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_第1页
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_第2页
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陈平中国语文1987,(2)0研究对象:与实际话语中出现的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语义(语用)概念。有指(referential) 与无指(nonreferential)定指(identifiable) 与不定指(nonidentifiable)实指(specific) 与虚指(nonspecific)通指(generic) 与单指(individual)这四组概念的作用:描写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同实际语境中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0.1 有指与无指有指(成分):名词性成分的表现对象是话语中的某个实体,该名词性成分是有指成分。无指(成分):名词性成分的表现对象不是话语中的某个实体。鉴别方法:能否用种种方法加以回指。0.2 定指与不定指:针对有指成分。定指:言者使用某个名词性成分时,预料听者能够将其所指对象与语境中某个特定的事物等同起来,或者能够将它与同一语境中可能存在的同类实体区分开来,该名词性成分是定指成分。不定指:定指成分出现的三种情况:所指对象在上文里已经出现过;所指对象存在于实际环境中;所指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从属或连带关系。1.3 实指与虚指:针对不定指成分,定指成分都是实指。实指(成分):言者使用某个名词性成分时,如果所指对象是语境里实际存在的某个实体,该名词性成分是实指成分。虚指(成分):言者使用某个名词性成分时,(意愿里)其所指对象是一个虚泛的概念,其实体在语境里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该名词性成分是虚指。1.4 通指与单指:通指/类指(成分):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是整个一类事物,该名词性成分是通指(类指)。特点:与无指、定指都有相同之处。单指/个指(成分):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是一类中的个体,该名词性成分是单指。有指/无指有指/无指无指有指定指/不定指:针对有指(言者预料听者的能力)定指(回指;当前指示;从属或连带关系)不定指实指/虚指:针对不定指(言者意图或假设)实指实指虚指(未然、条件、疑问、否定句)通指/单指通指、单指2.0 具有四组概念的语义特点的七组名词性成分例子无指有指定指不定指实指虚指通指单指A组人称代词你B组专有名词范燕妮C组这/那(量)名词这(个)人D组光杆普通名词人()()E组数词(量)名词三(个)人()()F组一(量)名词一(个)人G组量词名词(来)个人2.1 具有有指与无指语用特点的名词性成分例子无指复合词的构成成分分类性表语比较结构里在“像、如、有”之后在否定成分的管界之内动名组合中的名词性成分A组人称代词你、我、他B组专有名词范燕妮C组这/那(量)名词这(个)人D组光杆普通名词人鸡蛋糕他是菜农有脸盆大没钱读书、捕鱼、酗酒、告状E组数词(量)名词三(个)人有两根手指宽没有看见三个人F组一(量)名词一(个)人他是一名菜农像一脸盆大一个人影也没有G组量词名词(来)个人他是名菜农像个脸盆大连张桌子也没有句法功能:无指成分一般不能做主语:曹禺是剧作家。*剧作家是曹禺。2.2 具有定指与不定指语用特点的名词性成分表现之一:名词性成分本身的格式例子定指不定指A组人称代词你、我、他B组专有名词范燕妮C组这/那(量)名词这(个)人D组光杆普通名词人()()E组数词(量)名词三(个)人()()F组一(量)名词一(个)人G组量词名词(来)个人表现之二:定语的性质领属性定语具有强烈的定指性。一般性的定语成分,限定性越强、越具体,定指性就越强。表现之三:句法功能句子成分对定指或不定指格式的选择;句法位置对名词性成分的定指与不定指有影响;句法位置对定指或不定指格式有选择。2.3 具有实指与虚指语用特点的名词性成分例子不定指实指虚指A组人称代词你、我、他B组专有名词范燕妮C组这/那(量)名词这(个)人D组光杆普通名词人E组数词(量)名词三(个)人F组一(量)名词一(个)人G组量词名词(来)个人虚指成分出现的条件:未然、条件、疑问、否定句。去找几个人。-虚指找了几个人。-实指2.4 具有通指与单指语用特点的名词性成分例子有指通指单指A组人称代词你、我、他B组专有名词范燕妮C组这/那(量)名词这(个)人D组光杆普通名词人E组数词(量)名词三(个)人F组一(量)名词一(个)人G组量词名词(来)个人通指的表现:名词重叠:人人都来了。“全量成分+名词”:所有的人都来了。“种、类”+名词:不要里那种人。3结语将有助于进一步从功能角度进行汉语的句法研究和话语分析。扩展阅读文献王 还 1985 “把”字句中“把”的宾语,中国语文第1期。范继淹 1985 无定NP主语句,中国语文第3期。陈平 1988 汉语零形回指的话语分析,中国语文第5期。廖秋忠 1985 篇章中的框-棂关系与所指的确定,语法研究与探索(三),北京大学出版社。廖秋忠 1991 篇章语用和句法研究,语言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