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熟悉思想回归文本文化经典复习备考,考纲变化:一、2009、2010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9.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10、常见古诗文名句名篇的默写二、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10、传统文化经典(选读)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三、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10.传统文化经典,四、2013、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10、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五、2015、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10.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六、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10.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前两年高考中“传统文化经典”的考查范围,诸子百家无所不包,十分宽泛,所以考生显得无所适从。今年考查范围缩小,重点重回论语,“考”与“学”就取得统一。,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参考答案:(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评析:略。,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答: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2009年浙江省的论语试题给出了两个语段,让考生写出一个语段的成语,概括另一语段的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2010年则给出欧阳修朋党论中一个句子,分析它所表达的思想。试题摆脱简单的形式,范围从课内到课外拓展,能力从记忆到理解转变,内容从经义向“体悟”迁移。,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孔子:_韩非子:_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23孔子: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韩非子:以法治国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1)(2)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23(1)贵人贱马(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浙江卷考查形式新颖、别致,内容目标恰当,结合断句,注重运用,在文化经典命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借鉴。”评2012浙江卷文化经典题,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宋真德秀撰西山读书记)23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23颜回恶衣恶食24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注】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醯(x):醋。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观。(1分)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23答案:择友24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23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一句的注释。(2分)24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答案】23浩然之气24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注】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德:通“得”。23.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不超过6个字)(1分)24.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_23.(1分)去无用之费24.(4分)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合理地节约用度。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文化经典命题的方向:1、选题能遵循考纲,围绕儒家的重要思想,突出某一方面的思想观点、政治抱负的文段。2、考点以提炼主要观点,评价或探究现实价值为主要方向,“传承经典,古为今用”。3、语段内容来自论语或与之相关的内容,体现教材所涉及到的思想观点和体系。4、考题通常设置填空题与简答题,呈现难易梯度。,试题取材范围1、浙江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中指定的10课必学内容: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2、5课自读课文:待贾而沽、求诸已、出辞气远鄙倍、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3、论语其他选段或与论语相关的解读、评论。4、体现法家、道家、墨家基本思想的选段。,论语复习内容: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着重是在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复习层次下工夫。,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复习备考建议:,1、让学生熟悉十课内容,记住成语及应背诵的句子,文句的理解与翻译也应掌握;理解文本内容是关键,做到准确理解句子意思。,例1:“忠”“恕”两字的内涵是什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矛盾?【答题参考:“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就积极方面来说的。“恕”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就消极方面来说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例2: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分)割鸡:用牛刀:2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2分)【1治理武城县运用礼乐之道2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受指使,可见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要学习礼乐之道,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和小人各安其分。从而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话。】,探究:孔子去报告时为何要“沐浴而朝”?,表明孔子对此事的重视。,探究: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1、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2、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明知其不可而为之。反复申说,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2、帮助并引导学生整理,把握孔子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06君子之风1、君子:品德高尚学问渊博;小人:品德卑劣学问浅薄2、君子基本特征:仁义礼逊信3、孔子的富贵观:(1)追求精神的富足(安贫乐道),在他看来,心怀仁义,修养不息才是真正富有的。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3)见利思义,而非见利忘义。4、仁者与智者的区别及其内涵:智者认识处理问题灵活多变,如水一样灵动;仁者坚守道义,安稳如山。5、文与质: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文:人的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质:本质、纯真、朴实;文质同等重要,但是根本的还是质。6、孔子与韩非子的义利观:韩非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关系,无道义关系,彼此算计,只有用严刑峻法管制。孔子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11诲人不倦1、孔子的教育理念:教育极其重要;有教无类,教学相长。2、有教无类的实质:教育平等,尊重人性;3、孔子的教育原则、教育方式、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注重诗礼之教;不分亲疏,一视同仁;注重启发诱导;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赏识与挫折并重;追求教学相长;自主学习;学生为主体。,14中庸之道1、何为中庸:以中为用,取用其中。2、中庸之道的实质与内涵: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宽容包纳,和而不同。