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默写类型、错因及对策_第1页
初中古诗文默写类型、错因及对策_第2页
初中古诗文默写类型、错因及对策_第3页
初中古诗文默写类型、错因及对策_第4页
初中古诗文默写类型、错因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干苦干加实干,提高古诗文默写的有效性初中古诗文默写错误类型、错因及对策浅探欧寿松内容摘要 本文从探寻新课标对古诗文学习的要求入手,以中考对古诗文默写题型为依托,根据对学生默写错误类型的分析,试图找出错误原因,并探求在教学和中考中可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有效措施。关键词 古诗文默写 错题类型 错误原因 教学和备考措施中国的古诗文绵延了几千年,保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古诗文教学有传承民族文化、铸造青少年灵魂的重大意义,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民族文化教育的责任。因此,古诗文教学就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学习和考查内容。一 古诗文默写考查的必要性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诗文默写是中考试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考试要求和题型来看:新课标对古诗文的阅读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篇。”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凭借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随着新课标对古诗文记诵积累的重视和强调,中考试题也更加突出对背诵默写的考查。考查的范围仍以大纲和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为主,同时会适当涉及一些名言警句。默写的考查一般都会单独设题,有些也会与文言文阅读放在一起进行考查。试题形式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识记型。采用填写上句或下句的方式,考查对古诗文中名句的背诵。理解型。采用提示诗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按要求默写诗句,既考查对整篇诗文的背诵,又考查对记诵内容的理解。运用型。设计某种情景,根据情景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既考查记诵积累,又考查对古诗文的灵活运用。开放型。只是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任意默写,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考生答题的空间很广阔。从各地考试试卷来看,后三种题型将会成为今后古诗文记诵积累的主要考查形式。 其中广州中考有一个选择题,即从六项选项中选择默写有误或正确的诗句。二 错误类型。对初三的学生来说,古诗文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且有利于在考场上更好的发挥,达到更高的分数。而事实上,许多考生在考场上自我感觉良好,能做的都做了,最后的分数却并不理想。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学生的错误类型。通过对学生默写题中出现错误的分析,错误类型归纳为大致这么几项(括号中为错别字或错句):1 基本汉字写错。默写中出现错字这种现象是最多的。汉字书写或多一笔,或少一笔,或写错偏旁,或写错结构,不一而足。寂寞(莫)梧桐深院,锁清秋。旧时茅(“茅”字少了一撇)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吏禄(“禄”字写成了“衣”布旁)三百担,岁晏有余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悬”字多了一横)。独坐幽篁里,弹琴(“琴”子下面的“今”字写成了“令”)复长啸。晨兴理荒(“荒”字多了一点)秽,带月荷锄归。隔江犹唱后庭(“庭”字中的“廷”写成了“延”)花2 字音相同或相近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蝉)娟。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肌)肠。念此私自愧,近(今)日不能忘(望)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州)。烽(风、峰、锋)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物是(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汉)青。3 因词义相近、理解不正确而错。神龟虽寿,犹有竟(尽)时。梳洗罢,独倚(依)望江楼。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进)酒家。吾日三省吾身(生)。听妇前致(至)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似)燕归来。常(长)记溪亭日暮4 字形相近而错。其恕(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虫声新透绿窗纱(沙)。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框)。死而后已(己)。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晴)到碧霄(宵)。夕(西)阳西(夕)下,断肠人在天涯(崖)。5 因习惯语序、词语干扰出错。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就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而导致把语句的顺序颠倒,白白地丢了分数。