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ppt_第1页
第11课 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ppt_第2页
第11课 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ppt_第3页
第11课 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ppt_第4页
第11课 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知识要点:,一、什么是风俗?二、风俗差异的原因三、风俗变迁的原因四、移风易俗与改革,“造始之教谓之风,习而行之谓之俗”阮籍,1.含义2.特征3.统治者对风俗的态度,一、什么是风俗?,风:是指自上而下推行的教化;俗:下层民间的传习教化;风俗:积久而成,在一定地域和群体中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P71,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民间风俗的控制、引导,竭力向其渗透正统思想的影响。,2.探究分析:,1.导致不同风俗形成的因素?,生存环境等,齐鲁风俗的差异及原因?,分析汉、匈风俗的差异及原因?,思考,二、风俗差异的原因,情景案例:,春秋战国时期,鲁国风俗:夫妻之间晾衣竿子、挂衣架子、枕席都要分开。男女走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鲁宣公女寡居,因死守“妇人夜出,不见傅、母不下堂”的妇礼,火起后,因“傅至唉,母未至也,逮乎火而死”。齐国风俗:长女掌家务,自由参加聚会,男女“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妇女勇敢、豪爽、泼辣,无妇礼束缚。,鲁人风俗矫揉造作,民风古朴守成。,试从生存环境、经济基础、政治格局、文化传统、施政方针等方面分析齐鲁风俗差异的原因。,差异:,齐鲁风俗的差异及原因?,齐人妇女没有妇礼的约束,风俗奢靡,原因:,齐鲁风俗差异的原因,地处泰山北面,地处泰山南面,多盐碱地,着重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地属古黄土层,适合农耕,齐国偏远,地处军事战略要地,礼法控制相对松驰,几乎成为周文化的保留地,控制相对松驰,实质是对周文化的变革创新,施政方针,控制严密,对比鲁人孔子和齐人管仲的思想差异:,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管仲:在齐国进行经济、政治、军事改革,“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VS,差异:尊老问题的辩论;衣物:丝绸与毡裘原因:生存环境:汉农耕为主;匈游牧为主社会生活:匈经常进行战争。说明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的不同是汉、匈风俗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汉、匈风俗的差异及原因?,匈奴的特点:1.社会结构简单。军民一家,可以说全民皆兵,闲时放牧打猎,战时出征。2.强权统治,马刀无情,不服者斩。3.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全民族崇尚勇敢武力。4.军队训练有素,拥有当时世界上精锐的骑兵部队。5.流动性和冒险性强。,汉代匈奴,2.探究分析:,1.导致风俗变迁的因素?,经济的发展和民族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晚明风俗的变迁,辽金时期大同地区汉俗的变化,三、风俗变迁的原因,晚明风俗的变迁(结合P73材料),辽金时期大同地区汉俗的变化,变化:,由鄙视金钱拜金主义严重由城市女子不读书大都读书,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社会进步。,汉人由周代形成席地而坐到坐椅子;汉人由中原一向流行土葬到火葬。,提示: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角度思考,原因:辽金时期民族融合。,1.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P73),2.探究分析:,秦始皇的“匡饬异俗”彼得大帝为什么要剃须易服?乾隆帝如何对待礼俗?有何影响?孙中山为什么要革除前清官厅称呼?,四、移风易俗与改革,秦始皇-匡饬异俗,综合探究: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把倡导贞节新风作为巩固政权,“嘉保太平”的重要保障?,提示:秦兴起于偏僻的西陲,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就极力改变落后的风俗;稳定社会秩序,加强社会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夫为寄猳(jia,借给别家传种的公猪。),杀之无罪,男秉(操持)义(礼仪举止)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轨度,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前210年,会稽刻石,彼得大帝为什么要剃须易服?(史料见课本P7475),由于彼得一世进行欧化改革,为适应欧化改革的需要,利于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西化,彼得大帝强制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以适应其把俄国建设成西方强国的愿望。,马戛尔尼觐见乾隆帝,乾隆帝与彼得大帝在对待礼俗礼仪及改革图强方面的态度有何差异?这种差异对两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彼得大帝,乾隆皇帝故步自封,认为清朝是天朝上国,清朝的礼俗是最优越的,他视周边一切国家为蛮夷,因此所有国家都应该以清朝的礼俗为标准,为此马嘎尔尼使华时,要求以跪拜礼面见皇上。彼得大帝在礼俗、礼仪方面:他在游历欧洲时,看到了其他国家的进步,善于向西方国家学习,因此他回国后实行改革,要求俄国人递须易服。影响:清朝逐渐衰退,最后处于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俄国迅速崛起,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情境案例:孙中山下令改称谓,孙中山为什么要革除前清官厅称呼?,孙中山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崇尚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孙中山依据维护共和、人人平等的资产阶级观念,改革清朝一些反映地位不平等的称谓。,辛亥革命后中国风俗的变化,孙中山先生设计了中山装,“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中华文化习俗辞典,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吗?,与西服的式样繁琐、穿着不便相比,中山装最大优点是实用方便、庄重大方、结构合理、穿着舒适,很快流行开来。由等级分明的服制到中山装,体现在服装上的不平等被打破,成为一场以易服为形式对传统礼教的革命。,以文治国,五权分立,三民主义,傅国涌:女真人是马上的民族,以打猎捕鱼为生,前头剃发脑后结辫,是为了穿山越岭枝藤不刮发,射箭瞄准眼前无乱发遮挡,白天盘在头上便于生产劳动,晚上解下来可当枕头。从宋以来,一直都是这样下来的。但汉族人没有留辫子的传统,清兵入关后,建立起满清政权,清廷才强迫汉人学女真人的样子留辫,这样才表示忠于满清。刚开始汉人当然不愿意,但当时有一句很恐怖的话,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血腥镇压后,留辫子慢慢变成了中国人的常态,不留辫子反而成了异端。辫子,就意味着汉族对满族的臣服。从1644年清兵入关算起,中国人一共留了267年的辫子。,南都:总的来说,你觉得清末国人自发剪辫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傅国涌:除了刚才说的给个人生活带来不方便、不卫生这个客观原因外,主观上的原因,就是对清廷统治的不满因为这个辫子是异族统治者强迫留的。这些原因的背后,其实是大势所趋。中国原来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天下,但是从鸦片战争之后,我们逐渐地融入到世界体系当中,特别是经过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和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士大夫阶层推动变法,在内外的压力下面,中国的农业文明下面临着改变,要融入到全球化里。即使想不变也挡不住,这就是大势。因为派出了留学生、驻外使节,国际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在这种接触当中,辫子就成了一个累赘,甚至是一个耻辱,负面影响很多。男人留这么长的辫子,不仅极不卫生(不可能每天都洗头的,里面长虱子的,很脏),也给新生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带来很大麻烦。这都跟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所以辫子不能不剪。,南都:那么辛亥革命之后,除了剪辫子外,中国社会还有哪些形式上的改变?傅国涌:我认为辛亥革命实质达到了三个成果:第一是剪辫;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那么农历虽然还在用,双历并存。,南都:剪辫、易帜、改历的整体意义在哪里?傅国涌:剪辫标志着满人统治的结束,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符号。易帜是朝代更迭,是政治性的改变。改历,表明中国实际上融入了世界。农历在中国使用了几千年,适应的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时间,那么现在开始使用阳历,用小时、分和秒,就跟西方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