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传播特征研究学 院:年 级:专 业: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 20 年 4月 9日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传播特征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与此同时,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以及在突发事件下的舆论引导也成为了社会管理中重要的部分。网络传播是一种新兴的传播模式,在对突发事件的传播中,能起到迅速传播大量信息的效果,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它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网络监管机制发展还不够健全,网络传播尚未发展到完全成熟,因此突发事件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寻这些现存不足的解决办法。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传播;守门人1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is in a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all kinds of unexpected events have occurred, in this context, to guide the handling of emergencies and public opinion in emergenc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management. As a new mode of transmiss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with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wide coverage, interactive, real-time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emergency, effect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to spread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ans of communication, it has a unique advantage;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twork supervis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has yet to fully mature, so the emergenci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et media also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we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oad.Key wordsUnexpected events; network communication; The Gatekeeper TheoryI目录摘要2AbstractI前言1一、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概念2(一)突发事件的概念2(二)网络信息传播的概念2二、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2(一)传播主体多元化2(二)信息的选择标准大众化3(三)传播方式快捷多样3(四)互动性强3(四)舆论更加自由4三、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5(一)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弱5(二)舆论可控性差5(三)信息重复6四、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化策略6(一)优化传播主体61.提高网民思想道德72. 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73. 扩大网络媒体采访权7(二) 加强监管和规范8(三) 提高个人甄别能力和责任意识8(四)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9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3前言突发事件所导致恶性群体事件古已有之,然而随着近几十年来网络的出现和兴起,突发事件在时代浪潮下又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和发展态势。当局部的事件发生时,信息将会随着网络传播这途径大范围、迅速传播,极易形成当前社会的重大事件,与此同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也比传统传播方式更广、更深。因此,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传播特征研究很有必要。1一、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概念(一)突发事件的概念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的“突发事件”的概念为新闻领域中“突发事件”的概念,即能引起受众(尤其是网络受众)普遍关注、参与、讨论的突然发生的事件1。(二)网络信息传播的概念传播是人类的信息交换过程。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了“五W模式”: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以及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其中,Who代表传播者,Says What代表信息,In Which Channel代表媒介,To Whom代表接收者,With What Effect代表传播效果。“五W模式”表明,传播的过程可以定义为一种目的性行为的过程,是一种以影响受众为目的的说服过程,而这五个环节则是实现传播目的的基本要素2。网络信息传播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它基于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以计算机为主,多媒体为辅,可以提供存贮、编辑、操作、交换、捕捉、放映打印等功能。