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2010 - 05 - 04 作者简介王吉鹏(1944 ) , 男,江苏东台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鲁迅研究;李 进 (1986 ) , 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鲁迅与为父之道 王吉鹏,李 进 (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116029) 中国现代文化巨人鲁迅,在审视中国传统伦 理道德体系的思考中,一直关注着父与子关系的 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他猛烈批判封建父权,提 倡新型、 民主、 以爱为基础的父道,并且以自己作 为“ 人之父 ” 的言行,践行着自己的思考。探讨鲁 迅的为父之道,对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家庭教育与 家庭生活是很有价值的。 一、 “ 救救孩子 ”,批判封建父权 鲁迅在 狂人日记 中发出了深沉的呼喊“ 救 救孩子 ”,这是他对还未被封建伦理同化和未接 受封建道德教育的儿童所给予的期望。孩子天性 为善,是在社会环境的熏陶下才有了同化的封建 意识,而儿童的接受能力很强,不分正误地接收, 这便是鲁迅致力于改变的社会环境,他试图用笔 来警醒沉睡的国民,使中国的新生力量可以在崭 新的社会意识下成长。 批判封建父权的不合理性。在封建伦理关系 中,对于父子之间的尊卑有着相对严格的规定。 三纲五常中要求父为子纲。父亲对于子女是有绝 对的权威,子必须服从父的安排和决定,不可以违 背父亲的意志。一代代的父父子子正是在这样的 封建伦理关系中存在后湮灭。鲁迅出生在清末的 封建大家庭中,所接受的教育是正统的儒学教育, 对这种封建伦常更是耳濡目染,因而对这种封建 父权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但是,作为中国20 世纪最伟大、 最深刻的灵魂,他思考的是如何将这 种封建父权改变,使下一代的人有更合理的精神 继承。在 五猖会 中,其父让其背鉴略 ,并教 训说:“ 给我背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 这是 对儿童兴趣的扼杀。首先是父权意识过于严重, 认为父辈的话是必须服从的。其二是教育方法的 失当,这种强制使儿童的兴趣点被禁锢,意志蜷缩 在父权的统治下,失去了最宝贵的精神自由。这 件事对鲁迅的影响很大,在童年的记忆中挥之不 去,同时也萌生了他对中国封建父权的不满和深 刻的思考。鲁迅认为:“ 中国的 圣人之徒 ,最恨 人动摇他的两样东西,一样不必说,也与我辈绝不 相干,一样便是他的伦常。 ” 1 (P134)鲁迅用极其敏 锐的眼光洞察到了封建卫道士所恪守的伦理根 基。鲁迅正是要从根源上给封建伦常以猛烈的一 击。这些“ 圣人之徒 ” “ 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 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 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就错了。 ” 1 (P134)这种严重的 父权使父与子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上,父是绝对的 权威,子永远处在服从的地位,这种父权使子失去 了话语权,阻滞了自由的思想,麻木了本应独立的 灵魂。鲁迅以为:“ 现在的子便是将来的父,也便 是将来的祖。 ” 1 (P134)这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父 和子的关系定位,在人类生命发展的长途中,每个 个体只是一个环节,社会角色也随生命的发展而 不断发生变化。 揭露封建父权下的儿童教育的荒谬。首先。 鲁迅发现在中国儿童的可悲状况。在随感录 二十五 中,“ 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 人的孩子娇形娇气的在家里转。转得大了,同他 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 2 (P311)这种令人堪 忧的儿童成长现状使有民族意识的中国人都担心 这古老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其二,这些秉持着封 建父权的人们对儿童教育的无意识,没有合理的 精神引导,是儿童成长流于放任。 “ 中国的孩子, 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 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 ” 2 (P311)这种只管孩 子生,不管孩子教的为父观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 利,影响了孩子正常的成才。其三,则是或有把中 流家庭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无外乎两种:其一是任 其跋扈,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这两种教 352010年 殷都学刊 育方式对孩子都是无益的,或专横无理没有礼数 或委琐自卑缺乏自信。这些在封建为父观牵引下 所产生的儿童教育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伦理关系 的危机,同时预示着这种不合理父子关系解体的 必然。 