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学绪论 (课堂PPT)_第1页
第一章 心理学绪论 (课堂PPT)_第2页
第一章 心理学绪论 (课堂PPT)_第3页
第一章 心理学绪论 (课堂PPT)_第4页
第一章 心理学绪论 (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心理学,1,推荐书目: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梁宁建,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美格里格,津巴多著.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美,2,心理学家知道你心里正在想什么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心理学家会催眠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心理学成果不过是些常识心理学就是“话疗”,关于心理学的误解,3,你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星座预言,4,巴纳姆效应(Barnumeffect)是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它主要表现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将伯特伦弗瑞尔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任何一流的马戏团应该有能力让每个人看到自己喜欢的节目。,5,让别人对你心生好感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心理学家认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遵循美国18世纪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教诲:“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心理学界乔恩杰克尔和戴维兰迪在1969年进行了一项特别的研究。他们首先在实验中让一些志愿者赢了一些钱。在志愿者离开实验室后不久,研究人员又找到他们说由于资金困难,希望他们把钱还回来。科学家最后要求实验者评估对研究人员的好感程度。那些把钱换回来的人产生的好感要大于另一组得以保留钱财的人。这个有意思的现象被称为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6,少女还是老妇人?,7,8,有个婴儿,你看到了吗?,9,10,埃斯切尔的不可能的盒子:比利时艺术家马瑟黑梅克,从荷兰平面造型艺术家M.C.的一幅画中吸取灵感,创造了一个不可能存在的盒子的实物模型。,11,-你能看到多少张脸?画中画,据说能够看见九张脸的人智商有一百八十分。,12,直的?圆的?,13,生活中的心理学,人是如何感知光亮和颜色的?是什么使人们有所不同?记忆是怎样存储在大脑中的?如何教会一条狗听从命令?为什么我的工作使我这么沮丧?为什么我在每次考试之前都生病?被告在犯罪的时候是精神失常吗?,14,该课程知识体系划分:其一是绪论部分。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分支,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等内容。其二是认知心理。包括注意、感觉与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等内容。其三是人格心理。包括情绪、需要与动机、气质与性格、能力等内容。,15,第一章绪论,16,本章要点:1.心理学的科学概念及其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3.心理学的实质,即科学的心理观4.心理学流派简介5.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17,心理学是怎样一门科学?,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8,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根据心理现象的共性和个性一般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人格)心理、心理状态三个方面。,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喜怒哀乐,目的性、克服困难,动力系统,动机、需要、兴趣、信念,心理特征系统,气质、性格、能力,自我系统,自我认知、体验、调控,积极的心理状态,消极的心理状态,19,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它贯串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表现为对认识对象的一种态度。情感过程总是伴随在我们的认识过程中。对同一事物形成不同的认知,往往就会导致不同的情绪体验。意志过程是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力求加以实现的心理过程。(肖申克的救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总会不同程度的贯穿于我们的任何心理活动中,而且彼此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0,2.个性心理(人格心理),人格心理是在长期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它反应的是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而且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其稳定性、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格心理的三系统:动力系统(个性倾向性:动机、需要、兴趣、信念)心理特征系统(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自我系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说明:个性不等同于性格。,21,3.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时间段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如:注意、灵感、疑惑等。,22,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状态的关系,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进行中形成和表现的。心理过程的形成受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也是密切联系的。心理状态具有稳定性,但更具有可变性;个性心理特征则更显示出稳定性。(演变:漫不经心粗心大意;影响:内向、自尊自责),23,24,第二节心理学性质、任务与研究取向,一、心理学的性质按照人的属性,可把人学分为人的自然科学、人的社会科学和人的精神科学三大类。尽管心理学基本上属于人的精神科学的范畴,而如按科学的二分法,就不宜简单地将心理学归入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确切地说,心理学是一门介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中间科学、边缘科学、交叉科学。,25,二、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心理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其对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作出准确的描述。这是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例如,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经常需要描述被试的思维发展水平、学生的能力状况、被试的性格特征等基本情况。