网络信息传播的兴起和普及使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信息得以在不同的空间以极短的时间内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不仅提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认知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传媒格局3。二、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一)传播主体多元化在近几年中,突发事件的网络信息传播主体越来越多元化,除了原有的一些网络媒体,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已经实现网络化的传统纸媒,如2007年上线的“环球网”,是环球时报和人民网共同投资并设立的、具有新闻采编权的大型新闻网站。第二、官方机构在网络中的宣传平台,如在新浪微博中受到广大网友的喜爱、信赖的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的官方微博“江宁公安在线”;第三、在网络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如知名学者,影视明星,网络红人等;第四、普通网络受众也可以成为传播主体。主流媒体信息来源稳定,辐射面广,影响力大,而自媒体则具有人群基数大、零门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手机等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载体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在这种形式下,传播信息已经不再是少数主流媒体的专利,只需连上互联网,每个人都能成为传播者。以新浪微博为例,2015年新年第一分钟新浪微博共有867408条微博发出,相比去年同期增长59110条,刷新了峰值记录。(二)信息的选择标准大众化由于网站的点击量、流量与经济利益挂钩,网络媒体追求点击量,个体传播者追求人气和访问量,近年来网络传播的信息选择标准逐渐趋于大众化,基本会考虑到受众的需要和兴趣,迎合受众心理。(三)传播方式快捷多样网络信息传播的传播方式体现出快捷、多样的特点。当下主要的网络传播方式有微博传播、网站建设、屏幕弹窗、邮件订阅、手机APP消息推送等。当天发生的突发事件,所有使用网络的受众基本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以各种网络渠道获知。在很多突发事件中,如果信息闭塞或信息没有及时发布,就有可能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及时地将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给群众的作用,一方面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另一方面页有利于安抚受众情绪,减少恐慌,维护社会稳定,方便救援信息传播。相比传统的传播渠道,近年来的网络信息传播的兴可以说是一场传播速度上的革命,同时也在传播范围上覆盖得更远、更全面。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多样,受众获取即时信息的目的得以实现。(四)互动性强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的,传播者发布什么信息,受传者就接收什么信息,很少有互动、反馈信息的机会。与此相比,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在于它有着较强的互动性。传统的电视观众、报纸读者、电台听众一般只能作为媒体编辑议程设置下的信息接受者,或者是某个话题沉默的旁观者,而网络受众则可以采用评论、转载、发弹幕、发起和参与投票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反馈,这种反馈既可以表达受众的意见,也使受众通过自己的力量与参与事件。在互联网时代中,受众的主体地位被突出。基于网络传播畅通、便捷的实时互动功能,舆论得以迅速发酵,受众根据各自观点自发形成不同阵营。网络信息传播使信息的传播者、接收者实现了实时沟通,受传者对信息的反馈可以在短时间内,明确地反映给传播者。这种反馈将对传播者考量信息的标准甚至决策做出影响,受众参与积极性提高,信息往往能带来更大反响。另一方面,在互动的过程中,受传者也可以成为传播者。2013年7月份,我国南方多个地区持续暴雨,尤其是四川省,遭遇了近50年内最强暴雨,灾情告急。面临这种突发事件,“四川气象”、“四川微成都”、“四川发布”等多个官方微博账号从7月7日至16日,共发布了上千条与暴雨灾情有关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了灾情发布、救援进展、灾害预警等受众迫切需求的信息,其阅读量破千万,转发、评论数多达万条。与此同时,“四川暴雨求助”这一为话题受到了广泛的响应。“四川微成都”是四川公共账号中的一员,在暴雨期间,“四川微成都”联动“四川气象”、“成都气象”、“成都交警”以及成都市各区县的政务官方微博,通过网络及时发布成都的天气和路况信息,为受灾群众带来了便利。(四)舆论更加自由“守门人”这一角色在传统的传播模式当中,一直担任着大众的代言人,什么信息予以传播,什么信息禁止传播,往往取决于“守门人”自身的利益、价值观和社会制约力度4。过去,我国的媒体高度集中,信息垄断严重,同时也强化了“守门人”的功能。而在当今社会,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兴起,“守门人”的作用在被逐渐削弱。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发散式和多向性的特点。在网上,受众受到的限制很少,几乎可以浏览或查找到任何想获取的信息。“守门人”过去所拥有的过滤信息、垄断信息和接近信息源等特权,在人人平等的互联网中将不复存在。由于互联网具有高度开放的特点,想要人为地设置阻止受众获取信息的障碍已经不现实,因为网络用户可以绕开某个节点,而利用另外的节点达到获知信息的目的。在过去,线形的传播方式成本较高,传播者要由大量的经济投入,这是一般的受众无法承担的,因此信息可以轻易地被“守门人”垄断;而在如今的网络信息传播中,传播者和接收者达到了平等,网络受众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自由获取信息、发布信息。三、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一)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弱网络信息传播能够让人们按自己所需获得信息,发表意见,但是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门槛低,自由度高,也为虚假信息的发布创造了条件,导致信息真实性弱,良莠不齐,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多年来,网上一直谣传着关于“迷魂药”的信息,有些还附有所谓的“网友真实经历”作为佐证,很多网络用户都对此深信不疑。2012年,深圳一位女网友江宁公安在线自述,该名网友自称在香港遭遇了“迷魂药”事件,脸被人用丝巾摸了一下,然后就神志恍惚,被人偷走了钱包,她还配了一张自拍照,可以明显地看出半张脸发红。这条微博在几小时内被大量转载,很多网友在评论中表达自己的恐慌。维护“江宁公安在线”的王警官马上联系了香港、深圳警方找到了这位女网友,后经核实,整件事情都是该网友自己编造的,她在机场弄丢了钱包,而脸上通红是因为吃海鲜过敏,她发这条微博只是想吓唬朋友。