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93.080.01 P 66 备案号:59150-2018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 27862017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 技术规范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basalt fiber asphalt mixture 2017 - 12 - 11 发布 2018 - 04- 01 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DB22/T 2786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材料 . 2 4.1 一般规定 . 2 4.2 玄武岩纤维 . 2 4.3 沥青 . 2 4.4 粗集料 . 4 4.5 细集料 . 4 4.6 填料 . 5 5 配合比设计 . 5 5.1 一般规定 . 5 5.2 配合比设计原则 . 6 5.3 目标配合比设计 . 7 5.4 生产配合比设计 . 8 5.5 生产配合比验证 . 8 6 施工 . 8 6.1 施工准备 . 8 6.2 拌制 . 9 6.3 运输 . 9 6.4 摊铺 . 10 6.5 碾压 . 10 7 施工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 10 7.1 试验段铺筑 . 11 7.2 施工质量管理 . 11 7.3 检查验收 . 1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玄武岩纤维外观合格率试验方法. 13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玄武岩纤维含水率试验方法. 15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DB22/T 2786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吉林省公路 管理局、 吉林通鑫玄武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 吉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吉林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时成林、闫秋波、孙福申、解晓光、栾海、宋文祝、李舰航、曹玉华、李德辉、 程志、刘扬、李长鸿、郝勇、秦广玲、董书奎、徐卫东、王金乔、刘佳力。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DB22/T 27862017 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术语和定义、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施工质量管理和检 查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新建、改建和养护工程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690.5-2013 增强材料 纱线试验方法 第5部分:玻璃纤维直径的测定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T 776.1-2010 公路工程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 第1部分:玄武岩短切纤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文件。 3.1 玄武岩纤维 basalt fiber 以玄武岩为原料,经特定的预处理,经过高温熔融后,提炼、抽丝并经特殊的表面处理而成的,本 标准针对的纤维类型为束状短切玄武岩纤维。 3.2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 basalt fiber asphalt mixtures 由矿料、 沥青结合料和玄武岩纤维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其中包括玄武岩纤维密实型沥青混凝 土混合料(BFAC-13、BFAC-16、BFAC-20)、玄武岩纤维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BFSMA-13、BFSMA-16) 和玄武岩纤维密实型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BFATB-25)。 3.3 玄武岩纤维密实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basalt fiber stone mastic asphalt 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玄武岩纤维拌和而成,设计孔隙 率较小的密实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简称BFAC。 3.4 玄武岩纤维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basalt fiber stone mastic asphalt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DB22/T 27862017 2 由玄武岩纤维、沥青结合料、细集料以及填料(矿粉)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粗集 料骨架的间隙,组成一体的沥青混合料,简称BFSMA。 3.5 玄武岩纤维密实型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basalt fiber stone mastic asphalt 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玄武岩纤维拌和而成,设计孔隙 率较小的密实型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简称BFATB。 3.6 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 basalt fiber asphalt pavement 采用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铺筑的路面。 4 材料 4.1 一般规定 4.1.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所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应经有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进行质 量检验,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1.2 沥青路面集料的选择应经过料源调查,料源宜就地取材,从源头控制集料质量,合格的集料方 可进场。 4.1.3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应分类堆放。 4.2 玄武岩纤维 4.2.1 应提供生产厂家出厂检测报告。 