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6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6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6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6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6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1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讨论: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问题探讨,Nnn,解:n60minx72h20min216Nnn2216,248163264128256512,将数学公式(N=2n)变为曲线图,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优缺点?,直观,但不够精确。,实例一:1859年,一个英格兰的农民带着24只野兔,登陆澳大利亚并定居下来,但谁也没想到,一个世纪之后,这个澳洲“客人”的数量呈指数增长,达到6亿只之巨。,理想条件下细菌数量增长的推测,自然界中有此类型吗?,思考:野兔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实例二:凤眼莲,世界人口的增长曲线,实例三,自然界确有类似的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型,种群数量,时间,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1、产生条件:,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N0为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种群数量每年的增长倍数),2、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Nt=N0t,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倍。,例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讨论:大草履虫的增长呈“S”型曲线的原因有哪些?,食物有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种间竞争,天敌捕食,资源有限阻滞生长,产生条件:,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增长特点:,种群增长率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K2时最大,怎样做才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量最大。,两种曲线的比较,理想条件,自然条件,保持稳定,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无K值,在K值上下波动,K值是环境最大容纳量。环境阻力代表自然选择的作用。农、林、牧业生产就是在这个范围内谋求产量的提高,其潜力有一定限制。,总结,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五、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1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资源,2为防治有害生物提供科学依据,鱼类的捕捞,蝗虫的防治,3为引进外来物种提供理性的思考,小结:,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的个体数量,时间,假若在理想的环境中生活,即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