事情查清后,关于“迷魂药”的谣言渐渐平复。然而,就在该事件水落石出后的短短一年之内,“广东出租车迷药”、“上海地铁迷药”等类似的虚假信息又在网上层出不穷,网络信息传播的信息碎片化、井喷式信息量都使“守门人”无法像在传统传统方式中那样一一考证和筛选。(二)舆论可控性差2012年8月,系列抢劫杀人案嫌犯周克华被击毙,然而随着该案件的告破,一场网络舆论狂欢却悄然开始。众多网友借助新浪微博、各大论坛对周克华的死亡等官方发布的消息提出大量的质疑。由于重庆时报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周克华死因是“自杀”,与央视报道的周克华死因是被击毙相矛盾,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该条微博在一小时内被转载六千余次。重庆时报随后删除微博,但是已经引起的质疑声却无法平息。就在网友讨论周克华的“真正死因”时,一名名为“陈子河”的网友发表文章称周克华未死,该博文集中了网络上零散的质疑,认为死者并非周克华,而是从湖南调来重庆的便衣警察。几天之内,信息被进一步讹传为“被击毙的死者并非嫌疑犯,而是被误杀的来自湖南的警察陈子河”。几天内网络舆论空前失控,人心惶惶。重庆警方迫于各方舆论压力,将嫌犯被击毙后和尸检的三张照片破例公开,并附上尸检的一些详细说明,舆论质疑声才渐渐减小。在周克华被击毙这件突发事件中,众多网络用户通过天涯社区、新浪微博等参与了讨论,各执己见,观点不一,但唯一统一的一点是,网友们对该事件的关注集中于对真相的质疑、对警方的批评,而不关注要案告破对社会安定的积极影响。这是因为在我国,公共机构绑架媒体话语权由来已久,公信力不足,受众对公共机构普遍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而在自由公开的网络媒介正成了滋生谣言的温床。就算官方即使澄清事件真相,但网络谣言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已经被辟谣过的虚假信息,往往在一些特定时期还会卷土重来。与此同时,很多网络用户往往只是为了宣泄对官方的负面情绪,容易借助此类事件进行网络狂欢。(三)信息重复由于现存的多数网络媒体并不具有采编权,只能转载一些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在网络传播中信息重复的现象尤为严重5。2014年3月8日,由吉隆坡国际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MH370航班,于凌晨在越南、马来西亚雷达覆盖交界处,与空中交通管制失去联系。马航失联事件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人们都想及时了解搜救的最新进展、不断靠近事件真相,期待航班人员生还。迄今为止,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MH370”,共有约9,660,000条信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前几页的信息有大量重复内容,有的报道甚至是把其他几篇报道拼凑在一起。信息数量虽然庞大,但是如果受众一一查看这些信息,却可以发现这上百万条的信息都是有限的十几篇或几十篇新闻的影子。关注事件最新动态的受众要在庞杂的信息中筛选有用的、集中的信息非常困难。四、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化策略(一)优化传播主体1.提高网民思想道德要解决以上的问题,首先要通过广大网络用户自身的努力。在如今的网络传播时代,作为网络用户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法律意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树立起网络道德观,不在网上发表谩骂、谣言、黄暴信息等不良内容,整顿社会风气。其次,要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行为进行约束,对制造不实信息、网络暴力情节严重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秩序紊乱者予追究责任。最后,网络运营商可以实行固定IP和实名制度,这能有效降低网络上的部分不良行为。2. 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网站总数将近70万个,有将近300万人从事着网络编辑的工作,而与之形成了巨大反差的是,我国的传统媒体的全部记者、编辑仅有75万人6。显而易见,从就从业人员的数量、规模而言,网络媒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它们的经济实体多数属于自负盈亏。可以说,在网络媒体中,有相当多的称职、优秀的从业人员,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还有一小部分从业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甚至不具备职业道德。有些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只会将在网络上收集的一些信息拼接起来(有些甚至前后矛盾),为了片面追求高点击率、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媒体人应有的专业理念,只会迎合受众,社会责任意识很弱。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今后可能从事传播行业工作的高校学生的专业教育中,应该增加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其明确这个职业领域的道德要求。其次,要提高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修养。网络媒体可以归属为一种文化产业,网络媒体产生的精神产品具有双重属性,不但有其他产品所具有的一般属性,同时还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因此,网络媒体在合理的范围内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网络信息承载的文化内涵。再次,还要加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可以从加强从业人员的新闻理论、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入手。3. 扩大网络媒体采访权由于国内的新闻控制,目前具备采编权的网站并不多,仅限于少量的主流新闻门户网站,例如新华网、人民网、东方网、千龙网等等7。从这些门户网站的信息质量可以看出,这些具备采编权的网站从业人员基本都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我国现行的新闻管理制度属于事实上的追惩制。新闻发布后,如果造成负面后果,将会对其进行追加惩罚。在很多西方国家,对网络媒体的采访权的限制较小,而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有关部门应该正视这一点,授予部分资质齐全、水平较高的网络媒体从业人员采编权。这种做法不但顺应了网络信息的发展潮流,同时也可以扩大网络媒体影响力。