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_第1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_第2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_第3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_第4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国学特色实验学校三年规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儒家“仁爱”、“以天下为己任”等价值取向为核心,兼容并包优秀的多元文化,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归宿。通过创建国学特色学校活动,促使儿童形成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气质,培养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内涵、科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国学浸润生命,经典成就人生”的学校特色文化。二、组织机构成立李集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会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国学与教育研究活动。组 长:王万平副组长:赵善学 蔡永之成 员:张辉 王宏 张志刚 张亚 王亮 李青 仲云 李晓莉 李迎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 语文教师三、组织方式全校教师全员参与,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其它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各国学兴趣小组全面开花的学校国学教育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编撰国学校本课程中华经典,纳入学校授课计划。以综合实践课为主战场,辅以每天晨会前,每节语文课前等有限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首先创建五种课堂教学模式:诵读感悟积累践行;诵读交流提炼;知悟行;激趣诵读领悟拓展;诵读明理集粹诵读。一方面加强理论上的探索和构建,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一方面注重实践的印证和操作。语文科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个模式进行探研和实践,教科室、教导处要做好模式的论证和规范。其次,构建若干种国学兴趣小组活动模式:国学体育(太极拳、武术)、国学美术(国画、书法)、国学音乐(古筝或二胡)、国学民俗(剪纸或茶道)、国学戏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等适合学生演唱的曲目,如:花木兰从军、中状元、对花等)同时开展好传统的国学经典诗文诵读赛活动。四、研究内容(一)环境创设1、自然环境:创设积极有价值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环境。(新校区)(1)、教学楼上:“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八个大字彰显学校特色。(2)、入校主干道两旁:“中华古代文化名人像”(如孔子、孟子、庄子、老子、朱熹等)若干。名人像底部或后面书写名人简介及其名言或名句。(3)、校园东面围墙上书写唐诗宋词经典篇。此文化单元取名曰“诗路花语”。(4)、校园南、北、西三面围墙及教学楼墙壁上:以不同的字体书写国学经典片段(内容有待精心删选,书写量要适度。)(5)、花园:以汉画像石为围栏,上面刻诗、词名句及与内容相关的图画。(6)、办公室及教室内悬挂能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内容(如出自论语或其他国学经典的句子。)(7)、人工开挖一条南北向横贯校园的小河,河上修建几座各具特色、能彰显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仁爱”、“以天下为己任”等思想)的石桥,小河两旁种植垂柳、青竹;在小河的尽头开挖一个小池塘,池塘内栽种荷花,并在池塘上营造几座造型别致的小亭,亭子的栏杆以及小亭顶部绘上古代著名爱国人物(如岳飞、文天祥、辛弃疾、陆游、林则徐等)画像、名言或名作。(8)、小道两旁散布大小不一假山石若干,在其上以不同的字体书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八个汉字。(9)、建设国学典籍图书室,供师生学习、阅览。2、人文环境加强师德建设,营造校内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文化熏陶,养成教师儒雅风范。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长期积淀形成风气。决不可操之过急。(二)、校本课程1、开发教材 我校教科室将组织教师自己编制教材华夏经典作为校本教材。内容上各年级各有侧重点:小学一年级,主诵篇目为三字经,辅诵篇目为古诗 10 首、赏读 10 首(分上下学期,以下同);二年级主诵篇目为弟子规,辅诵篇目为古诗 10首、赏读 10 首;三年级主诵篇目为幼学琼林,辅诵篇目为古诗、经典名句10 篇,赏读10首;四年级主诵篇目为增广贤文,辅诵篇目为古诗、经典名句10 篇,赏读10篇;五年级主诵篇目为千字文,辅诵篇目为古诗、经典名句10 篇,赏读10篇;六年级主要诵读篇目为论语,辅诵古诗、经典名句10 篇,赏读10篇。2、开设课程 以地方课程为阵地,开设经典诵读课,让“国学”走进课堂。在课堂上,熟读乃至背诵一些经典诗文,熟记一些名言警句,让孩子们在背中求思,思中求进。3、有关诵读活动的具体举措1、每天利用晨会前(7:407:50)进行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2、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3、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4、每天课间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5、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教育特色。6、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7、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8、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会”、“亲子诵读活动”、“诵读擂台赛”、“情景剧表演”等。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9、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要求所有语文教师、青年教师参加诵读活动,学校于期中前后举行青年教师国学诵读比赛。10“讲一讲”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讲故事比赛。