指出封建父权对社会生活造成的恶果。封建 父权禁锢了以代际为单位的中国人。在这种约定 俗成的伦理意识地制约下对父子关系造成了严重 的后果。首先造成了父子关系的紧张和不可调和 性。由于这种过度强调父权的地位而迫使子处于 从属和附庸的地位,而人性本身要求平等的欲望 便和这种状况产生冲突,有此产生的意志碰撞便 会造成此种紧张状况,矛盾的积累将导致父子关 系危机的加剧,也必将导致解体。封建父权对儿 童的成长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但一到大路 上,映进眼帘来的却只是轩昂活泼得玩着走着的 外国孩子,中国的儿童几乎看不见了。但也并非 没有,只因为衣裤郎当,精神萎靡,被别人压得像 影子一样,不能醒目了。 ” 3 (P580)这便是封建父权 培养教育出来的中国儿童,没有了活泼好动的本 性,缺乏自爱意识,萎缩成一个矮人,少了儿童的 灵性,多了成人的老成,没有生气。这对中国是件 极其可悲的事,下一代的希望没有了,前途便可危 了。这正是鲁迅作为一个启蒙者所深感悲哀和寂 寞的,他要画出这个民族环境中摧残的下一辈图 景,来警醒人们去反思和改革。 二、 “ 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孩子 ”,树立崭新的 父道 鲁迅极其清醒地认识到封建父权对儿童身心 的戕害,禁锢了孩子发展的自由和活泼的个性。 鲁迅深刻揭示和批判了这种父权的不平等性和劣 质性,并试图建立一个更合理的观念体系,使中国 的下一辈接受生活于较为合理的父子关系中,致 力于启蒙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意识,倡导崭新的父 道。在 随感录 四十 中,一位青年给他写的求 助信而引发了强烈的情感波澜,鲁迅讲道:“ 旧账 如何勾销?我说: 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孩子! ” 这 深沉的呼喊在震撼着中国国人的心灵,对封建父 权进行着摧毁,同时对崭新的父道进行理论的建 构。 从生物学的进化论角度来认识父与子的关 系。 “ 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这生命;二 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生物都这样做, 父亲也就是这样做。 ” 1 (P135)鲁迅认为要保存这生 命就是要满足食欲这一最重要的本能,之后通过 性来延续这生命,而生育子女则正是在完成生命 的延续,因而父母对于子女也就算不得有恩,而仅 仅作为生命长途中的个体而先后存在。 “ 前前后 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 出谁受谁的恩典。 ” 父和子都站在人类生命发展 的一点,完成着承接者的角色。为父者应看清现 实,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父子关系。 “ 所生的子 女,固然是受领新生命的人,但他也不永久占领, 将来还要交付子女,像他们的父母一般,只是前前 后后,都做一个过付的经手人罢了。 ” 1 (P136)生物 得以保存和延续的目的便是为了进化。这便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最终意义。实现生命的不断完善和 提高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用进化论的眼光来 看待父子关系是符合科学逻辑和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永恒发展的。鲁 迅所赞同的进化论正是站在了唯物史观的立场 上,具有伟大的哲学思想光辉。生物要发展,便要 进化。后来的生命不断继承着前者并开创着未 来。 “ 所以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 近完全,因此也便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 命,应该牺牲于他。 ” 1 (P137)这更进一步的认识到 为父者应为幼者做牺牲。为幼者的发展铺平道 路,为幼者的未来提供条件并不给予阻滞和羁绊。 随感录 四十九 中讲道:“ 从壮到老,便有点古 怪;从老到死却更奇想天开,要占尽了少年的道 路,吸尽了少年的空气。 ” 这便是为父者的错误认 识,没有用进化论观点来看待长者与幼者。鲁迅 认为“ 老的让开道,催促着,奖励着,让他们去,路 上有深渊,便用那个死填平了,让他们进去。 ” 4 (P354)这是强调为父者为后代所应尽的责任 ,做 出牺牲,让进化中的新陈代谢得以顺利完成。 以幼者为本位,倡以爱为根基的父道。幼者 才是人类的希望和未来。幼者得到健康全面的发 展,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才有所指望。因而中国最 先觉醒的人便应放开手,从己做起,“ 各自解放了 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 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 度日,合理的做人。 ” 1 (P135)这是鲁迅所倡导的父 辈所应为子辈尽的职责。 “ 对于子女,义务思想 须加多,而权利思想却大可切实核减,以准备改作 幼者本位的道德。 ” 1 (P137)认为父辈应多尽义务 , 而少虑权利,是以幼者为本位的思想出发来考察 父辈的权利和义务的。自然界的法则印证着这种 思想意识的合理性。动物界的长者总是挚爱幼 者,“ 不但绝无利益心情,甚或至于牺牲了自己, 让他 的 将 来 的 生 命,去 上 那 发 展 的 长 途。 ” 1 (P138)为父者则更应遵循自然的法则 ,以幼者为 45殷都学刊 2010年 本位,开展家庭生活,完善家庭伦理观念。确立这 种以幼者为本位的为父观之后,则更应意识到这 种为父观的根基是人类永恒的爱。鲁迅认为: “ 所 以 现 在 我 心 以 为 然 的,便 只 是爱 。 ” 1 (P138)父辈对于子辈给予爱的鼓励 ,使他们大踏 步地迈向幸福和平等自由。 “ 前途很黑,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 ” 5 (P381) 用 爱给予他们勇敢前行的力量。同时认为爱子的基 础是“ 爱己 ” 。只有做到健康精神无所缺失的人 才具有为父的资格。 “ 凡是不爱己者的人,实在 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 1 (P139)因为从遗传学角度 来讲,爱己的父母把完好健康的基因传给下一辈, 这才是合理的延续生命。精神的健全对为父者同 样至关重要。没有健全的人格可谓不“ 爱己 ”,生 命虽延续,却无法使这生命健康的发展,因而爱己 者同样是爱幼者的前提和基点。 完全解放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幸福的度日,合 理的做人。鲁迅认为觉醒的父辈应该自己背着因 袭的重担,而给予子女的应是:“ 健全的产生,尽 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 1 (P141)这是父辈所应负 起的责任。将天性的爱给予子女的基础上,父辈 应为后者做必要的牺牲,成为其成长进步的奠基 人。首先,应该理解孩子。儿童世界里对事物都 充满着极度的好奇,天真善良的看待周围的环境, 为父者应尽力保护孩子的这种天性,让其自由的 发挥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只有充分 发展的想象力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使其具有无 穷无尽的创造力。中国的父辈并不懂得给孩子创 造合理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对儿童游戏设施的提 供更是未曾注意。 “ 担子上,小摊上,都卖着渐吹 渐大的橡皮泡,上面打着一个印子道: 完全国 货 ,可见是中国制造了。 ” 6 (P523)这种对儿童玩 具的不重视导致儿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缺乏。 “ 中国的孩子是青白的,瘦瘦的脸,躲在大人的背 后,羞怯着,惊异着,身上穿着一件斯文之极的长 衫。 ” 6 (P523)这便是中国儿童缺失童趣的状态 ,没 有活泼的个性,呆板无所热情,这是对儿童健康发 展非常不利的。其二便是指导孩子。所谓“ 无规 矩不成方圆 ”,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教育和指导是 必要的。只有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孩子健 康快乐的成长。而中国的父辈只管生,而不管教。 这即是鲁迅所说的“ 孩子之父 ”,而中国所缺少的 却是“ 人之父 ” 。即是“ 生了孩子,还要想着怎么 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 人。 ” 2 (P312)中国只有“ 人之父 ” 多起来 ,才能教育 出健康有前途的儿童,因而,在中国以后是只要 “ 人之父 ” 。 “ 人之父 ” 应对儿童进行思想、 生活各 个方面的教育,使儿童懂得为父之道,如何面对现 在和未来。其三便是解放孩子。 “ 子女是即我非 我的人,但 既 已 分 立,也便 是 人 类 中 的 人。 ” 1 (P141)肯定了子辈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地位和意 义。其中包含着鲁迅的“ 立人 ” 思想。让下一辈 的人具有独立的人格,立于中国大地上,使中国成 为一个人国,鲁迅深远的思考着中国人的精神未 来。而作为父辈更应清醒认识到应尽的义务,其 中包含着利他和牺牲及不易。这就要求清醒的父 辈“ 为想随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账,一 面开辟新路。 ” 1 (P145)这便是鲁迅作为“ 肩住黑暗 的闸门 ” 的一代父辈所面临的艰难和处境,然后 只有坚持此种才能真正解放了下一辈。 三、 “ 怜子如何不丈夫 ”,践行新型的父道 鲁迅从来都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人,他经过自 己的思考对中国封建为父之道进行猛烈的批判, 同时也提出了崭新的父道,这是他早年提出了理 论,而后在其有了孩子之后,他的一系列新型为父 理论都得到了践行。 对孩子给予无私的爱。五十得子的鲁迅对于 这上天恩赐的宝贝给予极大的关心和爱护。正如 他所倡导的爱是维系父子关系最重要的因素,在 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恩情的牢固程度是任何其他 因素所无法比拟的。 “ 若爱力尚且不能钩连,那 便任凭什么 恩威,名分,天经,地义 之类更是钩 连不住。 ” 1 (P142)所以鲁迅用自己仁慈的父爱给海 婴心灵的滋润。周海婴在还父亲一个真面目 中讲道:“ 每年一到夏天,我背上总要长痱子,晚 饭以后,跑到二楼,躺在父亲床上,那时天色已暗, 但为了凉爽并未开灯。这时候父亲就准备一个小 碗和海绵,把一种药水摇晃几下,用药水把海绵浸 湿,轻轻涂在我胸上或背上。 ” 擦药的细节中就流 露着浓浓的怜爱。还有一次,鲁迅给人写信要选 用信纸,周海婴自告奋勇去挑选。