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乍得石油开发看美国对石油生产国的控制 王洪一编者按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频频对中国正常的资源、能源需求,特别是中国对低收入国家的援助、贷款及石油开发肆意指责,其实质是中国的和平发展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本文以生动事例和翔实数据,揭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涉和控制非洲不发达国家的客观事实,也有助于驳斥所谓“中国援助贷款搭了西方减债便车”的谬论。一、乍得石油开发过程乍得是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的内陆国家,总面积128.4万平方公里,位于北纬8度到24度和东经14度到24度。乍得虽面积广大,但仅有800万人口,经济落后,人均GDP200美元左右。乍得独立前至1967年,法国公司在乍得勘探石油。19691983年,美国埃克森、大陆公司(雪佛龙1980年取代大陆公司)和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组成的集团公司从乍政府购得部分地区的石油勘探权,1972年和1978年先后在乍得湖塞迪盖地区和多巴盆地发现石油。1990年法国埃尔夫公司通过法政府向乍得施压,购买了雪佛龙所占股份,1992年三家公司对塞迪盖和多巴油区作了二维地震测试和钻井勘探,估计仅多巴地区石油蕴藏量就达10亿桶,超过加蓬。此后,邦戈尔盆地、多塞奥盆地和萨拉马特盆地也先后发现石油。1994年埃克森、埃尔夫和壳牌公司达成在乍得开发石油协议,1996年乍得与喀麦隆签署石油管道建设框架协议,分别成立石油运输公司(TOTCO和COTCO)。1999年乍得通过石油收入分配法,成立了乍得石油开发计划国家协调委员会,在中部非洲国家银行(BEAC)设立石油收入专门账户,成立石油资产监控委员会,并承诺将石油收入的80用于卫生、教育、基础设施和农村发展,10存入国家账户作为长期储备,5用于行政开支和偿还债务,5用于对产油区居民的补助。1999年11月,埃尔夫和壳牌石油公司宣布撤出乍石油开发计划。2000年4月2日,美雪佛龙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加盟,与埃克森公司组成新的石油开发公司,分别占25、35和40股份。2000年6月6日,世行批准乍得喀麦隆石油管道工程,同意向乍得和喀麦隆分别提供3950万美元和5340万美元贷款,作为两国政府在各自石油运输公司(COTCO和TOTCO)的股金,并通过国际金融公司(IFC)向三个参与乍得石油开发的公司提供1亿美元贷款,以帮助各方在石油运输公司中参股。世行还向乍得提供2370万美元贷款,组成国际专家委员会以监督施工。同时,由世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牵头、以美国进出口银行为主的国际银行业向石油开发集团提供3亿美元贷款,用于购买修建油田泵站和附属基础设施所需设备。对此,乍得政府同意在世行开设石油管理账户。2000年10月,乍喀石油管道工程正式动工,同年底多巴盆地300口油井基本完工。2003年10月,乍得实现石油出口,日产量18万桶,2005年达到25万桶,年出口1125万吨。乍得成为非洲重要的石油出口国。乍得石油开发计划总投资37亿美元,包括开发乍得油田工程15亿美元和建设乍得至喀麦隆的输油管道工程22亿美元;该项目在乍得境内投资约20亿美元,其中,施工费用约17亿美元,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和拆迁补贴约3亿美元。乍喀石油管道工程包括管道、泵站、集油站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管道全长1050公里,其中在乍得境内长170公里,连接乍得的克梅(Kome)和喀麦隆的海港城市克里比。二、乍得与美国石油公司的纠纷乍得石油合作中,美国公司规定,按照市场价格的波动,乍得出口的原油每桶售价在18-25美元之间,美方以此价格计算支付给乍得政府。2003年实现石油出口后,乍得政府通过石油项目每年获得1亿美元左右的收入,其中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剩余政府实际控制的资金量不到1000万美元。由于乍得国内存在反叛武装,政府每年对北方用兵需大量资金,乍得政府通过石油开发来改善财政状况的希望落空。2005年以来,随着国际油价高涨,乍得政府要求美国石油公司调高石油支付价格,遭到拒绝;2005年底,为获取更多资金来平衡财政预算,乍得政府推动国民议会修改了石油收入管理法,将更多的石油收入交由政府支配;2006年初,乍得总统代比签署法令,减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的资金支出。2006年1月6日,世行认为乍得政府将大量石油收入用于军事行动,违反了当初签署的协议,表示将不再向乍得政府提供新的贷款和赠款,中止目前在乍得正在实施的8个项目的资金支付,并中止支付国际开发协会提供给乍得的援助和信贷支付,中止支付资金额约为1.2亿美元。此后乍得政府与世行多次磋商,没有取得任何结果。2006年4月,世行借口乍得政府没有将石油收入用于基础设施领域,宣布冻结乍得的石油账户。2006年4月8日乍得石油部长要求世行解除对其石油收入账户的冻结,没有得到回应。4月15日,乍得政府要求美国石油财团支付乍得政府1亿美元,以应对世行对其石油收入账户的冻结,否则乍得将关闭油井,停止石油生产。