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检修前无水调试方案概要_第1页
机检修前无水调试方案概要_第2页
机检修前无水调试方案概要_第3页
机检修前无水调试方案概要_第4页
机检修前无水调试方案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机组检修前无水调试方案一、调试组织措施现场指挥协调:生产部值班负责人、事业部检修负责人现场总负责:点检值班负责人试验成员:监控自动专业4人、机械专业1人、工程公司机械专业1人、运行配合2人二、试验项目及安全措施1. 工器具及准备1.1 对讲机准备充分,通话正常、电池已充满电。1.2 油桶、排气软管、抹布等排气工具材料已准备好。1.3 调试电脑、万用表、螺丝刀、钢卷尺、扳手、内六角等调试工具已准备好。2. 试验人员安排位置电厂机调柜1人电调柜2人操作廊道2人(非重锤侧接力器、漏油箱及液压锁锭监视1人;重锤侧接力器、人孔门1人)受油器1人3. 安全注意事项:3.1 开工前由电厂现场指挥组织安全监察人员、试验成员召开工前会,交代安全注意事项、措施、工 作任务,并作任务分配。3.2 现场工作应服从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与协调。3.3 工作前核对工作场地设备编号正确,不得走错间隔。3.4 保持通讯畅通,加强与中控室和其它工作面的沟通联系,确保不因协调不当或人员未到位引起事 故发生,有异常时及时联系调试负责人或中控室进行处理;3.5 操作导叶前应确认液压锁锭在退出状态,中控室和现场两种方式确认。3.6 退出导叶机械锁锭时确保两边的锁锭螺帽高度一致,防止导叶突然关闭损坏接力器。3.7 加强监护,操作导叶时在桨叶操作把手上悬挂“禁止操作”标示牌,操作桨叶时在导叶操作把手 上悬挂“禁止操作”标示牌。3.8 加强对液压锁锭位置的监视,操作导叶时应防止液压锁锭误投入损坏接力器。加强对漏油箱的监 视,防止跑油。3.9 试验完毕应将油泵停止运行,并将手隔阀关闭后才能离开。4. 检查是否具备无水调试的条件并布置安全措施:4.1 启动调速器压力油泵,检查油泵及其控制回路工作正常;4.2 手动退出调速器导叶液压锁锭,待锁锭退出后将液压锁锭投入侧的插把拔出;4.3 将键盘和鼠标等输入设备连到电调柜工控机上;4.4 检查核实进尾水闸门是否已经落下;4.5 检查核实导桨叶接力器及流道内无人工作,人孔门关闭;4.6 检查核实导叶机械锁锭在正常位置,液压锁锭在退出位置;4.7 检查核实机组漏油泵及其各回路工作正常;4.8 检查核实紧停电磁阀处于复归状态;5. 导叶操作时间测量5.1 工作目的对导叶开启和关闭的时间进行测量,掌握机组导叶动作的时间,实现机组正常的开停机。5.2 注意事项5.2.1 落下机组进水闸门;5.2.2 导叶接力器及流道内无人工作;5.2.3 工作中加强监护,防止误碰误动设备;5.2.4 防止误修改参数。5.3 执行步骤5.3.1 连主用B机导叶最短关闭时间测量(1) 将#6机调速器专用调试笔记本连接主用B机PLC控制器,建立相关保存文件路径;(2) 手动将电调柜面板上导叶控制方式旋钮旋至自动方式至指示灯亮后松开;(3) 在调试笔记本上运行调试软件Concept 2.6,打开B机程序文件中的drv_ctl文件夹,依次点击“online”、“connecting”将程序连接至调速器PLC控制器中。加入测量时间所需的程序段,添加修改后为VARPosition_CTL_Differ_t, R_Position_CTL_Differ_t, R_P, test_time : TON;END_VARtest_time(IN:=test_temp,PT:=t#50s);If Wicket_Position40.0 THEN test_temp:=1;fast_close_time:=test_time.ET;ELSE test_temp:=0;END_IF;并将原程序段Position_CTL_Differ := (Wicket_Position(* Wicket_Position_test*)Positon_CTL_IN)*1.0;修改为Position_CTL_Differ := (Wicket_PositionWicket_Position_test(*Positon_CTL_IN*))*1.0;(4) 点击菜单栏“online”选项“download changes”命令,将在线修改的程序下载到PLC控制器中;(5) 在Concept 2.6界面中打开参数变量窗口,将参变量“fast_close_time”和“Wicket_Position”选入watch视窗中,便于读数。