江山代有才人(人才、人材)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无限山河(河山)泪,谁言天地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小山)。有约不来过夜半(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莫言下岭(山)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日暮乡(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断肠)白蘋洲。6 因诗中有相同字眼干扰使诗句混乱。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身在此山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归雁洛阳边)7 因对诗歌的理解不准确,而在理解性默写中出错。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岳阳楼上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下联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着“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这样的哲理。这个对偶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8、 不理解诗中通假字的运用而错。路转溪桥忽见(“见”通“现”)。问渠那(“那”通“哪”)得清如许。焜黄华(“华”通“花”)叶衰9 广州方言导致书写错误。牛衣古柳卖(买)黄瓜。幸(辛)甚志哉。三 人行,必有我师(思)(卷舌音不分)。千骑卷(转)平冈。三 错误原因造成学生在诗歌默写中出现诸多错误的原因有哪些呢?1 汉字基本功不到位。学生汉字底子不过硬,经常出现汉字的书写错误,将汉字写得面目全非还往往以为书写正确。这样导致的错误,是由来已久的历史遗留问题,原有的错误字形在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纠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改正一次,有可能出现第二次,真是除之不尽。有时一个错字在纠正几十次之后,还有可能写错。如错误类型1。 2对诗中意象不理解。古诗歌中的意向都有一些独特的含义。如写到春,一般都要写燕子,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来时新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写秋,一般要写大雁,以大雁回归,表达思乡之情。如: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衡阳雁去无留意。都有思乡、思家之情。学生不理解这两个意向的表意作用,而这两个字又是同音字,所以这样的错误层出不穷。再如:烽(风、峰、锋)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如错误类型3就有此情况。3 对字义不理解。如“洲”是“水中陆地”。“州”是一定的行政区划。字义上相去甚远,可是学生由于不理解,通过死记硬背还是写错。再如“涯”与“崖”。“涯”指水边,“崖”指山崖,理解正确,那么,“断肠人在天涯”就不会有错。如错误类型2、3。4 记忆不牢固。学生的记忆不牢固,有时出现诗歌串位的现象,有时将两首甚至几首诗歌混淆在一起。有时在提示性默写中记不清作者、诗名,写不出合乎要求的诗歌。如错误类型6、7。5 句子含义不理解。因受前几年考试题型的影响,考生记忆的往往是由上下句组成的名句,如果把它置于具体的语境中来考查,许多考生就会因为对语境不熟悉,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不重视理解。学生对所学诗歌以为只要记忆就可,不去理解诗歌的内涵。所以在一些理解性默写中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不能根据题目要求写出正确的诗句。如错误类型8。6 重下句轻上句。由于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记忆规律使然,默写填空时,给上句填下句,很容易填出来,一旦是给下句而要求填上句,很多考生的思维就好像一下子短路了,得分总不高。7 轻诵读。学生错误认为诗歌能默写过关就可以,不愿意背诵。导致书写时因诵读不准确而导致书写错误。如错误类型5、9。四 措施中考对古典诗文默写的评分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作为相对较客观的考题,恰好是我们中等偏下层次的学校学生最有可能拿分的题目。其实只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把这个部分的分数全部收入囊中,也不是难事。那么,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在教学和备考中予以应对呢?教学中1 准确诵读。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汉语诗文特别适合诵读。最具汉语音韵美和意境美的古诗文,不诵读是很难体会到蕴藏于其中的美感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正说明了诵读的功效。所以课堂上必须强调准确诵读。可以通过听录音、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人朗读等方式灵活进行。课堂上听录音、老师范读,起码可以最大限度的防范学生误读、读错,以致影响以后的背诵和默写。准确诵读是古诗文学习最基础的一步,也最重要的第一步。试想,如果没有了这一步,后面要求学生背诵、默写、理解、乃至运用从何谈起? 2 严格背诵。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强记能力是非常强的,一首绝句或律诗两分钟背诵是绝对可能做到的事情。可以采用背诵竞赛的方式完成当堂背诵。当堂背诵更能凸现课上教学的有效性。速记是容易遗忘的,而理解记忆就会牢固很多。