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CT扫描技术规范及应用资料PPT课件_第1页
头颈部CT扫描技术规范及应用资料PPT课件_第2页
头颈部CT扫描技术规范及应用资料PPT课件_第3页
头颈部CT扫描技术规范及应用资料PPT课件_第4页
头颈部CT扫描技术规范及应用资料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头颈部CT扫描技术的规范与应用,刘乐涛,聊城光明医院影像科,CT操作规范化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CT检查正逐渐成为医疗过程中的常规检查。CT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发展,CT可以进行三维重建、CTA、灌注成像、虚拟内窥镜等。电脑变得几乎无所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规范CT的质量控制,选择合适的检查技术参数,提高图像的诊断质量,合理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达到正确诊断疾病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1、操作方法和程序。检查前准备(1)认真阅读CT检查申请表,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和职位要求不明确的申请表应由临床医生批准和确认。(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获得患者的配合。(3)去除头颈上的金属饰物,避免人为干扰。(4)对于增强扫描,根据含碘造影剂的要求进行准备。检查前禁食4小时。(5)对于婴儿、外伤、意识不清和躁动的患者,应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CT扫描常规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扫描检查外应注意防护屏蔽。2.增强扫描后,患者应停留约15分钟,观察迟发性过敏反应。3.扫描技术员应认真填写检验申请表的相关项目并签字。(1)颅脑CT扫描,适应症 1。颅脑损伤。2.脑血管疾病。3.颅内肿瘤。4.先天性发育不良。5.颅内压升高、脑积水、脑萎缩等。6.颅内感染。7.脑白质病。8.颅骨衍生疾病。【禁忌症】1。严重的心脏、肝脏和肾脏衰竭。2.含碘造影剂过敏。(1)平面扫描,(1)扫描位置:仰卧位,下颌内收,两个外耳孔与工作台等距。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或顺序扫描。(3)位置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和层间距。扫描定位基准线:听觉眼角线。扫描范围:从听觉眼角线向上连续扫描80 90 mm。扫描架的倾斜角度:根据患者头部的具体位置,扫描架适当倾斜,使射线方向平行于颅底平面。扫描区域(FOV):头部区域。扫描层厚度:5 10毫米。扫描间隔:5 10毫米。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扫描参数:根据CT型号设置。(2)增强扫描,造影剂剂量:成人60 100毫升离子或非离子含碘造影剂,儿童2毫升/公斤。(2)注射方法:采用压力注射器静脉推注或快速手动推注,推注速度为1.0 2.0毫升/秒,重点观察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的血管特征。(3)扫描开始时间:造影剂注射开始后16 20秒进行动脉扫描,60 70秒进行实质扫描。扫描程序和参数与普通扫描相同。3。摄影要求,(1)依次拍摄定位胶片、普通图像和增强图像。(2)窗位:L3040HU,窗宽:W70100HU。(3)骨窗水平:L300500HU,窗宽:W13001800HU。(4)放大射线照相的聚焦水平(如有必要)。(5)测量病变级别增强前后的病变大小和CT值。(6)根据临床需要,图像重建是可行的。(2)鞍区,适应症 1。鞍内肿瘤。2.累及鞍区的颅脑损伤。3.观察鞍区肿瘤对周围结构的侵犯。4.鞍区先天性发育不良。5.鞍区肿瘤术后复查。6.鞍血管疾病。7.鞍区感染。8.鞍区成骨性疾病。【禁忌症】1。严重的心脏、肝脏和肾脏衰竭。2.含碘造影剂过敏。(1)扫描位置:仰卧或俯卧(6)扫描架倾斜角:垂直于鞍底或平行于鞍背。(7)扫描区域(FOV):头部区域。(8)扫描层厚度:2 3毫米。(9)扫描间隔:2 3毫米。(10)重建算法:标准或高分辨率算法。(11)扫描参数:根据CT型号设置。(12)造影剂剂量:60-100毫升,离子或非离子含碘造影剂。(13)注射方式:用压力注射器静脉推注或带压快速手动推注,注射速率为1.0 2.0毫升/秒。(14)扫描开始时间:造影剂注入患者体内后,扫描延迟13 18秒。3。摄影要求,(1)依次拍摄定位胶片和增强图像。(2)窗位:L30 50Hu,窗宽:W250350HU。(3)骨窗水平:L300500HU,窗宽:W13001800HU。(4)放大射线照相的聚焦水平(如有必要)。(5)根据需要测量病变的大小和CT值。(6)根据临床需要,图像重建是可行的。(3)内听道,适应症 1。内耳道小肿瘤。2.桥小脑三角,内耳道病变。