让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等经典小故事,使学生受到熏陶。 11“演一演”活动。将经典故事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又使学生接受了“经典”的教育。每学年学校开展一次“咏读传世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12、创建图书角 力争今年在每个教室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图书角,采取学生管理,学生集书教师指导的方式汇成班级图书角,用这个阵地开展国学教育。 (三)、特色打造成立各类国学兴趣小组:1国学体育(太极拳、武术)。兴趣小组负责人:仲云、王亮2国学美术(国画、书法)。兴趣小组负责人:张亚3国学音乐(古筝或二胡)。兴趣小组负责人:李青4国学民俗(剪纸或茶道)。兴趣小组负责人:曾令群5国学戏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等适合学生演唱的曲目,如:花木兰从军、中状元、对花等)兴趣小组负责人:杨梅6同时开展好传统的国学经典诗文诵读小组及比赛活动。兴趣小组负责人:李晓莉 李仙梅 王宁等(四)、儿童阅读包括经典选编、阅读心理的研究以及阅读指导等。五、实施途径(一)加大国学师资培训力度本学期及今后三年内,学校将根据具体需要,结合教师的特长,分期分批选派若干名优秀教师,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专项培训。通过培训,形成文化传承的专业团队,通过培训,打造一批儒雅之师。为我校实施“国学与教育”研究活动铺平道路并指明方向。(二)、课题研究把国学与教育课题进行分解,成立相关子课题。选择事业心强,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承担各项子课题并进行研究。子课题如下:学校环境设计(课题承担人:张辉)校本课程的设计 (课题承担人:张辉)学校特色与学生特长发展(该子课题承担人:李丽)经典文选与儿童阅读(该子课题承担人:房娟)不同年龄段儿童阅读心理(该子课题承担人:李晓莉)(三)营造书香校园三年规划弘扬国学精粹 打造书香校园 睢宁县李集中心小学营造书香校园师生阅读三年规划一、基本情况 睢宁县李集中心小学自1928年建校以来,已历经风雨,度过了漫长的80余年。在这80余年中,李集小学集“小南京”之精华,以“小南京”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不断地发展壮大,不仅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人才,并且以优良的校风,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绩蜚声泗、灵、睢三县,成为本地教育界的一面旗帜。这里浓厚的治学育人氛围,是教师修炼内功、提高个人魅力,学生砺志求学的好地方。近几年来,我校更是意气风发,一路披金夺银,高奏凯歌!教育教学各领域百花齐放,捷报频传!自2003年以来,“徐州市实验小学”、“徐州市模范小学”、“徐州市体育传统学校”、“绿色学校”、“睢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一个个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在教育迈入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由于生源紧缩,办学成本过高,硬件设施陈旧、滞后等原因,我们李集中心小学在教育发展进程中,面临巨大挑战。我们必须抢抓发展新机遇,以研究“国学与教育”课题为契机,团结务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弘扬国学精粹,牢固树立“校风为上、质量立校、科学发展、和谐办学、彰显特色”的理念,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书香强校”之路,为把我校办成农村中心小学的典范而不懈奋斗。 二、背景分析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学校科学、和谐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科学和谐理念,引领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2)执行新义务教育法,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睢宁县教育局关于创建学校特色若干意见等精神的要求,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3)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浓厚良好的读书氛围,促进学校“四风”(作风、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促进优美和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4)我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他们全面、科学、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三、目的意义 (1)书是师生进步的阶梯,是师生重要的精神食粮。朱永新教授曾掷地有声地讲过这样一些有关读书的话:“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取决于这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取决于阅读力量。”“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事实证明,精神发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阅读。”“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国际阅读学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阅读,应当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可以改变一所学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阅读不能改变一个人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宽度,它能使一个人精神发育更完美、气质更高雅。 (2)对教师而言,读书是天经地义之事,它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师德水平的重要选择。我们要努力创造“学习型”团队,培养教师的读书习惯,增强人文修养,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育人水平,形成“全员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让教师成为“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的先锋”,成为学生阅读的“领跑人”。 (3)对学生而言,促进“精神发育”,培养优良品德,提高学习能力,丰富闲暇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通过读书培养学生的宽容、合作、自律、自强、感恩、执着、爱心、信心、耐心与恒心,不断引领学生精神健康成长。 (4)对学校而言,大兴“勤学、好学、乐学”之风,打造“书香校园”,营造浓郁的“热爱学习、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的读书氛围,既是落实“书香强校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化学校办学特色的有益探索;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措施,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大举措;既是改进学校德育模式的具体举措,更是丰富学校人文底蕴、落实“校风为上,质量立校、科学发展、和谐办学、彰显特色”办学指导思想,提高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需要。 (5)对社会而言,我们相信,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读书,诵读经典,必将促进一个人的“精神发育与心灵成长”。无疑,这既有利于一个民族的成长壮大,有利于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也必将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进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四、三年规划预期目标 (一)第一学年 1、修改教师考核方案、班主任考核方案等部分条款,在政策上向“打造书香校园”倾斜,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优良的作风、教风、学风、校风。 2、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精心设计墙体文化,在办公室、教室、走廊、图书室、花坛等处张贴人文化的警示语、名人名言、读书格言警句,让每面墙壁飘起书香;建设好图书馆、阅览室、图书角;利用校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校园网等营造“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读书环境。 3、传承新中优良办学传统,主动更新校园文化发展模式,开设“李小讲坛”,定期开展各类主题读书活动,开展不同群体之间的读书交流,记录师生读书轨迹,记取读书心得,进而不断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与热情。 4、初步完成李小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创建校园网,筹办学校文学社,要求本校广大师生踊跃投稿,每两个月出一期蓓蕾,校刊内容以师生创作的古典诗词为主,现代文学作品为辅。制定“书香强校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即“国学与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二)第二学年 1、总结上一学年打造“书香校园”工作中的得失,弥补不足之处。 2、打造“书香校园”成效初步显现,学校各项读书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实效化;进一步办好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室(角);校园书香气氛进一步浓郁,师生们“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3、“书香强校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各项子课题进一步实施、论证。 (三)第三学年 打造“书香校园”成效明显,通过精心设计、整改,校园面貌有较大改观,校园自然景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加上特色性的标志牌、人文化的警示语、内涵式的文化宣传形式,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国学的引导和熏陶;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读书活动设计具有普遍参与性、高雅性、益智性、实效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学校教育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学校声望进一步提高,基本营造一个“人人爱读书、人人乐读书、人人善读书”的良好氛围,成为县内外一所有较大辐射力和影响力的“书香型”学校,为创办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农村特色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书香强校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课题结题,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五、实践操作 在打造“书香校园”过程中,我们将突出“十结合”:打造“书香校园”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打造“书香校园”与养成教育相结合;打造“书香校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打造“书香校园”与营造书香氛围相结合;打造“书香校园”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能力相结合;打造“书香校园”与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打造“书香校园”与加强身心健康教育相结合;打造“书香校园”与加强乡土教育相结合;打造“书香校园”与校本培训、课题实验研究相结合;打造“书香校园”与加强国学精粹熏陶相结合。 口号:让读书成为习惯,以书香育心香;师生共成长,书香溢校园。 组织原则:教导处、教科室、少先队分工协作,齐抓共管。 工作思路:教师带头,学生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家校共勉。 实施要求: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 (一)打造“书香校园”之一:开展多元读书活动。 1、教师读书系列 (1)打造书香校园班子篇(资治通鉴、史记等有助于提高管理能力的国学精粹)“读书先锋队”活动。突出班子、党员在读书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一个班子(党员)就是一面读书旗帜”的良好氛围。 (2)打造书香校园教研组篇“读书研讨”活动。突出读书活动的导向性、研究性、实效性。诸如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如何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如何尊重阅读主体,倡导个性化阅读?如何协调读书与课堂有效教学的关系?如何把握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如何培养自学能力?