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入性疟疾诊断与治疗,内容,一、流行概况二、疟疾病原体三、疟疾病理变化四、临床症状五、诊断及鉴别诊断六、疟疾的治疗,一、流行概况,(一)全球疟疾流行情况,疟疾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疟疾在全球有100多个国家流行,约40的人口生活在疟区,其中23亿人口受到威胁。每年患疟疾人数约3.5-5亿人,死亡人数达270万,在非洲每30秒有1名儿童因疟疾病死亡。全球有59%的疟疾病例分布在非洲,38%分布在亚洲,3%分布在美洲。,20世纪70年代初的2400多万减少到90年代末的数万例。当前,全国每年疟疾发病仅几万例,,(二)我国疟疾流行情况,(三)我国疟疾流行情况,我省2009年仅几百例疟疾,输入性疟疾逐年增多。我省疟疾年发病人数曾逾数百万,经多年的积极防治,至2009年疟疾发病大幅度下降至几百例。,二、疟原虫种类及生活史,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vivax)、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malariae)、卵形疟原虫(P.ovale);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目前我省仅有间日疟和输入性恶性疟为发生。,肝细胞内,红细胞内,(一)人体疟原虫种类:,红外期(肝细胞内疟原虫),红内期(红细胞内疟原虫),配子生殖期(蚊胃腔内疟原虫),孢子增殖期(蚊胃壁疟原虫),人体内,蚊体内,速发型,迟发型,(二)疟原虫生活史图,疟原虫生活史与疟疾传播周期,感染阶段:子孢子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或经胎盘。致病阶段:红内期疟原虫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媒介:雌性按蚊(为终宿主)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病原体感染途径及寄生部位,三、疟疾的组织病理,疟原虫及其分泌、代谢产物所致的病理变化,能引起宿主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出汗以及贫血等临床表现。严重的病人还会出现黄疸、黑尿热症状以及脑、肺与肾等脏器损害。反复或慢性感染患者还可造成肝、脾肿大及肾组织的免疫病理损害。,(一)血液的病理变化,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网织红细胞数明显增加。血小板明显减少,是由免疫病理所引起。白细胞疟疾初发时可稍上升,但不久即下降,经常发作或发作停止期间的白细胞数可正常或稍有减少。疟色素是疟原虫消化血红蛋白后形成的代谢产物,呈杆状、颗粒状或团块状位于红细胞内。,(二)血液无形成分的病理变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出现明显的减少。胆红素红细胞破裂引起血液胆红素升高,引起黄疸。血清与血浆病人血清中的清蛋白含量一般均有降低,可能与肝细胞合成清蛋白的功能障碍及消耗增加有关。但球蛋白的含量却有所增加,(IgG及IgM),(三)生物化学指标血中的胆固醇、卵磷脂含量均有所升高。血糖恶性疟患者血糖可急剧下降而表现为低血糖症(hypoglycaemia),提示病情凶险。尿素、肌酐有肾受损时,患者血中的尿素、肌酐含量有所增加。钾、钠与钙含量均可出现明显的升高。,(四)脏器的病理变化,脾疟疾发病1周可查到脾脏轻度肿大,以充血为主。淋巴结一般变化不明显,仅见肝门、脾门、肠系膜及胃部的淋巴结有肿大及包膜显示紧张,切面有充血。胸腺胸腺小体增生,有玻璃样变性,尿液中可见新碟呤排泄物,提示巨噬细胞和T细胞激活。,肝脏肝细胞可因疟原虫增殖而逐渐肿大并导致破裂。急性疟疾时有轻度肿大,切面示有充血。胃肠道恶性疟胃粘膜有点状出血或甚至大出血,肠粘膜出现充血水肿、点状出血,淋巴结肿大。胰腺恶性疟由于大量感染红细胞阻塞胰腺内的毛细血管,故常可使胰腺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病理变化。,脑、脊髓初期为脑组织水肿以至于脑回变宽、变平及脑沟变浅。随后因栓塞所引起脑组织灶性坏死、环状出血、疟疾肉芽肿形成。肺在凶险型恶性疟病人中约1/3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症状。肾恶性疟引起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出血性肾小球肾炎、毒素性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四、临床症状,(一)一般症状人体四种疟疾临床发作大体相似,分为四期,即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期(发冷或寒战、发热、出汗)、间歇期。