,26,2.解释这个目的的作用是对心理和教育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如果说描述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的话,那么解释就是说明“为什么”。,27,3.预测科学理论是正确预测的重要工具。例如,根据行为主义“强化理论”,研究者可以预测,如果某一行为在发生之后受到奖励,就会怎加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28,4.控制控制就是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一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例如,欲增加儿童的助人行为,就可依据强化原理,通过对偶然出现的助人行为的奖励,达到助人行为频率增加的目的。,(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派,1.主要代表人物:铁钦纳、冯特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标志,也因此被誉为:“心理学之父”。2.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三、心理学研究取向,29,(二)机能心理学派,1.代表认为:詹姆士2.主要观点: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和功用。他主张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为各个元素,也不能划分为各个阶段,而意识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思想流”或“意识流”,因此,不能把意识看作为是元素的集合。,30,(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1.代表人物:华生2.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行为)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31,(四)格式塔心理学派,1、代表人物:魏特曼、考夫卡和柯勒2、主要观点:强调整体的观点,重视各部分之间的综合,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32,(五)精神分析心理学派,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2、主要观点:弗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梦的学说、泛性论等,构成了精神分析的系统概念。3、评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百余年史中唯-一个经久不衰的心理学派,它的许多理论至今仍在心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3,(六),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2、主要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心理学的作用就在于如何促进个人的潜能和价值得到最大的开发,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派,34,(七)认知主义心理学派,1、主要代表人物:奈塞和西蒙2、主要观点: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人对外界的认知实际就是一种信息的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为此认为,认知心理学就是要研究人类认识的信息加工的过程,提供信息加工的模型。,35,心理学历史上最卓越的十位心理学家,WilhelmWundt,18321920冯特WilliamJames,1842-1910詹姆士Freud,1856-1936弗洛伊德JohnWatson,1878-1958华生IvanPavlov,1849-1936巴浦洛夫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艾宾浩斯JeanPiaget,1896-1980皮亚杰BurrhusFSkinner,1904-1990斯金纳AlfredBinet,1857-1911比奈GustavFechner,1801-1887费希纳,36,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伦理性原则,37,二、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observationmethod)自然条件下对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分析而得出规律适用条件:优点:保持自然性和客观性缺点:难以重复验证难以精确分析研究现象没有出现观察容易各取所需,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38,测验法(measurementmethod)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基本要求: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测验的有效性优点: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分析多个变量的相关缺点:难以推出因果性的结论,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39,实验法(experimentalmethod)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种类: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自然实验:在正常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优点:设计严密,具有可重复性研究有主动性,可得出因果结论,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40,个案法(casemethod)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优点:收集资料深入详尽缺点:适合个别情况,难以推广运用其它调查法临床法作品分析法,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41,第四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的发生从种系发生的角度看,凡具有一定神经系统的动物都有相应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动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在机体上出现了神经系统,就开始出现了简单的心理现象。,42,人脑是经历了漫长生物进化的结晶,经过了数次极为重要的进化发展阶段。,43,总结:作为心理活动的反映形式与先前的反映形式有三个不同的特点:(1)不仅能对刺激物本身的性质作出生物学意义的反应,而且能对刺激物的信号作出反应;(2)作为心理的反映形式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本能不同;(3)心理的反映是随着神经系统的出现而出现,发展而发展的。,44,二、发展的规律如:儿童动作的发展(整体到局部;中央到边缘;上到下;大肌肉到小肌肉;无意识到有意识);儿童道德的发展(他律到自律;效果到动机);思维的发展,45,三、科学的心理观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1、人的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现代科学研究积累的资料增加了佐证,46,说话中枢在额叶,受损伤就不能说话或说不出成句的话,也不能很好地根据言语信息调节自己的行动。阅读中枢在枕叶,受损伤,随视觉正常,但看不懂文字的意思。边缘系统受损,情绪活动、内脏器官的活动、短时记忆、寻食、防御、生殖行为均受到影响。