4.2.2 玄武岩纤维进场检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 表1 沥青混合料用玄武岩纤维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 单位 指标 试验方法 结团、股纱未切断、油污合格率 % 90 纤维长度偏差率 a % 10 外观 开纤率 % 5 附录 A 纤维标准长度 mm 6、9、12 b JT/T 776.1-2010 纤维直径当量值 m 1317 GB/T 7690.5-2013 密度 g/cm 3 2.602.80 T0330 可燃性 明火点不燃 JT/T 776.1-2010 含水率 % 0.2 附录 B a 纤维直径偏差率应控制在1 m 范围内。 b 6 mm 长度的纤维适合用于 BFSMA-13、AC-13 结构,12 mm 长度的纤维适合用于 ATB-25 结构,其他结构可选用 6 mm 和 9 mm 长度的纤维。 4.2.3 玄武岩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在运输、存储及使用过程中应防止受潮、防雨。 4.3 沥青 4.3.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采用的沥青,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 构层中的层位、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经验确定。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DB22/T 27862017 3 4.3.2 宜采用石油沥青,依据 JTG E20 进行试验,技术要求应满足表 2 的规定。 表2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沥青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 位 等 级 90 号 70 号 试验 方法 针入度 (25 ,5 s,100 g) 0.1 mm 80100 6080 T0604 A -1.5+1.0 针入度指数 PI B -1.8+1.0 T0604 A 44 45 软化点 B、C42 43 T0606 A 30 25 10 cm B 20 20 A、B100 延度 15 cm C 50 40 T0605 60 动力粘度 Pas A 140 160 T0620 A 2.2 B 3.0 蜡含量 (蒸馏法) % C 4.5 T0615 闪点 245 260 T0611 质量变化 % 不大于0.8 T0610 或 T0609 A 57 61 B 54 58 残留 针入度比 (25 ) % C 50 54 T0604 A 8 6 10 cm B 6 4 T0605 TFOT 或 RTFOT 后 残留 延度 15 cm C 20 15 T0605 4.3.3 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 SBS 类改性沥青,技术要求应满足表 3 的规定。 表3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 SBS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I-B I-C 试验 方法 针入度 (25 ,5 s,100 g) 0.1 mm 80100 6080 T0604 针入度指数 PI -0.8 -0.4 T0604 软化点 50 55 T0606 135 运动粘度 Pas 3 T0620 闪点 230 T0611 延度 (5 ,5 cm/min) cm 40 30 T0605 溶解度(三氯乙烯) % 99 T0607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DB22/T 27862017 4 表 3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 SBS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续) 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I-B I-C 试验 方法 弹性恢复 (25 ) % 60 65 T0662 贮存稳定性离析 (48 h 软化点差) 2.5 T0661 质量变化 % 不大于1.0 T0610 或 T0609 针入度比 (25 ) % 55 60 T0604 TFOT 或 RTFOT 后 延度 (5 ) cm 25 20 T0605 4.3.4 道路石油沥青在贮运、 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防水措施, 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 4.4 粗集料 4.4.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使用的粗集料应采用碎石,使用石质坚硬、具有棱角、表面粗糙、形状 接近立方体的破碎集料,应严格控制其针片状含量和含泥量,宜采用反击式破碎机生产,并按规定采取 除尘工艺,其技术要求应满足表 4 的规定。 表4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要求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 试验项目 单 位 上面层 中、下面层 其他等级 公路 试验 方法 压碎值 % 26 28 30 T0316 黏附性 级 4 4 4 T0616 磨光值 PSV 42 T0321 洛杉矶磨耗损失 % 28 30 35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 2.60 2.50 2.45 T0304 吸水率 % 2.0 3.0 3.0 T0304 坚固性 % 12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 其中粒径大于 9.5 mm 其中粒径小于 9.5 mm % % % 15 12 18 18 15 20 20 T0312 0.075 mm 颗粒含量 % 1 T0310 软石含量 % 3 5 5 T0320 4.4.2 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符合 JTG F40 中的相关规定。 4.5 细集料 4.5.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使用的细集料包括石屑和机制砂,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 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4.5.2 石屑的技术要求见表 5。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DB22/T 27862017 5 表5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石屑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2.50 2.45 T0328 坚固性(0.3 mm 部分) % 12 T0340 砂当量 % 60 55 T0334 亚甲蓝值 g/kg 3.0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 s 30 T0345 4.5.3 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石灰岩生产,机制砂相应技术要求见表 6。 