,潜伏期(潜隐期):指经感染疟原虫的蚊虫叮咬后,疟原虫由血液及入肝脏细胞中发育的时间。潜隐期通常为830天。间日疟、卵形疟有长、短潜隐期,长潜隐期300400天,短潜隐期仅8天。潜伏期(潜隐期)人体没有症状。,前驱期临床表现:发病前几天可有程度较轻的怕冷、发热,同时伴有疲劳、头痛、腰背痛、肌肉酸痛、厌食、或全身不适等。前驱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此期系疟原虫从肝细胞进入红细胞中发育的过程。,发作期:发冷或寒战,临床表现:畏寒四肢、背部发冷逐渐波及全身发抖,常伴头痛、恶心和呕吐,儿童则常出现惊厥,同时体温迅速上升。此期系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破裂,疟原虫的代谢产物释放到血浆中,刺激体温调节中区产热增多散热减少。此期持续数分钟至12小时。,发热:临床表现:发冷消失,皮肤灼燃、干燥,体温可高达400C以上,病人有烦躁,甚至出现谵妄。持续时间24小时。此期系疟原虫裂殖子已大部分重新侵入红细胞,开始新一周期的发育。,出汗:,临床表现:患者大量出汗,先是颜面部、双手微汗,逐渐至全身大汗。体温降至正常(部分患者体温可降至360C以下),发热期各种症状消失。此期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十几分钟。,间隙期:,临床表现:指上一次发热退尽到下一次发热开始之间的时间,发作间隙期长短与感染原虫的增殖周期时间、原虫批数及免疫力有关。此期系疟原虫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发育为成熟裂殖体再次引起红细胞破裂开始。,(二)间日疟的临床特点,初发病人:开始往往没有寒战,只见微恶寒和发热,数天后出现寒战高热的典型发作。复发病人:则往往一开始便有寒战、发热、出汗退热和隔日一次的典型症状发作。发作时间在早上至下午14时以前出现,少数在下午以后才发作。一次发作后,下一次发作的时间可能稍微提前12小时。,体温表现,间日热型:患者一批原虫多,另一批原虫少,较典型的隔日发作一次。,每日热型:两批原虫都有相当数量,表现为每日发作一次。,每日热型转为间日热型:患者经过多次发作后,身体免疫力提高,其中一批原虫受抑制,数量下降到发热阈以下,变为间日发作。,间日热型转为每日热型:无免疫力患者,开始时一批原虫多,另一批原虫少,表现为间日发作。但经过数天后,另一批原虫数量增殖起来,则变为每日发作。,复发,复发是指采用足量氯喹杀灭血中原虫无性体,控制初次发病一段时间后,又出现疟疾症状和原虫血症。仅见原虫而无症状者称原虫复发。初发后3个月左右出现的复发为近期复发,超过69个月者为远期复发。,预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间日疟也可出现高热、抽搐、昏厥甚至昏迷的重症表现,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也可造成死亡。,(三)恶性疟的临床特点,初次发病者仅有恶寒、发热时间持续长,间隙期短或没有明显的间隙期。除冷、热、汗外,还有头痛、肌痛、恶心、呕吐,腹泻、鼻出血,贫血发展较快,或是持续高热,出汗少,烦渴症状表现明显,精神烦躁,有免疫力患者每日发作一次,表现为前一天上午发作和第二天下午发作或每天在相同时间发作一次。无免疫力患者在48小时内有一个双峰热或M型热或表现为持续发热,每天在相同时间有一较高的上升。,体温表现,复燃:复燃是指血液中的疟原虫未彻底清除,又由低密度逐渐增高引起症状复发。其原因一方面是疟原虫对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是未规范治疗造成的。并发症:恶性疟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重症疟疾,并发生脑型疟、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肝损害、休克、心衰、溶血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恶性疟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重症疟疾,并发生脑型疟、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肝损害、休克、心衰、溶血等严重并发症。,预后:,恶性疟如不及时治疗,常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婴幼儿感染恶性疟,不及时治疗者多数发展为重症疟疾而死亡。