,背叛,18、天下顺_之,归顺,19、故_君子有不战,所以,三、译句,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_,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得到了有利的天气时令,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_,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优势。,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_,弃城而逃,这是有利的地理优势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限制人民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界限,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阻,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精良。,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施行仁政的,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帮助他的人就少。,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9、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_,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10、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_,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四、简答,1、“得道”与“人和”之间什么关系?_,只有得道,即行仁政,才能得人和,2、简述本文论证过程。,摆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类推,总,总,分,4、举出有关“人和”的正面和反面的例子各一个。_,正面:唐太宗李世民为百姓着想,大行仁政,开创贞观盛世。,反面:商纣王残暴无道,最终商被周所灭。,5、举出有关“人和”的名言或俗语_,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人心齐,泰山移,家和万事兴,团结就是力量,6、人和的实质就是_,得道,即行仁政,7、人和的最佳局面是_,天下顺之,8、第4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_的重要性,退出了_的结论。,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陈涉世家,1.出处:选自2.作者:,(朝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的著成了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全书130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3.字词句A.字音:佣(yng)辍(chu)苟(gu)谏(jin)烹(png)涉(sh)丞(chng)袒(tn),史记、陈涉世家,司马迁字子长,汉代,纪传,史记,辍()烹()缀()享()珠()诛(),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chu,辍学,zhu,点缀,png,烹饪,xing,享受,zh,珠宝,zh,诛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尝与人佣耕,(曾经被雇佣),2、辍耕之垄上,(停止走到),3、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息无义),4、苟富贵,无相忘,(倘使彼此),5、以数谏故,(多次),6、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7、忿恚尉,(使恼怒),8、尉果笞广,(用竹鞭打),9、复立楚国之社稷,(国家),10、皆刑其长吏,(惩罚),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天下苦秦久矣,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曾经,被雇佣,年轻的时候,停止,去、往,失望,好久。之,助词,无实义,田埂,倘使,连词,表修饰,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你,是,长叹,感叹词,相当于“唉”,比喻见识短浅的人,怎么,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的,语气助词,第1段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征发,指贫苦人民,发配去守边,停驻,编次,当在征发之列,适逢,恰巧遇到,误期,按照法律,第一层:写起义的原因。,估计,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于是,商量,逃亡,发动大事,指起义,同样,为而死,苦于,封建君主即位叫做“立”,是,因为,屡次,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古代下对上直言劝戒,原因,缘故,派,带领,贤能,爱怜,有的人,认为,果真,把,假,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同“倡”,倡导,应当,响应,是,对,表示同意,认为,第二层:突出一个“谋”字,重点写陈胜对形势的分析。,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意图,考虑,思索,威服,用丹砂,写,为王,放置,用网捕,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本来,同“已”,已经,认为怪异,暗中,去、往,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树木荫蔽的神庙,在夜晚,用笼子罩,学着用狐狸鸣叫的声音,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明天,处处,到处,谈论,用手指并用眼睛注视着,第三层:写陈胜、吴广在准备起义过程中造舆论,以号召、发动群众。,第2段,写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平时,一向,故意,屡次,使恼怒,用竹板打,帮助,一道,共同,对对方的敬称,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即使,仅,使,本来,况且,何况,发动大事,指起义,难道,依从,愿望,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盟誓,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连词,表承接,攻下,攻克,攻取土地,等到,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当地有声望的人,相偕,一同,集会商议,亲自,同“披”,铁甲,武器,讨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定国号,众,许多,苦于,惩罚,响应,第3段,写陈胜、吴广领导起义和取得的伟大胜利。,详写:起义的准备过程和发动过程。略写:人物的经历,战争过程和建立政权原因:因为人物的性格主要表现在起义的准备和发动过程中。,本文详写的内容是什么,略写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3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_。_。4提出的起义口号是:_。,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自称扶苏、项燕,纵观全文,陈胜是怎样的一个人?,有远大志向,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组织才能机智勇敢,阅读课文1、2自然段,回答问题,1、找出描写陈胜动作神态的句子,并说说这一描写表现了陈涉怎样的心情?,答: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表现了陈涉对受剥削、压迫的雇佣生活强烈不满,2、“苟富贵,无相忘”写出了陈胜怎样的愿望?,答:写出了他想要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句表明了什么?,答:表明了他虽出身低贱,却有远大的抱负,4、哪句话表现陈胜同情跟自己命运相同的人?,答:苟富贵,无相忘,5、找出第一段中画龙点睛之笔,贯穿全篇的词语,答:鸿鹄之志,6、写“佣者笑而应曰”有何作用?,生动表现佣者对陈胜的嘲讽神态,从而突出陈胜的鸿鹄之志,7、找出第二段4个通假字。