(6) 用导线将电调柜后的X:26端子与公共端短接几秒后松开,确认断路器出口开关信号CT端子X:28处于断开位置,再模拟一个开机令输入到调速器系统;(7) 在电调柜工控机界面调出状态曲线窗口,在曲线上只勾选“导叶开度”参数,便于清晰观察导叶开度曲线的变化情况;(8) 打开调试软件界面的参数变量窗口中找到“Wicket_Position_test”参数,将参数值设为100,按下“Enter”键后,导叶开度开始变化。实时监视工控机界面上曲线的变化,等到调试笔记本watch视窗中的“fast_close_time”的值不再变化后,记录此时的数据乘以2即为导叶的最短关闭时间;(9) 当导叶开度曲线不再上升时,按下工控机键盘上的 “PrtSc”键进行截屏。打开画图程序,点击画图窗口菜单栏中的“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命令,将之前截屏的图片粘贴到当前画图窗口。然后择“另存为”命令,将文件重命名并保存到指定文件夹,记录保存的曲线名称;(10) 测量结束后退出运行模式。在线修改恢复原程序并重新下载到主用B机PLC控制器中。5.3.2 连主用B机导叶全开和全关时间测量(1)将#6机调速器专用调试笔记本连至主机,建立相关保存文件路径;(2)将电调柜面板上导叶控制方式旋钮旋至自动方式至指示灯亮后松开;(3)在调试笔记本上打开调试软件Concept 2.6,打开B机程序文件中drv_ctl文件夹后选择“online”、“Connecting”命令将B机程序连接至PLC控制器中,加入测量时间所需的程序段,添加后程序为VARPosition_CTL_Differ_t,R_Position_CTL_Differ_t,R_P,test_time : TON;END_VARtest_time(IN:=test_temp,PT:=t#50s);If Wicket_Position2.0 THEN test_temp:=1;fast_close_time:=test_time.ET;ELSE test_temp:=0;END_IF;并将程序段Position_CTL_Differ := (Wicket_Position(* Wicket_Position_test*)Positon_CTL_IN)*1.0;修改为Position_CTL_Differ := (Wicket_PositionWicket_Position_test(*Positon_CTL_IN*))*1.0;(4)点击菜单栏“online”选项“download changes”命令,将在线修改的程序下载到PLC控制器中;(5)在调试软件中打开参数变量窗口,双击鼠标左键将参数“fast_close_time”和“Wicket_Position”选进watch视窗中,便于读数。(6)用导线将电调柜后的X:26端子与公共端短接几秒后松开,模拟一个开机令输入到调速器系统,确认CT端子X:28处于断开位置;(7)将电调柜的工控机界面调到状态曲线窗口,在曲线上只勾选“导叶开度”参数,便于清晰观察导叶开度曲线的变化情况;(8)在调试软件的参数变量窗口中找到“Wicket_Position_test”参数,将参数值由0修改为100,按下“Enter”后,导叶开度开始变化。等到watch视窗中的参数“fast_close_time”的值稳定后,记录此时的读数即为连B机时的导叶全开时间;(9)当曲线中导叶开度不再变化时,按下主机键盘上的“PrtSc”键进行截屏,打开画图程序,鼠标点击画图窗口菜单栏中的“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命令,将之前截屏的图片粘贴到当前画图窗口后再选择“另存为”命令,对文件重命名并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最后将保存的曲线名称记录下填入表格中;(10)将电调柜工控机的界面恢复到曲线窗口状态,手动修改将“Wicket_Position_test”参数值设为0,按“Enter”后导叶开度开始调整。