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现状及对策探讨陈本华夏辉摘要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的产生、管理、处置及费用全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希望对医疗废物全程管理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杜绝环境的危害。关键词基层医院医疗废物处置现状及对策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刷新,医疗用品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伴随而来的是激增的医疗废物。据预测,2023年我国医疗废弃物处理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07.37亿元,同时产生量达249.56万吨。五年以后,医疗废物的处理能力尚不足产生量的二分之一。医疗废物的处理压力可见一斑。医疗垃圾是1类特殊危险废物,主要分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和药物性五类,我国在危险垃圾名录中将其列为“1号危险垃圾”。如何加强对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和无害化处理,以避免医疗废物对人体或环境产生严重危害,是一个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并努力解决的课题。一、医疗废物简介医疗废物的定义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共分五类,并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垃圾又称医疗废物,是指接触了病人血液,肉体等由医院生产出的污染性垃圾,如使用过的棉球、纱布、胶布、废水、一次性医疗器具、手术后的废弃品、过期的药品等等。医疗垃圾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与生活垃圾不同,医疗垃圾物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及化学药剂,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生物毒性和腐蚀性,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医疗垃圾任意堆放,极易造成对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也可能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医疗废物的分类医疗废物成分复杂,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垃圾主要分为五类: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1)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2)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3)废弃的被服;(4)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废弃的血液、血清;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1、医用针头、缝合针。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1)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2)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3)免疫抑制剂。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二、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现状目前,各地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中尤以感染性、损伤性两类医疗废物占比较重,医疗废物处置量及费用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就我县统计情况,2016年产生医疗废物为576.9吨,处置费用为210余万元;2017年为560吨,处置费用为490余万元,其中感染性和损伤性医疗废物2017年为555吨,约占当年医疗废物产生总量的99%,而这些费用全部都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医疗废物处置去向根据医疗废物处置相关规定,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交有资质处置单位进行集中处置,且各级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每天转运一次的规定。这种由指定的专业企业集中对某个地区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的模式,目前来说是最合理的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模式。但由于管理松散、责任不明确,这种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回收网络不完善,处理设备不先进等。在处置方面,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医疗废弃物交由集中处置单位处理。就目前针对我市、县情况来看:刚建成运行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仅能对两类医疗废物进行处置,药物性、病理性、化学性医疗废物只能选择较远的医废处置中心处置。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情况目前,我国已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200多个地市基本建立医疗废物收费制度,包括广东、福建、江苏、湖北、甘肃、吉林在内的十多个省份也出台了省级医疗废物处置收费管理办法。通过调研,各地收费政策在定价方式、收费标准和承担方式等方面的情况各有差异。 、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政策确立2003年“非典”之后,国务院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批复实施了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确立了以地级城市为单位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格局。五部委同期联合发布的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的通知开启了我国医疗废物有偿处置服务的序幕。2010年前后,大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从建设阶段转至运营阶段,收费政策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集中显现。针对这些问题,“十二五”期间发布的相关规划、文件进一步细化了处置费用分担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对收费政策进行了深化完善。