表6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机制砂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指标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2.50 T0328 坚固性(0.3 mm 部分) % 12 T0340 砂当量 % 60 T0334 亚甲蓝值 g/kg 2.5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 s 2030 T0345 4.5.4 细集料的粒径规格应符合 JTG F40 的相关规定。 4.6 填料 4.6.1 填料应采用由强基性石灰岩加工生产的矿粉, 原石料中的泥土及杂质应清除, 矿粉应保持干燥、 洁净,能从矿粉仓中自由流出,其技术要求应满足表 7 的规定。 表7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用矿粉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试验方法 外观 无团粒结块 表观密度 t/m 3 2.50 2.45 T0352 含水率 % 1 T0103 亲水系数 1 T0353 塑性指数 % 4 T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0355 0.6 mm % 100 100 0.15 mm % 90100 90100 粒度 0.075 mm % 75100 70100 T0351 4.6.2 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 25 %。 5 配合比设计 5.1 一般规定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DB22/T 27862017 6 5.1.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根据应用层位、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确定混合料类型,具体分类见表 8。 表8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类型 混合料类型 适宜层位 沥青种类 公称最大粒径 mm 最大粒径 mm 最小厚度 cm BFAC-13 表面层 改性沥青 a 13.2 16.0 3.5 BFAC-16 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改性沥青、基质沥青 b 16.0 19.0 4 BFAC-20 中面层、下面层 改性沥青、基质沥青 19.0 26.5 5 BFSMA-13 表面层 改性沥青 13.2 16.0 4 BFSMA-16 表面层 改性沥青 16.0 19.0 5 BFATB-25 柔性基层 基质沥青 70#(90#) c 26.5 31.5 8 a 改性沥青宜采用 SBS 改性沥青,也可采用橡胶 SBS 复合改性沥青。 b 中面层、下面层推荐采用改性沥青,也可根据试验结果采用基质沥青。 c 柔性基层推荐采用 70#基质沥青,如采用 90#基质沥青,应进行相关路用性能试验后方可。 5.1.2 玄武岩纤维沥青面层应具有平整、抗车辙、抗疲劳开裂、抗低温开裂和抗水损坏等性能,上面 层混合料应具有抗滑、耐磨和低透水性能,且应满足 JTG D50 的要求。 5.2 配合比设计原则 5.2.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 验证三个阶段,通过各阶段试验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油石比。 5.2.2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旋转压实等 其他先进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5.2.3 沥青混合料中玄武岩纤维的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BFSMA 中玄武岩纤 维掺量宜为 0.4 %,其他类型沥青混合料中玄武岩纤维掺量宜为 0.3 %。 5.2.4 BFSMA 的最佳油石比同木质素纤维 SMA 相比,宜减少 0.3 %0.7 %。 5.2.5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范围,应符合表 9。 表9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推荐级配范围 混合料类型 BFAC-13 BFAC-16 BFAC-20 BFSMA-13 BFSMA-16 ATB-25 31.5 100 26.5 100 90100 19 100 90100 100 6080 16 100 90100 7892 100 90100 4868 13.2 90100 7692 6280 90100 6585 4262 9.5 6885 6080 5072 5075 4565 3252 4.75 3868 3462 2656 2534 2532 2040 2.36 2450 2048 1644 1726 1724 1532 1.18 1538 1336 1233 1424 1422 1025 0.6 1028 926 824 1220 1218 818 0.3 720 718 517 1017 1016 514 筛 孔 通 过 率 % 0.15 515 514 413 916 915 310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DB22/T 27862017 7 表 9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推荐级配范围(续) 混合料类型 BFAC-13 BFAC-16 BFAC-20 BFSMA-13 BFSMA-16 ATB-25 筛孔通过率 % 0.075 48 48 37 913 913 26 5.2.6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试验应采用干拌法,即先将玄武岩纤维与热集料拌和均匀后,再加入沥 青进行拌和,最后加入矿粉拌和均匀。 5.2.7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技术要求应满足表 10 的规定。 表10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BFAC BFSMA BFATB 试件尺寸 mm 101.6(0.2)63.5(1.3) a 击实次数 次 双面 75 空隙率 % 35 34 36 稳定度,不小于 kN 8 8 7.5 流值 mm 24 b 1.54 粗骨料骨架间隙率 VCAmix VCADRC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 % 0.2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 % 3 公称最大粒径13.2 16.0 19.0 3 13 12.512 4 14 13.513 12 5 15 14.514 13 矿料间隙率 % 设 计 空隙率 % 6 15 14 沥青饱和度 % 6575 75855570 a BFATB 试验应采用 152.4(0.2)95.3(2.5)的大马歇尔试件。 b 中轻交通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等级公路流值可放宽至 4.5。 5.2.8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技术要求应满足表 11 的规定。 