有免疫人群患恶性疟临床症状较轻,可以自然停止发作,很少发展为重症疟疾,五、疟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疟疾病人包括疑似病人、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三类:疑似病人: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抗疟药治疗;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抗疟药治疗后3日内症状控制;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血涂片查见疟原虫。,(一)诊断,1、流行病学史在疟区流行季节居住史,或在12周前有输血史,当发生原因不明发热时,应考虑疟疾的可能性。有疟疾既往史的病人,当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时,应考虑再燃或复发之可能。(既往有无疟疾病史,半月内有无输血史),2、典型的疟疾症状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间歇性发作。,3、实验室诊断,病原学检查血片镜检疟原虫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在发作过程中反复涂片检查,制做厚、薄血膜,厚血片检查阳性率比薄血片高23倍甚至更多。,免疫学方法检查应用快速诊断试剂检查疟原虫抗原可诊断现症病人和带虫者。血中有疟原虫时才能查出其抗原,一旦治愈,抗原在短期内即行消失。,4、抗疟药试治,对临床表现极似疟疾,但经复发检查血涂片阴性者,在慎重排除类似疾病后,可采用磷酸氯喹600mg顿服或两次分服,每次300mg,经抗疟治疗3天有效者(一般在服药2448小时后,发热控制而未再发作者),可拟诊疟疾。,(二)鉴别诊断,临床表现典型者诊断虽不困难,但对低疟区和非疟区个别散发病例,以及发作不规则的非典型病例,临床表现可能错综复杂,常与其它热症混淆,故在诊断时,应根据不同情况与以下15种疾病进行鉴别。,1、日本血吸虫病,症状呈弛张热或间歇热,少数患者呈稽留热。发热前常有畏寒、寒战,体温下降时大量出汗,肝、脾肿大。鉴别要点如下:病原血吸虫病史发病前数周在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常超过10109/L血,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增加;血清学环卵沉淀试验阳性。粪检可查见虫卵,多次粪检可提高阳性检出率。,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咽炎等临床征候群。鉴别要点如下:病原病毒发病季节:全年发病,突发性及群体性;发热:伴咳嗽,有痰或无痰,鼻塞和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查:多次血涂片镜检疟原虫均呈阴性。,3、假性急腹症,症状在恶性疟、间日疟中,因腹腔神经丛受累所致腹痛,易与阑尾炎、胆囊炎、胃穿孔等急腹症混淆。鉴别要点为:病因疟原虫血检疟原虫呈阳性,白细胞正常或偏低腹痛呈弥漫性且与疟疾周期性发作相关,在投以抗疟药假定性治疗后腹痛遂消失。对于多次血检阴性或虽查见疟原虫、抗疟治疗后腹痛并不见减轻者,则宜进一步进行外科学检查。,4、伤寒,症状:惟伤寒的发热常呈稽留热(T3940),无发热间歇。鉴别要点:病原伤寒杆菌血清肥达氏反应“O”抗体超过1:80,“H”抗体超过1:160,且逐渐增高。,5、附红细胞体病,症状:以发热、贫血、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症状与疟疾相似。鉴别要点:病原:立克次氏体,寄生在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等处,血检:红细胞表面呈车轮状。发病:每天一次,体温通常在38以内。,6、回归热,症状常骤然发病,发热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发热时常伴头痛、寒战、出汗、关节酸痛及肝脾大等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病原回归热螺旋体发热特点高热呈约1周,间歇期约1周后又回复高热状态,血涂片或暗视野检查可检出螺旋体,,7、败血症,症状因高热伴寒战、大汗和头痛,部分患者甚或出现神志不清、谵妄、昏迷等症状,易与脑型疟混淆。鉴别要点病原以化脓性细菌多见体温升高无规律,常在一天内可波动数次,临床体检往往可查见炎症的原发灶或感染原因。血培养可发现病原体。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显著增高。,8、钩端螺旋体病,症状一般发病较急,寒战后高热,呈持续性或弛张热,伴乏力、出汗、剧烈头痛等症状。诊断主要依据为疫水接触史,尤在多雨的鉴别要点病原体钩端螺旋体眼结膜充血,腓肠肌痛和淋巴结肿痛。血、脑脊液、尿和眼前房液培养可检出病原体。而青霉素类抗生素有奇效。