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图片PPT课件_第1页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图片PPT课件_第2页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图片PPT课件_第3页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图片PPT课件_第4页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图片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用电子部件识别和检测、-2、通用术语、PTH:穿孔部件(针脚可以通过PCB板的部件)SMD:表面安装组件SIP:单列印(单列印)DIP:双列印(单列印) 在许多铜焊盘:PCB板上,用于焊接组件针的金属部分,电感,-,4,-,5,1:标识常用电子部件,1:标识电阻2:标识电容3:标识电感4:标识二极管5:标识晶体管6:30 使用电阻器r的单位:欧姆、五千、2、电阻器的电路符号:3、电阻器的作用:电流限制和分压、-、7、电阻分类、1。按阻力特性固定阻力、可调整阻力、特殊阻力(敏感阻力)2。按制造材料分类的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钢丝电阻、麻木电阻、薄膜电阻等3。按安装方法分类的插件电阻,补丁电阻4。功能性负载电阻、取样电阻、分流电阻、保护电阻等,-,8,可调电阻、固定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电阻、导线电阻、-,9,色环电阻识别:色环电阻通常为四色环和五色环,四色当四环电阻读取时,金(银)色轮放置的右端从左向右读取。-,11,5色环:5环电阻:精密电阻,误差2%,大部分是金属膜电阻(rj);5环电阻读的时候,色轮密集的一侧放在左端,右端误差环一般从棕色、红色、左侧依次读。-,12,补丁(SMD)电阻:外观和电阻标记:芯片电阻器通常为表面黑色、底部和两侧白色,通常在外部表面显示电阻大小;3编号:5% 4编号:1%,-,13,3编号:(错误5%),3位数表示电阻大小。三位的前两位是有效数字,第三位是有效数字,后跟0。例如:: 203=20000,即20k: 100=10100=10,即10;: 562=5600,即5.6k,-,14,4号:(错误1%),表示阻力大小为4位数字。三位前三位是有效数字,第四位是有效数字,后跟0。例如:: 2301表示230101=2300,即2.3k。: 1000=100100=100,即100;: 5602=56000,即56k,如果电阻小于10,则使用r代替小数点,例如6.8为6R85R6表示5.6。R62表示0.62。-,15,敏感电阻(热敏电阻,感光,减压),1。徐先生,-,16,2。光敏电阻,3 .压敏电阻,-,17,水泥电阻,水泥电阻:-,18,可变电阻(电位器),特性:可变电阻的电阻可以改变;可变电阻通常有三个或更多针脚。一个可调整的手柄或螺钉;电阻和错误以数字和字母打印在组件上。各种颜色的可变电阻、-、19、电容的定义、电容具有存储电的组件、充放电特性和通过交流分离直流的功能。主要用于电源滤波器、信号过滤、信号耦合、谐振、分离直流等电路。-,20,电容器分类,1:按功能分类的涤纶电容器,云母电容器,高频陶瓷电容器,单石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2:装机插件电容,补丁电容3:电路中各电容的组合电容,滤波电容,解耦电容,高频消耗电容器,谐振电容器,负载电容等,-,21,补丁电容器,插件电容器,电解电容,陶瓷电容,-,其中1F=1000mF,1mf=1000 f=1000nf,1nF=1000pF,-,23,直接,文字标记等:10F/16V,4700F/1m=1000f1p 2=1.2 pf1n=1000 PFP 33=0.33 pf3u 3=3.3 uf,-,24,数字表示法,3位数字表示法也称为电容量的数字表示法。三位数字的前两个数字是有效数字(称为容量),第三个数字表示有效数字后跟0的数字,其单位为pF。例如,104表示公称容量为0.1F。221表示公称容量为220pF。224表示公称容量22x10(4)pF。此表示法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当第三个数字显示为“9”时,有效的手和用10的-1次方表示容量大小。3229指示标称容量为22x(10-1)pF=2.2pF。-,25,电容通常使用的字母表示错误:b :0.1c 33600.25:d :0.5:-,26,电感定义,1:电感(电感线圈)第二:电感结构:电感通常由骨架、绕组、屏蔽、封装材料、芯或芯组成。-,27,电感分类,1:按工作频率对高频电感、if电感和低频电感进行分类。