有时候默许而 有时则感觉不妥,希望能换换,但周海婴却坚持不 换,直到最后鲁迅只能叹了气顺从海婴的意见。 这些是生活中的小事,却反映出鲁迅对海婴的疼 爱,充满着包容和善待,以至他的老友郁达夫曾笑 他太惯孩子,鲁迅则以一首 答客诮 来答对,“ 无 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 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 表现着慈父对爱子的深 情,鲁迅正是以无私的博爱来温暖着周海婴的童 年,使他的记忆中父亲永远是“ 爱我者 ” 。 为孩子提供民主、 平等的家庭氛围。鲁迅懂 得孩子需要一个民主、 平等的发展环境,而作为父 55第3期 王吉鹏,李进:鲁迅与为父之道 亲的他极力给孩子这样的气氛和空间。在周海婴 没出生前,鲁迅给他起了名字,但同时说:“ 先取 一个名字 海婴 吧! 海婴 ,上海生的孩子,他 长大了,愿意用也可以,不愿意用也可以,不愿意 用再改换都可以。 ” 鲁迅从不把意志强加给孩子, 不对孩子有苛求,而是让他表达自己的意愿。鲁 迅在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中讲道:“ 现在却有了 一个孩子,虽然能不能养大也很难说,然而目下总 算已经颇能说些话,发表他自己的意见了。 ” 只有 健康活泼有主见的孩子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和想法。周海婴在 还父亲一个真面目 中讲道: “ 有的家庭是严父慈母或是严母慈父,孩子依赖 父亲或母亲更多一些,但我的家庭没有,就是一种 非常温馨、 平和的家庭氛围。 ” 说明鲁迅为孩子提 供了一个极为宽松平等的成长环境。儿时的周海 婴曾给予鲁迅一个批评:“这种爸爸,什么爸 爸!” 7 (P82)然而试想如果不是一个给了他话语权 的父亲,“ 如果真的是一个 什么爸爸 ,他还敢当 面发这样反动的宣言么?” 7 (P82)正是在平等民主 的氛围中,周海婴才可以挑战权威,有话语权,表 达自己的意志和看法。这样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 健康成长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为其健全人格的形 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任其自然发展,充分给孩子自由。鲁迅认为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喜 欢做的事。在成人世界里的自由往往受限,因为 人生活于社会中受到的约束太多,而无法得到真 正的自由。然而在孩子眼中的世界却是无限光大 的,充满着新鲜和趣味。只要不加以限制便可自 由的玩耍于无边的大世界里。鲁迅正是深刻理解 孩子的内心世界及其思维特点,针对儿童心理的 特殊性给予教育。许广平在鲁迅先生和海婴 中讲道:“ 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 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 极不合理的 某一程度之内。 ” 只要是孩子认为想做或想得到 的,鲁迅都尽力给以满足。有一次马戏表演,鲁迅 担心晚上孩子看猛兽表演受惊吓就没带海婴去, 后来周海婴嚎啕大哭,一直哭到蒙蒙地睡去。周 海婴在 记忆中的父亲 中谈到:“ 事后父亲知道 我很难过,和善而耐心地告诉我他的上述考虑,并 答应另找机会,特地白天陪我去观看一次。 ” 可见 鲁迅对孩子意愿的尊重,并尽最大的努力来满足 孩子的欲望。孩子的欲望得到满足才能使该阶段 孩子的智商、 情商得到健康的发展,不会造成某阶 段的缺失,这种合理的欲望满足对孩子一生的发 展有益。鲁迅对孩子的教育“ 放任自流 ” 。周建 人在商务印书馆供职时,曾买来一套儿童文 库 、 少年文库 赠给海婴。海婴把较浅的儿童 文库 翻腻了,便索要 少年文库 ,鲁迅听到后便 同意了他的想法。 “ 父亲也不问我选阅了哪些, 更不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年湖州市吴兴区国有企业选聘紧缺急需人才10人考试历年参考题附答案详解
- 平行线性质教学反思与教学改进建议
- 课间操标准动作教学方案
- 2025劳动合同范本大全
- 诊疗项目资质评估操作规范
- 2025城发金河园区食堂、客房承包合同书
- 2025年文化活动策划合同书
- 阿拉善盟2025内蒙古阿拉善盟直事业单位“绿色通道”引进人才2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年级语文古诗导学案设计
- 小学数学主题阅读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中医防治腰间盘突出课件
- 牛奶面包食品配送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菜鸟驿站运营管理制度
- 风管安装协议书
- 合作投资果园协议书
- 第三方垫付协议合同协议
- 《鸿蒙HarmonyOS应用开发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2025中国智能投影市场全产业链发展白皮书
- Unit 3 Keep Fit 单元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
-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回顾百年工运史汲取奋进力量
- 《金融机构主要业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