,適,谪,“唱”通“倡”,“指”通“旨”,“以”通“已”,答:陈胜、吴广都是戍守队伍的小头目,8、陈胜、吴广能号召众人的有利条件是什么?,9、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有哪些?,A、将“陈胜王”的字条藏入鱼腹,戍卒食鱼时得之,B、吴广在驻地旁的丛祠中,装狐呼鸣“大楚兴,陈胜王”,答:在开赴渔阳途中遇雨失期,法当斩,10、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什么?,11、“卜者”的一番话在文中起何作用?,答:照应前文“天下苦秦久矣”,表明人民推翻秦王朝统治的愿望强烈,暗示陈胜以卜鬼威众,引出下文陈胜威众二策。,12、陈胜出身于“与人佣耕”,后虽为王,但终未成就功业,但司马迁还是把他放到“世家”中写,这表明了司马迁怎样的历史观?,答:英雄不论出身,不以成败论英雄。,桃花源记,关于作者,本文作者,字,名,世称,自号,浔阳柴桑人。_(时期)伟大诗人,他开创了_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_诗人,代表作有等。本文选自。,陶渊明,潜,元亮,东晋,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饮酒,靖节先生,五柳先生,田园,田园,(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知识归类,古:鲜艳美丽今:新鲜,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6.诣太守,说如此。,古:不值得今:不满不充分,古:像这样今:这样,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不用说,更不用说今:关联词“不管”,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之地今:毫无出路的境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渡口,这里指问津探访今:口液,9.后遂无问津者。,古:请今:延伸、延长,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古:沿今:缘分,7.缘溪行,忘路之远近。,10.遂与外人间隔,古:间离断绝往来今:空、时间上的距离,11.屋舍俨然,古:整齐的样子今:好像,(三)一词多义,1、为:2、其:3、并:4、遂:,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复延至其家,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并怡然自乐,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遂与外人间隔,遂迷,当作,对,向,自己的,都,一起,于是,竟然,渔人,村中闻有此人具言所闻,其中往来种作设酒杀鸡作食,(听说),(听到的事情),(劳作),(做),5、闻,6、作,7、寻8、志,寻向所志,寻病终,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四)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标记,做标记,不久,寻找,同义词都:邀请:沿着:,悉并咸皆,要延,缘扶,课文中的成语及解释豁然开朗:形容有狭隘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朗。也形容由迷惑糊涂一下子变得通晓明白。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地方。无人问津:原指没有问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现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自得其乐。,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理解性默写】(1)描绘了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4)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6)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7)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9)“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C、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1、线索:武陵渔人的行踪。2、文章思路:(1)发现桃林。(2)(3)进入桃源。(4)(5)出而复寻。,三、文章结构,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什么作用?,课文探究,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村人为何“见渔人,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3.“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对桃源生活满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为下文再寻找桃源而不得埋下伏笔。】,5.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作用是什么?,6.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境地;给桃花源及文章增添神秘色彩,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和平安乐(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的理想社会。,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8.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由“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贯穿起来。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和平安乐(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的理想社会。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是人民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写景,叙事,抒情总写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夸张,侧面写水清。静,正面写水急,江水变化,千姿百态。动,正面写水清,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长得最远,高山直指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和谐动听。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的心;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那些治理政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可以看到阳光。,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2、“_”正面描写了富春江水的清澈,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写出江流气势磅礴:这一句与三峡中的一句有曲艺同工之妙:3、描写了山的奇异(正面),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4、本文的主旨句是:这一句含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1、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热爱2、鄙弃名利、淡泊人生、欲求归隐,1、文章描绘了富春江怎样的景色?用文中的语言作答,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第一段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在全文起怎样的作用?,答: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开启全文。,3.文章从什么角度写富春江的山奇,水异?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视觉、听觉;对偶、比喻,4、本文写水动静结合,声情并茂。哪些语句写了水的静态?哪些语句写出了水的动态?,答:静态: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动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可依。”