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章 第一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章 第一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章 第一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章 第一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章 第一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基础巩固组港口煤炭接卸是指在港口接卸从其他港口运来的煤炭。下图示意1995年和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格局。据此完成13题。1与1995年相比,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A煤炭资源枯竭B市场需求扩大C海运条件改善 D科技水平提高2从1995年到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C渤海沿岸 D山东半岛3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的变化,反映出福建的()A煤炭供需矛盾加剧 B产业结构调整C煤炭生产总量下降 D城市职能转变解析:第1题,图示2013年沿海煤炭接卸量明显大于1995年,说明从我国港口进入的煤炭量大增,必然是我国市场需求增大的结果。第2题,对比两图可知,渤海沿岸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第3题,福建省内煤炭产量很少,且1995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较少,说明当时省内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不大,则供需矛盾不突出。而2013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很大,说明此时省内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但省内煤炭产量依然较少,则煤炭供需矛盾加剧。答案:1.B2.C3.A(2019长沙模拟)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完成45题。4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乏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消费量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A BC D5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耗量大于生产量,能源资源短缺,正确;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能源资源丰富,正确。第5题,为了协调东、西部地区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以把中、西部的能源资源输送到东部,进行能源跨区域调配。答案:4.D5.A(2019东北四校联考)甘肃省黄河流域地表水年可取水量为48.3亿立方米左右;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在甘肃省境内河流长475千米,流域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69.1亿立方米。读陇东跨流域调水路线示意图,回答67题。6相比调水线路甲,调水线路乙具有的明显优点是()A可调水量大 B水质好C施工难度小 D投资成本低7陇东跨流域调水工程如能顺利建成,可能产生的影响有()有利于陇东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解决陇东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武都段白龙江的年径流量增大促进陇东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A BC D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白龙江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大于甘肃省黄河流域地表水可取水量,故调水线路乙具有的明显优点是可调水量大。第7题,陇东地区的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破坏植被引起的;白龙江武都段位于引水口的下游,调水工程将导致该河段的年径流量减小。答案:6.A7.B8(2019重庆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安徽淮南市已探明煤炭可开采量153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的19%,2013年煤炭年开采量1亿多吨。煤炭产业产值占全市GDP比重的38.4%。“皖电东送”工程西起淮南,是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将淮南的煤转换为电能经皖南、浙北山区,然后到达沪西的重大工程,全长656千米,总投资1 500亿元。(1)分析国家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2)简述“皖电东送”工程对淮南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3)说明“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发展的主要意义。解析:第(1)题,从输入地能源需求、输出地能源生产与输电技术等方面分析国家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第(2)题,从生产地位、产业发展与升级、资源利用等角度综合分析“皖电东送”工程对淮南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第(3)题,从经济、社会及生态三个方面分析“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发展的主要意义。答案:(1)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能源匮乏,但需求量很大;淮南市能源(煤炭)资源丰富,离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较近;我国已经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技术,该技术创造的经济价值高,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能输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影响较小。(2)煤炭工业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煤电工业迅速升级换代,煤炭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煤炭工业产业链;与(采、洗、炼)煤和煤电等相关联的机械行业得到发展。(3)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等。能力提升组(2019湖北七校联盟二模)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正式开始输油。据此回答13题。1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下列说法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A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B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C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D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2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A山高谷深,气候湿热 B植被茂密,虫蛇出没C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D经济落后,维护困难3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有哪些重要意义()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A BC D解析:第1题,材料显示:因“煤改气”导致“气荒”,则最有效的措施是暂缓实施煤改气。注意高耗气产业有些是影响很大的产业,不能随意关停。A、B两项所述内容实行起来所需时间较长,不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思路点拨:可从减少需求、增加气源两方面分析,但气源增加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则应从减少需求角度分析。第2题,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需要穿过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不利于管道铺设;该地纬度低而气温高、降水多而湿度大,不利于施工;故A正确、C错误。植被茂密,虫蛇出没的影响要小于地形、气候因素,故B错误;经济落后,维护困难不是自然障碍,故D错误。第3题,管道以输油气为主,对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作用不大,故错误;图示油气输送到云南,故错误;作为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作用主要体现在能源供应路线数量及安全性上,故正确;管道建设能推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故正确。答案:1.C2.A3.D(2019安阳二模)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下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据此完成46题。420世纪60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B咸海水域渔业发展过快C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D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5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地形崎岖,施工困难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投资巨大,工期长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A BC D6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解析:第4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发展灌溉农业,而过量引河水灌溉,使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则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第5题,图示工程由俄罗斯、经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工程协调难度大;同时线路长而投资大、工期长。第6题,引水工程可以补给沿途水量,使沿线地区农业得以更好发展,则C正确。但对生长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工程不经过西西伯利亚,不会影响其生物多样性,工程使得中亚地区水资源量增加,可能会使其年降水量有所增长。答案:4.C5.D6.C7(2019云南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水穿秦岭,天河润关中。2016年11月2日,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枢纽大坝开始浇筑。引汉济渭工程被称作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其调水工程包括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输水隧洞(见下图)。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年调水15亿立方米。(1)简析输水线路以隧洞为主的好处及工程建设遇到的自然障碍。(2)简述该调水工程对受水区的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隧洞近似直线,可缩短调水路程;隧洞在地下,可以少占用耕地和林地,并减少调水途中生产活动带来的二次污染,减少水分蒸发。由图可知,调水隧洞穿越秦岭山地和多条河流,需要克服地质、地形和河流等障碍,工程量巨大。第(2)题,可从有利和不利两大方面分析跨流域调水工程对受水区的影响。有利影响一般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