乍得政府认为,负责开采多巴油田的美国公司低价向国际市场出售乍得原油,2003-2004年以每桶18美元的价格向国际市场出售了5000万桶原油,总收入达9亿美元,而仅向乍得政府支付了7000万美元;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攀升到60美元/桶以上,而美国石油公司仅将乍得原油价格提升到25美元/桶左右,给乍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此,乍得政府表示不会向美国石油公司和世行让步,将求助于国际仲裁。三、美国石油公司控制乍得石油的手段近年来,美国由于担心中东局势动荡和潜在冲突可能给自己的石油供给带来致命影响,加大了从美洲和非洲的石油进口,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目前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量占其总进口量的比率减小到25%,而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则占到了进口总量的16%,估计到2015年将达25%以上。为确保对石油资源的控制,美国石油公司加大了对非洲石油的开发和开采力度,并采取多种强力手段来实施控制,获取超额利润。通过乍得石油开发的过程可见一斑。(一)通过非政府组织干扰当地政府决策美国本土的非政府组织和院外集团非常发达,得到了各大公司的资金支持,其影响力和活动能力超过一般国家政府的影响力。美国还以民主、人权等名义迫使许多国家放松对非政府组织的控制,鼓励这些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进而通过自己的非政府组织来控制其它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美国的非政府组织盘根错节,欧洲和其它地区的非政府组织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和控制,例如德国的“透明国际”就是美国FBI通过美国非政府组织来控制的。该组织每年都发表各国腐败排名,在世界上影响很大。对于乍得,美国在90年代末以前并未给予重视,但当乍得石油开发进入日程后,美国就大力加强对乍得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使乍得非政府组织在2000年达到800多个,主要是环保、人权、地区发展和各种行业组织,并与美国和欧洲的非政府组织保持密切关系。在乍得石油开发进程中,这些非政府组织不时在关键时刻挑战政府,以腐败、破坏环境、人权等各种借口制造事端,影响国际舆论。1999年当石油勘探完成后,这些非政府组织在美国授意下,发起了排法行动,焚烧法国加油站,冲击法国使馆,迫使法国埃尔夫公司撤出了石油开发计划。2005年乍得政府质疑美国石油公司的支付情况时,这些非政府组织以政府腐败为借口制造事端,甚至造成械斗,给世行提供了惩罚乍得政府的口实。事实上,在美国公司开发石油的赤道几内亚等国家也存在着类似情况。(二)通过国际组织控制当地政府的资金命脉美国公司在非洲开发石油多采取合资和产品分成的合作方式,两种方式都需要当地政府提供资金参与开发。但非洲多数国家经济落后,许多国家连1亿美元都拿不出来,在此情况下,美国公司就会让这些国家向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借款。虽然借款金额往往只占整个开发工程资金的5%以下,但是这笔贷款却控制了当地政府。当世行和IMF向当地政府贷款时,都会要求当地政府制定石油分配法,并由自己来控制石油公司支付的资金,通过转账方式再提供给当地政府。同时,非洲多数国家都与世行和IMF签署了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的协议,世行和IMF通过这些计划控制着这些国家的海外贷款,并以圆桌会议的形式来组织世界各国和财团向非洲国家提供贷款。非洲多数国家的政府财政严重依赖国际贷款,有些国家的财政收入仅能支付数十年来欠债的利息。在此情况下,非洲国家必须仰人鼻息以求发展,一旦世行和IMF停止贷款,这些国家的政府财政就将面临崩溃。在乍得石油开发过程中,一旦乍得政府违背美国石油公司的决定,石油公司就会通过自己控制的非政府组织制造事端,并通过自己在世行和IMF的决定性影响力对乍得政府施加压力。(三)美国政府的威慑在海外石油开发过程中,美国政府从来都是替石油公司清除屏障,为此不惜恶化和其它国家的关系。在中东地区,为保障大石油公司的利益,美国政府直接干涉当地国家的招投标进程,甚至采取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在乍得石油开发过程中,美国政府先后派出高官与乍得总统的弟弟联系,一方面许诺加强对乍得政府的支持,一方面以人权等为借口进行威胁,迫使乍得政府不顾前宗主国法国的意图,中止与法国公司的合作,进而选择美国公司进行石油开发合作。在美国公司投入资金进行石油开发后,美国政府停止了对乍得人权和腐败的指责,大力支持代比政权,如在代比2001年选举过程中提供经济和政治支持。在乍得政府与美国石油公司发生纠纷后,美国政府开始对乍得施压。乍得民族构成复杂,当权的主要是阿拉伯人,与石油开发地区的居民向来就冲突摩擦不断。在石油开发过程中,美国对当地反叛武装施压,迫使其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但是苏丹达尔富尔发生人道主义危机后,大量苏丹富尔族难民拥入乍得,乍得政府由于一直接受苏丹政府的支持,故对苏丹难民采取了驱逐措施,激化了乍得境内富尔人的反对,南方反政府的呼声再次高涨。面对此种局面,美国政府出于石油集团的利益考虑,既害怕乍得南方局势不稳,影响石油生产,又借机敲打乍得政府,于4月17日以达尔富尔人道主义危机恶化为由迫乍得政府收回了驱逐苏丹难民的决定。美国政府还直接出面替美国石油公司说辞,迫使乍得总统代比推迟了关闭多巴地区油井的决定。综上,美国石油公司不但在资金和财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