从清醒安静到深睡:波动。,47,2、心理现象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客观事物作用于脑,才有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自然和社会)人的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是社会现实人的心理发展主要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兽孩),48,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按照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按照形式来说是主观的。4、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49,四、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神经元结构:,50,51,功能:兴奋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整合的功能:整合各方面传来的兴奋,使之加强、减弱和抑制传导的功能:把整合后的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由轴突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元兴奋和冲动的传导有两种形式:电传导:同一神经元内的传导化学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传导,52,二、突触(Synaps)一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特化的相接触部位,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是信息传递与整合的关键。,53,三、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一)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s)来完成的。这种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54,55,(二)神经冲动的电传导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的运动,跟电流在导线内的运动不同。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法则。神经元反应的强弱并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这种特性使信息在传递途中不会变得越来越微弱。,56,在静息状态下,在神经元细胞模的内、外部具有带电离子,细胞膜外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细胞膜内则是带正电荷的钾离子(K)和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而外流,钠离子则被挡在膜外。在膜内外大约有70毫伏90毫伏的负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的电位差,使细胞膜发生极化现象,称为静息电位,57,当神经元(细胞膜)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这一电位变化过程叫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神经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它代表着神经兴奋的产生。,58,59,四、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由于结构和机能不同,可以将神经系统分成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和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nervoussystem)两部分。周围神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60,61,脊神经脊神经发自脊髓,穿椎间孔外出,共31对。依脊柱走向,它分为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具有四种不同的机能成分: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一般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的运动。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62,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按顺序为: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63,植物性神经19世纪德国学者莱尔最先提出“植物性神经系统”这个名词。以后英国科学家兰格莱将植物性神经系统分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一般讲,人们把交感神经看成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相反,它起着平衡作用,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它们获得必要的休息。,64,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与脑。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和第一颈神经的最上端为界。脊髓脊髓(spinalcord)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脊椎管内,略呈圆柱形,前后稍扁。它上接延髓,下端终止于一根细长的终丝。脊髓表面以前后两条纵沟分成对称的两半。从横切面看,脊髓中央是呈“H”形的灰质,它的主要成分是神经元的胞体和纵横交织的神经纤维;灰质的外面为白质,由纵行排列的神经束组成。,65,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大脑的结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总体积的一半以上;重量为1400g左右,约为脑的总重量的60左右,占人体总重量的1/50;总面积22002;厚度1.34.5;约140亿个神经细胞。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gyrus)。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centralsulcus)、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几个区域。在每一叶内,一些较细小的沟裂又将大脑表面分成许多回。如额叶的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颞叶的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顶叶的中央后回等。,66,67,脑功能的各种学说定位说脑功能的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提出的颅相说。加尔检查了颅骨的外部特征,并将这些特征与行为的某些方面联系起来。颅骨突出表示下面的皮层发育完好,有很好的能力;而颅骨凹陷表示下面的皮层发育不足,能力下降。加尔进行了上千次的观察;提出了27种重要的官能(faculties),如聪明、探究精神、忠实、竞争性、自爱、好色等。每种官能都有对应的颅骨特征和位置。,68,整体说在定位说风行的时候,另一些学者提出了脑功能的整体说(wholistictheory)。19世纪中叶,弗罗伦斯用鸡和鸽子等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20世纪中叶,整体说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拉什利。