等到watch视窗中的“fast_close_time”的值稳定后,记录此时的读数即为连B机导叶全关时间;(11)监视电调柜面板上曲线的变化,等到曲线中导叶开度不再变化时,根据坐标估算出拐点位置记录数据。然后按照步骤(9)的方法将曲线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并记录下曲线名称。(12)测量结束后,退出运行模式。在线修改恢复原程序并将其重新下载到PLC控制器中。5.3.3 连A机导叶全开、全关时间,最短关闭时间测量 将#6机调速器专用调试笔记本连至主机,建立相关保存文件路径。打开调试软件运行A机程序后,测量步骤与B机相同,不再复述。5.3.4 手动操作导叶全关、全开时间测量(1) 将#6机调速器专用调试笔记本连至主机,建立相关保存文件路径;(2) 将电调柜面板上导叶控制方式旋钮旋至手动方式1s后松开至手动指示灯亮;(3) 在调试笔记本上运行调试软件Concept 2.6,打开B机程序文件中的drv_ctl文件夹后选择“online”、“Connecting”命令将B机程序连接至调速器PLC主机中。加入测量时间所需的程序段,添加 后的程序为VARPosition_CTL_Differ_t,R_Position_CTL_Differ_t,R_P,test_time : TON;END_VARtest_time(IN:=test_temp,PT:=t#50s);If Wicket_Position2.0 THEN test_temp:=1;fast_close_time:=test_time.ET;ELSE test_temp:=0;END_IF;(4) 点击菜单栏“online”选项“download changes”命令,将在线修改将程序下载到调速器主机中;(5) 在调试软件中打开参数变量窗口,将“fast_close_time”和“Wicket_Position”两个参数选进watch视窗中,便于读数。(6) 调出电调柜工控机界面的状态曲线窗口,在曲线上只勾选“导叶开度”参数,便于清晰观察导叶开度曲线的变化情况;(7) 由点检专业人员到164m #6机调柜处操作导叶操作把手,并派专人进行监护并观察导叶开度。现场确认导叶在全关位置后,电调柜处准备工作完成后,用对讲机通知机调柜处人员进行操作。确认可以操作后将导叶操作把手快速向开导叶方向旋转90度保持位置不变直至导叶开到全开位置后松手复位。(8) 电调柜处专业人员通过调试笔记本进行实时监测,“fast_close_time”的值稳定不变后,记录此时的数据即为手动操作导叶的全开时间;(9) 监视工控机触摸屏上曲线的变化,待导叶开度不再变化时,按下主机连接键盘上的 “PrtSc”键截屏,然后打开主机上画图程序,鼠标点击画图窗口菜单栏中的“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命令,将之前截屏的图片粘贴到当前画图窗口后再选择“另存为”命令,对文件重命名并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最后将保存的曲线名称记录下填入表格中;(10) 导叶手动全开时间测量完成后,电调柜人员用对讲机通知机调柜处人员将导叶一次性全关。现场操作人员将导叶操作把手向关的方向旋转90度直至关不动后松开复位;(11) 在等到调试笔记本watch视窗中的“fast_close_time”的值稳定不变后,记录此时的读数即为手动操作导叶的全关时间,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12) 监视电调柜面板上曲线的变化,等到导叶开度曲线中不再上升时,重复步骤(9)将曲线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曲线名称记录填入表格中。(13) 测量结束后,退出运行模式。在线修改恢复原程序并将其重新下载到PLC控制器中。附表:导叶操作时间测量名称全行程动作时间(s)最短关闭时间(s)拐点位置曲线名称A机导叶全开时间-A机导叶全关时间B机导叶全开时间-B机导叶全关时间手动操作导叶全开时间-手动操作导叶全关时间-6. 桨叶操作时间测量6.1 工作目的对桨叶开启和关闭的时间进行测量,掌握机组桨叶动作的时间,实现机组正常的开停机。