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政策文件、定价方式我国的医疗废物处置收费目前主要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指导价由政府规定基准价与浮动幅度,由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生产经营成本在政府规定幅度内制定具体价格,是一种具有双重定价主体的价格形式。根据通知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医疗废物处置收费的原则和方法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具体收费标准由市级价格主管部门确定,包括收费标准、计价单位等。、计价单位及收费标准关于我国医废处理费用收取标准方面,目前主要采用按床位,按重量,分档定额三种计价方式。按床位与分档定额计价结合的方式,即一个城市内,对有床位的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以床位数量为计价基础,按照申报的床位数和实际使用率核定收费的床位数量;对无病床的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则按其医疗废物产生量采用分档定额计价。少数地区采取按重量计价方式,或根据废物重量分档定额计价。就我市而言,根据资发改物价20186号文件收费标准,目前医疗废物处置也按三个标准计费:村、乡卫生室(站、所)等采取包年方式收取处置费,每所每年150元;二级以下医疗机构按产生量收取处置费,2.2元/公斤;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除精神专科医院、中心卫生院、民营医疗机构外)按编制床位数收取处置费,2.0元/床/天。三、医疗废物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健康状况的提高,在临床上广泛地应用了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给处理医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医废管理技术水平、硬件水平等滞后于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些也就造成了我国医废处理和管理水平的滞后,随之也带来了目前我国医废回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内部管理力度不够,专业水平不高 目前相关的医废管理法规要求,一方面医疗废弃物要首先在医院内进行简单的无害化处理,包括消毒,毁形处理等。同时,大部分医疗机构由后勤部门管理医院废弃物。此外,一些医疗机构没有严格消毒处理医废,医院相关医废管理部门没有直接参与到监督检查工作当中,聘请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临时工专职或者兼职负责处理医疗废弃物。 、医废分类收集体系不完善 医废分类收集是医废处理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型医院仍未重视这点,经常会将医废当做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两者混杂在一起进行填埋或者焚烧。另外国内一些发达城市的医院对于医废的收集工作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不够重视医废的危害性 由于相关健康卫生知识普及的程度有限,人们目前不够重视医废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危害性。比如将医院随意丢弃的己经使用过的输液瓶当做家用容器,这可能会导致家人感染。另外,一些医务人员对医废真正的危险性仍然认识不足,只是简单的了解医废的危险性,因此在医务人员处理医废的时候,仍然会发生随意丢弃医废,消毒不合格这类的事件。、相关法规和监管不健全 国内目前主要由环卫、环保、卫生三个部门来共同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但是这三个部门在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方面分工仍不太明确,这也导致了国内医疗废弃物管理发展较为缓慢。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仍处于试行阶段,目前该条例缺乏相关实践,因此其指导性仍显不足。、可回收制品没有得到科学的回收利用 很大一部分的医疗废弃物是可以进行回收处理利用的,但却没有得到合理回收处理,或者回收处理手段不科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运输过程及物流网络的问题 医疗废弃物回收物流不同于其他废旧物资回收物流。首先,对用于回收医疗废弃物的运输设备和包装容器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例如要求包装能够防止医废泄漏、腐败发臭和疾病传染,因为目前医废收集袋普遍过薄,这会很容易导致医废渗漏。另外医废运输设备也需要专业化配置,由于医疗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必须在废弃物产生之后48小时内完成,所以医疗废弃物回收物流网络是带有时间限制的。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回收物流网络,目前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没有针对性的研究。 医疗废物处理中处置费用的问题不断完善的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政策极大促进了医疗废物的规范收集和安全处置,但同时政策的执行过程也逐渐暴露收费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费标准的订立缺乏详实依据各地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通常以辖区内唯一企业的申报成本为制定依据,或借鉴邻近区域的收费标准,这种缺乏竞争机制的环境难以激发企业降低成本的动力,可能造成成本虚高。同时,医疗机构内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物品消耗和管理成本通常被忽视,仅有广州、宁波等少数地区允许医疗机构留存5%10%的处置费以弥补医疗机构内部的收集成本。由于收费标准的确定缺乏充分的调研和科学的核算,目前的标准未能得到供需双方的认可。标准执行过程中,处置企业和医疗机构分歧较大,处置企业普遍反映目前执行的收费标准偏低,难以实现“保本微利”,而医疗机构则认为缴纳的处置费用偏高,增加了运营成本,按标准缴费的意愿不高。2收费标准的分类难以体现差异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因医疗废物产生数量、收运距离不同,其处置成本也会有所差异。目前大多地市的收费标准主要采用按床位与分档定额相结合的计价方式,分为有固定床位和无固定床位两大档,只有少数地市对其进一步细分,这种收费方式实难体现医疗废物处置成本的差别。以拥有床位的精神病院和普通医院为例,精神病院医疗废物的产生强度一般远低于普通医院,采用同样的收费标准显然有失公平。少数地市考虑到各种因素对医疗废物处置成本的影响,给予处置企业和医疗机构一定的协商空间,一般为核定收费标准的10%20%,但与实际成本差异仍有较大距离。3、处置费用的承担方式欠缺合理性目前只有极少数地市依据“污染者付费”原则明确了患者承担处置费用的具体方式,大多数地市的处置费用仍由医疗机构承担。一是极易导致床位数弄虚作假、拖欠费用等问题的发生;二是同时加重了基层医院经费负担,处置费用不堪负重。四、解决办法及对策首先,平衡医疗资源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城市的医疗废物处置压力。优势的医疗资源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给优势医疗资源集中的大中城市增加了一定的负担。将优势医疗资源平衡到各省市,实现分散就医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中城市的医疗废物处置压力。