20世纪初,拉什利采取脑毁损技术用白鼠进行了一系列走迷宫的实验。结果发现,在大脑损伤之后,动物习惯形成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的部位无关,而与损伤面积的大小有密切关系。,69,机能系统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利亚及其同事们对因战争而造成大脑损伤的病人,进行了机能恢复的工作。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对病人的训练,鲁利亚批评了关于大脑机能狭隘定位的错误理论,指出传统的理论把人的心理活动分析为某些分割的机能,并且把这些机能与大脑某一严格限定的部位联系起来。鲁利亚从脑损伤的病人身上看到,脑的一定部位的损伤,往往不是导致某一孤立的心理机能的丧失,而是引起某种综合症,即引起一系列过程的障碍。可见,某种心理机能的障碍,除受脑的损伤部位的直接影响外,还受其他脑区的影响(教材P18),70,模块说模块说(moduletheory)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这种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认知神经科学的许多新的研究成果,都支持了模块学说。,71,半球功能单侧化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活动既有相互独立的特殊性,又有相互配合的统一性。就某一具体的皮层高级功能而言,一侧半球起着另一侧半球起不到的优势作用(仅强10%左右),单侧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天生的,而是出生以后逐渐获得的。单侧化随语言的发展而出现,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单侧化尚未完成时,左半球遭损伤后,其言语功能可由另一半球代替。,72,单侧化的表现:在言语功能上:语言的优势半球与左半球关系较大在信息加工方面:左耳对非言语刺激(如音乐)辨别准确(右脑);右耳对言语刺激辨别准确(左脑)。文字材料呈现在右视野易认识,说明左半球对文字材料占优势;非文字材料呈现在左视野易认识,说明右半球对非文字材料占优势;,73,在分析和整体认知方面:左半球属于分析性的,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较强,较少依赖于环境信息;右半球属于整体性的,比较重视信息的整体性,根据刺激的完形进行判断,擅长表象信息加工、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情绪方面:左半球处理、管理积极情绪,右半球则相反。但在情绪的识别、表达和有关行为的控制上,右半球占优势。,74,性格特征:左半球活动超过右半球者往往乐观愉快,反之,则抑郁忧伤。研究发现:10个月婴儿的大脑活动模式倾向可能标志着终生的性格。研究同时显示,10个月婴儿离开母亲哭泣时往往右半球活动较强,不哭时左半球活动较强。,75,记忆方面:意大利一家科研小组通过反复研究确认,在人的大脑中存在着“掌握记忆的特殊区域”,他们分布在大脑的左、右两侧。位于大脑左半球的记忆区主要负责临储存新信息的任务,而位于大脑右半球的记忆区主要负责把可利用的信息进行记忆化处理。,76,五、反射与高级神经活动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著名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动物进行系统的研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从宏观上阐明了大脑的活动规律,对人脑和行为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77,反射(Reflex)基本概念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物所做的有规律的反应。谁的功能?原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规律是什么?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感觉器官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由感觉(传入)神经传入中枢(脑和脊髓),再由运动神经(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肌肉、腺体等),最后产生反应。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机能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78,反射环:实现反射活动并包括反馈环形通路的机能结构。有机体作出一项反应或回答后,反射活动并未终止,反应本身和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以作为原因而引起一定的神经冲动返回大脑,大脑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应答行为进行检查校正,使反馈更加准确。所以,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不是一个简单的反射弧,而是一个复杂的有环形回路的反射环。,79,反射活动示意图:,80,分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比较,物种共有,多为维持生命的本能活动,各级中枢均可完成,刺激性质为非条件刺激,反射弧较简单、固定、数量有限,先天就有,无需后天训练,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经后天训练获得,反射弧较复杂、易变、数量无限,刺激性质为条件刺激,需要高级中枢参与,能更高度地精确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个体特有,81,注解:非条件反射的调节中枢主要在脊髓和脑干等低级中枢,因而具有快速和不随意的特点,对有机体适应环境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但这种适应只是适应比较稳定的、相对不变的环境,而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非条件反射一般有食物性反射、防御性反射和性的反射等,新生儿还具有一些特殊的非条件反射。,82,巴宾斯基反射:刺激脚心,张趾收腿(8个月1岁消失)巴布金反射:一只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转头张嘴,当压力减小时,打哈欠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刺激手心,抓握刺激物,甚至可以悬起自身拥抱反射(摩罗反射):抱着,突然下降,作出拥抱动作游泳反射击剑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仰卧时,将其头转向一侧,会立即伸出该侧的手臂和腿,屈起对侧的手臂和腿,作出击剑的姿势,83,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唾液分泌,食物中枢兴奋,听觉中枢兴奋,当仅给唾液分泌。此时,无关刺激则变成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食物),无关刺激(铃声),先后二者反复结合,暂时联系,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的过程称条件反射的强化。,条件反射建立后,若反复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给非条件刺激进行强化,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最终到消失,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84,85,暂时神经联系,食物,唾液,铃声,大脑皮层,86,注解: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无关刺激物(铃声)要比无条件刺激物(食物)稍前或几乎同时出现,才能变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