初中生有一定的理解力,背诵应该以了解内容为前提,逐步减少机械记忆,学会理解记忆。在上课诗歌内容学习之后,课后的理解背诵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此前提下,再谈默写。这样达到默写的第一关。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对那些理解运用性的题目,才能得心应手的解答,也才能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中。3 规范书写。诗歌背诵之后,要有一个抄写的程序。否则有些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会背不会写。学生抄写完,要和书本对照,或学生之间相互检查,以期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学生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字迹清楚,笔画清晰,卷面清洁;“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平时按这样的要求完成,才不至于在考试时临时抱佛脚。4 强调默写。会背诵不等于会默写。所有诗歌都需要在完成背诵后,进行默写检测,以提起学生的重视。在检测的前提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才会暴露,更能引起老师和学生的关注。5 练习巩固。眼高手低是学生常常犯的错误。在进行了前面的几个步骤学习后,不见得学生就具有了完全的解题能力,还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和综合归类来适应考试题目,学会做题,学会运用。备考复习1计划监控,明确目标。初中三年下来,要求背诵的诗文较多,对初一、初二的诗歌很多学生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初三还要来一次全盘复习,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将背默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将全部诗歌分块切割,化整为零。这样在计划的监控下,学生课外积累就有目标可依,不至于随意东背一首,西背一篇,没有明确目标,打糊涂战。 第一阶段:从进入初三开始,利用前三个月左右时间,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要求学生逐步背诵初一、初二的诗文,以恢复学生、加深对诗歌的印象。背诵时间、背诵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定,老师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第二阶段:接下来四个月左右,根据明确的目标,进行第二轮的背默。教师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背默计划表”,做好规定一周内什么时间背默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背默,做到心中有数。“背默的内容”这一项全班统一,便于教师课内进行检测。每次背默的数量要适宜,以四首左右为宜。太少,学生强记快,虽然暂时背默情况比较可喜,可是遗忘也快,也就达不到最终效果。太多,则难度大,完不成预定计划,学生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复习计划最不应该拖到最后一两个月才开始,不至于时间短、任务重使学生丧失信心,达不到复习的效果。第三阶段:最后一两个月,进行考前综合默写。(具体详见备考复习5)2思想重视,激发潜能。要将枯燥的学习变为学生的自主行动,以期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心理攻势入手。首先从“功利”的角度让学生明白,古诗文默写是中考的必考内容,背默的质量关系到自己的考试成绩,而这个分数目标是任何人都有能力实现的;如果谁放弃,谁就自动的被淘汰。二是让学生明白古诗文的积累可以丰富写作的内容和语言,通过背默许多佳词丽句,牢牢刻印在心头,自己写作的时候,适用的语汇句式就会从笔尖流出,可谓一举两得。这样让学生认识到背默任务是有意义的,那么学生自会欣然从事。备考最有效的莫过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能力达到某个目标,并乐于为这个目标努力。为了激发学生的背默潜能,除了讲道理外,最好是让事实来说话。可用以往学生的成功案例鼓励,可用同学中进步最快的作榜样,可适当奖励默写最棒的学生。有一定的激励,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3不断督促,营造氛围。能够按照计划严格进行自我监控、坚持背默的学生为数不多,对那些自觉性差的学生来说,据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不断督促,以期不“龙头起,蛇尾收”。为了让背默落到实处,可采取分编四人学习小组的方式。课外开展背默擂台赛活动,实行“活动监控”。早读利用五分钟实施“竞赛监控”方式。在这种氛围中,就产生了一些值得大家效仿的背默典范,这些典范可以使全班学生有了背默学习的榜样,在学生中就能起鼓舞和带动作用,营造轰轰烈烈的故事背诵氛围。可见班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背默是大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的。4反思监控,提高质量。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背默行为。通过反思,可以让学生重新整理背默的内容,可以发现自身的漏洞,从而调整自己的背默策略。在背默过程中教师切忌急躁贪多,只顾数量,不问质量,而是要带领着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背默计划。学生也需在背默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提问反思:我的背默目标实现了吗?为什么会出现不能准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