(小石潭记)“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以上两句和本文中哪句意境相似?,答:分别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及“急湍甚箭,猛浪若奔”,6、作者看到如此美丽的奇山异水,产生了怎样的感想?(用原文答),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7、“书”这种文体就是书信,与朱元思书却没有写家长里短,而是写了富春江沿途美丽的风光。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这样写是为抒写自己的感受奠定基础,为后文作铺垫,同时劝告朱元思归隐山林,远离官场。,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窥谷忘反(通“返”返回)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顺、沿),本文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加深读者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B,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B从流飘荡隶而从者C猿则百叫无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D有时见日日光下澈,C,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野:质:章:以:啮:御:然:腊:以为:已:去:以:聚:赋:其:募:当:其:入:奔走:,底子,花纹,咬,抵御,把肉晾干,止,治愈,除去,征收,招募,异蛇,异蛇,异蛇,草木,人,野外,如果,然而,用来做,用来,征集,代这种蛇,抵,他们的,交纳,忙着做某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专:其:利:祖:于:是:嗣:为之:几:数:之:若:戚:,好处,祖父,这件事(指捕蛇)上,继承,几乎,多次,忧伤,独占,这种,在,干这件事,这些话,好像,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悲之:且:若:毒:之:于:莅:更:若:役:复:赋:何如:,同情他,你,统管治理,如何,怎么样,差使,恢复,赋税,怨恨,并且,代这件事,向,更换,你,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大:戚:汪然:涕:哀:生:之:则:斯:役:甚:向:病:是:生:日:蹙:殚:竭:转徙:顿踣:触、犯:呼嘘:疠:藉:,忧伤,满眶含泪的样子,眼泪,哀怜,使活下去,这,从前,困苦不堪,生活,一天天地,窘迫,用尽,非常,代词我,可是,差役,厉害严重,这,用完,辗转迁移,(劳累得)跌倒在地上,冒,呼吸,疫气,压、垫,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曩:其室:无一:非则:徙:而:以:悍:乎:隳突:东西、南北:哗:虽:,从前,迁徙,喧闹,到处,即使,他们的家,没有一家,不是就是,可是,因为,凶暴,介词“于”在,骚扰,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恂恂:而:其:缶:弛:谨:食:焉:退:甘:有:以:尽:齿:者:熙熙:岂:若:旦旦:是:虽:乎:此:安:毒:,瓦缸,放心,小心,喂养,回家、回来,过完,岁月、年龄,怎么,怨恨,提心吊胆的样子,地,那个,代词,指蛇,有滋味地,田里的产品,“来”,的危险,快乐的样子,哪里,像,天天,这样的事(冒死亡威险),即使,“于”在,这件事,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余:愈:苛政于:尝:乎:是:以:观:孰:毒:甚:是: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者,比,根据,看,毒害,“来”,等待,考察,那些,代孔子的话,超过,的人,我,更加,苛酷的统治,曾经,“于”对于,谁,这,语气助词,呢,因此,写,捕蛇者,这篇文章,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同“轼”,派,实在,公公,记住,离开,(1)岁赋其二(征收),更若役,复若赋(赋税),(2)若毒之乎?(怨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毒害),(3)君将哀而生之乎(使生存),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一天天),(4)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生病),3、说出下列“而”的用法,(1)黑质而白章表并列,(2)君将哀而生之乎表顺承,(3)则弛然而卧表修饰,(4)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表转折(但是),4、解释下列红色词语并翻译句子。,(1)当其租入(抵),抵他的税收,(2)虽鸡狗不得宁焉(即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得不到安宁啊!,(3)几死者数矣(多次),险些送命也有好几次了,(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像),哪里像我的乡邻那样天天都有冒死亡的危险呢!,(5)苛政猛于虎也(比),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6)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期待)(得到),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7)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比更厉害),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5、课文叙述捕蛇者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捕蛇者”的悲惨遭遇,揭露“赋敛”对百姓的毒害比“蛇毒”更厉害,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6、将氏在表达自己的遭遇时,用了什么手法?,对比,如用“赋敛”和“蛇毒”对比,生动有力的点明主旨,7、文章第一段1、2两句主要写异,先写异,次写异,再写异。,蛇,颜色,毒性,功效,8、第1段中写“触草木,尽蛇;以啮人,无御之者”有什么作用?,写蛇的毒性大,为下文写蒋氏的遭遇作铺垫,进而表达主诣,9、“专其利”的“利”所指的是什么?,捕蛇不交税的好处,10、既“专其利”三世,为什么又“貌若甚戚”?,“三世”之利却丢掉两条性命,剩下的也九死一生,朝不保夕,“捕蛇”实在是无奈之举。,11、造成“今其室十无一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乡邻们不堪赋税,有的被逼死,有的被廹逃亡,12、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1)文中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是,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2)捕蛇者谈话的中心是,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3)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方略,1、文学常识、主题。2、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3、重点句的默写、翻译。4、文意理解及拓展迁移。,范文正公文集,复习文学常识,范仲淹,字,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有,我们曾学过他的渔家傲。,希文,北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本文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者贬居邓州(现河南邓州)。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代四大名楼:,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灏的黄鹤楼山西的鹳鹊楼: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考:1.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2.