6.2 注意事项6.2.1 落下机组进水闸门(或者未落下进尾水闸门时按下紧急停机按钮,并投入导叶液压锁锭);6.2.2 桨叶受油器及流道内无人工作;6.2.3 工作中加强监护,防止误碰误动设备;6.2.4 防止误修改参数。6.3 执行步骤6.3.1 连主用B机桨叶全开和全关时间测量(1)将#6机调速器专用调试笔记本连至主用PLC控制器,建立相关保存文件路径;(2)将电调柜面板上桨叶控制方式旋钮旋至自动方式至指示灯亮后松开;(3)在调试笔记本上运行调试软件Concept 2.6,打开B机程序工程文件中drv_ctl文件夹选择“online”、“Connecting”命令将B机程序连接至PLC控制器。加入测量时间所需的程序段,添加的程序为VARPosition_CTL_Differ_t,R_Position_CTL_Differ_t,R_P,test_time : TON;END_VARtest_time(IN:=test_temp,PT:=t#50s);If Runner_Position2.0 THEN test_temp:=1;fast_close_time:=test_time.ET;ELSE test_temp:=0;END_IF;并将原程序段R_Position_CTL_Differ := (Runner_Position(*Position_pid_test1*)Runner_combine_giv)*1.0;修改为Position_CTL_Differ := (Runner_PositionPosition_pid_test1(*Runner_combine_give*)*1.0;(4) 点击菜单栏“online”选项“download changes”命令,将在线修改的程序下载到控制器中;(5) 打开参数变量窗口,将“fast_close_time”和“Runner_Position”两个参数选进watch视窗中,便于读数。(6) 调出电调柜工控机状态曲线窗口界面,在曲线上只勾选“桨叶开度”参数,便于清晰观察桨叶开度曲线的变化情况;(7) 在调试软件主界面调出数变量窗口并找到“Position_pid_test1”参数,将参数值由0修改为100,按下“Enter”后,桨叶开度开始变化,等到“fast_close_time”的值稳定后,记录此时的读数即为连B机桨叶的全开时间; (8) 试验过程中监视电调柜面板上的指示灯,若发现桨叶切为手动方式,则在工控机触摸屏上复位故障信号后再切回自动方式;(9) 监视电调柜触摸屏上曲线的变化,等到桨叶开度曲线不再上升时,按下工控机连接键盘“PrtSc”键截屏,打开画图程序,点击画图窗口菜单栏中的“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命令,将截屏的图片粘贴到当前画图窗口,然后再选择“另存为”命令,对文件重命名并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最后将保存的曲线名称记录下填入表格中;(10)将工控机的界面恢复到曲线窗口状态,再将“Position_pid_test1”参数值设为0,按“Enter”后将导叶开度调整到0,记录“fast_close_time”稳定后的读数即为连B机的桨叶全关时间。 (11)监视工控机上曲线的变化,等到曲线中桨叶开度不再变化时,重复步骤(9)保存曲线,记录曲线名称。(12)测量结束后,退出运行模式。在线修改恢复原程序并重新下载到控制器中。6.3.2 连A机桨叶全开、全关时间测量将#6机调速器专用调试笔记本连至PLC控制器,建立相关保存文件路径。打开调试软件运行A机程序后,测量步骤与B机相同,不再复述。6.3.3 手动操作桨叶全关、全开时间测量(1)将#6机调速器专用调试笔记本连至主机,建立相关保存文件路径;(2)将电调柜面板上桨叶控制方式旋钮旋至手动方式1s后松开至手动指示灯亮;(3)在调试笔记本上打开调试软件,打开B机程序文件,找到drv_ctl文件夹打开后选择“online”、“Connecting”命令将程序连接至PLC控制器。加入测量时间所需的程序段,添加修改后的程序为VARPosition_CTL_Differ_t,R_Position_CTL_Differ_t,R_P,test_time : TON;END_VARtest_time(IN:=test_temp,PT:=t#50s);If Runner_Position2.0 THEN test_temp:=1;fast_close_time:=test_time.ET;ELSE test_temp:=0;END_IF;(4) 点击菜单栏“online”选项,选择“download changes”命令,将在线修改的程序下载到调速器控制器中;(5) 在调试软件中打开参数变量窗口,双击鼠标左键将“fast_close_time”和“Runner_Position”两个参数选进watch视窗中,便于读数。