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云南旅游业对区域发展增长影响研究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职称: 20 年4月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名称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论文(设计)来源导师课题论文(设计)类型理论研究导 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文献综述(包括调研资料的准备和收集) 近年来大量学者就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如下方面:(1) 旅游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作用的实证分析: 和红、叶强民(2006)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交互影响作用,并且经济增长与旅游消费的长期影响程度非常显著。 王宁(2012)在陕西省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研究中,建构旅游产业的因素效应模型,研究旅游产业各个要素对产值的效应,并进一步研究陕西省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实证结果看出旅游产业中酒店和旅行社规模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显著,对旅游从业者人数和游客人数拉动作用明显。 苏发金(2012)在对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中,以西方消费理论为基础,分别构建我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与人均收入之间的消费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与本期收入、持久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本期收入、持久收入是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支出的格兰杰原因,城乡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在相邻期间消费关联性、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三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边际旅游消费倾向;促进农村居民增收,优化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产品结构,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等建议。 刘晓红,李国平(2005)在对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中,从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入手,结合产业发展理论,探讨了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以西安市为案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了旅游外汇收入对GDP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旅游业对GDP的溢出效应显著。这为西安市解决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最后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孙虹乔,杨海晖(2011)结合我国2009年200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基于城乡的视角实证检验了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及其引致的投资、收入和消费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的作用。但我国城镇具名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农村居民。据此,该文提出要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构建“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的协同机制,分类推进城乡居民旅游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张伟、刘苏、张文新(2011)通过构建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三个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了安徽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结果表明,安徽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逐渐加大;在中部六省中,安徽省旅游业拉动效应并不突出;在省域内部,各地市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空间非均衡现象较突出,且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与旅游资源在等级上南高北低、景区在空间上南热、中温、北冷现状具有很强的共轭性。(2)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测度及定性研究: 孙尚清(1991)、黄秀娟(2004)、白津夫(2009)等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就旅游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地正向推动作用基本持有一致的观点。 李兴绪、牟怡楠(2004)综述了云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并着重从支柱产业的四个特性出发,考察了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合各方面的实证分析得出云南省旅游产业在产业的关联度及带动效应上,在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上,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上都具有较大贡献。 选题意义(包括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的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旅游市场是国内各省市争相占领的黄金领域。云南省旅游资源尤其丰富,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自然生态景观更是其别具一格的地域优势,这成为了云南省成为旅游大省的必要条件。 旅游产业对解决经济转型期存在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有着显著贡献。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旅游业的发展对增加社会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0年,云南旅游业的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有14715万人,2002年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更达到16015万人。据中经网数据统计,2000年、2002年云南省从业人员分别为229514万人、234110万人,以此计算,云南省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在这两年占全省总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6143%、6186%。此外,旅游业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发展也有着相当明显的作用。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而旅游资源中绝大多数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景观都集中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为这些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云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究竟是如何带动云南地区甚至西南片区的经济增长,这成为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而可针对所得具体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使得云南省充分利用到自身资源优势,走向更加繁荣道路。