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德国文学的.ppt_第1页
第二节---德国文学的.ppt_第2页
第二节---德国文学的.ppt_第3页
第二节---德国文学的.ppt_第4页
第二节---德国文学的.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歌德及其创作概述,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1、早期生活与创作,1749.8.28,歌德生于法兰克福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1765-1771:在大学攻读法律、哲学和文学著作,开始创作。歌德的早期创作深受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抒情诗五月之歌、野玫瑰、欢迎与离别;历史剧葛兹封伯利欣根、诗剧普罗米修斯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五月之歌,自然多明媚,向我照耀!太阳多辉煌!原野合笑!千枝复万枝,百花怒放,在灌木林中,万籁俱唱。,人人的胸中快乐高兴,哦,大地,太阳!幸福,欢欣!哦,爱啊,爱啊,灿烂如金,你仿佛朝云飘浮山顶!,你欣然祝福膏田沃野,花香馥郁的大千世界。啊,姑娘,姑娘,我多爱你!你眼光炯炯,你多爱我!,像云雀喜爱凌空高唱,像朝花喜爱天香芬芳,我这样爱你,热血沸腾,你给我勇气、喜悦、青春,,使我唱新歌,翩翩起舞,愿你永爱我,永远幸福!,欢会和离别,“我的心在跳,赶快上马!/想到就做到,毫不踌躇。/黄昏已摇得大地睡下,/群山全都挂起了夜幕。/橡树已经披上了雾衣,/仿佛岿然屹立的巨人,/黑暗从灌木林中窥视,/张着无数黑色的眼睛”,少年维特之烦恼,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在世界上产生过广泛影响,有人说它使德国文学走向了世界,马克思说它“建立了一个伟大的批判的功绩”。维特是市民出身的有理想、有才华,不满现实的知识青年形象。他的人生悲剧表现为仕途失意和情感失意。前者体现了政治理想的幻灭;后者体现了生活理想的幻灭。他的自杀,说明当时德国现实对美好理想的扼杀。小说一方面鞭挞了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观念,另一方面歌颂了大自然、天才和纯朴的儿童。全书充满了狂飙突进的精神。小说情感充溢细腻,哀婉缠绵,写法上接近感伤主义,其写情写景的优美文笔使作品吸引了众多的读者。,2、中期生活与创作,1775-1785:到魏玛公国任枢密顾问和首相。停止创作。1786年意大利旅行。摆脱政务,研究美学,重新投身文学创作。中期创作受古代艺术和“三一律”影响。代表作是三个剧本:伊非格尼在陀里斯岛上、哀格蒙特和托尔夸托塔索。,缇士拜恩的画“歌德在意大利”,伊非格尼在陀里斯岛上与莱辛的智者纳旦、席勒的堂卡洛斯一起被称为德国文学史上三部表现人道主义最为突出的剧本。,哀格蒙特,描写哀格蒙特伯爵领导尼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斗争,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作品部分保留了狂飙突进时期的战斗激情,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明显下降了,哀格蒙特主张以“勤恳工作,安分守己”的温和手段来实现人民的解放。这标志着歌德从“狂飙突进”过渡到古典主义,成了古典主义的囚徒。,托尔夸托塔索,剧作于1789年完成,该剧以16世纪意大利诗人塔索的身世为题材,写他从一个敢于揭露宫廷腐败生活的反抗者变成一个自我克制,安于现状的庸人。并通过塔索在宫廷生活中的遭遇,表达了歌德自己在魏玛宫廷的苦闷和矛盾心情。歌德曾形容此剧为他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3、晚期生活与创作,1794年,歌德在耶拿结识了席勒,从此开始了相互合作的十年(17941805)长篇小说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1796)、叙事长诗赫尔曼与窦绿苔(1797)以及浮士德第一部(1805)等。晚期创作成果丰硕:长篇小说亲和力(1809),自传性作品诗与真(18001814)、意大利游记(18161817),诗集西东合集(1819)、小说维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18211829),和诗剧浮士德第二部(1831)。1832.3.22去世,享年83岁。,维廉迈斯特,包括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是在歌德全部创作中地位仅次于浮士德的重要作品。维廉迈斯特是德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教育小说”。,学习时代,市民青年维廉迈斯特为摆脱狭隘鄙陋的环境,从富裕的家庭出走,去追求高尚的理想,最终成为一个所谓完整的人。