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五单元期末复习资料及复习题(新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五单元期末复习资料及复习题(新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五单元期末复习资料及复习题(新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五单元期末复习资料及复习题(新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五单元期末复习资料及复习题(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5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五单元期末复习资料及复习题(新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莲山课 件 m 第一部分课前回顾 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第二部分本节课内容 第四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1.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宗璞,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主要内容:这是一篇托物抒情的写景散文,作者对如今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描写,追忆十多年前( “ 文革 ” 时期)紫藤在一种极 “ 左 ” 思想的妪遣下被砍的遭遇,揭示其象征意义: “ 花和人都有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文中写花实际上是写人,写由人组成的社会。一片繁茂的花象征着当前社会的繁荣昌盛和充满活力,同时也是借花来赞美生命的美好与顽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 2 / 15 2.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当代少年。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作者通过 “ 我 ” 童年时的一段爬山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 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3.短文两篇 蝉选自承教小记。作者小思,原名卢玮銮:采用托物言志赞美了生命的珍贵。主旨:人的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于好好活着。 贝壳选自幻思 席慕容散文赏析。作者席慕容。主旨:生命虽然有限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4.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首诗表达了一种 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目的就灰心丧气。作品:纪念、游动悬崖 5.化石吟、作者张丰。文章主旨:本文是一首叙事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和神奇景象,3 / 15 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6.看云识天气、作者朱泳燚这是一篇介绍识别天气的方法的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 和语言,勾画出千姿百态的云,使读者从中得到许多识别阴晴雨雪的天气知识。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 7.绿色蝈蝈选自昆虫的故事、作者法布尔,法国作家、著名昆虫学家。本文主旨: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字里行间洋益着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8.月亮上的足迹、作者朱长超。文章主旨: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指出登月活动的重大意义。 虽有佳肴 选自礼记,礼记 ,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 “ 经 ” ,他的弟子对 “ 经 ” 的解说是 “ 传 ” 或 “ 记 ” ,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 “ 礼 ” 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4 / 15 精辟而深刻。 作品原文 虽 有 /嘉肴 ,弗食,不知 /其旨 也;虽有 /至道 ,弗 学,不知 /其善也。是故 / 学 /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 也。故曰:教学 /相长 也。兑命 曰: “ 学 /学半 。 ” 其 /此之谓乎 ? 重点字词翻译: 本节选自礼记 学礼。(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 年版)。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作品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嘉,通 “ 佳 ” ,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道,道理。 弗:不。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 (qing):自我勉励。强:勉励。 教学相长 (zh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5 / 15 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 (yu)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 “ 说 ” ,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yu)。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 “ 学 ” 读 “xi o” ,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1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清代著名学者 ,生性诙谐风趣,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 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6 / 15 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文章正文 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gn) ,山门圮( p)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zho)数小舟,曳( y)铁钯( p),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 寺中,闻之笑曰: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fi)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 y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 闻之(代之),又笑曰: “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ni)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 zhu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 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y)断欤( y)? 字词解释: 7 / 15 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阅:经过。岁:年。 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曳:牵引。钯:通 “ 耙 ” ,整地的农具。 木柿:木片。 湮:埋没。 颠:颠倒,荒唐。 河兵:水手。 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坎穴:洞坑。 臆断:主观判断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 p)于河,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 二石兽并 沉焉。 (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焉,助词,无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 以为顺流下矣。 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 8 / 15 棹( zho)数小舟,曳( yâ)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fâi), “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 湮( y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耳,助词,表示肯定。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 ?” 沿,顺流而下。 众服为确论。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 : “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9 / 15 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盖,表原因的发语词。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倒掷,摔倒。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 转转不已,遂反溯( s)流逆上矣。 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10 / 15 第三部分课后作业 虽有佳肴过关检测 一、 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8 分 1、虽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困() 6、然后能自反也() 7、然后能自强也() 8、学学半() 9、教学相长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5 分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 “ 学学半。 ” (三)填空。 34 分 1、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是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 2、 “ 四书 ” 是指。 “ 五经 ” 是指。 11 / 15 3、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系统性的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 因材施教 ”“” 等。 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 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6 分 ( 1)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3)兑命()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4 分 (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3 分 4、读了这篇短文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 ,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4 分 三、拓展迁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 “ 念终始典于学 ” 。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典:主。) 1、解释带点的词意思: 10 分 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教学为先() 12 / 15 其()此之谓 乎() 2、翻译: 6 分 (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2)念终始典于学。 河中石兽过关检测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 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 一寺临河干() 山门圮于河() 阅十余岁() 但知其一()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 分 ) 13 / 15 如是再啮古义:()今义:() 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 14.下面句中的 “ 之 ” 用法不同的一 项是() (2 分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 分 )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 分 ) 答案: 一、(一) 1、即使 2、甘美 3、最好的道理 4、所以 5、不通,理解不了 6、反省 7、自我勉励 8、教人 9、增长(或促进)(二) 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