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本文拟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根据具体数据建立合理模型对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具体过程如下: (1)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数据资料,对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情况以及经济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2)结合云南省具体经济背景,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根据具体研究对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旅游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定量分析旅游消费收入对GDP的影响作用,并结合定性角度进行分析; (3)针对所得结论,提出促进云南省旅游业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时间进度(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确定毕业论文选题 2014年10月-2014年11月;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完成开题报告 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第三阶段: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2015年 1月-2015年 2月; 第四阶段:进一步整理资料并完成修改论文 2015年 2月-2015年 3月; 第五阶段:毕业论文定稿 2015年 3月-2015年 4月;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 日期:院(系)意见 院(系)领导签名: 日期:院(系)盖章4目 录摘 要1Abstract2一、引言3(一)问题的提出:3(二)研究意义:3二、国内外文献综述4(一)国外文献综述4(二)国内文献综述51、社会学角度52、经济学角度53、法学角度6三、理论模型构建6(一)变量确定:7(二)符号说明:7(三)数据收集:7(四)数据分析:7 (五)模型建立:.94、 结论及建议:11(一)结论:11(二)建议:11参考文献12致谢13摘 要 残疾人,至始至终都是被大众特殊化的一群弱势群体,是一群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人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就业格局变得越来越复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因为天生的身体缺陷和后期所接受的教育限制导致的能力水平的限制,无法适应大多数的岗位需求,再加之大众对残疾人偏见的普遍存在,应聘单位常常不设立残疾人就业岗位,所以残疾人的就业形势变得不容乐观。而就业又是残疾人解决生计的唯一手段,有了固定的收入,他们才能维持基本生活、融入社会、体现自我价值,故制定合理的保障政策来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中外学者对残疾人就业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残疾人就业率未能明显得到改善的原因,并从众多原因中找出了三个影响残疾人就业人数的变量:国民生产总值、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数。在全国统计年鉴上收集了1999-2011年间残疾人就业人数及这三个变量的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残疾人就业人数与各变量之间的统计模型,通过对统计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得出残疾人就业人数与国民生产总值呈正相关;与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少年数呈负相关;与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数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根据所得出的关系提出提高残疾人就业率的措施与方案。关 键 词:计量经济学 残疾人就业 就业现状 残疾人2Abstract The disabled, is a weakness group which always been treat specialized from beginning to end and is a group of living on the edge of the citys population.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employment pattern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exed,a large number of the disabled due to their self-defect and their own ability level can not meet fob requirements,couple with social discrimination existence,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the disabled become more bad. And finding a job is the best way for disabled to make a life.So its important to make up some rational policies for disabled to find a job.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research about the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for the disabled ,I analyzed the reason why the employment rate of the disabled are not be improvement,and find three variables which affect the employment of the disabled:GDP,the number of disabled children of school age are not in school,the number of communities which serve for the disabled . I collected the number of employed persons who is disability and some data about the three variables between 1990 and 2011 in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and use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to establish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is about he number of employed persons who is disability and the three variables.Then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put forward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rat of the disables. Keywords: econometrics employment of disabled The disabled the employment status1、 引言(1) 问题的提出:残疾人,一个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在我们身边曾见过许多身患不同残疾的残疾人,在我们眼中可能只看到他们行动的不便,但是又有多少人想过这样的残疾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这样的不便,还会使他们的生活、工作境况更加艰难。 2006年4月1日,我国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与前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相比,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增加了1.56%。随着残疾人总数的不断增长,残疾人已成为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作为残疾人经济来源的重要途径就业,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并未重视起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且许多人仍然认为残疾人问题是少数人问题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在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8296万残疾人的就业率仅有27.314%,远远低于国家平均就业率 程凯.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主要结果及其对策A.首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北京.2007。大量的残疾人失业不仅会给残疾人自身带来困扰,使得残疾人正常生活得不到保障,还将为社会稳定和和谐带来极大地的威胁。要想使我们的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必须先从弱势群体抓起,重视残疾人就业现状并制定有效政策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西方残疾人政策的影响,我国也逐步意识到重视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些符合我国残疾人现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使得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现状得到了显著地改善 范妮.我国残疾人就业困难成因及解决路径探析.西北大学,2010。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形势的不断转变也为残疾人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残酷的挑战:竞争压力增大,就业岗位稀少,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各企业对劳动者的各项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就业歧视仍然普遍存在。这些不利因素使研究残疾人就业保障问题变得更加迫切。(2) 研究意义:总量日渐庞大的残疾人数,不仅影响到残疾人本身,还波及到了数亿个数不清的家庭,残疾人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之广可想而知。残疾人自身的缺陷是他们无法改变的不幸,但社会的关爱与支持可以改变这种不幸。只要我们伸出援手为他们提供一个岗位,让他们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他们的生活就不会像现在一样艰辛。