2:按用途分类的振荡电感、补偿电感、视频管偏转电感、断路器、过滤器电感、绝缘电感、补偿电感等3:按结构分类的导线电感和非线电感、固定电感和可调电感、-28、固定电感、调整就是二极管的正负极,两个半导体的接合点处出现的交叉接口成为PN接合点。原理图和回路图形符号包括PN接头、-、30、二极管分类、1:按用途检测二极管、整流二极管、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2:根据特性分类,一般情况下,点接触二极管、高反向电压接触二极管、高反向电阻点接触二极管3:根据配置,分类点接触二极管、平面二极管等、-31、稳压器二极管、整流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变容二极管、-32、二极管极性判别、外壳的图形符号位于外壳中大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环来表示阴极,有些用“-”直接表示。-,33,将电极标记为色环,颜色的两端为二极管的阴极,-,34,发光二极管,金属片的大端为阴极,大头针的短端为阴极,-,35,膜片二极管,-,36,晶体管定义,起到将微弱信号扩大为发射值较大的电信号,并用作非接触开关的作用。-,37,晶体管分类,1:按材料:硅管,锗管2:按结构:NPN,PNP3:按功能:开关管,电源管,达灵顿管,感光管等4:按功率分支:低功率管相应的图形符号:如图所示。文本符号:VT、Q、-、40、晶体管特性、晶体管(晶体管)起到放大电流的作用,晶体管(晶体管)是基准电流的小变化量,可以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变化。这是晶体管最基本、最重要的特性。 IC/ IB的比率称为晶体管电流比例,用“”符号表示。电流比例是其中一个晶体管的值,但是根据基准电流在晶体管操作中的变化,可能会有一些变化。-,41,晶体管操作三种状态,阻塞状态:发射结,收集器结全部相反放大状态:发射结正,收集器结全部不饱和传导状态:发射结,收集器结全部正部分,-,42,晶体管销,类型判别,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晶体管9011 典型的8050、1815是NPN、8550和1015,图中显示了PNP的9011到9018、8050和805系列晶体管针脚阵列。平面面向磁,图钉向下,从左到右依次为e、b、c。-,43,晶体管针脚,类型判别,补丁晶体管3个电极和4个电极。通常由三个电极组成的膜片三极管从上往下看,一只脚是收集器,下两只脚分别是基极和发射极,在由四个电极组成的膜片三极中,较大的大头针是三极管的收集器,另外两个针脚相互连接,是发射极,另一个是基极。-,44,确定晶体管针脚,-,45,直接连接晶体管组件和补丁晶体管响应表,直接连接封装模型补丁的型号90111t 90122t 9013j 39014j 69015m 69016y 69018j 8s 8050j 3 ys 85502y 2,-,以及,-,49,7,光耦合是以光为媒介传递电信号的设备,通常将发光器(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和发光器(光敏半导体管)封装在同一壳体内。如果输入端有电信号,则发射光线,如果被射线照射,则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点流出,从而可以进行“电-光-电”转换。-,50,-,51,光电耦合器的作用通常是对输入和输出电信号的隔离,由光发射、光接收和信号放大三部分组成。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射一定波长的光,由光电探测器接收,产生光电流,然后进一步放大输出。它完成了电-光-电转换,作为输入、输出、隔离工作。-,52,8,晶振,晶振一般称为晶振,电损耗极小的晶振是用精密切割抛光,在电极焊接上镀铅制成的机电设备。这种晶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当它通电时,它会产生机械振动,相反,当它施加机械力时,它会产生电,这种特性称为机电效应。-,53,晶体分类,一般晶体,温度控制晶体,温度控制晶体,-,54,9,集成组件识别,集成电路(IC)IC方向;识别IC的1号针脚的方法:抬起IC,脚向外,元件身体面向自己,极性符号朝上,极性符号左侧的第一个针脚是第一个针脚;-,55,公用封装,-,56,公用封装接脚对齐指南,公用封装接脚对齐说明通用公式:槽口,接脚向下,逆时钟,1,2,3.n、-、57、识别其他公共组件,IC插槽IC插槽用于更换IC,而无需拆卸和重新焊接。IC插座具有极性,极性符号充当IC插座一端的插槽,插入时必须面对主板上的极性标志插座。IC插槽的针脚必须全部插入孔中。-,58,识别其他公共组件,显示类,点阵,数字管,液晶,-,59,识别其他公共组件,继电器,内部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