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在阅读中研究,在研究中阅读,在研读中提升。 (3)打造书香校园群团篇“读书沙龙”活动。突出读书活动的群众性,努力营造校园读书的氛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大力表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优秀事迹。 (4)建立“教师读书活动”的相关激励、考评制度与配套措施。 好书推荐。制定教师个人读书计划;每学期为教师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35本(以论语、大学、诗经、唐诗宋词等能陶冶教师情操、养成教师中国所特有的儒雅气质的国学精粹为主。);开展好“同读一本书”和“个性化读书”活动。 主题读书活动。即在一段时间内,确定一个主题,选择相关书目,有目的地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成果交流展示。如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沙龙,读书情况汇总公布等。 表彰奖励。拟建立“一补二评三赠”机制。一是补助教师报刊征订费;二是评比“书香教师”;三是向优秀教师赠送图书。 寒暑假读书活动。利用这段时间,静下心来读书,读些与教育有关的国学精粹(如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精粹。),这既是专业成长的需要,也应该是我们追求和引领的一种时尚。从中,我们一边享受着读书的快乐,品尝着著作中所“散发”出来的永恒魅力,一边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教育教学。当然,老师们不妨仿效古人那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作些读书笔记,谈点读书感想,写点读书心得。 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论一主题”、“同过读书节”活动。 建立“师生读书日”制度。每月集中半天时间,什么课都不上,只上“读书课”,以大力营造校园读书的氛围。 待学校条件成熟,构建教师读书网络平台。在校园网上开辟“书香校园”专栏,设置“读书论坛”,鼓励教师发帖与跟贴,建写教育博客。同时与有关的读书网站、知名网络图书馆建立链接,为交流读书心得与开展网络阅读提供便利。“书香校园”专栏拟设置相应子栏目:读书笔记展览、好书推荐、读书心得交流等。 进一步确立“大教育大阅读”观,打通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沟通、交流和拓展渠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如百家姓、千字文、唐诗宋词等,切实做好导读工作。 2、学生读书系列 1、开发教材 我校教科室将组织教师自己编制教材华夏经典作为校本教材。内容上各年级各有侧重点:小学一年级,主诵篇目为三字经,辅诵篇目为古诗 20 首、童谣 10 首(分上下学期,以下同);二年级主诵篇目为弟子规,辅诵篇目为古诗 20首、童谣 10 首;三年级主诵篇目为幼学琼林、百家姓,辅诵篇目为古诗 30 首;四年级主诵篇目为增广贤文,辅诵篇目为古诗 20 首、宋词小令 10 首;五年级主诵篇目为千字文,辅诵篇目为古诗 15 首、宋词 10 首、元曲 5 首;六年级主要诵读篇目为论语,辅诵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以地方课程为阵地,开设经典诵读课,让“国学”走进课堂。在课堂上,熟读乃至背诵一些经典诗文,熟记一些名言警句,让孩子们在背中求思,思中求进。2、有关诵读活动的具体举措a、每天利用晨会前(7:407:50)进行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b、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c、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d、每天课间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e、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教育特色。f、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g、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h、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会”、“亲子诵读活动”、“诵读擂台赛”、“情景剧表演”等。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i、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要求所有语文教师、青年教师参加诵读活动,学校于期中前后举行青年教师国学诵读比赛。j“讲一讲”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讲故事比赛。让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等经典小故事,使学生受到熏陶。 k“演一演”活动。将经典故事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又使学生接受了“经典”的教育。每学年学校开展一次“咏读传世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l、创建图书角 我们学校今年在每个教室建立了一个高质量的图书角,采取学生管理,学生集书教师指导的方式汇成了班级图书角,用这个阵地开展国学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M、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子午书简”、“电视诗歌散文”等栏目,并开展诗文诵读活动。 n、开展“每月一星(阅读之星)”推荐、表彰活动。原则上每周每班推荐一人,在升旗仪式上予以通报表彰。 o、努力创设条件,开展读书社团活动。成立读书协会、文学社,小记者站、兴趣小组,培养各式读书人才,丰富活动内容。同时,加强教育宣传,扩大其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影响力,使其成为打造“书香校园”的一支生力军。P、做好“学生读书笔记”,并做好相关检查与评比记录。Q、开展“书香班级”的申报、评比和表彰工作。每学期评比一次。凡获得“书香班级”荣誉称号的班级予以奖励(以赠书为主),并授予锦旗。班主任也适当予以奖励。(“书香班级”评比办法另列) 3、开展校级“读书考级”活动。考级标准拟从读书数量与质量两方面确定四个评价指标: 每位学生每学期应制订一份读书计划。读书数量要求,分低、中、高三个阶段,按照新课标或有关规定中相关“课外阅读量”而定。 读书质量要求,拟以读书笔记、读书类别、读书讲座以及优秀习作发表三个指标评估。至于考级命名方式的确定,避免简单化,注重导向性、实效性、趣味性的统一。(拟一学年一定) 3、家庭读书系列 (1)开展“亲子读书”活动,将家庭引入到“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行列中来。