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监管,防止医疗废物通过非正常途径进入市场。医院、卫计、公安、检验检疫等部门要经常联合行动,防止互相推诿,消除执法空白点,构建起医疗废物监管的铜墙铁壁。医疗从业人员要严守职业道德,不断增强抵御非法利益诱惑的能力。如果没有医疗机构内部人员的配合,那些利用医疗废物营利的不良商人获得大量的医疗废物的可能性也是很低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要严守职业道德,坚决抵制住通过医疗废物获取非法利益的诱惑。寻求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的技术突破,提高医疗废物的处置能力。目前,高温焚烧方式占医疗废物处置的70%;高温蒸汽、化学消毒、微波消毒和其他处置方式仅占三成。研发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的新技术,才是破解医疗废物满负荷超负荷处理的正解。加快处置产业发展,实行政府定价向市场调节价格转变过去一段时期,医疗废物处置以地级市为单位开展集中处置,并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符合特定历史阶段下医疗废物管理的需要。然而,政府确定的收费标准难以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医疗废物处置行业的发展。新形势下,市场将在资源配置领域发挥更加重要作用,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必然对医疗废物的环境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政策也应发生一系列相应调整。、2014年11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强调要“以逐步有序的方式,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疏导价格矛盾”。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年的改革清单中提到要“及时放开市场竞争较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医疗服务价格”。为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安全处置水平,医疗废物处置行业应加快引入市场机制,逐步放开独家特许经营,并在市场竞争形成过程中大力配合价格机制改革,利用市场规律化解当前存在的价格矛盾,形成较为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由单一收费方式向多元收费方式转变最近几年,苏州、广州等地市对收费政策做出了较大调整,部分或全部将计价方式由按床位转变为按重量计价。苏州自2013年10月1日起实行的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政策规定,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可选择性采用按床位或按重量的计价方式。广州于2014年12月1日将医疗废物处置收费由此前以病床数计价的收费方式改为以重量计价。在医疗废物处置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美国,按容积计价的方式也较为常见。随着医疗废物处置价格机制的不断完善,医疗废物处置收费的计价方式和收费标准均可由处置单位与产生单位协商制定,计价方式将不局限于按床位或按重量计价,收费标准也会根据医疗废物的产生数量、收运距离、收集频率等因素综合确定,即使处于同一区域,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亦可执行不同的计价方式和收费标准。3、由收费标准长期不变向动态调整转变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文件均对市政基础设施的价格调整机制提出了要求。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提出应“加快改进市政基础设施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实行上下游价格调整联动机制。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469号)指出对特许经营类项目应“完善价格调整机制,明确约定中标价的调整周期、调整因素和启动条件等”。2015年6月1日起实施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特许经营协议应当明确价格或收费的确定和调整机制”。价格的动态调整机制是价格形成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市场决定价格,意味着医疗废物处置行业将根据成本影响因素的市场行情,对处置成本的变化在收费价格上做出较为及时的应对。六、建议加快医疗废物处置配套设施的建设目前,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配套不齐,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简单贮存或直接排放状态,国家出台了相关环保处置政策,却没有配套的处置设施,致很多基层医疗机构部分医疗废物无处置地方或需要跨区域进行处置,既增加了处置费用,也增加了运输成本,而加快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处理工艺的完善可以有效降低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建议政府适度放开医疗废物的独家特许经营,吸引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进入医废处置市场。加快完善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政策建立价格核算调整机制,提高收费标准科学合理性。建议国家层面出台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核算方法、分类方式等指导性文件,省级层面制定和完善省级处置收费管理办法,地级市层面组织实施收费标准的监测和核算,并形成收费政策执行的具体依据,形成自上而下层层深入的收费政策体系。建立收费标准的动态核算和定期调整机制,明确价格影响因素,结合经济发展状况,每3年至5年进行一次详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师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报告
- AI技术赋能教育行业:2025年数字化招生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作文(14篇)
- 2025年四川省资阳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附答案)
- 椒盐鸭脖的做法
- 扶贫业务知识培训小结课件
- 互联网行业社交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方案
-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与推广实施方案
- 打击农村非法行医课件
- DB37T 4010-2020 含阿胶的食品中阿胶含量的测定方法
-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五章+同化物的运输
- 质量成长记-过程模式作业表
- 漆黑的魅影-精灵分布图鉴
- 工厂规章制度员工守则.doc
-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课件课件
- 医疗质量与安全分析报告范文
- 200T钻具点压校直机技术方案
- 挡土墙计算书(共19页)
- 供配电技术实验指导书(09318)
- 商铺销售基础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