首先,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经济来源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其维持正常生活,更有利于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只有合理就业,残疾人才能获得基本的经济保障;才能更好的提升自我素质与能力,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才能以平等的姿态与正常人交往,更好的融入社会。其次,残疾人数量的逐年递增意味着弱势家庭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只有残疾人实现就业,才能给家庭带来希望,为家人减轻负担,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最后,对于社会而言,残疾人不仅仅是普通的社会公民,更是我国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特殊的社会身份使得社会对残疾人的政策态度成为衡量社会公平与否的重要准则,且制定有效的残疾人就业政策有利于减少残疾人犯罪率,实现社会稳定。综上所述,实现残疾人的平等就业有利于使他们独立平等的参与社会活动,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实现人人平等的政策,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尊重人权的表现。那么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如何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残疾人就业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我们可以提出怎样的建议来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将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有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数学模型,用数字模型分析各个因素对残疾人就业率的关系,进而试图寻找有效且可行的解决途径来提高残疾人就业率。2、 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很早就意识到残疾人就业问题对于整个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故在西方,残疾人就业问题得到了极大地重视,许多国家为此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这些政策值得我们去借鉴:1、 按比例就业:指按国家规定的比例接受残疾人工作者。英国是第一个提出按比例就业的国家,它规定:达到或超过20名雇员的雇主必须至少雇用3%的残疾人。此后,许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有关按比例就业的法律,联合国还曾明确鼓励各个国家实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目前已有132个国家实行按比例就业政策来保障残疾人就业。还有很多国家为了完善此政策而制定了一些惩处措施,例如,土耳其规定,若雇佣单位不雇佣残疾人,将处以500至1000土耳其磅的罚款。2、 设立残疾人庇护工厂:指专为解决残疾人就业设立的机构,可集中分配残疾人。20世纪60年代期间,美国等国家主要通过庇护性工厂为身患重度残疾的残疾人安排就业,这种方式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长期的就业机会,而且还承担残疾人康复治疗等功能。这种庇护性工厂在日本发展较快。3、 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并对其进行扶持:美国专门设立了“特殊项目基金”,为有意自主创业的残疾人提供资金扶持;英国不仅为残疾人提供创业培训补助,还在残疾人创业期间为其提供创业津贴,并免收所得税;日本为想要创业的残疾人提供贷款担保并提供创业资金补助。(2) 国内文献综述我国对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前后,步入90年代以后研究逐渐增多 范妮.我国残疾人就业困难成因及解决路径探析.西北大学,2010。大部分的学者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不同方面对残疾人就业做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 社会学角度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多数学者都从社会排斥理论出发,详细分析了残疾人群体遭受社会排斥的原因以及减少这种排斥的方法。清华大学李斌(2002)曾指出社会排斥对主要由残疾人组成的弱势群体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残疾人就业时显得尤为突出。王巧玲(2008)通过对南京市残疾人就业现状的调查,从社会排斥理论角度出发,发现多方面的社会排斥加剧了就业、劳动市场对残疾人的排斥,成为残疾人就业困难的根源,所以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平等有助于残疾人就业。2、 经济学角度大多数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国的经济现状,并结合此经济现状分析残疾人就业,发现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多层次、多结构的就业形势使残疾人无法尽快的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及时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与知识储备,最终导致许多用人单位都无法为残疾人提供合适的岗位而使得残疾人的就业率大大下降。梁土坤、尚珂(2011)曾对我国现在正在实行的一些解决残疾人就业的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一步结合当今网络时代分析了残疾人的就业的新途径,最后提出了对残疾人就业形势的展望。张艳妮(2008)也从经济制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如今我国实施的残疾人就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了新的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思路。3、 法学角度从法律角度,学者们在研究了残疾人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切实有效的法律政策来保护残疾人就业以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许康定(2008)年在法律评论期刊上发表了论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我国残疾人在实现劳动就业权利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当前残疾人就业人数较少,残疾人教育培训滞后,残疾人平均工资普遍低于正常人平均工资以及残疾人就业扶持措施不到位等。为了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权利的保护,我国应增强相应的有关残疾人就业法律的制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残疾人。孙宝建(2008)主要研究了残疾人就业权,为我国正在进行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国制定相应的残疾人保护法和实施残疾人保护法贡献了力量。 在比较了中西方学者对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研究后,我们发现,西方在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措施加业约束企业和雇佣者。而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较浅的阶段,研究后的成果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到实践当中,还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残疾人保护法,所以在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研究上我国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3、 理论模型构建(1) 变量确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本文选取了可能影响我国残疾人就业人数的三个变量,分别是:国民生产总值、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数。首先根据奥肯定律,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程负相关,故国民生产总值也可能对残疾人的就业率产生影响;其次残疾人就业情况与普通人就业情况不同,残疾人所受教育程度差距较大且大多公司对残疾人的能力素质要求普遍提高,故受教育程度也可能影响残疾人就业率,未入学学龄残疾人儿童数越多说明没有能力工作的人越多,残疾人的就业人数就会越少;最后一个变量反应了国家的政策,如果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数越多,残疾人应该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就业环境,从而就业人数便可能会增加。