,9、急性粟粒型结核,症状常呈高热,可出现贫血、白细胞下降、肝脾大、剧烈头痛甚或嗜睡、神志不清等全身衰竭症状。鉴别要点病原体结核杆菌X-线检查两肺均匀布满小米粒状阴影。痰检结核杆菌多有夜间盗汗,10、阿米巴性肝脓肿,症状发热和肝区痛。伴多汗,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中毒症状。鉴别要点病原体疼痛肝区痛、压痛、肝大、右侧横膈升高、活动度减弱等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尤为明显,B-超检查可见肝区液平面或占位性病变。,11、病毒性肝炎,症状发病初期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心、厌食、肝区疼痛及压痛,可有黄疸或仅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等不典型症状而与疟疾相混淆。鉴别要点镜检血涂片镜检疟原虫阴性。生化检测肝功能异常、相应病毒表面抗原阳性。,12、登革热,症状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有畏寒,但少有寒战,热型呈双峰型,常伴剧烈头痛及骨、关节、肌肉疼痛尤以大关节如腰、髋、膝等处为著,行动受阻,故名“碎骨症”。鉴别要点病原登革热病毒由于其发病季节与流行地区与疟疾者交叉,应注意与疟疾相鉴别。,13、艾滋病(AIDS),症状:可见头痛、发热、出汗、全身关节酸痛及一过性皮疹等症状。鉴别要点病原现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免疫检测患者以进行性CD4+T淋巴细胞的消耗、日趋加重且不可逆的免疫功能缺损为特征。在感染HIV的初期,由于AIDS病流行区常与疟区交叉,因而时可与疟疾混淆。,14、黑热病,症状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及脾大。热型呈多样性鉴别要点病原利杜体骨髓穿刺检出利杜体而确诊。发热如弛张热、稽留热及间歇热等淋巴结肿大血检白细胞下降。,15、巴贝虫病,症状临床特征为不适,乏力,寒战,发热,肌痛和关节痛,症状可持续数周。鉴别要点。病原巴贝虫,进入红细胞后发育成熟,然后进行芽殖无性繁。肝、脾肿大伴有黄疸血液中等度溶血性贫血。血检轻度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也可能发生。,六、疟疾的治疗,1、间日疟治疗药物一线药物:磷酸氯喹、磷酸哌喹、磷酸伯氨喹;二线药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磷酸咯萘啶(仅用于一线药物治疗失败的病例),(一)抗疟药使用原则,2、恶性疟及重症疟疾治疗药物一线药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咯萘啶二线药物:以青蒿素类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二)常用抗疟药的种类和药理,1、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的药物这类药物可有效地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的滋养体和裂殖体,达到控制发作和消除临床症状的目的。目前各种抗疟药除伯氨喹外均属此类,1、氯喹(chloroquine):4-氨基喹啉类药物,对各种疟原虫的红内期无性期均有较强杀灭作用。杀虫机理:抑制疟原虫DNA复制和破坏血红蛋白酶。主要的副反应:有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精神异常,可抑制心肌兴奋性和房室传导,故心脏病患者慎用。,杀灭红内期无性体的药物,药物代谢:氯喹在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顿服06g后23h在血浆内可达到或超过有效浓度,其在红细胞内浓度比血浆内高1020倍。有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比无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又高2025倍,血浆浓度15ug/L时对间日疟原虫有杀灭作用,20ug/L对恶性疟原虫有杀灭作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后从胆汁排泄,血浆半衰期较长(约1028天)。,2、喹哌(piperaquine),4氨基喹啉类药物,对各种疟原虫的红内期无性期均有较强杀灭作用。杀虫机理:与氯喹相似,但无交叉耐药性。药物代谢:口服后吸收良好,先储积于肝脏,然后逐渐释放入血,主要经肝脏代谢后从胆汁排泄。储积于肝脏,代谢缓慢,血浆半衰期较长,约为2128天。