范仲淹论政事奋不顾身,力主改革,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子京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创作背景介绍,开篇叙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古时指官吏降职或远调,到了,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同“俱”,全,皆,同“嘱”,嘱咐,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第一部分(1段):重修背景及写作缘由。着重说明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结构分析,对比写景,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放晴,迫近,像那阴雨绵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状;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日光,zh,tng,全,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万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即景抒情,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此刻)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荣耀,(xi,一起),持,执,(此刻)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胜景,好景色,日光,雄伟景象,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汤汤,广阔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细了。,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然)这样,那么,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二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阴一晴,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精辟议论,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探求,或许,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朝廷,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物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的心情的好坏而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担忧;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2020/5/22,114,作记缘由,岳阳楼记,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记叙,巴陵胜状览物情异,洞庭湖全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迁客骚人览物之情,阴悲晴喜,描写抒情,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忧,后乐,议论,2020/5/22,115,精巧的构思,写阴晴二景,抒悲喜两般情,叙缘由事,议古今忧乐情怀,层层蓄势,借题发挥,2020/5/22,116,骈句整齐散句灵活,精美的语言,如三四两段,如第一文段,骈散结合,如二五两段,二、古今异义词1、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古义:今义:,写文章,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复习字词,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一、通假字,具通“俱”,全,皆,属通“嘱”,嘱托,重点词语解释1、增其旧制:2、横无际涯:3、朝晖夕阴:4、大观:5、前人之述备矣:6、山岳潜形:7、薄暮冥冥:8、翔集:,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宽阔无边。涯,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山岳隐没了形体。,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9、岸芷汀兰:10、长烟一空:11、何极:12、樯倾楫摧:13、郁郁:14、把酒临风:15、微斯人:16、吾谁与归:,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哪有穷尽。,桅倒下,桨断折。樯,桅杆。,形容香气很浓。,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重点语句翻译,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宠,荣耀;偕,一起),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13、微斯人,吾谁与归?,在朝廷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文意理解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答:浮光跃金。,答:静影沉璧。,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属予作文以记之。,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15、在文中,“进”是指“”,“退”是指“”。,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10、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人持汤抚灌B.朝而往,暮而归朝服衣冠C.前人之述备矣属予作文以记之D.山间之朝暮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1)薄暮冥冥(2)多会于此(3)春和景明(4)不以物喜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微斯人,吾谁与归?13、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答:,B,迫近,在,到,日光,因,因为,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山之石,(贵州安顺),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登斯楼也微斯人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而或长烟一空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物分析员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18.2.1 矩形的判定 说课稿-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电子专用设备装调工招聘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练习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琴身箱体制作工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仲钼酸铵制备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硅树脂生产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单元 第2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说课稿 (新版)粤教沪版
- 工程机械维修工职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矿用高空作业车司机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气瓶检验人员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 胰腺超声标准切面
- 上饶市市级机关选调真题2024
- 妇幼信息安全课件
- 高一学生手册考试试题及答案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护理查房
- 廉政参观活动方案
- 律师事务所客户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课件
- 中国大麻酚油(CBD油)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