3.先天性内耳道发育不良。4.观察内耳道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禁忌症】1。严重的心脏、肝脏和肾脏衰竭。2.含碘造影剂过敏。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面扫描扫描位置:仰卧位。下颌内收,两个外耳孔与桌子等距。(2)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必要时进行冠状扫描。(3)位置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和层间距。扫描定位基准线:横断面为听轨线;冠状面是外耳孔前缘和听觉眼窝线之间的垂直线。扫描范围:横截面从外耳孔延伸至颞骨整个岩锥。冠状面从外耳道的前边缘连续扫描到颈内动脉的水平部分。扫描架倾斜角度:0与扫描床。扫描区域(FOV):头部区域。扫描层厚度:1 3mm。扫描间隔:1 3mm。重建算法:高分辨率算法。扫描参数:根据CT型号设置。(2)增强扫描,(1)造影剂剂量:成人60 100毫升,接受离子或非离子含碘造影剂后儿童体重2毫升/公斤。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推注或快速手动推注,注射速率一般为1.0 2.0毫升/秒。扫描开始时间:注射造影剂后立即开始扫描。其他扫描程序和参数:与普通扫描相同。(3)摄影要求,(1)连续摄取定位胶片、普通图像和增强图像。(2)窗位:L3040HU,窗宽:W70100HU。(3)骨窗水平:L300500HU,窗宽:W13001800HU。(4)放大射线照相的聚焦水平(如有必要)。(5)测量病变水平增强前后的病变大小和CT值(如有必要)。(6)根据临床需要,必要时图像重建是可行的。(4)眼睛和眼眶。【适应症】1。肿瘤包括源自眼内和泪腺、眼眶组织的肿瘤,以及从眼睛的其他部分转移到眼眶部分的肿瘤。2.外伤性眼眶骨折和眼眶软组织损伤的诊断;眼内和眶内异物的诊断和定位。3.血管瘤、颈动脉海绵窦瘘、静脉曲张等血管疾病。4.眼眶内各种组织的炎症,如渗出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眼外肌炎、泪囊炎、眼蜂窝组织炎、视网膜脱离等。禁忌症 1。碘过敏或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2.含碘造影剂过敏。3.重病很难合作。注意: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应与上述部分的准备工作相同,并且应训练患者闭上眼睛并保持眼睛不动,或者指示患者保持眼睛不动。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扫描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2)扫描方式:连续横断面或冠状面(3)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和层间距。(4)扫描位置基线:横向扫描听觉眶线;冠状扫描冠状线(俯卧位)扫描范围:冠状断面扫描层厚度:截面1 3mm;冠状面3 5毫米。扫描间隔:横断面1 3毫米;冠状面3 5毫米。重建算法:软组织或高分辨率算法。扫描参数:根据CT型号设置。(2)增强扫描造影剂剂量:成人60 100毫升,儿童2毫升/公斤,离子或非离子含碘造影剂2毫升/公斤。造影剂注射方法:静脉推注采用压力注射器或快速手动推注,注射速率一般为1.0 2.0毫升/秒,并根据病变的血管特征(如区分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扫描开始时间:造影剂注入人体后,动脉期延迟20秒,静脉期延迟50秒。其他扫描程序和参数:与普通扫描相同。3。摄影要求,(1)依次拍摄定位胶片、普通图像和增强图像。(2)窗位:L3050HU,窗宽:W250450HU。(3)骨窗水平:L300600HU,窗宽:W15002000HU。(4)放大射线照相的聚焦水平(如有必要)。(5)测量病变水平增强前后的病变大小和CT值(如有必要)。(6)根据临床需要,图像重建是可行的。(5)副鼻窦。指标 1。鼻窦癌和其他恶性和转移性肿瘤。2.良性肿瘤和鼻窦黏液囊肿。3.上颌窦区肿瘤和囊肿。4.外伤。5.化脓性鼻窦炎和鼻息肉。6.配合纤维内窥镜手术显示上颌窦开口的位置和形状。7.先天性异常。【禁忌症】1。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2.含碘造影剂过敏。3.重病很难合作。(1)平面扫描,(1)扫描姿势:仰卧或俯卧。扫描方式:横断面或冠状面连续扫描。(3)位置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和层间距。扫描位置基线:横向扫描听觉眼窝线(仰卧位);冠状扫描冠状线(俯卧位)。扫描范围:从上牙槽突到额窦底部连续扫描横断面;冠状面从额窦前缘延伸到蝶窦后缘。扫描架倾斜角度:0至扫描床,或根据需要适当倾斜角度。扫描区域(FOV):头部区域。扫描层厚度:3 5毫米。扫描间隔:3 5毫米。重建算法:标准或高分辨率算法。扫描参数:根据CT型号设置。(2)增强扫描造影剂剂量:成人60 100毫升,儿童2毫升/公斤,离子或非离子含碘造影剂2毫升/公斤。