主要副反应:为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可使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肝病患者及孕妇慎用。,3、咯萘啶(pyronaridin),苯骈萘啶类药,是一种新型的抗疟药。常用于治疗抗氯喹或喹哌的恶性疟。杀虫机理:主要通过破坏疟原虫复合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食物泡的代谢活力而发挥杀虫作用。药物代谢:肌注后0.75小时血浆浓度达高峰,吸收后肝内含量最高,血浆半衰期约为23天。与氯喹无交叉耐药性,主要的副反应:食欲下降、腹痛、恶心、呕吐等,对心脏无毒副作用。,4、青蒿素类衍生物,青蒿素类药属倍帮萜内酯类抗疟药,较易通过血脑屏障。主要产品有蒿甲醚,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等,此类药较易通过血脑屏障,常用于治疗抗性恶性疟。杀虫机理:作用疟原虫的食物泡膜,线粒体膜及核膜、质膜,影响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疟原虫的营养供应;也影响原虫的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对原虫的呼吸能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药物代谢:口服后吸收良好,1-1.5小时即达血高峰浓度,作用迅速,但代谢也快,血浆半衰期仅为2小时,具有吸收快,分布广,代谢和排泄迅速的特点。但治疗后复燃率较高。主要的副反应:口服或静注无明显临床副反应。因药理作用青蒿素对神经元细胞有毒性,该药对三月以内的早期胚胎有致畸的作用。,(三)杀灭肝内期和配子体的药物,1、伯氨喹(primaquine):8-氨基喹啉类药物,对肝内期疟原虫有明显杀灭作用,是目前唯一的间日疟根治药物。杀虫机理:抑制线粒体氧化和消耗还原性辅酶而破坏红外期的糖代谢和氧化作用。对疟原虫配子体也有杀灭作用,可阻止疟疾传播,对红内无性期作用很弱,需与其它抗疟药联合使用。,药物的代谢:口服后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1h血浆浓度可达高峰,肝脏浓度高于血液浓度,但排泄也快,血浆半衰期仅68h,故需多次服药才能有效。伯喹根治间日疟的效果主要与剂量、疗程、和人体免疫水平有关。主要副反应:头昏、恶心和腹痛等。对红细胞中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者,可致严重急性血管内溶血。,(四)用药方案,1、间日疟的治疗(任选一种疗法)氯喹加伯氨喹八日疗法氯喹:口服总剂量1.2g。第1天0.6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0.3g);第2、3天各服1次,每次0.3g。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从服用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每次22.5mg,连服8天。,磷酸哌喹加伯氨喹八日疗法磷酸哌喹:口服总剂量1.2g。第1天0.6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0.3g);第2、3天各服1次,每次0.3g。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从服用哌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每次22.5mg,连服8天。(以上2种疗法可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治疗)。,2、恶性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疗法)蒿甲醚:口服总剂量640mg。分7天服,每天1次,每次80mg,首剂加倍。青蒿琥酯:口服总剂量800mg。分7天服,每天1次,每次100mg,首剂加倍。双氢青蒿素:口服总剂量480mg。分7天服,每天1次,每次60mg,首剂加倍。,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口服总剂量青蒿琥酯和阿莫地喹各12片(青蒿琥酯每片50mg,阿莫地喹每片150mg),每天服青蒿琥酯片和阿莫地喹片各4片,连服3天。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剂:口服总剂量8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mg,磷酸哌喹320mg),首剂2片,首剂后68小时、24小时、32小时各2片。