还应该允许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参加培训和考核,如果从业人员及网站违规,可以吊销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取消网站的采访资格。(2) 加强监管和规范为确保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可以通过立法向突发事件应对主体授予行使网络舆情规制、引导的权力。网络信息传播的规制和引导,不应该简单地以约束、限制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更要用科学的理论对突发事件下的网络舆论做出合理限定。如果这种限制超出了其应有的权力和实际需要,就有可能对公民的言论自由权、知情权造成侵犯;如果这种限制远远无法达到引导舆论的实际要求,就会严重影响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工作8。因此,在突发事件中,网络监管人员要统筹全局,既要注重舆论走向,把握突发事件应对主体应有的话语权,又不能侵犯公众的言论自由。如果网络用户发表的信息不涉及国家机密,不影响社会安定,不属于操纵舆论、造谣诽谤的信息,则不要过多干预;而在突发事件中,网络监管人员要对舆论全局有所掌控。(3) 提高个人甄别能力和责任意识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影响范围很广的信息传播平台。在网络信息传播中,每个人都能通过互联网发布新的信息,传播信息,接收和反馈他人的信息。因此,网络用户在面对每一条信息时,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积累、网络经验,抵制不良信息,不做谣言的追随者。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中往往会爆发大量的信息,包括很多重复、不实、不理性的信息,网络用户应学会用客观的角度思考,不被有不良目的的舆论操纵者利用,不为谣言的传播制造条件。(四)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和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网络媒体本身的权威性、信息可信性都比较低,主流网络媒体不能树立起权威的形象,这也是突发事件下舆论引导困难的原因之一。我国网络媒体发展仍有待完善,就目前而言,其劣势主要表现为“三多”:假新闻多,有害信息多,跟风炒作多9。其中,假新闻的现象尤为严重,它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下降,当这些不实信息被转载、扩散后,会造成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有些甚至会造成社会秩序紊乱。马克思曾经说过,公众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10。期刊、报纸是这样,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网络媒体。要提升互联网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首先,可以适当放宽限制,给予部分优秀网络媒体采编权,使网络媒体可以提供更多的原创信息,避免信息在拼凑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和错误。其次,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要加强对信息的把关和过滤。从理论上来说,一是在信息发布之初要认真核实,防止虚假信息、错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二是加强事后把关,对冗余信息、错误信息要及时删除;三是对于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社区,监管人员也要建立起良好的网络秩序,对网络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对传播虚假、负面信息的用户及时处理,树立起公平、权威的监管者形象。结论我国的网络传播刚刚兴起十几年,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网民素质都还有待提高。在互联网这样一个高度自由的空间中,简单的几个字符往往就能代表了一种态度,网络用户对于自己在网络上的形象维护远不如在现实生活中那么注重。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传播未经证实和筛选的信息,发表不负责任的观点和言论,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在网络中有时也显得鞭长莫及。相关实验证实,人们在匿名这种不容易被识别的状态下,对社会评价的关注、个体责任感都会降低。身为网络用户,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传播者,网络用户应擦亮双眼,对危害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有害信息、造谣诽谤的虚假信息不予传播。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网络媒体不能一味地追求效率,更应该提高职业素质,注重社会公德。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监管人员要强化守门人的理念,在信息的筛选方面,应严格按照新闻报道的原则进行,确保信息真实可靠,不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7课时 快乐的午餐
- 水质实验室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新型储能项目安全生产方案
- 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项目运营管理手册
- 施工现场卫生管理方案
- 化工产业园危险化学品应急响应方案
- 一、机械能(第2课时)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考点练习
- 影视艺术特性74课件
- 水电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版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论文集合同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二手房屋买卖物品交接清单
- 技师论文 变频器的维修与保养
- 非标自动化设备项目进度表
- 诊断学教学胸部查体
- 桥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
- YY/T 1095-2015肌电生物反馈仪
- SB/T 10460-2008商用电开水器
- GB/T 9124.1-2019钢制管法兰第1部分:PN系列
- GA 1800.2-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2部分:火力发电企业
- 欣旺集团种禽养殖管理制度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