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课件1.1《人口的数量变化》2015.ppt_第1页
必修2课件1.1《人口的数量变化》2015.ppt_第2页
必修2课件1.1《人口的数量变化》2015.ppt_第3页
必修2课件1.1《人口的数量变化》2015.ppt_第4页
必修2课件1.1《人口的数量变化》2015.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39亿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0-14岁人口占16.60%,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占总人口的49.68%。,100,30,15,12,1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6070,12,近代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庞大的人口数量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密切相关。人口增长受哪些因素影响,人口的数量又是如何影响环境的发展呢?,1.1人口的数量变化,“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讨论:就一个地区而言,引起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引起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新华网北京月日电(记者樊曦)年月日零点分,中国的第十三亿位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向宝宝颁发了中国第亿个公民荣誉证书,并向孩子的父亲赠送了婴儿用品。,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是指某时期某人口中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后的余数(或差额)。,公式: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2、人口自然增长率,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活动,一些国家2001年的人口再生产资料,-0.1,2,0.9,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则人口增长快,出生率=100%死亡率=100%,出生人口,总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100%,=出生率死亡率,年内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人口的出生率:指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人口的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减死亡数)和人口总数之比,说明:,1、2000002%=,4000人,200000(1+2%)10=243799,4145,2437991.7%=,2、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活动,二、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2、时间差异,3、地区差异不平衡,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形势:,不断增长,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读图名,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两级台阶,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变化总趋势?2、就整个人类历史时期来看,哪一个时期人口增长特别快?为什么?,缓慢,加速,明显加快,世界人口增长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数量少,数量较多,持续增加,数量多,增长缓慢,增长加速,明显加快,空前增长,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1)读图名,(2)读图例,辨别柱子的颜色、长短表示的含义,(3)比较同一时间不同对象、同一对象不同时间柱子的长短,确定其含义。,3.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1)201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2)201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3)比较60年来各大洲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4)由此可见,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大洲?(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属于哪一类国家?(6)欧、北美、大洋洲的发达国家目前人口数量的增长又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亚、非、欧、拉、北美、大洋洲),(亚、非、拉、欧、北美、大洋洲),(非、拉、亚、大洋洲、北美、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增长较缓慢),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德国日本俄罗斯,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水平较高,增长很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分别面临怎样的人口问题,材料一现金津贴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1欧元=8.3126人民币元材料二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德国人口出生率很低,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在德国每年有14.5万多名婴儿的父母是外籍人或父母的一方是外籍人,占全德婴儿出生率的20%。,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达国家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二、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类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高,高,高,高,低,低,低,低,低,增长缓慢,增长迅速,增长缓慢,逐步过渡,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现代社会时期,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1、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提问:原始型和现代型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一样吗?为什么?,2、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欧洲和北美,现代型,亚非拉,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中国?,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1)造成空间差异的原因,(2)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低而出生率高,目前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1)国际通用的人口年龄结构指标过渡类型多属年轻型,现代型多属老年型。因此发达国家多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多出现人口年轻化现象。,知识拓展人口老龄化和年轻化,第八单元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知识拓展正确判断和分析人口坐标统计图,右图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9一11题。9图中比国家0-14岁人口比重A约高6%B约低6%C约高1%D约低1%10图中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BCD11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计划生育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D鼓励人员出国12世界每年的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以上:A.50%B.60%C.70%D.80%,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的增长2、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2)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4)人口政策,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类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三种类型的基本特征),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1)造成空间差异的原因,(2)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低而出生率高,目前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分析,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阅读课本P67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完成活动题1和2。,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国家政策、自然环境,1、,2、,发展中国家受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无法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和良好的受教育机会等因素限制,人口增长模式大多未进入现代型。,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现代社会时期,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速度极为缓慢,速度有所加快,趋于低增长或停止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能力低,战争频繁,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环境改善;节育还不普及,需要多生子女从事农业生产。,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变革;人们晚婚晚育和小家庭;不愿生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欧洲的德国,人口数量变化总结,1、图中(1)(2)(3)各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哪一阶段?,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先是从什么下降开始的?为什么?,人口增长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思考一下人口增长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3、人口增长类型的(4)段,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出现略有上升的趋势?,(4)段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后阶段,属于“现代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社会生产力,1,3,2,阅读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图,思考下列问题:(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A亚洲与欧洲B非洲与欧洲C欧洲与拉丁美洲D亚洲与大洋洲2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处于A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B由现代型向传统型的转变过程C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的转变过程D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属传统型的是A美国B日本C法国D埃及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以哪种类型为主?A现代型、原始型B原始型、原始型C现代型、传统型D现代型、现代型,5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A人口死亡率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B人口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C人口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D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达国家低6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人口迁移量7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属于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8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遏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右图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9一11题。9图中比国家0-14岁人口比重A约高6%B约低6%C约高1%D约低1%10图中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BCD11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计划生育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D鼓励人员出国12世界每年的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以上:A.50%B.60%C.70%D.80%,二、综合题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E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A印度B埃塞俄比亚C法国D俄罗斯,人口老龄化,实施计划生育,CD,下表是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2、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B,B,谢谢观赏,再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类型并能理解其转变的原因及时空分布。3、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4、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读图方法与绘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2、借助图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制图表,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3、结合调查分析,利用乡土地理进一步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四、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五、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六、教学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