主题思想:在人生旅途上的所有遭遇、经历,不管是成功或者失败,欢乐或者痛苦,无不对人的修养和成长发生影响和作用,在人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特别是人与之间发生的种种关系,正面的如亲情、友谊、爱情,反面的如敌人、欺骗、倾轧也好,都能帮助人认识自身认识他人,都是促使人成长成熟的因素。,漫游时代,歌德探索了未来社会的远景,尤其是青年的教育问题。小说里创造了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乌托邦式的教育区,从而阐释了他的教育主张。,赫尔曼与窦绿苔,被恩格斯称为“市民的牧歌”,有意美化鄙俗的小市民生活,渲染战争恐怖,否定暴力革命。,亲合力,亲合力就其寓意和审美角度而言是歌德最优秀的小说,它体现了歌德对自然、人生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敏锐、最深刻的洞察和智慧。亲合力首先没有了狂飙突进时代显露的激情和呐喊,也不再追求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统一,取而代之的是智者的从容,是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深邃的探询。,对歌德的评价,1、伟大的诗人2、伟大的学者3、伟大的情人4、渺小的政客,1、伟大的诗人,歌德的一生为德国和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创作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达到了惊人的高度。,2、伟大的学者,在地质学、生物学、解剖学、物理学以及天文学上,都有重要的研究或发现。,3、伟大的情人,人称“多情种子”,一生经历了十几次恋爱:小饭馆老板的女儿凯特卿、乡村牧师的女儿弗里德里卡、夏绿蒂布冯、富商之女丽莉、夏绿蒂冯施太因夫人、制花女工克里斯蒂安、61岁时爱上了20岁的少女贝蒂娜、74岁时爱上了19岁的少女乌丽莉卡,4、渺小的政客,1775年秋,歌德接受卡尔奥古斯都的邀请,来到魏玛公国做枢密顾问,后被任命为内阁首相。他企图依靠“开明君主”进行一些进步改革。但是改革引起的尖锐矛盾,使他不得不向他所厌恶的环境退让、妥协。,歌德一生充满矛盾,恩格斯说:“他心中经常发生着天才诗人与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旧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二浮士德分析,浮士德创作历时60年,贯串歌德的整个创作活动。初稿叫原浮士德写于17731775年。17881790年,他把原浮士德作删改,1790年秋以浮士德片断发表。17971806年,完成浮士德第一部。17971832年,诗人逝世前几个月最后完成浮士德的写作。,(一)、题材来源民间传说(二)、基本情节:一幕序曲、两场赌赛、终身追求、五个悲剧,两场赌赛,第一场赌赛指天帝与梅非斯特订约,其本质是关于人性善恶的哲学论辩和试炼;第二场赌赛指梅非斯特与浮士德订约,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渴望变革现实的愿望。,五个悲剧的寓意,(1)知识悲剧:学界泰斗浮士德,陷人精神危机。他把堆满房子里的书籍,称为“一箱臭垃圾,一屋子破烂”。追寻精神永恒的书斋生活限制人的机体活动,扼杀人性的自然要求。纵然把人类的精神财富都“聚敛于自己的身上”,生命又有什么意义?A、体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是人文主义者渴望走出精神牢笼,恢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亲密联系的理想写照。B、隐喻了任何一个精神探索者求“知行合一”理想境界的愿望。,(2)生活悲剧,表现资产阶级(或所有精神探索者)的两面性:理性与情感、精神性与世俗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方面耽于感官享受,另一方面又努力自拔,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同时,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放纵行为。,(3)政治悲剧,A、表现启蒙主义者企图依靠君主改良现实的迷梦的破产;表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以及在政治上的无权地位。B、说明在强大的国家机器中,个人力量微不足道。,(4)美的悲剧,寓意1:表现歌德“艺术改良”理想的幻灭,欧福良是其理想的化身,即古典美与现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但因这种理想远远超越德国现实而毁灭。海伦代表古典美,她的消失意味着现代人的刻板复古,只能借到形式,不能得其精髓。寓意2:宁静、和谐的古典美的精神,不能挽救浮躁、动荡的现代人的灵魂。因为现代人只能生活在现代。