,青蒿琥酯注射液:需先将5%碳酸氢钠注射液1ml注入含青蒿琥酯60mg粉针剂中,反复振摇23分钟,待溶解澄清后,再注入5ml等渗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混匀后缓慢静脉注射。配制后的溶液如发生混浊,则不能使用。上述两种疗法,待患者病情缓解后,应改用口服剂型完成所需的疗程。,咯萘啶: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总剂量均480mg。每天1次,每次160mg,连续3天。静脉滴注时,将160mg药液注入500ml的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溶液中摇匀,静滴速度不超过60滴/分。需加大剂量时,总剂量不得超过640mg。,3、间日疟休止期根治伯氨喹(1)主要药理杀灭肝内期疟原虫,根治间日疟杀灭红内期疟原虫配子体,阻止传播口服吸收迅速完全(1h达血浆浓度高峰),但血浆半衰期短(68h),需多次服药(2)主要副反应:G-6-PD缺陷者,可致严重急性血管内溶血,4、疑似疟疾病例的假定性治疗氯喹总量600mg顿服或两次分服,每次300mg,间隔68小时。注1:氯喹、磷酸哌喹、伯氨喹和咯萘啶的剂量都以基质计。注2:所用剂量均为成人剂量,儿童剂量按体重或年龄递减。,(五)输入性疟疾治疗,对国外输入非重症疟疾的治疗1、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口服复方药物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口服总剂量8片(每片DHA40mg,PQ320mg)首日2次,2片/次(间隔68h)第2、3日,1次/天,2片/次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二)重症疟疾的治疗,1、WHO对重症疟疾定义:血中查见疟原虫伴昏迷、严重贫血、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循环衰竭或休克、重度酸中毒一项或多项,2、重症疟疾包括:脑型疟严重贫血休克酸中毒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3、重症疟疾常见临床症状(1)高热伴神经系统症状常见持续高热,热型常不典型非典型临床症状(2)高原虫密度血症原虫密度常10%外周血发现晚期滋养体和裂殖体,4、主要并发症,(1)抽搐成人脑型疟表现为反复抽搐者,常提示脑部损害,预后较差脑部损害多为脑水肿和脑干受损的临床表现,其中尤以脑干受损最为凶险(2)贫血严重贫血病人往往预后不良红细胞265mol/L血清总胆红素171mol/L,(5)脑组织受损临床表现脑水肿临床表现脑干损害中枢性呼吸衰竭脑脊液压力升高脑脊液压力40mmH2O者,病死率极高,6、脑型疟疾治疗原则由于脑型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因此必须及时果断的进行抢救治疗应坚持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并重的原则,病因治疗选用速效、低毒抗疟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适宜技术考试题及答案20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水文勘测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Bromo-9-9-dimethylfluorene-d6-生命科学试剂-MCE
- 经典文学类文章学习心得:精读课文面试题及答案解读
-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2025年注册测绘师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解析
- 烟草行业法律人才选拔试题
- 2025年注册化工工程师考试化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试题及答案
- 监考员考务工作培训试题及答案
- 安规考试题库及答案
- 饲料用鸡油、猪油、鸭油
- (完整版)初等数学研究答案
- 脓毒症休克的诊治
- GA/T 804-2024机动车号牌专用固封装置
- DBJ50-T-274-2017 重庆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标志标准
- 2022版科学课程标准题库
- 诊断学-12-血管检查课件
- (完整版)韩国商法
- 去骨瓣减压术的护理
- 2024年海盐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保健按摩合伙经营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