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九 考点5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_第1页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九 考点5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_第2页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九 考点5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_第3页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九 考点5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_第4页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九 考点5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5,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能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_等。,太阳能,2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_等矿物能源,储量有限,而且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_的,破坏。,生态环境,天然气,.,二、资源开发条件,煤质,煤炭,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_齐全、_优良、开采条件好。2市场广阔:我国能源消费长期以_为主。,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中部,铁路,(1)地处我国_地区,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2)有众多_通过,利于晋煤外运。,煤种,.,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1)目的:满足全国对煤炭的需求。(2)措施:扩大煤炭的开发_,增加产量。(3)结果:形成_、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交通压力,(1)目的:缓解_,提高晋煤外运能力。(2)措施:加强交通设施建设。(3)结果:形成了以_运输为主、_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规模,大同,铁路,公路,.,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1)目的: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我国能源,_的调整。,消费结构,坑口电站,(2)措施:建设_,发展炼焦业。,经济效益,(3)结果:提高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和能源工业的_。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原因:产业结构_、经济效益_、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低下,单一,.,2产业结构调整(1)条件:有铁矿、_等资源优势。(2)构建产业链:_、煤焦化、煤铁,钢。,铝土矿,附加价值,(3)效果: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和_。3结果: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_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_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多元,煤电铝,单一,.,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清洁煤,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_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重化工业,2调整产业结构: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_的比重。3“三废”的治理。,.,(2011年广东中山期中)读图951,回答(1)(3),题。,图951,.,(1)山西能源基地已建成我国最大火电基地,其电力主要输,往(,),A西南、西北地区C东北和华北地区,B京津、华北地区D华东、华南地区,(2)图951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3)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煤电铝煤焦化煤气液煤铁钢煤电钢,A,B,C,D,【名师解读】本题组主要考查山西省能源开发条件及综合利用。第(1)题,京津、华北地区距离山西能源基地较近,且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为山西能源的主要输出地。第(2)题,晋煤外运的铁路干线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焦日等。由北向南依次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第(3)题,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答案】(1)B(2)B(3)C,.,(2011年广东广州模拟)对我国煤炭、核电、水电、地,热4种能源基地建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煤炭能源基地建立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B.水电能源基地以西南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为主C.核电基地多建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D.大型地热能源基地多建在华北平原能源缺乏地区【名师解读】本题主要考查能源基地的建设。我国的煤炭主要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包括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省区。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缺乏,适合建设核电基地。我国青藏高原地热资源最丰富,适宜建设大型地热能源基地。【答案】D,.,(2011年广东中山期中)为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应该(,),A.限制生产规模以适应能源短缺的限制B.加快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同时拓宽进口的途径C.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开发利用比例D.加强技术改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