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梳理训练(4)桃花源记.ppt_第1页
2016届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梳理训练(4)桃花源记.ppt_第2页
2016届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梳理训练(4)桃花源记.ppt_第3页
2016届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梳理训练(4)桃花源记.ppt_第4页
2016届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梳理训练(4)桃花源记.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篇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关于作者: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五柳先生传等。,要,邀,邀请,宽阔明亮,交错相通,妻子和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要说,(更)不必说,不值得,动词,舍弃,名词,房屋,动词,寻找,副词,随即,不久,动词,做标记,名词,标记,出去,拿出,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走到的尽头。,消失。,向前。,沿着,完,没有了,仅,通过,类,整齐的样子,全,都,快乐的,详细,都,又,请,邀请,离开,告诉,后面省略“渔人”,找到,沿、顺着,从前的、旧的,到了,等到,拜见,以前,从前,终于,随即,不久,计划,渡口,动词,作为,介词,对,向,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桃花源人所问之事,代词,自己的,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后,表示状态,可译为“的样子”,助词,无实际意义,不译,竟,连词,和,7重点句子翻译(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数百步内桃树沿岸生长,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2)(2015锦州)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约似有光亮。(3)(2015青海)初极狭,才通人。(洞口)开始很狭窄,只能通过一个人。(4)(2015济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致,有肥沃的田野、美丽的池塘、桑园、竹林之类。(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村里的人)见到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8)(2015济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个人(渔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知道)的事,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中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1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1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太守立即派人随他前往,寻找从前所做的标记。三、文意理解与探究1(2015辽阳模拟)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发现桃花源_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_2(2015丹东模拟)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美景?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场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3(2013梅州)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4(2015辽阳模拟)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中的人不愿意与外界有过多接触,希望可以保持平静的生活;设置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5(2015鞍山模拟)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6(2013曲靖)“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此”是代词,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归途中做标记的事。7(2015大连模拟)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的美好生活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示例:美丽富足、和平安定、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8(2015阜新模拟)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9(2012福建三明)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愿望。,10(2013北海)桃花源记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其实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都有自己向往的“桃花源”,请简要说说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示例一:没有强权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