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喻、反复、拟人、借代、通感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反语,诗歌常用修辞手法,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08高考回眸【四川卷】,【答案】(4分)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07高考回眸,12、阅读下面诗句,然后回答问题。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崇光:美艳的光彩。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将花比作美人,深夜怕花睡去,点上红烛去欣赏芳容,表达对海棠花的无限喜爱之情。,【重庆卷】,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凉月如眉挂柳湾”: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日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越中山色镜中看”: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也衬托出月光的明洁。,比喻突出事物特征,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比拟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更富有情趣。,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抒写愁情?,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愁绪当作有重量有形体的物来写,看似不合逻辑,实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之重。,3.双关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西洲曲【南朝乐府】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题【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莲青(怜、情),晴晴(情),丝思,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一语双关,通过这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抒情主人公的迷惘、眷恋、忐忑不安、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掳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元夕),丝竹,鞍马,杜康,暗香,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6.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能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7、对比把相对相反的两个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使双方特点更加鲜明。,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运用对比的的方法,通过陶者和富家的鲜明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8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双调蟾宫曲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9.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使用反问句式,直抒傲岸不屈的人格操守,情感激越强烈。,10.通感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交融起来.,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诗中写听笛,用什么手法写的?请具体分析。,通感:诗人把听觉美的特征表现为与之相通的视觉美的特征,将听觉形象的笛声转化为视觉形象的梅花。由梅花飘洒似的笛声的听觉之美引出梅花的视觉之美。,客思【贾岛】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独言独语月明里,惊觉眠童与宿禽。,本诗写法独特。首句用通感修辞写所闻。将属于听觉的“促织声”用视觉形象的“针”来描述,突出声声鸣叫给自己内心带来的刺痛之觉,从而突出了客思之痛,可谓婉曲而深刻。,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此句之妙。,本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红”以颜色分别借代“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把自己对春光易逝的感伤之情和青春将逝的烦恼与苦闷,通过暮春雨后的景物变化表现了出来,生动形象,新鲜奇特。,12、借代,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写自己和友人别离后的孤寂飘零,从而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06高考真题演练【安徽卷】,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运用拟人手法,“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全诗欲扬先抑,寄托了义山的无限感慨,自伤时光飞逝,而自己却无报国之门,郁郁不得志。,练习巩固,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借景抒情是古代诗歌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全篇写景,但惜别之情充溢其间。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是如何表现惜别之情的?,诗歌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情惜别之情。(2分)(手法)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描摹)用“柳条藤蔓”将“离情”系住,表面写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作用)实际上表现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黄莺的“频啼”,更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2分),练习巩固,课堂综合提升训练,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相同即可)(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绝句(其一)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1)诗中_二字是全诗之纲,概括地说明了诗人_的心情。(客愁饱受乱离客居他乡的郁愁心绪)(2)此诗在情与景表现方面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作简要分析。(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见花开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1)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前两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