(见课后“相关链接”)3、中庸之道=折衷主义?中庸之道以仁义为前提,是有原则的,它追求的是: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其最终目的是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太平的社会结构;而折衷主义是无原则的,它表现为四面讨好,实质自私伪善,它貌似公正,实质背离公正。4、中庸之道的择友标准:中行之士;狷者(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狂者(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5、乡原的表现与实质:貌似公平公正,实则自私伪善,不讲原则四面讨好,是中庸之道的破坏者。,3、重新疏理每篇课文后的那道探究题,着重孔子思想观点的深入理解与分析,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2分)【宋儒把“克己复礼”看作是“存天理,灭人欲”,不强调君父的责任,只强调臣民的义务,将父权君权绝对化,未免狭隘,在孔子看来,“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复归于礼,一切照礼的规定办事,不但对臣民人子有要求,对君王和父辈也有制约。】,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答案: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P25课文练习二):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答案: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4、了解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1)不熟课文内容,随意作答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2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眼中的三种损友。(3分)正确答案:1、谄媚逢迎者2、假装和善者3、花言巧语者错误答案:1、骄傲的人2、无所事事的人3、寻欢作乐的人,2)不兼顾整体材料,观点以偏概全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子曰:“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21、根据以上三个文段,请整体探究孔子对子路运用了怎样的教育方法。正确答案:赏识与批评相结合(表扬与批评,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结合)错误答案:因材施教,3)分析问题,难与观点结合阐述,以翻译代替分析如: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交友观。正确答案:与朋友相处要坚持适度原则,既要劝导,帮助朋友,又要适可而止,不能自取其辱。学生答案:对朋友忠言相告,不听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4)考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甚至缺乏应有的逻辑。5)字数意识不强,答案过于简单,有些学生寥寥数语。,5、要加强答题的格式规范指导,注意条理性,突出关键词,简明扼要。探究题答题具有论辩性,要先总说自己的观点,再分说理由,理由的说明要结合文本内容来阐释,不要随意发挥。,试题(2011浙江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参考卷”)乙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不管他要说什么,其最终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答案:“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不正确的。孔子认为,以德报怨,则何以报德?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强调分清是非缘由,做到怨德分明。”,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缮性)注:溺心,指掩盖了天然的心性或纯朴的本质。(1)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2)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参考答案:(1)子贡认为“文”和“质”一样重要;庄子认为“文”会损害到“质”。(2)我赞同子贡的观点,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注重仪容、举止、礼节等外在的修养。当代人,还是要注重内外兼修,不然纵有满腹才情,也可能会在人际沟通等方面出现问题,很难完全实现人生价值。或者:我赞同庄子的观点,过多外在的追求使人惑乱纠结,反而妨害内心的淳朴。比如一个学生如果过多的注重自己的仪容,就可能会妨碍到自身的学习或内心的宁静,影响自己的人生。,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孔子:_韩非子:_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23孔子: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韩非子:以法治国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简答题的答题步骤:1、用一句话简明概括材料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2、结合语段材料,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合理阐述、分析;3、如有联系实际等,则需要适当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加以自圆其说。,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课外选文)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5分)【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6、重视比较阅读,比较各个思想家思想观点的异同(1)把握主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观点;(2)精选各大思想家的一些论著片段进行阅读训练;(3)能够联系实际指出其对我们的启发思考。,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荀子还进一步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思想。“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荀子提出,“礼”是“先王”为了调解人们的欲望、避免战乱而制定出来的“度量分界”。教育观方面,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他指出知识和德行修养是通过积累而成的。,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在政治方面,墨子主张“尚贤”。提出了“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的主张。人只要有贤能,不论亲疏远近,贫富贵贱,都要任用。他所提出的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非攻”主张,仍是今天国际关系的一个准则。在伦理方面,墨子主张“兼爱”,为官的要“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为民的要相亲相爱、交互得利。在教育方面。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救世拯民。他是第一个不畏劳苦送教上门的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下的电池租赁市场法规政策分析报告
- 旅游区食品安全培训内容优化分析报告
- 5.2 基本政治制度 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西药药剂员效率提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轴承制造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家庭储能市场: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储能解决方案报告
- 2025年光伏电站智能化运维管理平台运维服务标准化报告
- 2024年黑龙江专升本管理学真题及答案
- 2025石油石化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试题预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内蒙古电力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形成性评价指导性规范:SOAP病例汇报评价
- 《召公谏厉王弭谤》详细课件
- 高等数学教材(文科)
- 歌词:半生雪(学生版)
- 3.2 参与民主生活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相似《相似三角形(第2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 JBT 6064-2015 无损检测 渗透试块通.用规范
- 中考数学计算题练习100道(2024年中考真题)
- JT-T-747.1-2020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 【手术室护士配合在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进展3800字(论文)】
- 一周小组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