表1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性能指标 单位 AC(基质沥青) AC(改性沥青)BFSMA ATB 试验方法 动稳定度 次/mm 1200 4000 4500 4000 T0719 残留稳定度 % 80 85 80 80 T0709 冻融劈裂强度比 % 75 80 80 75 T0729 弯曲应变 2300 3000 4000 T0728 渗水系数 ml/min 120 120 80 T0971 5.3 目标配合比设计 5.3.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是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满足各项技术指标要求的矿料 级配和最佳油石比,以供拌和站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DB22/T 27862017 8 5.3.2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各矿料应按照 JTG E42 规定的试验方法,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代 表性样品进行试验。 5.3.3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可按本标准给定的范围,根据工程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条 件、材料品种等因素适当调整,但应满足现行相关行业规范的要求。 5.3.4 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选取 1 组3 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级配 范围的上方、中值和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 0.3 mm0.6 mm 范围内不出 现“驼峰”。 5.3.5 每种级配选择 5 个油石比,分别制作马歇尔试件,测定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 沥青饱和度、稳定度和流值等指标,根据 JTG F40 附录 B.6 或 C.4 中的方法确定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 的最佳油石比,最终确定目标配合比。 5.3.6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必须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验证。 5.4 生产配合比设计 5.4.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是用各热料仓中的材料,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满足各 项技术指标要求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以便确定各热料仓的配料比例,供拌和站控制室使用。 5.4.2 在目标配合比确定后,应实测拌和站的上料速度,确定拌和机的上料参数,且至少试运行 2 锅 后,再进行生产配合比材料的取样和生产配合比设计。 5.4.3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各矿料必须按照 JTG E42 规定的方法,从二次筛分后的各热料仓材料中 取代表性样品进行试验。 5.4.4 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取最佳油石比、最佳油石比0.3 %三个油石比 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和流值等指标,根 据 JTG F40 附录 B.6 或 C.4 中的方法确定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 生产配合比 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与目标配合比的结果差值不宜大于0.2 %。 5.4.5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必须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验证。 5.5 生产配合比验证 5.5.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验证是拌和站按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 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检测空隙率的大小,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生产配合比。 5.5.2 对确定的生产配合比宜再次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验证。 5.5.3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跟踪检测,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当进场材料发生变 化或生产出的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 应分析原因, 必要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 设计。 6 施工 6.1 施工准备 6.1.1 在铺筑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之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表面的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铺 筑沥青层。 6.1.2 应清除玄武岩纤维沥青层的基层或下卧沥青层表面松散的杂物、施工垃圾等。 6.1.3 基层或下卧沥青层表面损坏较严重时,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施工前应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予 以整平,符合设计规定的强度要求,且恢复横断面后再摊铺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DB22/T 27862017 9 6.1.4 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的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的粘度温度曲线按表 12 确定。 当取得粘度温度 曲线数据确有困难时,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参照表 13 的范围选择。 表12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适宜粘度 粘 度 单位 适于拌和粘度 适于压实粘度 试验方法 表观粘度 Pas 0.170.02 0.280.03 T0625 运动粘度 mm 2/s 17020 28030 T0619 赛波特粘度 s 8510 14015 T0623 表13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 温度 施工阶段 90 号 70 号 SBS 改性沥青 沥青加热温度 150160 155165 160165 矿料加热温度 170185 175190 190220 混合料出料温度 140160 145165 170185 拌和站 混合料废弃温度 190 195 195 运输到现场温度 140 145 170 摊铺温度 130 135 160 施工现场 碾压终了表面温度 65 70 90 6.2 拌制 6.2.