因此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数也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2) 符号说明:y:残疾人就业人数x1: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少年数x2: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数x3:国民生产总值:第i个变量标准化后的数值(i=1,2,3):第i 个主成分 (i=1,2):残疾人就业人数y标准化后的数值u:随机干扰项(3) 数据收集: 收集19992011年残疾人就业人数(y),未入学学龄残疾人儿童少年数(x1),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数(x2),国民生产总值(x3),见表一:年份y(人)x1(人)x2(个)X3(亿元)199982000433000288089677.05200080000391000301299214.552001730003560002991109655.172002750003230002998120332.692003780003060003005135822.762004800002750003022159878.342005810002430003048184937.372006910002230003076216314.432007940002270003127265810.312008940002200003127314045.432009950002110003043340902.812010990001460003019401512.820111090001260002678473104.05(表一)注: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4) 数据分析:1、 运用spss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的结果如表二:-0.465 1.815 -1.052 -1.073 -0.651 1.354 0.086 -0.996 -1.303 0.970 -0.095 -0.913 -1.117 0.607 -0.034 -0.828 -0.837 0.421 0.026 -0.704 -0.651 0.080 0.172 -0.512 -0.558 -0.271 0.397 -0.312 0.372 -0.491 0.638 -0.061 0.651 -0.447 1.078 0.335 0.651 -0.524 1.078 0.720 0.744 -0.622 0.354 0.934 1.117 -1.336 0.147 1.419 2.047 -1.556 -2.794 1.991 (表二) 2、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求出主成分个数及最大特征值:(见表三)Total Variance ExplainedComponentInitial Eigenvalues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Total% of VarianceCumulative %Total% of VarianceCumulative %11.96465.46765.4671.96465.46765.4672.97532.51397.980.97532.51397.9803.0612.020100.000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表三) 从上表可以看出,前两个主成分解释了全部方差的97.980%,即包含了原始数据信息总量的97.980%,因此选取两个主成分用以表示原始的三个变量并设这两个主成分分别为v1,v2。且Spss软件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四所示:Component MatrixaComponent12x1.951-.258x2.303.952x3-.984.044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 2 components extracted.(表四)对表四的第i列的每个元素分别除以第i的特征值的平方根,就能够得到第i个主成分的系数,如表五所示: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x10.679 -0.261 x20.216 0.964 x3-0.702 0.045 (表五)由表五,可以得出两个主成分的线性组合为: (方程一) (方程二) 将标准化后的三个变量依次带入到模型一和模型二中,可得两个主成分v1,v2从1999年至2011年的具体数值如表六:年份v1v21999-0.465 1.758 -1.536 2000-0.651 1.637 -0.315 2001-1.303 1.279 -0.386 2002-1.117 0.986 -0.229 2003-0.837 0.785 -0.117 2004-0.651 0.451 0.122 2005-0.558 0.120 0.439 20060.372 -0.153 0.741 20070.651 -0.305 1.171 20080.651 -0.628 1.208 20090.744 -1.002 0.545 20101.117 -1.871 0.554 20112.047 -3.057 -2.198 (表六)(5) 、模型建立: 根据以上处理后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得出回归方程为: 此模型的拟合优度,拟合优度较好,说明的84.16%可由v1、v2的变化来解释。但在5%的显著水平下v1的t检验统计量的P值0.00000.05,故拒绝原假设(v1显著不为零);v2的t检验统计量的P值为0.89,远大于0.05,故v2显著为零。舍去v2后建立模型二: 对此模型进行统计学检验并进行修正:1、 异方差检验与修正:检验:对此模型进行怀特检验,得到表七:Heteroskedasticity Test: WhiteF-statistic8.448534Prob. F(2,10)0.0071Obs*R-squared8.166759Prob. Chi-Square(2)0.0169Scaled explained SS2.097392Prob. Chi-Square(2)0.3504(表七)从表七中可得出怀特检验的统计量:=8.166759,伴随概率P=0.0169,给定a=0.05,P0.05,故不拒绝原假设:模型三没有一阶序列相关性。所以最终经过修正后得到的模型为:因最后模型与v1有关,所以将方程一代入模型三中,即可得到y与x1、x2、x3的拟合模型: (模型四)得到模型四后我们发现x2的符号与现实情况不符,很有可能是因为收集的数据有限,仅能表示服务机构的数量,不能详细的收集到服务机构的规模、服务范围等具体情况,所以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故我们将x2舍去,得到最终模型如下: (模型五)4、 结论及建议:(一)结论:通过研究模型五,我们可以粗略的得出残疾人就业数与国民生产总值呈正相关;与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少年数呈负相关;与残疾人服务机构数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因为我们未能找到更具体的残疾人服务机构的信息所以最终得到的模型与经济意义不符。在找到了上述三个变量与残疾人就业率的关系后,我们便可以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来缓解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2) 建议:1、 教育乃民生之本,所以要提高残疾人的就业人数也应该从残疾人教育抓起,提高残疾人的教育水平,对适学的残疾人儿童实行国家优惠政策,鼓励残疾人完成学业,争取让每一个残疾人儿童都能够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还可以多开设一些专为残疾人设立的特殊培训学校或技校,使残疾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有一技之长,使残疾人能够同正常人一样平等的享受教育水平。鼓励高等院校招收残疾人考生并为已进入高等院校的残疾人学生提供生活、学习补助。2、 国内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故我们应继续坚持更好、更快发展经济的政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提高残疾人就业率。此外,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加强全公民对残疾人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减少社会歧视行为,为残疾人就业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定并完善有关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条款,进一步明确各省市下至乡镇等各级政府主体的主要职责,以政府为主导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信息化2025:基础设施与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动态报告
-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作业指导书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中考数学总复习《 圆》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自考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提升测试卷【夺冠】附答案详解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题库检测题型含完整答案详解【夺冠】
- 重难点解析四川成都市华西中学7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城市危旧房改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 电竞公司转授权管理办法
- 自考专业(护理)每日一练试卷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GB/T 19851.12-202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2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
- 公安科技信息化课件
- 桥梁工程支架浇筑连续箱梁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2025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招聘126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法律法规培训考试(含答案)
- T∕CITS 146-2024 尿液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规范化指南
- 心衰病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JJF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培训精品课件
-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