,(5)事业悲剧,表现浮士德“改造自然”造福人民的社会理想的幻灭。说明这种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理想,在当时的德国,只能是一种美妙的幻觉。,(三)、主题探析,1、哲学层次(1)对人性善恶的哲学思考首先,人性的善(天帝、浮士德)与恶(梅非斯特)互相依存,构成辨证统一体其次,具体的人性,善中有恶(浮士德),恶中有善(梅非斯特),是善恶一元的合金:浮士德是一个矛盾体,充满了灵与肉、进取与沉沦、崇高与卑俗的对立冲突;梅非斯特之“作恶造善”也构成完整人性的两面,是善与恶的辨证统一体。浮士德灵魂得救的结局,体现了人性正面力量的胜利。“我是那力量的一部分,它永远愿望恶而永远创造了善”,(2)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寻。浮士德的五个悲剧代表人生的五大欲望:求知欲、情欲、权力欲、审美欲和自我实现欲。追求的幻灭(悲剧意义),其一表明理想的高不可及;其二表明求索者的有限能力与追求目标的不可穷尽之间的矛盾。,2、社会层次浮士德一生五个阶段的精神探索,浓缩了资产阶级300年来的精神发展史。形象地再现了上升中的资产阶级,如何走出书斋这一精神牢笼,如何超越个人情欲,如何从古典美的迷梦中醒来,如何从政治改良的幻觉中觉悟,如何去追求更高远更自由的社会理想而幻灭的过程。实际上隐喻了所有知识分子探索精神出路的悲剧命运。,3、道德层次,浮士德本身是一个矛盾体,其思想性格是灵与肉、善与恶、高尚与卑俗、进取与沉沦的混合物,印证了“人具有的我都具有”这一名言,是完整人性的代表。而其道德意义在于:他为人类提供了一条道德净化的道路,即一个人应该不断克服生命本能情欲,努力超越名利、地位、权势、虚荣、安逸和美的诱惑,追求最高理想,创造美好生活,唯其如此,才能走向更高远更辽阔的境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4、人格层次,浮士德精神:永不满足、永远追求和探索的实践精神。浮士德人格的魅力在于其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弗罗姆的观点:弗罗姆寻找自我认为浮士德在人生追求中,或许犯下了种种罪过,但从未犯过一种罪不创造的罪。浮士德的意义:在浮士德看来,“泰初有为”,即创造是人的天职,人类的实践活动创造了世界。他勇敢地与梅非斯特定约,即为自己规定了命运的航道:不创造毋宁死!浮士德这种大无畏的创造精神,体现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浮士德的人格因创造而高贵,而闪光,而具备无上的价值和意义。,(四)人物形象分析,1、浮士德形象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优秀知识分子、理想王国开明君主的形象,是永远前进的人类的代表。性格特征:乐观热情,热爱人生,学识渊博,穷究哲学、神学、政治、军事、科学诸学科。具有坚强的理性和崇高的利他主义思想。不满现状,积极进取,坚韧顽强,永不满足。贪图安逸、贪恋美色,沉湎于物质、感官享受,爱慕权势、虚荣,自私自利,软弱妥协。,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浮士德形象是资产阶级三百年间精神发展的记录,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人类灵魂发展历史的艺术体现。在世界文学史上,浮士德是一个卓越超群的艺术典型。,2、梅非斯特形象,A、靡非斯特的精神特征:否定精神。梅非斯特是虚无、怠惰、怀疑、破坏的大否定精神,否认人的追求和努力,嘲笑人的理想和作为,是人性恶的代表。本质是“作恶”,具有“造善”的作用。果戈理曾经说过:“令人优伤的是,在善里看不到善”。只有恶的体验,才使我们认识善恶。恶是人类追求善的起始点。,2、梅非斯特形象,B、作者的代言人:揭露社会罪恶。,2、梅非斯特形象,C、文学意义、社会意义梅非斯特是世界文学史上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双人结构。浮士德梅非斯特歌德是一个具有鲜明复杂的人性和阶级属性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上升时期资产者的本质特征。,(五)艺术特色,1、独特的艺术结构。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浪漫主义因素,A.诗剧基于一个神奇浪漫的传说;B.浮士德悲剧源于魔鬼的两场赌赛;C.浮士德的五个悲剧充满了虚荒诞幻的色彩:梅非斯特这一超现实的人物,在诗剧中贯穿始终。在他的魔法作用下,浮士德顷刻间从一个白发人变成少年郎;忽而与市民少女葛里卿谈情说爱;忽而到罗马帝国表演魔术;忽而又幻游古希腊神话世界,与古希腊美人海伦结婚生子;忽而又回到德国现实建设人间乐园。死后,灵魂被接到天国。以上内容,具有瑰丽神奇的浪漫主义色彩,现实主义因素,与此同时,诗剧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具有鲜明的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