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间歇式拌和设备在沥青拌和站集中拌制。拌和站的设置除应符合 JTG F40 的规定外,应特别加强各种材料防雨、防潮、防混料工作。 6.2.2 拌和站宜配备 5 个6 个冷料仓,具有完好的除尘设备,且拌和设备的各种传感器的检定每年 不少于一次。 6.2.3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率不得大于 1 %,每天开始几盘集料应适当提高加 热温度,并干拌几锅集料废弃,再正式加沥青拌和混合料。 6.2.4 玄武岩纤维应与集料同时加入拌和锅,且应在集料加入结束前添加完毕,宜采用专用设备,按 设计比例加入拌和机拌缸中,允许误差为5 %。 6.2.5 拌和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玄武岩纤维均匀分散在沥青混合料中且沥青均匀裹覆集 料为宜。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 55 s,玄武岩纤维应与粗细集料同时放料后干拌,干 拌时间 20 s25 s。拌和后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离析和结团成块等现象。 6.2.6 拌制的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因故不能立即在工程中使用,需在储料仓中存放时,不得超过 12 h。 6.2.7 气温低于 10 时,不得拌制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 6.3 运输 6.3.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宜采用不小于 15 t 的自卸汽车运输。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 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 6.3.2 运料车每次装料前,车厢底板、侧板均应涂刷隔离剂。涂刷后自卸汽车支斗 30 s 左右,以清除 车斗内残留积液。运料车在结束运输时,必须将车厢中的余料完全清除干净。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DB22/T 27862017 10 6.3.3 运料车的车厢侧面应采取保温措施,上面应用苫布等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 6.3.4 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放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向车斗的前、后各放一次料,最后向中间 放料, 对于大型运料车, 应增加放料次数, 以减少混合料离析。 同时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施工便道的畅通、 平整,尽量减少因颠簸造成的混合料离析。 6.3.5 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宜采用喷水车冲洗 轮胎后方可进入工程现场。 6.4 摊铺 6.4.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履带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摊铺,摊铺机应具备自动找平装置,熨 平板应具备振动夯实功能。 6.4.2 摊铺机开始摊铺前应对熨平板预热 0.5 h1 h,温度达到 100 以上。 6.4.3 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 减少混合料的离析。 6.4.4 摊铺机可采用基准线、滑靴或浮动基准梁做为纵向基准及平整度控制方式。当下层表面标高正 确且平整度较好时,也可通过对比试验采用关闭自动找平装置,等厚度摊铺。 6.4.5 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的转动,两侧应保持有 不少于送料器 2/3 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析。 6.4.6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由试铺、试压确定,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 摊铺厚度及路拱、横坡等。 6.5 碾压 6.5.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碾压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 宜选用自重 10 t 以上的双驱双振钢轮 压路机和自重 25 t 以上的胶轮压路机,总数不宜少于 5 台。 6.5.2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碾压组合方式、碾压温度应根据混合料的类型、压路机型号、气温、 层厚等因素,通过铺筑试验段验证后确定。 6.5.3 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碾压时应保持直线方向行走。碾压区的长度应稳定,两端的 折返位置应随摊铺机前进而推进,横向不得在同一个断面上。 6.5.4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初压、复压和终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初压应紧跟在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初压通常采用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 前进时关闭振动静压,后退时打开振动,碾压 1 遍2 遍; b) 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 宜选用重型的胶轮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 胶轮压路机相邻碾压带应 重叠 1/31/2 的碾压轮宽度,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为止,碾压遍数宜为 2 遍4 遍,复压也 可采用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与胶轮压路机组合碾压,组合方式为胶轮压路机 1 遍2 遍,双 驱双振钢轮压路机 2 遍4 遍; c) 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可选用双钢轮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 2 遍, 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6.5.5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 应关闭振动。