(6) 将电调柜的主机界面调到状态曲线窗口,在曲线上只勾选“桨叶叶开度”一个参数,便于清晰观察桨叶开度曲线的变化情况;(7) 由点检专业164m到#6机调柜现场操作桨叶,并派专人进行监护观察桨叶开度。在电调柜准备工作完成后用对讲机通知机调柜现场人员操作将桨叶全关。确认桨叶在全关位置后,将桨叶操作把手快速向开桨叶方向旋转90度保持不变直至桨叶开到全开位置后松手复位。(8) 电调柜的专业人员在调试笔记本watch视窗中的“fast_close_time”的值稳定不变后,记录此时的数值即为手动操作桨叶的全开时间;(9) 监视电调柜面板屏上曲线的变化。待曲线中桨叶开度不再变化时,按下工控机键盘上的 “PrtSc”键进行截屏,打开主机的画图程序,鼠标点击画图窗口菜单栏中的“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命令,将截屏的图片粘贴到当前画图窗口后再选择“另存为”命令,对文件重命名并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最后将保存的曲线名称记录下填入表格中;(10) 桨叶手动全开时间测量完成后,机调柜人员在得到通知后即可将桨叶一次性全关。现场操作将桨叶操作把手向关的方向旋动90度直至关到0后松开复位;(11) 电调柜处专业人员记录调试笔记本watch视窗中 “fast_close_time”稳定不变后的值,此时的读数即为手动操作导叶的全关时间,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12) 按照步骤(9)将曲线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记录曲线名称;(13) 测量结束后,退出运行模式。在线恢复修改前的程序并将其重新下载到主机中。附表:桨叶操作时间测量名称时间(s)曲线名称A机桨叶全开时间A机桨叶全关时间B机桨叶全开时间B机桨叶全关时间手动操作桨叶全开时间手动操作桨叶全关时间7. 导叶接力器位置反馈检查与调整7.1 工作目的 对导叶接力器行程线性度进行检查,检查接力器动作的准确度,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7.2 注意事项7.2.1 落下机组进水闸门;7.2.2 导叶接力器及流道内无人工作;7.2.3 工作中加强监护,防止误碰误动设备。7.3 执行步骤7.3.1 将fluke万用表分别接入端子X:42和X:52,用mA档分别测量导叶接力器两个位置反馈传感器到A 机和B机的反馈电流量。7.3.2 安排机械专业人员在144.3m层导叶接力器重锤侧用钢卷尺测量接力器的实际位置;7.3.3 将#6机调速器专用调试笔记本连至主用PLC控制器,建立相关保存文件路径,在工控机上调出导叶位置显示值;7.3.4 手动将电调柜面板上导叶控制方式旋钮旋至自动方式至自动指示灯亮后松开;7.3.5 运行调试笔记本上调试软件Concept 2.6,根据存储路径打开B机程序中drv_ctl文件夹后点击菜单栏“online”选项“Connecting”命令将程序连接到调速器PLC控制器,修改程序。将原程序段Position_CTL_Differ := (Wicket_Position(* Wicket_Position_test*)Positon_CTL_IN)*1.0;修改为Position_CTL_Differ := (Wicket_PositionWicket_Position_test(*Positon_CTL_IN*))*1.0;7.3.6 点击菜单栏“online”选项“download changes”命令,将在线修改的程序下载到PLC控制器中;7.3.7 用短导线将电调柜后的X:26端子与公共端短接,模拟一个开机令输入到调速器系统并确定CT端子X:28处于断开状态;7.3.8 在Concept软件界面鼠标点击“Open Reference Data Template”按钮,打开参数变量窗口并找到“Wicket_Position_test”参数,将参数值设定为0,待导叶开度为0时读数,调试笔记本电脑中的 “Wicket_Position”参数值即为主用B机中导叶开度,工控机触摸屏上显示的导叶开度为备用A 机中导叶开度,记录此时电流表、机调柜导叶开度表的读数。