“亲子读书”活动基本要求如下: 孩子在家时(尤其是寒暑假),父母应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读物(以校编校本教材为主,时间不少于30分钟),按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形式不限,篇幅不限,篇数要求不宜过多,具体由家长确定),请家长如实填写“亲子读书”活动登记表,并签字。 要求定期(如每月一次)带孩子到有关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参加读书、购书活动。 平时能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有条件的家庭,可开展“网络读书”、“家庭读书沙龙”等活动。 (2)辅助措施。 印发打造书香校园告家长书,进行宣传发动。 围绕“书香校园”目标,开展送家教知识下乡(进村),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主题家访等活动。 开展“书香家庭”的推荐评比与表彰活动。 注意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其成为打造“书香校园”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二)打造“书香校园”之二:做好 “书香强校学校文化建设”课题研究。 学校工作的本质培养人。我们通过传承新中文化,构建一种“先进、科学、人本”的学校文化观并最终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动态化的文化育人网络。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宗旨、品格、风格、办学理念的综合体,是学校的价值取向、发展取向的核心体现。我们将努力争取“书香强校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即“国学与教育”)课题立项并予以科学实施。学校将通过课题研究,利用校本课程教材华夏经典,结合丰厚的校园文化,积极探索一种适合学校科学、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营造具有山区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 (三)打造“书香校园”之三:营造读书环境,丰厚读书成果。 1、物质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合理规划校园建设,因地制宜进行校园环境的整治,改善校园环境,力求校园环境“五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文化、中国化),精心创设人文景观,努力建设好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多功能教室,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读书资源,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接受官方(及企事业、民间等)团体、个人捐助,倡导家庭和学校、社会共建共享,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创造条件做好“师生阅览室”读书活动的图书准备工作。 3、采取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的办法,建好班级图书室(角),成立跳蚤书市,不断扩充数量,逐步完善管理,发挥其补充作用,解决学校馆室场地限制、图书管理人员缺乏、学校藏书不够的困难,让图书“飘流”起来。 4、倡导学校教师建设好“家庭图书室(角)”。征订报刊杂志,购置经典书籍,让浓浓书香的芬芳弥漫在每一个教师宿舍! 5、倡导学校家长建设好“家庭图书室(角)”,努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为丰厚人生底蕴奠定学识基础。 六、保障措施 落实举措指导思想: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分工协作,统筹兼顾,齐抓共管。 1、组织机构: (1) 成立李集中心小学学打造“书香校园”领导小组 组长:蔡永之 副组长:张辉 成员:梁邦文、王宏、张志刚、袁媛及各班主任。 (2)主要执行部门:教务处、教科室、少先队及各班级 (3)服务保障处室:总务处 2、三个读书组织机构职能分解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读书先锋队”活动,具体由蔡永之同志负责实施;“读书研讨”活动,具体由教务处负责实施;“读书沙龙”活动,具体由张辉牵头,协同各群团组织负责实施。 3、三个系列读书活动职能分解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教师系列读书活动”由党、政、少先队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和“家庭系列读书活动”由教务处、教科室、少先队联合负责,具体组织开展学生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读书活动。 4、建立检查考评和表彰奖励机制 (1)值日领导、值日老师每天对“晨读”、“夕读”和“读书课”等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2)书香班级申报、验收与表彰机制。 (3)“书香教师”评比机制(定期与不定期结合)。 (4)书香家庭申报、推荐与表彰机制。 (5)“每月一星”推荐表彰机制。 (6)向教育局、乡镇政府和联系单位等争取专项资金,成立新村中学打造“书香校园”基金会,以兑现相应表彰奖励。 睢宁县李集中心小学 张辉 2011-3-10他身背三角架,手拎仪器箱,每天起早贪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晚上记录复核到深夜geographic location Yibin city is located in beautiful rich of abundance-Sichuan basin South margin, is located in n 103 39 -105 20 , latitude 27 49 -29 16 Zhijian; Yibin East and, Luzhou city, adjacent; North and zigong city development 12th a five years planning platform for into Yu city inter track network planning ( 2011-2030) national and place of related planning, and policy Yibin City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Yibin city ease city hold blocking special planning Yibin city related tablets district control sex detailed planning Yibin city public traffic development planning Yibin city land using general planning Yibin city industrial concentrated district layout planning 1.4 planning background Yibin city in sands River, 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