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6.5.6 严格按铺筑试验段确定的碾压工艺进行施工碾压控制,不得随意改变碾压工艺、方法、遍数。 6.5.7 碾压效果应以满足路面各结构层材料压实度要求为准。 6.5.8 采用 BFSMA 结构,碾压方式应满足 JTG F40 的要求。 7 施工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DB22/T 27862017 11 7.1 试验段铺筑 7.1.1 在大面积铺筑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之前,必须针对当地气侯、交通特点和工程材料的实际情 况,铺筑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试验段。 7.1.2 试验段宜选在有代表性的位置,长度 200 m500 m,验证和修正矿料级配及油石比,检查玄武 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表面的构造深度和透水情况及其技术指标,确定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 碾压工艺及其他主要施工工艺。 7.1.3 试验段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试压方式确定。按公式(1)由使用的混合料总量与铺筑 面积校验平均厚度,不符合要求时应根据铺筑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WLD M T 100 . (1) 式中: T摊铺层压实成型后平均厚度(cm); M摊铺层的沥青混合料总质量(t); D压实成型后沥青混合料密度(t/m); L摊铺段长度(m); W摊铺宽度(m)。 7.2 施工质量管理 7.2.1 铺筑高质量的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应遵循“合格的材料、必要的设备、合理的工艺、严格的 检测及质量控制”的原则。 7.2.2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监理应按规定要求自主的进行试验,并对 施工单位的试验结果进行认定。 7.2.3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所用材料各项指标检查频度按 JTG F40 的规定执行,应重点检查下列项 目: a) 集料及矿粉的品种及规格、颗粒组成、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含水率; b) 沥青三大技术指标,即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 c) 玄武岩纤维材料质量。 7.2.4 拌和站的质量管理按下列规定进行: a) 随时检查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逐车检查并记录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b) 按规定检查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油石比; c) 按要求制作试件, 进行马歇尔试验, 测定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和性能指标, 各项指标应满足要求; d) 每天混合料拌和结束后,应统计当天出库的玄武岩纤维总量,并填表备查,以控制玄武岩纤维 用量; e)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检查频度按 JTG F40 的规定执行。 7.2.5 现场铺筑的质量管理按下列规定进行: a) 随时检查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b) 路面钻孔取样,检查压实度和空隙率; c) 检测路面渗水情况,应随时直接往碾压成型的路面上倒少量水,观察渗透情况,并及时用渗水 仪检测; d) 当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用在上面层时,应用铺砂法检测路表构造深度; e)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铺筑现场质量检验项目和频度按 JTG F40 的规定执行, 检验方法满足 JTG E60 的规定。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DB22/T 27862017 12 7.3 检查验收 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检验验收实测项目及要求应符合 JTG F40 和 JTG F80/1 的规定。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DB22/T 27862017 1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玄武岩纤维外观合格率试验方法 A.1 仪器设备 A.1.1 直尺 误差小于0.5 mm 的直尺。 A.1.2 天平 精确至0.0001 g。 A.2 取样 随机抽取试样100 mg300 mg,约100束玄武岩纤维,每次试验取样数量为 3 个。 A.3 试验步骤 A.3.1 玄武岩纤维结团、股纱未切断、油污检测 在正常光照下,距离 0.3 m0.5 m,目测法抽样检验。在选取的样品中,目测挑出结团、股纱未 切断、油污的纤维,记录合格纤维的数量。 A.3.2 玄武岩纤维长度检测 在上述样品中,随机抽取 10 束纤维,用误差小于 0.5 mm 的直尺测定每一束的长度,取其平均值 作为测定值。 A.3.3 玄武岩纤维开纤率检测 在检测外观合格率的样品中,挑选出未开纤的纤维,记录其质量。 A.4 结果计算 A.4.1 玄武岩纤维结团、股纱未切断、油污合格率 结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连科技学院《中国现当代儒学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城东实验九上物理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三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收费站监控室管理办法
- 那曲市重点中学2025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安徽省枞阳县联考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高碑店市2024-2025学年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高二化学燃料电池工作原理与实践教案
- 三年级下学期书法专项辅导计划
-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 2025年度村级后备干部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试研发平台管理办法
- 叉车标准化操作流程
- 西安农业项目管理办法
- 2025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检察院课件教学课件
- 自来水厂卫生管理制度
- 急诊医学科管理制度
- 中医骨伤科学讲课课件
- 202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公司设计能力体系构建与成果展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