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推注或快速手动推注,注射速率一般为1.0 2.0毫升/秒。扫描开始时间:注射造影剂后立即开始扫描。其他扫描程序和参数:与普通扫描相同。(3)摄影需要(1)连续采集定位胶片、普通图像和增强图像。窗位:L3050HU,窗宽:W250450HU。骨窗窗位:L300600HU,窗宽:W15002000HU。扩大聚焦水平(如有必要)。测量病变程度增强前后的病变大小和CT值(如有必要)。(6)鼻咽和颅底,适应症 1。鼻咽肿瘤,如鼻咽癌、纤维血管瘤和脊索瘤。2.鼻咽肉芽肿性病变。【禁忌症】1。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2.含碘造影剂过敏。3.重病很难合作。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面扫描扫描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扫描方式:横断面或冠状面连续扫描。(3)位置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和层间距。扫描位置基线:横向扫描听觉眼窝线(仰卧位);冠状扫描冠状线(俯卧位)。扫描范围:从上牙槽突到额窦底部连续扫描横断面;从上颌窦前缘到鼻咽后缘连续扫描冠状面。扫描架倾斜角度:0至扫描床,或根据需要适当倾斜角度。扫描区域(FOV):头部区域。扫描层厚度:3 5毫米。扫描间隔:3 5毫米。重建算法:标准或高(2)增强扫描,(1)造影剂剂量:成人60 100毫升,接受离子或非离子含碘造影剂后儿童体重2毫升/公斤。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推注或快速手动推注,注射速率一般为1.0 2.0毫升/秒。(3)扫描开始时间:注射造影剂后,扫描延迟13 18秒。其他扫描程序和参数:与普通扫描相同。(3)摄影需要(1)连续采集定位胶片、普通图像和增强图像。窗位:L3050HU,窗宽:W250450HU。骨窗窗位:L300600HU,窗宽:W15002000HU。扩大聚焦水平(如有必要)。测量病变程度增强前后的病变大小和CT值(如有必要)。(7)腮腺。指标 1。良性腮腺肿瘤。2.恶性肿瘤。3.腮腺炎和腮腺脓肿等。【禁忌症】1。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2.含碘造影剂过敏。3.重病很难合作。(1)平面扫描扫描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扫描方式:横断面或冠状面连续扫描。(3)位置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和层间距。扫描位置基线:横向扫描听觉眼窝线(仰卧位);冠状扫描冠状线(俯卧位)。扫描范围:从蝶鞍到下颌角,扫描范围可根据需要扩大。扫描平面角度:0带扫描床。扫描区域(FOV):头部区域。扫描层厚度:3 5毫米。扫描间隔:3 5毫米。重建算法:软组织算法。扫描参数:根据CT型号设置。(2)增强扫描造影剂剂量:成人60 100毫升,儿童2毫升/公斤,离子或非离子含碘造影剂2毫升/公斤。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推注或快速手动推注,注射速率一般为1.0 2.0毫升/秒。(3)扫描开始时间:注射造影剂后,扫描延迟13 18秒。其他扫描程序和参数:与普通扫描相同。(3)摄影要求(1)依次拍摄定位胶片、普通图像和增强图像。(2)窗位:L3050HU,窗宽:W250450HU。(3)骨窗水平:L300600HU,窗宽:W15002000HU。(4)放大射线照相的聚焦水平(如有必要)。(5)测量病变水平增强前后的病变大小和CT值(如有必要)。(8)颞区(内耳)。适应症 1。颞骨先天畸形,包括外耳畸形、内耳畸形、中耳畸形和血管畸形。2.颞骨炎性疾病。3.颞骨外伤。4.颞骨肿瘤,包括外耳道癌、中耳癌、中耳血管瘤、化学感受器瘤、面神经鞘瘤、听神经瘤等。5.耳硬化症。6.耳源性脑脓肿。7.岩尖综合征,外伤。8.外耳道炎症、中耳炎、乳突炎、内耳迷路炎等。【禁忌症】1。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2.含碘造影剂过敏。3.重病很难合作。虚拟现实。1.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2.含碘造影剂过敏。3.重病很难合作。禁忌症,嘿。32,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面扫描扫描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扫描方式:横断面或冠状面连续扫描。(3)位置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和层间距。扫描位置基线:横向扫描听觉眼窝线(仰卧位);冠状扫描冠状线(俯卧位)。扫描范围:横断面连续向上扫描至鼓室窦盖,并伴有听觉眶线。从外耳孔的前边缘到后部连续扫描冠状面,冠状线垂直于听觉眼窝线。如有必要,可根据需要扩大扫描范围。扫描架倾斜角度:12o15o(冠状扫描),带扫描床。扫描区域(FOV):头部区域。扫描层厚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