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经典诵读.ppt_第1页
2014-9经典诵读.ppt_第2页
2014-9经典诵读.ppt_第3页
2014-9经典诵读.ppt_第4页
2014-9经典诵读.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经典诵读,傅嘉德,经典,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最具代表性最完美的作品。在古代,经典的“经”指的是四书五经;“典”的本义指老子、庄子等文化典籍。,中华经典诵读的意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中华经典诵读的意义,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自己的精神家园,仰韶文化、诸子百家、秦砖汉瓦、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代代传承,形成了中华文化,成为中华儿女重要的精神文化滋养。中华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对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作用。也能为语文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中华经典诵读的意义,做一个文化人朱小曼:俄罗斯教师培养注重深厚的文化底蕴,注重人文理解,这种气氛与传统并没有因为国家的动荡而受到丝毫影响。我们所看到、感受到的仍是文化,是重视人文理解的教育,其教师培养需考查一个人对人文理解的能力,并有各种办法来鉴别和考查这种能力。教师缺乏这种素质,就无法真正理解教育。郭齐勇:一个西方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在他经受的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中,起码学习过荷马史诗,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等希腊哲学,西塞罗等罗马政论,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等。这都是视为当然的,是他们的人文修养的基本功。冯骥才:一个国家的文化必须有它的峰顶,就像金字塔的塔尖。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所达到的时代高度。这个塔尖是被一批卓越的文艺大家、艺术精英及其经典作品表现出来的。经过文化的熏陶与浸染,能“知书达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最重要的素养。,中华经典诵读的意义,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水不够深,那就没有能够担负大船的力量风不够大,那就没有能够承载翅膀的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宋苏轼和董传留别)(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多一点书卷气,少一点俗气。,中华经典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一、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韩愈将“仁”定义为“博爱”。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仁爱的对象从亲人推向人民,推向天地万物。程颢“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仁爱以人的良知为核心,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中国儒学具有浓厚的以万物一体、“万物和谐”及“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共生思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有形的、无形的;有机的、无机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具有共同的本源并密不可分地联结在一起与此相联的“天人合一”思想,特别强调了自然与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以“仁爱”为核心的仁、诚、忠、恕、孝、悌、礼、义、廉、耻的价值观念体系。孔子行“仁”方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中华经典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卦)“天”,在这里是指自然界,包括日月星辰的运行和云雨风雷的变化;“健”,有着刚健有为、运行不止和生生不息的意思。自然界的春、夏、秋、冬,随时变化,气候的寒暑往来,周而复始,白天和黑夜,相互交替,生生不息、永不停止,显现出一种不断变化日新月异的勃勃生机。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人生的过程中,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要自力更生、发奋图强,都要不断前进、勇于拼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坤卦)“地”就是“大地”,“坤”就是“顺”的意思。一般认为“地”是顺承“天道”的,其势是“顺”于“天”的,同时,地的“体”是“厚”的,能载万物,有使万物生长发育的功能。因此,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一生,应当有宽厚和广博的胸怀,来包容和宽恕天下的一切人和事。,中华经典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是由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梁启超概括为八个字。原始出处为左传、列女传。“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中华经典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四、“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价值追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化解对立、求同存异,在各种矛盾、对立的因素中寻求一致性、保存差异性,由此使事物得到进一步发展。“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如果以相同的东西加合在一起,便会被抛弃了。,中华经典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五、“天下为公”、“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诵读,“诵读”在我国传统蒙学中,是先生教给蒙童的主要读书方式。“诵读”与“朗读”“朗诵”的区别。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言语活动。朗:明亮的意思。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诵读不仅强调了读,而且强调熟读成诵。朱熹:“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见朱子语类)曾国藩:“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壮,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朗诵属于艺术表演范畴,是朗诵者依托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进行的二次创作。朗读是一种再现,强调的是忠实于原文。诵读是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朗诵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经典诵读的方式,“晨诵、午读、暮省”,让经典诵读走进生活。感悟原意,不离原意,创造新意。原文吟诵、叙事朗诵、原创歌曲演唱和情境剧演绎等形式,用艺术的形式解读经典,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人们对传统经典的理解,力求使经典生活化。,经典诵读的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多学一点蒙学读物、家训、浅显的古典诗词,诵读时做到发音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在诵读的时候识字认词。小学中年级学生,要求诵读时做到准确流利,并且能体会诗文中蕴含的情感,积累经典词句。要求诵读经典诗文80篇左右。小学高年级学生,除了要把握诗文的语调、节奏等,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还要在平时写作时尝试使用经典诗文语句。要求读经典诗文80篇左右。,经典诵读的要求,初中阶段学生,要求在诵读中培养语感,获得情感熏陶和审美体验。能用经典诗文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求诵读经典诗文160篇左右。高中阶段学生,要在诵读中领悟诗文内涵,体味语言特点,了解文体风格。要求诵读经典诗文100篇左右。,经典诵读的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展开想象”,“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所谓“展开想象”,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把孩子的思维引导到童谣和古诗所描述的情景中去。入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所谓“情感体验”就是让孩子与内容中的人、事、自然相融相合,获得欢快、热爱、积极、热和、幸福的心理感受。入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所谓“感受语言”就是感受汉语的语言美。,感受汉语的语言美,辨音:叠音,“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曲曲”“折折”,以读音的回环往复表现荷塘的曲曲折折,“田田”,则把荷叶的展展与连绵状写出来了。苏东坡的豪放,通过开口呼的音节来表现,“大江东往,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的婉约,通过闭口呼的音节来表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品词“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下一咽字,则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