7.3.9 用对讲机通知144.3m专业人员现场测量导叶接力器实际位置,记录将测量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中。7.3.10试验过程密切观察电调柜面板上的指示灯,若发现导叶切为手动方式,则在工控机触摸屏上复位故障信号后再切回自动方式;7.3.11 手动修改“Wicket_Position_test”参数值,每隔10%的开度记录一次上述各数据,待导叶位置到100%后再从100%0%每隔10%的开度记录一次。7.3.12 将程序退出运行模式,在线修改恢复原程序并下载到PLC控制器中。取下万用表,恢复X:42,X:52端子接线;附表:导叶接力器位置反馈检查标准位置A机中导叶位置B机中导叶位置电流值X:41电流值X:51机调柜导叶位置显示()导叶接力器实际位置(mm)010203040506070809010090807060504030201008. 桨叶接力器位置反馈检查与调整8.1 工作目的对桨叶位置线性度进行检查,检查桨接力器动作的准确度,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8.2 注意事项8.2.1. 落下机组进水闸门;8.2.2. 桨叶接力器及流道内无人工作;8.2.3. 工作中加强监护,防止误碰误动设备。8.3 执行步骤8.3.1 将fluke787万用表和fluke87万用表分别串接入端子X:47和X:57,用mA档分别测量桨叶两个位置反馈传感器到A机和B机的反馈电流量;8.3.2 将调试笔记本连至PLC控制器,建立相关保存文件路径,在工控机上调出桨叶开度显示值;8.3.3 将电调柜面板上导叶控制方式旋钮旋至自动方式1s至自动指示灯亮后松开;8.3.4 在调试笔记本上运行调试软件Concept 2.6,打开B机程序中drv_ctl文件夹后点击菜单栏“online”选项,选择“Connecting”命令将程序连接到PLC控制器中,将程序段R_Position_CTL_Differ := (Runner_Position(*Position_pid_test1*)Runner_combine_give)*1.0;修改为Position_CTL_Differ := (Runner_PositionPosition_pid_test1(*Runner_combine_give*)*1.0; 8.3.5 点击菜单栏“online”选项“download changes”命令,将在线修改的程序下载到控制器中;8.3.6在Concept软件界面点击“Open Reference Data Template”按钮,打开参数变量窗口并找到“Position_pid_test1”参数,将参数值设定为100,待桨叶开度为100时读数,调试笔记本电脑中的“Runner_Position”参数值即为主用B机中导叶开度,工控机面板上显示的桨叶开度即为备用A机中的导叶开度,记录下此时各传感器反馈的电流值、A、B机显示的桨叶位置、调速器电机械柜前面板上表计显示的桨叶位置。8.3.7 试验过程中密切观察电调柜面板上的指示灯,若发现桨叶切为手动方式,则在工控机触摸屏上复位故障信号后再切回自动方式;8.3.8 手动修改“Position_pid_test1”参数值,每隔10%的开度记录一次上述各数据,待导叶位置到100%后再从100%0%每隔10%的开度记录一次;8.3.9将程序退出连接模式,在线修改恢复原程序并下载到PLC控制器中。取下万用表,恢复X:47,X:57端子接线;附表:桨叶位置检查标准位置A机中桨叶位置B机中桨叶位置电流值X:46电流值X:56机调柜桨叶位置显示()10090807060504030201001020304050607080901009. 动作紧停电磁阀及事故配压阀动作过程检查9.1 工作目的 检查动作紧停电磁阀及事故配压阀后紧急停机过程,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9.2 注意事项9.3.1 落下机组进水闸门;9.3.2 导叶接力器及流道内无人工作;9.3.3 工作中加强监护,防止误碰误动设备。