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惯成自然,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1课,1,课文解读,2,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习惯成自然”的话题,并以走路和说话为例,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习惯成自然”的内涵,即“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并由此推广到一般,“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从而强调了“习惯成自然”是一种能力。,3,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指出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想养成某种好习惯,必须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他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等四个事例,具体说明“知”(懂道理)不等于有了相关的能力,只有去“做”了,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接着,他又从反面事例得出结论做人做事,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4,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指明受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要养成好习惯。本文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语言准确,阅读时应仔细体会。,5,感悟,品读,探究,积累,6,感悟,7,21习惯成自然叶圣陶,朗读,8,“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A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B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推广开来”,由个别推及一般,指出“习惯成自然”是一种能力。,B,21习惯成自然叶圣陶,以走路和说话为例,阐释“习惯成自然”的内涵,通俗易懂。,A,9,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C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D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E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F,再列举“观察”“劳动”“读书”“做个好公民”四个事例,具体说明相信某个道理不等于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只有去“做”了,并且养成了习惯,才算有了相应的能力。,从反面说明能力不强是没有养成好习惯。,C,D,强调要养成种种习惯。,E,最后指明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要养成好习惯。,F,10,问题,问题:这篇散文说明了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读完全文,请找出本文的中心句,说说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说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的。,11,中心句:“习惯成自然”。说明的思路:提出话题“习惯成自然”阐释什么是“习惯成自然”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习惯成自然”是一种能力指出养成好习惯应注重行动,化“知”为能力得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的结论深入说明教育的目的就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12,品读,13,品读第13自然段,14,问题:“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将“有意思”改为“有道理”,好不好?为什么?,15,不好。“有意思”的含义更丰富,不仅有“有道理”的意思,而且还有“值得琢磨”、“值得研究”的意思。另外,这样说更口语化,读起来更令人感到亲切。,16,问题:“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将这段话中的两个设问句都改为陈述句,该怎么说?可以这样改吗?为什么?,17,改为陈述句:我们走路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这样改并不错,但效果不如原句好。原句用设问句,不仅句式灵活多变,而且能引起读者思考;改为陈述句以后,语气平淡,达不到以上效果。,18,问题:“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删去“最”和“推广开来”,对表达效果有什么影响?,19,“最”,强调了走路和说话这两种基本能力对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删去后,起不到强调的作用。“推广开来”,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将说话和走路这两种个别现象推广到一般,以得出“习惯成自然是一种能力”的结论,删去后,语意不连贯。,20,指导朗读,21,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读出设问语气;并指导学生将原句与改句比较着读,体会原句的表达效果。,22,品读第4自然段,23,问题:这一段反复出现“听人家说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的能力”句式,有什么作用?,24,这里综合运用反复与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方面,具体说明“知”不等于有了相关的能力,只有去“做”了,并且养成了习惯,才算有了相关的能力的道理。反复,起强调的作用;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25,品读第6自然段,26,问题:“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删去四个“真的”,并不影响内容的表达,能否删去?为什么?将这段话改为“要有观察、劳动、读书和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实践”,不是更简洁一些吗?作者为什么不这样表达呢?,27,不能删。“真的”是相对第3自然段提到的“勉勉强强地去做”和“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而言的,强调只有“真的”去做,身体力行地付诸行动,才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原句把四个事例分开说,给读者的印象深刻;改后虽然语言简洁一些,但强调的效果不如原句。,28,问题:“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29,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30,品读第自然段,31,问题:如果删去最后一段,并不影响对中心论点的论证,也不影响全文结构的完整,能删吗?为什么?,32,不能删。因为这一段主要阐述教育与培养习惯的关系,既回答了如何才能养成好习惯的问题,又是对中心论点的进一步强化,删去后,文章的落脚点就会虚化。,33,探究,34,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认真地持之以恒地去实践,也就是说要下苦功夫。请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35,言之成理即可。,36,积累,37,熟读课文,38,抄写下列词语,39,均衡连贯譬如,40,相关资料,4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建国后曾担任国家出版、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玉林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统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旅游地理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 食品检验模拟题(附答案)
- 船舶传感与自适应控制考核试卷
- 电子商务创新社交电商与直播购物考核试卷
- 精神康复患者的自我接纳训练考核试卷
- 船舶改装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考核试卷
- 纤维编织技术在医疗辅助设备中的发展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提炼过程中的前沿技术探索与应用考核试卷
- 航运业数字化转型考核试卷
- 2025年新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2 Part B 第2课时
- 2025年广东广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家校共育阅读活动课件
- 二零二五年跨境电商运营合伙人协议模板3篇
- 开挖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产房静脉留置针护理
- 2024-2030年中国硅酸钠行业发展策略分析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MOOC】药物与健康-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新增现浇楼板结构加固施工方案
- 2024年辽宁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健康照护赛项)理论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初中主题班会《与不良的行为习惯告别》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