9.3 执行步骤(1)将#6机调速器专用调试笔记本连至PLC控制器中,建立相关保存文件路径;(2)手动将电调柜面板上导叶控制方式旋钮旋至手动方式至手动指示灯亮后松开;(3) 在调试笔记本上运行调试软件,打开B机程序中drv_ctl文件夹后依次点击“online”、“connecting”命令将程序连接至调速器PLC控制器中。加入测量时间所需的程序段,修改后的程序为VARPosition_CTL_Differ_t,R_Position_CTL_Differ_t,R_P,test_time : TON;END_VARtest_time(IN:=test_temp,PT:=t#50s);If Wicket_Position2.0 THEN test_temp:=1;fast_close_time:=test_time.ET;ELSE test_temp:=0;END_IF;(4)点击菜单栏“online”选项,选择“download changes”命令,将在线修改程序下载到调速器PLC控制器中;(5)打开参数变量窗口,双击鼠标左键将“fast_close_time”和“Wicket_Position”两个参数选进watch视窗中,便于读数。(6)将工控机界面调到状态曲线窗口,在曲线上只勾选“导叶开度”参数,便于清晰观察导叶开度曲线的变化情况;(7)由点检专业人员到164m #6机调柜现场操作,并派专人监护,现场确认导叶在全开位置后,用对讲机告知电调柜处人员;(8)电调柜处准备工作完成后,用对讲机通知机调柜处人员进行操作。机调柜专业人员即可动作紧急停机电磁阀;(9)电调柜处专业人员通过调试笔记本电脑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导叶开度的变化范围。等到watch视窗中的“fast_close_time”的值稳定不变后,记录此时的读数即为紧停电磁阀操作导叶的关闭时间。(10)监视工控机面板上曲线的变化,待导叶开度曲线不再变化时,按下工控机键盘上的 “PrtSc”键进行截屏,然后打开工控机上的画图程序,鼠标点击画图窗口菜单栏中的“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命令,将之前截屏的图片粘贴到当前画图窗口后再选择“另存为”命令,对文件重命名并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记录保存的曲线名称;(11)动作紧停电磁阀过程测量完成后,由机调柜处人员现场复归紧停电磁阀,并手动将导叶开至全开位置。(12) 确认导叶全开后,机调柜处人员即到160.7m层管子廊道。在得到电调柜处的命令后,动作事故配压阀。(13) 按照动作紧停电磁阀时相同的方法,记录事故配压阀动作过程中各参数,并保存曲线;(14) 测量结束后,复归事故配压阀。将程序退出连接模式,在线修改恢复原程序并将其重新下载到PLC控制器中。附表:动作急停电磁阀及事故配压阀动作过程检查 时间导叶动作范围曲线名称动作紧停动作事故配压阀10. 引导阀零漂试验10.1 工作目的 检查引导阀阀芯的位置和导、桨叶开度的零漂情况,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10.2 注意事项10.2.1 落下机组进水闸门;10.2.2 导叶接力器及流道内无人工作;10.2.3 工作中加强监护,防止误碰误动设备。10.3 执行步骤10.3.1 在电调柜工控机上调出导、桨叶开度显示值,并安排专业人员观察导、桨叶开度显示值变化情况;10.3.2 由两名点检专业人员到机调柜现场调整引导阀,引导阀位于导、桨叶直线位移转换器的下端;10.3.3 打开机调柜门,用扳手松紧引导阀上阀芯的螺栓,微调引导阀上、下阀芯之间的距离,调整后锁紧螺栓。10.3.4 用对讲机通知电调柜处人员读数记录此时导、桨叶开度显示值和当前时间。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读数和时间,分析这段时间内导、桨叶开度值的零漂情况,核对零漂值是否符合要求;10.3.5 若导、桨叶开度值的零漂不符合要求,则重复步骤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